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 1、 臉盆上的橋

字數:2680   加入書籤

A+A-


    那是在我很小的時候,記得家裏有一個搪瓷臉盆,應是爸爸或媽媽工作先進單位發給的獎勵。那盆外緣的一圈是近於俗套的大紅,那時的搪瓷臉盤好象除了紅色就是藍色的,各自霸占著冷暖色係,再無太多別的選擇了。那臉盤的內裏是白底,說白得並不純正,隻臉底的圖案我記得清楚,是座大橋。

    那大橋的一端有兩座高高橋塔,塔尖上有凝固著時代標記的紅旗,當然那紅旗也是凝固的,與黃崗岩的橋塔一起凝固成為偉岸,偉岸得輕而易舉地就抬起淩空飛架的鋼鐵橋身,就象是......起重機的鋼鐵巨臂,堅定地指向很遠很遠的地方,對了,那橋就是南京長江大橋,它是承載那個時代的驕傲與自豪的永恒經典。

    記得那時還住在沈陽,每日早晚,當媽媽兌好溫水,催我洗手洗臉時,我就會透過清澈而波動的水,見到它。其實那樣相似的圖案,我是經常在宣傳畫、黑板報、連環畫中見到的,但我依舊隻是喜歡家中臉盆上的那張,我喜歡將手浸在暖融融的水中,去觸摸那搪瓷圖案凹凸而光滑的紋理,那感覺很奇妙,仿佛我能沿著那大橋走到無限遠的地方。

    如此樣的無數個清晨和夜晚過後,那上邊的每一個橋墩、每一個十字梁,甚至每一個路燈便都似乎印記在了心裏。

    稍大後,曾好奇地問媽媽,“為什麽臉盆上要畫上這座大橋”?媽媽告訴我,因為那是座偉大的橋。“那為什麽它是偉大的橋呢”?媽媽帶著笑意點著我的腦門說,因為它跨越了一條偉大的河。

    如此,冥冥中,我便對那座如起重機般的大橋肅然而起了敬意,那敬意隨著每個早晚重複著,重複著,重複著陪伴我從沈陽回到北京,重複著陪伴我走過了童年、少年,直到某一次搬了新房子過後,那個塗繪著偉大橋梁的臉盆,才突然間從記憶中消失了。

    ......

    不知為什麽,每次過長江,總有種莫名的喜悅,仿佛在完成冥靈中的使命。

    記得第一次坐火車去上海時,便為那空洞而有節奏的聲響喚醒,忽得醒悟那是在過長江,那是在南京長江大橋上過長江。於是驚跳起來,從中鋪中探出大半個身子癡癡地趴窗戶上,看大橋上的無數鐵梁交叉著從眼前快速滑過,而長江就如閃爍的老電影一樣展現在眼前,混黃的江水,如豆的江船,遼闊無垠的遠方。

    那一分鍾裏,我居然一直保持著那種難拿的姿態挺立著,直到過橋後才注意下鋪的一個上海女人捂著小桌子上的茶杯,仰頭衝著我笑,她似乎不介意我看到,她怕我掉到她茶杯裏的擔心,這讓我多少有些臉紅。

    過後那個女人問我是第一次見到長江吧,我不好意思地說“是”,她說,“難怪”,她說她不懂那江有啥好看的,她說她天天見到那條江。

    後來,坐火車過長江多了,也就不“難怪”了,但遺憾的是,總不能見一次那座大橋真容,因為總是在路過南京。

    第一次去到南京,記得是在汽車北站換乘的公交車,公交車一出站後便直接拐上了那座長長的引橋。雖然我一直暗示著自己,那次去南京一定不要錯過那座橋,但當我看到那兩座高高的黃崗岩橋台,以及上邊凝固著的“紅旗”時,我竟激動得有些眩暈,我甚至差點驚呼出來,“看,南京長江大橋”,但周遭漠然,沒人覺得稀奇,沒人願意與我分享驚詫。

    還好,那上橋的車流是緩慢的,我是一分鍾一分鍾地接近那兩座偉岸的橋塔,它是多少次描摹中的熟悉,它比多少次的描摹都要雄偉,它是我兒時夢想中的遠方,不,它是那個遠方的起點。

    ......

    這次再到南京,依然在汽車北站下車,沒有半點猶豫,出站後我便義無反顧地走上了南京長江大橋,我不在乎那橋有多長,走完它需要多少時間,我隻要完成一個使命,觸摸它,走過它,跨越它,去實現我久遠以前無數個黎明和夜晚,無數次捧起溫暖的清水時,便會衝動而出的願望。

    走在橋上,同同打來了電話,他在電話的那頭嫩聲嫩氣,又一板一眼地和我商量,他不想去幼兒園,他要坐火車來看我......恍惚間,我仿佛看到了如他那麽大時的我自己,捧著水,胡亂地塗抹在自己胖嘟嘟的臉上,媽媽關切地站在一旁,提著我的衣袖嗔怪著,催促著,指導著......想到這些,不禁讓我鼻子發酸。我望著長江,一字一頓地和同同說,爸爸正在實現一個兒時的願望,從一座偉大的橋上,跨過一條偉大的河。

    同同在電話的那頭依然任性地吵鬧著,“不掛......不掛......”,他狡猾地和媽媽周旋著,“我還要和爸爸說話......我要坐火車去看爸爸......我就是不上幼兒園。”

    我聽著電話裏忽遠忽近的吵鬧聲,我似乎見到了不同的時間裏,兩個年輕的母親牽扯著孩子的含辛茹苦,那使我多有些哽咽。我望著長江,在電話裏安慰他說,“小滑頭,聽媽媽的話......爸爸答應你,總有一天要帶著你,從這座偉大的橋上,跨過這條偉大的河。”

    這是我許給自己的願望,總有一天......我要和同同一起來實現它。

    2007年2月5日晚,寫於南京,那年同同四歲。

    2017年11月17日修改於北京,這年同同十四歲。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