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65章 完美的第一期

字數:3748   加入書籤

A+A-


    而《天朝好聲音》最精彩的部分,那一定是巔峰之夜了,也就是總決賽。

    全國四強與各自導師合唱後,獨唱演唱曲目。

    前兩輪收到現場觀眾短信投票最多的一位直接進入第四輪,最少的一位淘汰。

    餘下兩位進入第三輪演唱,同樣以短信投票結果決定一位進入第四輪。

    最後一輪演唱之後,由現場觀眾和99位媒體評委共同投票,觀眾短信票折合成百分比數字,再加上媒體的支持票數決定最終總冠軍。

    未來讓這個節目呈現出最佳的狀態,光輝影視是做出了非常大的努力。

    舞台上,4位導師光鮮靚麗。

    舞台下,約20人的助理化妝團卻異常忙碌。

    隻要錄製結束燈光熄滅,化妝師就會迅速衝上前去給導師補妝,整理衣服和發型,工作人員也會上前溝通。

    劉老師最喜歡的就是梳理他的長發。他會在第一時間摘掉帽子,台下的造型師趕緊跑上台,把他的頭發從額頭梳至發尾,一遍又一遍,直到滿意為止。

    張夢澤身旁的工作人員更多,至少有四五個人為她打理形象,端茶遞水。

    幾位導師中,汪老師最喜歡走動,不時到劉老師身邊聊天,齊老師則顯得內斂很多,總是默默待在一邊。無論場下如何,隻要學員亮嗓,燈光一亮,4位導師立馬進入情境,情不自禁地跟著音樂的律動為學員打拍子,陶醉其中。

    從早上九點開始,《天朝好聲音》第一季第一期的錄製一直到晚上七點才結束。

    上午的觀眾和下午的觀眾是可以不一樣的,但是台上的導師是不變的。一整天高強度的工作其實是非常累的,但是幾位導師都在堅持著。

    如果說之前大家還隻是根據策劃來判斷這檔節目會火爆,那麽經過了第一天的錄製之後,大家就已經徹底相信《天朝好聲音》會是一款火爆的綜藝節目了。

    有些東西再紙麵上是很難去表達的,但是感受過現場錄製的那種氣氛和節奏之後,再對比其他的綜藝節目,大家就會發現《天朝好聲音》完全拋開了其他節目好幾個身位。

    強大的導師陣容,高昂的音樂設備投入,專業的幕後人員,精選的各路學員,無不為《天朝好聲音》的騰飛注入自己的力量。

    “龍總,我突然覺得我們捷豹路虎可能不小心撿到了一個便宜”,作為《天朝好聲音》的冠名廠家,捷豹路虎天朝分公司的總經理麥迪、副總經理龍玲以及市場部的相關人員都出席了首期節目的錄製。

    雖然這個冠名是捷豹路虎老板江輝親自指定的,沒有誰站起來反對。

    但是沒有人站出來反對並不表示大家都認可。

    簽合約的時候,捷豹路虎市場部還是有不少人員在私下裏認為1億的冠名費太貴了。

    “這都夠我們同時冠名好幾家國內的熱夢綜藝了”,這就是大部分人心中的真實想法。

    既然對節目有一些疑慮,那麽第一期錄製的時候,捷豹路虎自然是從上到下來了一堆人,看看節目的效果到底怎麽樣,1個億會不會打水漂。

    “江總的決定從來都是正確的,我一直對此堅信不疑”,龍玲沒有理會下屬的奉承話。

    當初同意捷豹路虎以1個億的冠名費冠名《天朝好聲音》雖然是江輝的意思,但是真正執行的是龍玲,可以說龍玲在捷豹路虎內部是承擔了比較大的壓力的。

    “唯一比較遺憾的就是《天朝好聲音》的播放權和冠名費一樣貴,沒有哪家電視台接受,隻好在土豆網上首播第一期,要不然我覺得到時候會更火爆”。

    一直以來,國內的綜藝節目都是製播合一的路線為主,也就是電視台製作節目並且播放節目。

    但是《天朝好聲音》走的卻是製播分離的路子。

    製播合一是和傳統的計劃經濟體製以及簡單的節目再生產方式相適應的,它在組織調動各生產環節進行重大宣傳報道、節目的統籌規劃和導向把關、安全播出等方麵有著積極的作用。

    但是廣播電視長期施行采、編、播一體化的生產模式,節目由自己生產自己播出,缺乏競爭機製,創新能力匱乏,編播人員隊伍繁雜臃腫,個別員工甚至一年就隻搞幾個節目或辦一台晚會,這種製播合一、吃大鍋飯式的運行機製嚴重限製了節目的發展和資源配置,造成了電台電視台效率低下、成本高昂。

    我國從上世紀90年代初也開始了一些所謂“製播分離”的嚐試。

    由於翻譯的原因,有人將“製播分離”理解為將電視製作機構和播出機構相剝離,認為電視台隻管播出,而不製作節目,節目全部交由社會上的公司製作——這樣的理解是有失偏頗的。

    事實上,英美等國的節目製作公司與節目的播出機構很多時候也是有著隸屬關係的。如英國itc在全國的15家獨立製片公司都是由itc投資建立的。

    美國的節目製作公司中也都有各個節目公司一定數量的股份。因此,獨立製片製度首先在資本上就不是獨立的,而“節目製作多樣化”的提法更能夠正確反映“製播分離”的原意。

    從電視節目生產的特點上看,電視節目屬於不可以大批量生產的,而是有針對性的、依靠人的腦力勞動和協作勞動來完成的。

    電視節目的完成是一個小組共同努力的結果,但絕非個人力量的簡單疊加。

    這不像生產一輛車、一台電腦,可以有圖紙對照,電視節目反映的是變動的世界,在節目的創作過程中,人的主觀因素的影響相當多。

    這意味著它不能進行“流水線”式的組裝生產,也不能采取一般企業的生產管理製度,而隻能采用被實踐證明有效的“電視製片人製”。

    不過,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

    光輝影視的《天朝好聲音》一直和各大電視台取不到一致意見就是最明顯的例子了。

    其實歸根結底還是雙方認知的差異,習慣了製播合一的電視台,絕對不為認為花費一個億,甚至幾個億引進一部綜藝節目是一個好的選擇。

    有這麽多錢,還不如自己投資拍攝幾個節目呢。

    同樣的,作為製作方的光輝影視,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自然不願意賤賣節目。

    最終,《天朝好聲音》走了一條和《舌尖上的天朝》一樣的路,由土豆網首播。

    (本章完)

    (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