道德正義與諸子百家
字數:1580 加入書籤
“德”的本意為順應自然,社會,和人類客觀需要去做事。不違背自然發展,去發展自然,發展社會,發展自己的事業。
“德”的字形由“心”、“彳”、“直”三個部件組成。“心”表示與情態、心境有關;“彳”表示與行走、行為有關;“直”,“值”之本字,相遇相當之義。(洪頤煊《讀書叢錄》:“值本作直。”段玉裁《說文解字注》:“凡彼此相遇相當曰值…古字例以直為值。”)字形本意為“心、行之所值”,是關於人們的心境、行為與什麽水平或什麽狀態相當的判斷。
《道德經》的“德”是什麽意思,或者說什麽是道家所謂的“德”?
莊子說“物得以生謂之德”。(《莊子·天地》)
物由何生?
老子說“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顯然物由道生。
“道”是什麽?
老子說“道可道,非常道”。道是宇宙本原,無法界定,但“道法自然”。
老子說又說“道生之,德畜之”
顯然,這裏我們可以理解為“德”是大自然對萬物的生化養育。
關於道與德的關係問題,老子的意見是:“道”是無形的,它必須作用於物,透過物的媒介,而得以顯現它的功能。這裏,“道”之所顯現於物的功能,老子把它稱為“德”,“道”產生了萬事萬物,而且內在於萬事萬物,在一切事物中表現它的屬性,也就是表現了它的“德”,在人生現實問題上,“道”體現為“德”。
道是規律,是真相,是本質,是本體,是本性,是自性,是永恒不變。德是事相,是得失,是表現,是變化無窮,是用。道是能生能現,德是所生所現。
值得注意的是,社會關係中“道德”的內涵與修煉意義上的“道德”有本質的不同。這個“道”是社會秩序而非“天序”;是統治階級意誌而非“天意”——自然規律。“道”在封建社會就是封建等級製度;“德”則是體現維護封建等級製度的功能。例如“女子無才便是德”的“德”,實質上體現和捍衛的正是封建社會中男性的利益,其功能則是保障私有財產嚴格按照血緣關係繼承。這是封建社會價值觀的集中體現。
附:
《老子·五十一章》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勢成之。是以萬物莫不尊道而貴德。道之尊,德之貴,夫莫之命而常自然。故道生之,德畜之。長之育之;成之熟之;養之覆之。生而不有,為而不恃,長而不宰。是謂玄德。
《莊子·天地》原文
泰初有無,無有無名;一之所起,有一而未形。物得以生,謂之德;未形者有分,且然無閑,謂之命;留動而生物,物成生理,謂之形;形體保神,各有儀則,謂之性。性修反德,德至同於初。同乃虛,虛乃大。合喙鳴;喙鳴合,與天地為合。其合緡緡,若愚若昏,是謂玄德,同乎大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