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俠之大隋昏君 第十九章 皇恩浩蕩

字數:2807   加入書籤

A+A-




    回過神來,楊廣又琢磨起杜果和虞世基兩方的言論,他當然知道這虞世基是個大大的奸臣,不過這一次他似乎無意中幫了自己一個大忙。

    按照大唐雙龍傳原著中介紹,這張須陀確實是員忠心耿耿的大將,於行軍打仗一道也有些本事,但是強中自有強中手。讓他去對付宋子賢、盧明月這些小毛賊自然是手到擒來,但瓦崗寨是什麽地方,那可是如今大隋勢力最大的叛軍了,首領翟讓更是被江湖人稱為‘大龍頭’,豈是易於之輩。

    這瓦崗寨不僅治軍嚴謹,手下兵強馬壯,更有統兵大將徐世績,俏軍師沈落雁。這徐世績可是和李靖並列為隋末唐初最強名將,李靖不出,誰人是他的對手。沈落雁同樣不是好惹的人物,雖是女子之身,卻誌比天高,謀略上能夠勝她的人也絕不多見,至少張須陀是萬萬做不到的。

    根據原著,這張須陀帶著十幾萬邊軍去征討瓦崗寨,不僅將大隋僅剩的這點精兵全部消耗殆盡,更是讓大隋失去了三員名將——秦叔寶、羅士信、程咬金。

    這三人目前都是張須陀麾下的大將,雖然他們三人任何一個都不是徐世績的對手,但不可否認,他們都是不可多得的大將,三人合力,就算是徐世績也未嚐不可一戰!

    所以,這一次,楊廣是說什麽也不會讓張須陀去征討瓦崗寨的。相反,張須陀麾下的十幾萬精兵和秦叔寶等三員大將正是他夢寐以求的保命底牌!

    如果能將這十幾萬精兵收歸麾下,以秦叔寶、羅士信、程咬金三人為統兵大將,進可攻取天下,退,亦可保全自身!

    想通這一切,楊廣心中已經有了決斷,當下沉聲道:“杜尚書和虞愛卿所言皆有道理,張須陀乃是跟隨父皇南征北戰的老將,朕相信他不會做出此等低劣行為。不過國有國法,朕也不能徇私,便讓他帶著邊軍回防江都吧,順便聽候調查。”

    楊廣為了不引起宇文閥和獨孤閥的警惕,故意將此事說的輕描淡寫,好似隻是為了安撫杜果和虞世基。果然,宇文化及雖然皺了皺眉,但並未出言反對。

    虞世基見楊廣這般折中處理,心中已經十分滿意了,便退了回去。杜果卻仍有些不甘,繼續說道:“陛下決斷聖明,隻是這瓦崗寨不可不防啊。”

    楊廣當然知道瓦崗寨的厲害,若不是後來李世民橫空出世,說不定改朝換代的就是瓦崗寨了,放任它做大顯然也不是明智之舉。

    朕記得王世充現在不是在河南麽?兵部擬個折子,讓他帶兵去滅了瓦崗寨吧。”

    楊廣隨口說道,那王世充可不是什麽好人,讓他們去狗咬狗可是再好不過了。

    叮!宿主不聽忠言,剛愎自用,昏庸評分c級,獎勵1000金幣,下品抽獎卡一張。”

    群臣見楊廣這般說了,便知道此事已經定了下來,不容再更改,隻好紛紛退了回去。

    杜果心中暗道:“這王世充如何是瓦崗寨的對手。”已是心灰意冷,竟是萌生出了辭官歸隱的念頭,脫口說道:

    陛下,老臣近日感覺身體不適,想來是老邁無用了,懇請陛下準備微臣告老還鄉。”

    楊廣聽此言一愣,他正愁著怎麽提拔杜如晦為自己辦事呢,正好借此說道:“杜尚書三朝元老,朝廷肱骨之臣,怎可輕言離去?朕即可著太乙為你按脈診治,宮中府庫中的珍稀藥材盡可取用,定然幫你調理好身子,至於辭官之事切勿再提了。”

    楊廣這番話說的十分誠懇,曆朝曆代有幾個臣子能得到君王如此挽留,縱然杜果對大隋已無眷念,聽聞此言也是大受感動,所謂士為知己者死,杜果此時幾乎都生出了與大隋共存亡的心思。

    楊廣頓了一下,轉而說道:“不過杜尚書確實上了年紀,不宜再處理這些瑣碎雜物,朕便擢你為太傅,輔助朕治理這天下。”

    群臣嘩然,這太傅可是三公之首,位同丞相,乃是文臣的最終理想,曆朝曆代寧肯將這個位置空缺,也絕不任命給無名之輩。可以說,當上太傅,必然會名傳千古。這份皇恩可是太浩蕩了,不說虞世基,即便是那些清廉的官員,此時亦有些嫉妒。

    杜果激動的全身顫動,正打算謝恩,便聽得楊廣繼續說道:“至於空缺出來的工部尚書之位,朕聽聞令郎杜吒為昌州長史,卓有政績,便由他承襲吧。好像令孫杜如晦也頗有才名,如今刑部正缺一個給事中,且讓他去鍛煉一下吧。”

    什麽叫皇恩浩蕩,這便是皇恩浩蕩!

    杜果升任太傅尚可說是勞苦功高,但這杜吒一個小小的昌州長史,官不過四品,如今竟是連升六級登堂入室,成為赫赫一品大員,這該是何等的天恩?至於杜如晦,雖然刑部給事中是個實權的樞要位置,但不過是個六品小官,倒是無人在意。

    殊不知,楊廣這一番布置,其根本目的,就是想神不知鬼不覺的將杜如晦安插到自己的身邊。他就不信,自己對杜家如此浩蕩恩寵,杜如晦敢不為自己效命。

    杜果此時已經激動的說不出話了,杜家世代官宦,但可曾有一日如此威風?對這時代的人,尤其是文人來說,得君王如此賞識,粉身碎骨也不足為報!

    楊廣沒有料到的是,他這一番恩裳不僅是杜果感動的稀裏嘩啦,更是讓朝堂中的其他臣子看到了一絲曙光,讓他們對大隋又有了一絲希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