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君可修符?
字數:2933 加入書籤
潘雲深知追女孩講究循序漸進,需“適時升級”。“升級”二字固然重要,“適時”二字更是其中精髓,若是沒到時機便冒然逾越,那隻會惹得女孩反感,為追女大計徒添變數。潘雲眼珠一轉,心中便有了計較,隻見他撓頭嘿嘿傻笑道:“我爹說,跟人說話一定要看著對方的眼睛,不然便屬失禮。”
無衣心中暗道:果然還是個孩子,什麽事都聽爹爹的。難道方才那一瞬間我那感覺是誤會了?唉……我怎麽會忽然有這種誤會,真是羞煞人也!不過,你這孩子也真是的,說話要看著人家不假,可你……你這種看人法兒,著實容易讓人想偏了。
她慢慢調整了一下心緒,讓自己平靜下來,岔開話題對潘雲說道:“既然如此,看來公子便並非無衣的本家族弟了,無衣實感遺憾,若是能夠在這裏遇到本家嫡係族弟,那該有多好!”
潘雲反倒在心中暗自念叨:好什麽好?這可不好,大大的不好!依你所言,你的父親也來自北冥家,你自然便也姓北冥,那你和我豈不成了堂親?如果是這樣,我想追你豈不成了兔子要吃窩邊草?
無衣哪裏知道潘雲此刻心中的齷齪,真情流露之後,便恢複了往日的平淡清麗,她看了一眼小戎,又望向潘雲,說道:“不瞞公子,之前在為公子治療之時,無衣便已發現公子擁有極強的自愈能力,可公子醒後,無衣又見公子並無修為,覺得十分奇怪,冒昧的問公子一句,之前可曾修習符法?”
潘雲還在思索著他與無衣之間的關係,一時竟沒有聽清她問什麽,待見她用疑問的目光望著自己時,他才反應過來自己竟走了神,隻好再次撓頭問道:“小姐剛才說什麽?”
無衣為之氣結,小戎笑嘻嘻的道:“姐姐問你修沒修習過符法。”
潘雲聽到這個問題,不由想起自己此刻修為已失,旋即又想起讓他失去修為的原因,進而想起生死未卜的父親,一時間又憂心起來。
他麵上雖然並未顯露什麽,可目中神光卻黯淡下來。
無衣看到他神情的變化,心中竟忽覺莫名一痛,似乎想要擁他入懷,輕撫他的頭發,說些體己話兒,安慰他受傷的心靈。
正作此想,她猛然一驚,不由對自己這忽然間的心理波動感到震動。她年紀雖然不大,但卻自認為是一個能夠壓抑自己內心情緒的人,不然也不會小小年紀便得上峰信任,潛入血符門執行如此重要的任務。可她此刻麵對年紀更小的潘雲,卻好似中了魔咒一般,總有一種說不清的、似乎存在於自己潛意識之中的情懷湧動,這與平時的她完全不同,讓她不得不暗自驚異。
潘雲是一個情緒來得快、去得也快的人,或者說他是一個可以在很短時間內便能控製住自己情緒的人。很快他便壓抑了那股對父親的擔憂,笑容重新掛在臉上,對無衣和小戎說道:“我如果說本來我修為頗高,隻是現在已經跌落成一個毫無修為的凡人,你們信,亦或不信呢?”
小戎哈哈笑道:“你以為你是誰啊?你今年才不過十三歲,就算你自打娘胎出來便開始修行,你也不過就修煉到我這樣的境界。”說到這裏,他忽然覺得自己這樣說話似乎有些不妥,好像有點過於自大了。姐姐常教自己“人外有人天外有天,做人應該謙虛謹慎。”於是他便改口說道:“嗯,就是比我高些,也頂多開四脈,修到煉血中期就頂天了。”
潘雲不由得用一種驚異的目光看向小戎,他沒想到小戎竟也是一名符師。
當然從小戎的話中潘雲可以了解到,他還沒有開到四脈,那麽說他應該還隻是一名煉血初期的符師,這個階段的修為尚未開啟第二心竅,可以說還算不上真正的符師,隻能算是一名準符師,或者稱為符士。不過盡管符士隻是符道修行的最初階段,可是以小戎的年紀,現在就已經打下基礎,那麽已經可以說前途無量了。
“小戎!”清麗少女輕聲喝止他道:“姐姐早就勸你要戒驕戒躁,不可在人前顯擺,你雖然半路上收了一半話回去,可顯擺的意思還是很明顯,以後可不能這樣。”
旋即她又看向潘雲,神情略顯詫異的問道:“公子說的無衣有些聽不明白,還請公子稍作解說。”
潘雲灑然一笑道:“小姐這樣公子來公子去的,不嫌麻煩囉嗦麽?你看小戎叫我一聲潘大哥不是很好嗎?”
無衣微微一笑道:“難不成公子也希望無衣叫你一聲潘大哥?”
潘雲哈哈笑道:“那我就叫你無衣妹妹了!”
三人都笑了起來,讓室內的氣氛重新活絡許多。
適當的玩笑過後,潘雲說道:“此後我就叫你無衣,你叫我潘雲好了,我看這樣很好,還不麻煩。”
小戎拍手讚成道:“嗯,我看很好,這樣我也就不用再喊你什麽潘大哥了,也直接叫你潘雲,省得我憑空便矮你一頭。”
潘雲搖頭:“你不行,你還得叫潘大哥!”
三人又是一陣笑鬧。除潘雲外,他們姐弟二人年紀其實都並不大,正是愛玩愛笑的年紀,隻是因為一些凡塵瑣事壓抑了天性,平時很少這樣開懷而笑,今日有了潘雲這個年紀相仿、又讓人感覺親近的人出現,倒是讓他二人開懷不少。
笑鬧過後,潘雲麵容平靜下來,說道:“我目前是半點修為欠奉,無衣你問此事是有何深意麽?”
經過剛才的接觸,三人都感覺彼此之間仿佛親近了許多,無衣對潘雲也似乎少了許多芥蒂,於是便說道:“實不相瞞,我觀察你自我恢複能力驚人,猜測你曾經修煉過什麽自愈符法,可經過診脈卻感到你身上血氣微弱,隻是凡人,這著實讓我感到奇怪,我自問修習醫道還算略有心得,可像你這種情況卻從未聽說過,所以才有此一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