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泥婆羅國

字數:4164   加入書籤

A+A-


    三人結拜完畢,圍觀眾人頓時圍攏上來,向三人道賀。王玄策見蔣師仁身體已經無礙,就打算讓出使使團收拾帳篷行禮,準備今天再次啟程出發天竺。

    向導巴格爾說,他們目前已經翻越了大雪山,前麵就是喀喇昆侖山穀口,穿過穀口,就算到了北天竺地界的克什米爾地區。王玄策上次跟隨李義表大人第一次出使天竺走的也是這條線路,此時故地重遊,上次自己對天竺還是兩眼一抹黑,這次自己卻成了識途老馬了。心中不由得也頗有些感慨。

    王玄策指著前方綿延不絕被積雪覆蓋的山穀入口,對蔣師仁和李威道:“二弟、三弟,這個喀喇昆侖山山口,可以說造化鍾神秀所在,你們看,綿延起伏的大山到這裏仿佛被鬼斧神工劈砍一般,缺失了一段,就是這段穀口,通往南麵天竺所在,如果沒這個穀口,我們不知道又要饒多遠的路才能輾轉到天竺。這裏也是從我們大唐和吐蕃到北天竺最近的通道。算算日子,我們從安西都護府出發走到這裏,也過了兩個多月時間。”

    看蔣師仁和李威以及旁邊的眾士卒都在聚精會神地聽自己講話,王玄策談興大發,又賣關子道:“這段穀口說起來,跟我們華夏流傳的一段神話傳說也有莫大關係。你們可知道這段穀口的來曆?”

    看眾人迷惑不解的樣子,王玄策才掉書袋一般地道:“這裏是昆侖山,傳說這裏,就是當年女媧娘娘補天時候,采集七彩石的所在。後來水神共工與火神祝融(又有一說是和黃帝後裔顓頊)爭奪為帝,共工戰敗了,於是發怒用頭去撞不周山,不周山就是咱們翻越過的昆侖大雪山,又是支撐天的四棵柱子之一,共工把支撐天的柱子撞斷了,係掛大地的繩子也斷了。天就向西北方向傾斜,所以我們平時看到的太陽、月亮、星星都朝西北方移動;地的東南角陷塌了,所以江湖大河的流水都是朝東南方向流去。”

    旁邊眾人聽說這裏就是水神共工撞不周山的地方,不由得都倒吸一口涼氣,李威更是連連暗自咂舌地道:“怪不得!怪不得這個地方這麽多積雪覆蓋,而且常年不化,我說呢,這裏原來是人家水神共工的老家呀!”一語說罷,旁邊沉浸在故事中的眾多士卒心有同感地連連點頭。

    有一位頭上鼓著一個大癩子的騎兵士卒插嘴問道:“那按王大人這麽說來,我們現在不就來到天邊了?那再往前走,不就走到天外去了?”

    王玄策倒是沒想到居然有士卒問這個問題,一時有些語塞,蔣師仁見狀連忙為王玄策解圍,對這個騎兵士卒笑罵道:“癩子頭,就你個****的會想,還走到天外,我看你是能得想上天了吧!”

    旁邊眾士卒聽到蔣師仁對這個癩子頭的笑罵,頓時哄笑起來。癩子頭也不氣惱,摸了摸自己頭上的癩子,也跟著眾人一起笑了起來。

    蔣師仁也是第一次聽原來這裏就是傳說中的不周山,不過他到沒有太過留意神話傳說的內容,而是從軍事角度看這個穀口,在這個穀口如果能修建一座城堡,不用太大,三裏見方的小城,駐紮一千人馬,足以抵擋敵人數萬大軍。想到這裏,蔣師仁暗自失笑,這裏地處昆侖山脈,到處是冰雪覆蓋,不產糧食,而且路途崎嶇難行,糧秣物資要想送到這裏,那可是千難萬難,所以在這裏建城,這個隻能想想而已。

    出發前,王玄策下令使團眾人將兩輛牛車上的禮物和行禮幹糧全部卸下分散犛牛身上,牛車就地丟棄。這次使團出使天竺所帶禮物主要是大唐暢銷天下的絲綢和一些精美的瓷器,瓷器用軟布包裹的嚴嚴實實以發防損傷,說實話,瓷器本是易碎品,把這些瓷器從大唐帶到天竺卻也真是破費一番苦心。大唐的絲綢在當時是全世界的硬通貨,暢銷天下。據說到極西大秦之地,價比黃金。

    蔣師仁正暗自納悶,這麽崎嶇難行的大雪山,牛車經過眾人的艱難推拉都拉到這裏了,為什麽到了此處反而要把牛車丟棄。王玄策看出了蔣師仁的疑惑,主動向蔣師仁做了解釋。喀喇昆侖山通往天竺的山穀崎嶇狹長,足有四五百裏遠路程。峽穀之中隻有一條被往來商旅踩出來的一條羊腸小道蜿蜒逶迤,最窄處僅能容一匹馬勉強通過,牛車想通過這個山穀穀口,那是絕無可能。當時吐蕃讚普鬆讚幹布贈送使團三十多條犛牛時候,蔣師仁還暗自腹誹這讚普真是小氣,沒想到在這時候就派上了大用場。

