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神法五龍

字數:1883   加入書籤

A+A-




    盛神法五龍

    盛神法五龍

    人體中包含有五髒的精氣,統稱為精神,是五髒精氣的總稱。心是精神的歸所,依托。道德能涵養一個人的精神使之光大。精氣神是可以通過修養來提高的,養神是有方式方法的,是有規律可循的。規律,從有天地開始,從人類有了紀元開始就存在,正因為有道的存在,才創造了萬事萬物,才產生了所謂的天。道包容著無形的化育之氣,在天地產生之前就形成了,沒有人能看到它,也沒有人知道它叫什麽名稱,大家都通俗地稱之為神靈。所以說,道是神明的根源,是一切事物發展變化的開端。因此,人們隻有用道德來涵養五氣,心才能得道並守道,才能掌握其中的方式方法。這種道術的產生就是心氣按規律活動的結果,精神就是這樣產生的(就是心氣按規律活動的結果)。人體的九竅、各類髒器的歸附、進出氣的通道,都是由心來總攝。

    受命於天的人,就是所謂的真人,真人是精通天之道術的人,是與天融於一體的人。通過後天的學習而獲得天道的人,或是通過潛心的內在修練而獲得天道的人,就是所謂的聖人。聖人也就是通過見微知著、觸類旁通才知曉了天道。因此,人的肉體與靈魂能合於一體,是事物遵循天道孕化而生。人的感知覺都是通過九竅來了解各類事物的,之所以會對事物的認知有所疑惑,就要看了解心的方式方法是否相通(這也是說服工作的原理),心裏沒有道術,一定會有所不通,對事物的認知也就不能全麵掌握和了解。如果心術通達,對事物就能掌握透徹,五髒的精氣就可以得到涵養,養五氣重在使精氣歸附於神色之中(五氣歸於神,精神高度集中,鎮靜專一),這就是所謂的化(“孕化”)。通過孕化五髒的精氣,人的誌向、思想、精神和道德也就會達到一種出神入化的境界,精神是四者的長官。養氣時要心靜平和,通過養氣可以使四者互相融合(相互和諧),而不會衰敗,從而可使威勢向四方發射,做事情沒有什麽不可以成功的,相互依存且有所歸附,這就是出神入化的境界集於一身的結果,這種人便叫真人。真人是天道合一的人,他能按照天道歸一的法則來產生和養育萬事萬物,懷著上天之心,施行道德。用無為之道來包容指導人們的誌向思慮,情趣意境等,從而使自已的威勢得到散發。遊說的人通達明白了這些事理,精力旺盛充沛後才可以開始養誌。

    養誌法靈龜

    通過養神使人的精力旺盛,體力充沛,使人的誌向達到出神入化的境地,這樣就可以使誌向得到專一,誌向專一,威勢才能得到散發,才能懷上天之心施行道德。

    不養誌的話,心的精氣所蘊含的思想就不能暢達(人的思想活動就不能正常的表達)。因為有了欲望,就會有所追求並不斷為了得到這種欲望而思考。誌向是受欲望所驅使的,欲望多了,心思就會分散,心思分散了,誌向就會有所衰退,誌向衰退就會使我們想要得到的東西得不到(理想實現不了)。所以說,如果心氣專一就不會有更多的欲望使我們彷徨,欲望不彷徨的話則誌向意誌就不會衰退,誌向意誌不衰退就會使我們的思想理念(思路)通達。思想理念(思路)通達後,和諧的精氣就會流通,和諧的精氣流通後煩亂的精氣就不會撓亂於我們的胸中。所以,對內要專心養誌,對外要善於了解他人的誌向與為人。通過養誌可以使我們的思路通達,了解他人就不會有所偏差(職責分明)。如果要將某種欲望用於他人,首先要了解他人的誌向並通過培養他人的誌向而實現。了解他人誌氣的盛衰狀況,有意識地培養他的誌向,並不斷地觀察他的動態和進展情況,來了解他所具備的才能和養誌的成果。

    如果不培養誌氣,那麽他的心氣就不穩固,心氣不穩固,則思路就不通暢,思路不通暢,意誌就不會堅定。意誌不堅定,應對問題時就不會猛烈有力。應對不力就會失去信心,喪失誌向,從而使自已的心氣衰弱,導致精神頹廢而萎靡不振。精神頹廢、萎靡不振的話,人就會恍惚不清,神誌恍惚不清,就不能專心地領會和理會各類事情。所以,在養誌的起始之初,一定要安分守已(需要鎮靜專心),自已安定心靜,誌向意願就會堅定,誌向意願堅定了,威勢就不會分散,就能長久地做到身輕神明(精神狀態最佳,身體功能暢通),從而使自已的威勢得到散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