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俠之大隋昏君 第十八章 驚聞杜如晦
字數:2845 加入書籤
第二天,早朝。
群臣分成兩列,山呼萬歲。雖然楊廣因為要馴服傅君婥,已經有七八天沒上早朝了,但是這些大臣早已習慣了他的荒淫無度,這點小事他們已經懶得去計較了。
剛剛宣布上朝,便有一個中年大臣步了出來,朗聲道:“臣張環有本啟奏。”
張侍郎有何要事?”
楊廣為了這次上朝也做了不少功課,至少正三品以上的朝廷官員都記了下來,他知道這張環乃是兵部侍郎,為人倒也算本分。聽到他有本啟奏,楊廣也是不由心頭一緊,因為他的事情,多半離不開戰爭二字。
托陛下洪福,前日,河北道行軍大都督張須陀傳來捷報,他親自率軍擊破了河北叛軍統領宋子賢及盧明月,剿滅盜匪十餘萬。”
群臣佇立,聽到張環此言皆不由暗中竊竊私語,其中大部分人的臉上都露出了欣喜之色。
楊廣眼中也是喜色一閃,故作感慨道:“天下盜匪何其多也。”
豈不知楊廣這隨口一言卻把虞世基和斐蘊嚇了個半死。原來這兩人為了諂媚原來的隋煬帝,早將各地的叛亂奏折全部暗中扣了下來,讓原來的楊廣誤以為這天下還是太平盛世。此時張須陀說他剿滅了十幾萬叛軍,這不是打他們臉麽?
兩人默契的對視一眼,虞世基站出來說道:“啟稟陛下,微臣昨日收到手下密報,這張須陀為了賺取軍功,不惜帶兵連屠十幾個村莊,將那些村民充作叛亂盜匪,妄圖騙取功勞,手段之殘忍令人發指。臣請陛下立刻下旨,捉拿叛逆張須陀,以儆效尤!”
虞世基這番話當真是指鹿為馬、顛倒黑白,殿下幾個頭發花白的老臣子立刻胡須倒豎,也不站出來,直接破口大罵道:“虞世基,你這般讒言媚上,如何有何麵目對天下百姓,我大隋的江山,就是要敗在你們這些奸臣手中。陛下,陛下啊,臣請誅殺虞世基和斐蘊,此二人不死,我大隋就要亡了啊……”
老大臣一邊說一邊哭,可謂聲淚俱下感人肺腑,在他的帶動上,數十名大臣齊齊跪倒在地,請求楊廣誅殺虞世基和斐蘊。
虞世基和斐蘊這邊自然也不會束手待斃,他們在朝中經營多年,黨羽自然不在少數,此時也一齊出列罵了回去。聲勢之大,竟是要遠遠超過那些老大臣。
楊廣端坐在龍椅上冷冷的看著,心中暗自將這兩方勢力的人都記在了心中,等到他們鬧夠了,方才冷冷的說道:“堂堂朝廷大員,像個市井潑婦一般當庭對罵,成何體統?此事的是非曲直朕自然會查個水落石出,若是張須陀所奏不假,朕必當厚賞有功將士!”
叮!宿主聽信讒言,懷疑有功大將,寒三軍將士之心,昏庸評分b級,獎勵3000金幣,中品抽獎卡一張。”
這也可以,楊廣心中暗喜,中品抽獎卡可比下品抽獎卡好多了,要是能再抽出一張神級頓悟卡就爽了。
陛下聖明!”虞世基和斐蘊急忙帶著猛拍馬屁,同時得意的瞥了那些老大臣一眼。
這些老臣都是跟著隋文帝楊堅打天下的開國功臣,心中對大隋的感情甚深,此時見又讓奸佞贏了一場,都不由歎了一聲,落寞的退了回去。
這時站在左首前幾個的工部尚書杜果清咳一聲站了出來,拱手道:“陛下,臣聞近日瓦崗寨叛軍正在招兵買馬,若不行征討,恐怕要對我大隋不利。臣請陛下準許張須陀大都督前往平定,一來可以剿滅叛軍,揚我大隋天威,二來也可以自證清白,以堵悠悠之口。”
這工部尚書杜果同樣是一位老臣,但他卻頗有幾分謀略,知道正麵勸說定然不會被楊廣采納,因此才想出這麽個兩全其美之策。既能平定叛亂,又可以使張須陀免受奸臣迫害。
虞世基可不是什麽酒囊飯袋,他自然聽出了杜果話中是在暗諷自己,當下站了出來說道:“陛下,微臣以為杜尚書所言不妥。既然張須陀身受彈劾,便應交由刑部嚴加審訊,豈能由他帶兵在外。況且這張須陀麾下有十幾萬邊軍,若是他心懷不軌,帶兵作亂,那時再想降服他可就為時已晚了。故而臣請立刻派特使前往河北,解了張須陀的兵權,將他押往京師受審!”
杜果見虞世基竟然顛倒黑白到這種程度,不由氣的麵色發紫,沉聲道:“陛下,如今天下已經烽煙四起,像張大都督這般久經沙場的老將已經所剩不多,若陛下今日聽了奸佞之言,恐怕三軍嘩變,我大隋滅亡之日不久矣。”
虞世基也不甘示弱的說道:“陛下,杜尚書已經老糊塗了,我大隋太平盛世,哪裏來的滅亡之禍。”
兩人爭得麵紅耳赤,卻不知道楊廣根本沒有去聽他們的話,而是將所有的注意力都集中在了杜果身上。
昨天楊廣查看百官花名冊的時候看到杜果這個名字就覺得有點耳熟,今日聽到杜果的言論終於想起了這個人。這杜家可是官宦世家,到了杜果這一代已經出了好幾位尚書級的一品大員了。不過杜果這人厲害的地方,是他有一個好孫子——杜如晦!
提起杜如晦這個名字那可是如雷貫耳了,乃是李唐的開國功臣,李世民的左膀右臂,淩煙閣功臣榜排名第三,和房玄齡並稱為房謀杜斷。其地位幾乎相當於周文王的薑尚,漢高祖的張良,可謂隋末唐初最厲害的政治家、軍事家之一。
按照楊廣的記憶,這時候的杜如晦雖然年歲不大,但因為家世顯赫,已經是一個不小的官了。這簡直就是上天賜給他的絕世良臣啊,有了杜如晦,至少在內政方麵他將不需要去頭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