    眾人進入峽穀之後,看到兩邊都是高聳入雲的峽穀,怪石嶙峋,飛鳥難度。在峽穀之中,道路異常狹窄,視線也嚴重受到影響,眾人隻能拉成一字長蛇,艱難行走。即便騎馬,馬匹也不能放開腳力,而且很多地方,人必須從馬上下來,牽馬小心而行,如此每天隻能行走三四十裏就要安營休息。

    眾人在峽穀中足足穿行了半個月,這才走出這四五百裏的昆侖山山穀。

    走出山穀,眼前視野頓時變得開闊起來。來自北方的寒風被背後高大的蔥嶺和昆侖山脈阻擋在外,再也難以南下,剛走出山穀,就明顯感受到一股溫暖的空氣鋪麵而來,一下子就把眾人這半個月來在峽穀穿行的困頓一掃而空。

    天竺位於印度半島,三麵臨海,大部分地區處於熱帶季風帶,是世界上最熱的國家之一。天竺不像中土大唐關中地區,一年四季分明,天竺一年隻分為三大季節:冬季、夏季和雨季。

    每年11月至3月是天竺的冬季,早晚溫差較大,天竺各地天氣晴朗,溫度適宜,北天竺地區最低溫度也在十八攝氏度以上,氣候宜人,是十分舒服的季節。1月到2月,北天竺及中天竺北部早上霧氣很大,空氣中的濕度也很大。

    4月至6月是天竺的夏季,4月份天竺已經開始吹起熱帶季風,5月份開始天氣就會變得異常炎熱,白天最高溫度可達35-42度,氣候幹燥、晴朗,晚上最低溫度也可到28-30度。

    6月到10月是天竺的雨季,由西部海岸開始的西南雨季,逐步擴散至全天竺。 6月到7月氣溫非常炎熱,空氣異常潮濕,即便是早晨,出門轉一圈回家,也會熱的渾身是汗,把衣服濕透。所以天竺僧侶、貴族及有錢人,無論男女,都非常喜歡穿寬大輕薄的衣服,也是因為這種衣服更有利於散熱,大唐的絲綢在天竺尤為受到歡迎,因為絲綢做的衣服,不但輕薄透氣,而且即使出汗也不會粘在身上,深得他們的喜愛。當然,天竺的窮人那就直接赤身**,靠不斷用水澆灌身體,以給身體散熱,苦苦挨過這段酷暑時間,每年這個時候,天竺各地都有不少熱死的窮人百姓。

    使團眾人走出山穀,時值四月初,印度半島正是一年之中的由涼季轉為暑季的時候。溫暖的熱帶季風從東南邊吹來,頓時吹散了眾人身上的疲憊,眼前雖然仍舊可見群山連綿不絕,不過和背後的高大的昆侖山脈相比,這些山脈就像沒有長大的孩子,與之相比,這裏無疑乃是人間天堂。

    這片高原上的群山的高度遠遠不及北麵的昆侖山脈,山上長滿了綠樹和野草,不知名的野花開的正燦爛似錦,不時可以聽見樹林中各種飛禽的鳴叫和野獸的低吼。

    蔣師仁催馬到王玄策身旁,問王玄策道:“大哥,我們這可是到了天竺國了?”

    王玄策對蔣師仁點頭道:“這裏已經可以算是天竺地界了,但是天竺和我們大唐不一樣。我們大唐聖天子在位,天下一統,混有四海,普天之下,莫非王臣,率土之濱,莫非王土。而這天竺卻沒有完全統一,大大小小王國林立,據玄奘大師說,目前全天竺分為東南西北中五個部分,有十六個較大的國家,其餘大大小小的領主城邦更是據說有上百個之多。玄奘大師在天竺生活了十六年,因為主要時間用來研習佛法,也沒有走遍這天竺所有王國。戒日王的曷利沙帝國是目前天竺最大的王國,主要統治中天竺和東天竺絕大部分領土,北天竺和西天竺也有一部分屬於曷利沙帝國,南天竺另有其他國家。我上次跟隨李義表大人出使天竺,也隻是到了戒日王的曷利沙帝國,其他國家尚未有機會出使。”

    說道這裏,王玄策停頓了一下道:“這裏是北天竺地界,原本屬於迦濕彌羅王國領土,首都就是迦濕彌羅城。當年玄奘大師來天竺時候,曾經到過這裏。據玄奘大師說,以前這裏也有自己的國王,但是隨著戒日王朝的日益強大,迦濕彌羅國王放棄稱王,已經向戒日王俯首稱臣,被戒日王封為迦濕彌羅大領主,仍舊統治這片地域,擁有極強的自主性。我上次前來時候,因為時間關係,並沒有去拜會過這個國家的領主。不管怎麽說,他既然已經向戒日王稱臣,我們就沒有不拜訪君主而先拜訪臣子的道理。所以我們這次要先去曲女城拜訪戒日王,如果能得到戒日王允許的話,我們在返回大唐途中再來拜會這個領主,參觀下這個迦濕彌羅城也不遲。”

    蔣師仁聽到王玄策這麽說,也不由得點頭稱是道:“還是大哥考慮的周道。”

    兩人正說話間,突然聽到隊伍前麵傳來一陣吵雜聲音。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