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 幫助
字數:2663 加入書籤
五月中旬,笨港已是有了幾分夏季的酷暑,隨之而來的,就是雨季的到來。好在年前種下的冬小麥,已經收獲了,一畝產量不算太高,也就隻有一石左右,但是按照剛剛開荒出來的土地計算的話,還真就證明了這些土地的肥力確實不錯。有了明證在此,剛剛到來的這些流民看著金黃燦爛地麥粒,對於以後的日子,也充滿了幸福的幻想。
李天養剛剛在這孤島上度過了他的十六歲生日,本來按照計劃,他是要回家去的,家裏早就給他安排了加冠禮,可是營地外突發的情況,讓他不敢、也不遠輕易外出,隻能放了家人的鴿子,留守在這兒了。還好的是,明朝加冠之禮並不固定,十五到二十皆可加冠,這次失約,也還能有下一次,最多是讓祖母嘮叨,父親發發脾氣了,債多了他也不愁了。
“小少爺,您身子金貴,這些粗活兒還是交給我們來做吧!”一個年老體弱的老漢,站在地裏,對著一身短褂,揮舞著農具的李天養苦苦哀求著。
從來沒有見到過,一方營地的管事兒跑到自家地裏來幫忙幹活的情況,老漢是又感激,又害怕。
“沒事兒,牛大爺,咱們年輕人就是力氣大,你看你們這地,要再不種點糧食,可就要耽誤農時啦。”李天養抹了一把汗,笑著跟老漢說笑。
“這可怎麽好意思啊!”老漢手足無措地看著李天養他們,不時為他們倒上幾碗水解解乏。
老漢姓牛,名金寶,是這批招募來的流民之一。本來他家不止他一個,還有一個兒子和兒媳,棲息還有一對可愛的孫子孫女,隻是運氣實在不好,兒子兒媳上島來一直都還不錯,一家人辛苦勞作,也算是把李天養他們承諾的十五畝荒地給開墾出來了,可誰承想,就在這關鍵時刻,兒子兒媳卻一下子染上了瘧疾,雙雙病倒了。
一下子家裏兩個主要勞力就倒在了病床上,老漢一個人帶著兩個年幼的孫兒守著剛剛開墾出來的土地犯起愁來。眼看著別人家的地裏栽種下去的紅薯苗開始茁壯成長,而自己家裏呢,好不容易開出的荒地上,又零散地長起了雜草,讓老漢心疼不已,最後隻能拖著一副老朽的身體親自下地幹活了。
本來按照老漢的意思,連兩個年級尚小的孫兒也該上地裏幹活,為家裏出把力的,隻是李天養早有規定,所有年紀未足十五周歲的兒童,都要強製到營地開設的學堂裏讀書識字。有了這個規定,老漢也不敢違背,隻好把一雙孫兒給送到了學堂裏學習。
直到李天養他們帶著人過來檢查,周圍的土地作物長勢情況,才發現了他們當中很多人家的難處。並不是隻有他家一家是這樣的情況,估計是為了趕工,及早把李天養他們承諾的土地給開墾出來,好多人家都是日夜苦戰,到最後反而把自己的健康給耽誤了。這些日子以來,黃悠然的藥房那裏地人流是絡繹不絕,瘧疾、中暑、傷風等等症狀是放倒了一批流民,讓他們的家庭一下子失去了勞力。
發現了這樣的情況,李天養當天就在營地裏,跟少年們召開了一個小會,最後就商量出了一個辦法。辦法其實很簡單,那就是營地裏組織上幾隻隊伍,專門到勞力缺失的人家去幫忙幹活,至少,幫助他們把第一批種苗給種上地裏去。
當然,也不是沒有人反對的,招募這些流民上島來,本事為了幫助營地開荒,現在可倒好,反而是營地倒過來幫助人家種地了,還沒有一絲一毫的好處,好多少年心裏都很不舒服的。不過,誰叫他們老大是李天養呢,憑著一張嘴,李天養愣是把這件虧本的買賣說成了是件雙贏的好事。
因此,也就有了李天養帶頭幹活,跑到牛金寶家地裏來的一幕。
不過這事兒也是歪打正著,流民們不是不知好歹的人,看著這些個少年主動上地裏幫忙,很多人家都是感恩戴德,但又無以為報的那種愧疚心理。想起當初,一群人竟然被別人挑撥,差點鬧出事兒來,大家現在想想,都覺得無地自容。老百姓其實就是這麽的單純,他們容易被鼓動,但也容易被感染,一丁點兒好處就能讓他們放下心防,主動融入到營地中來。
有了這些流民的主動融入,營地裏的日子也越發的融洽了,往日還會出現土著跟流民之間的爭鬥,現在可好,大家都打成了一片了。每每到了下午農閑的時候,一大群光著膀子的漢子、少年,就擠在沙灘操場,水泥操場間,玩著各種各樣的遊戲。而正是在這樣的環境下,土著們學習漢語的熱情也是越發高漲了,有聰慧一些的土著,現在都已經能操著一口別扭的口音,跟一群人在那用漢語聊天、開玩笑了。
甚至到了晚上,為了能盡快融入到營地生活當中,好多土著們都擠在了營地開設的學堂裏,就著幾口昏暗的油燈,學習漢語。這,讓作為漢語老師的張子懿心裏充滿了自豪,讀書人,特別是讀書讀傻了的人,基本都有一種民族榮譽感,能把自己祖國的文化傳播給這些土著,讓他們見識到中華文化博大精深的一麵,張子懿覺得,這次出來,還真是沒有白來!
當然,一個人教書肯定是滿足不了營地裏的需求的,要知道,現在光是營地裏常住的土著們,就已經有上百人了,還有那時不時從山上下來打打秋風,置換一點生活用品的土著們,平均下來,一天在營地外的土著就有一百四五十人。
沒辦法,土著越來越多,李天養也不敢再把他們安置在營地裏麵了,要是哪天他們突然想不開,想要辦點壞事兒,就憑李天養他們營地裏的二百少年,還真未必能很快製服這麽龐大的一群人。所以,李天養他們就在營地的外麵,給大家搭建了同樣的竹樓,為了不顯突兀,就連那些流民的營地,也都被安置在了土著們的旁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