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章 執子之手(1)

字數:8319   加入書籤

A+A-


    簡銀河拖著一箱行李出現在“和苑家”的大門口時,裏麵正招呼客人的簡樹峰大吃一驚。他瞪大眼睛,愣了兩秒,就趕緊從屋裏出來,“老姐,你這是?”

    “回家啊。”她一臉輕鬆。

    “你辭職了?”樹峰看見她的行李。他比她的直覺還要敏銳。

    簡銀河伸展一下手臂,答非所問:“還是家裏好。”

    “姐,你怎麽回來也不提前告訴我一聲。”

    “回來投靠你,怕你不樂意,所以幹脆先斬後奏。”

    簡樹峰丟下幾個顧客,跑出來幫簡銀河搬行李。行李箱有半個人高,他不知道她是怎麽把它帶回來的。“姐,你好歹通知我一聲,我去接你嘛。”

    簡銀河一笑,“瞧你這段時間過得應該不錯,下巴都圓了一圈。”

    樹峰摸摸自己下巴,“是嗎?”

    “胖點兒多好。”

    “倒是你,瘦得快沒有了。都怎麽搞的?”他責怪似的,其實是心疼。

    “所以回家來吃你做的飯,也許還能胖回去。”簡銀河指指店裏麵,“有人要買東西。”

    “姐,你進來坐一會兒,我招呼完就關門回家。”

    “不用了,我先回家等你。”

    小城傍晚的夕陽是通透的,罩著一大片陳磚舊瓦,護城河石橋上波光粼粼,放眼望去,全是歲月。簡銀河沿著河堤石板路走著,每一家窗戶都是橘色燈火有嘈雜的電視聲或人聲交疊著飄出來,炊煙總是伴著最豐富的家常油煙香氣這才是生活。這些鮮明慵懶的熱鬧讓她覺得安心,人不管出走多久,最後讓自己安心的地方總是自己的故鄉。

    走上石橋,夕陽最後的餘光拖長她的影子,她站在橋上有了一種忽然沉陷進去的歲月感。這裏的日子叫做日子,她從前一直奔波停不下來,連故鄉夕陽的顏色都忘記了。上一次在這裏看夕陽炊煙是什麽時候?久遠得她都不記得了。護城河裏的水仍舊是清淩淩的碧色,隻比以前深了一些,深的那部分是小城居民常年積累的日子。

    家裏那條巷口,她看見一個身形佝僂的老人在收地瓜幹。她認出那人,叫了聲:“秦阿婆!”

    秦阿婆抬起頭來,仔細辨認了一番,既驚喜又激動地叫她:“呀,銀丫頭回來了!”她放下手裏的大簸箕,走近來握住簡銀河的手,“喲,怎麽像是瘦了!讓我看看還是那麽漂亮啊。銀丫頭怎麽有空回來?”

    “想家了,就回來了。”簡銀河笑著說。

    “是想你弟弟了吧?”秦阿婆蒼老的眼睛裏浮起一絲憐惜。多少年前,她看著他們兩姐弟相依為命,到現在一個個自立,真不容易。

    簡銀河反握住秦阿婆的手,“也想您嘛。”

    阿婆笑起來,“這孩子,阿婆也想你!”

    “您身體還好吧?”

    “身體好著呢,今天還跟老頭子去集市賣地瓜幹。十斤重的東西我們老兩口可是背了幾裏路去的!”秦阿婆滿心自豪,“對了,吃飯沒有?在大城市想不想念阿婆的雞肉燉粉條啊?”

    “想,當然想。想起來就饞。”

    “那你進屋坐坐,我去給你做!”

    “阿婆!”簡銀河拉住秦阿婆,“過兩天吧。我先回家收拾收拾,這麽晚了您也累了,要早點兒休息。”阿婆還要堅持,她端起地上的大簸箕,“這個我幫您搬進去。過兩天一定來吃阿婆您的雞肉燉粉條!”

    簡銀河把簸箕放進院子,秦阿婆叫她等等,踩著小腳跑進屋裏拿出一包曬幹的地瓜片,“這是新近做的,最嫩的一包,拿回去跟小峰一塊吃。”

    地瓜幹用舊報紙包著,十足的年代感。簡銀河接過來,“謝謝阿婆。”果然是故土故園,隨處都是家的感覺。

    小巷兩邊的青磚老房都生了青苔,大半住的都是老人孩子,這裏的時間比別處都要慢。簡銀河走到自家門口,紅鐵門比先前舊了,門把手上的銅綠還是原來的形狀。她以前每次回家都匆匆忙忙,從沒有細看過這裏的一磚一瓦,如今她徹底停下來,退出,歸來,才發現一切都從她記憶深處跑出來,讓她體會到一種奇異的“新”,連那種陳舊滄桑的歲月感都是全新的。

    她推門進去,院子裏有一株臘梅頂著寒冬開出幾朵紅花,另外幾株植物是凋零的,她仍能分辨那是從小陪伴他們的月季。牆角停著一輛舊的山地車,是樹峰戶外運動的老夥伴。走進屋子,打開頂燈,到處一塵不染,玻璃是鋥亮的,看上去樹峰沒少打理這個家。她推開自己的房門,迎麵而來的是一股熟悉的陳舊家具和衣物的味道。床上被子和枕頭整整齊齊,樹峰應該是常常在整理這個房間,當真覺得她會隨時回來?

    簡銀河把窗戶推開一點點,躺在床上覺得真舒服。冬夜裏的風滲進老房子,並沒有多少涼意,老屋的冬暖夏涼,是再豪華的住處也比不了的。房子跟人之間總有著微妙的關係,像一個懷抱。而且,似乎在這裏度過的那些少年時代,才算是“日子”。十八歲那年離開老屋,外出求學、謀生,到現在將近十年,十年下來恐怕也就兩個字寂寞。如果沒有愛過,也許還不會體會到這兩個字。她閉上眼,想起那天大雪,她在雪地裏站在紀南對麵,那一刻的心境幾近空白,現在回想起來竟像是一場夢。

    但夢也是深刻真實的,她發覺自己的兩行淚已經流到了發梢。

    迷迷糊糊中,她聽見外麵鐵門被打開,在半夢半醒之間也能分辨出樹峰的腳步聲。她疲倦得不想醒來。樹峰來到她房門口,輕輕幫她熄了燈,關上門。

    清晨天光還微暗,樹峰已經起床熬了一大鍋粥,出去買來油條、米酒。皮蛋粥的香氣讓簡銀河忽然醒來,她意識裏恍惚飄過一陣紀南的氣息。她起床到門口,看到那鍋皮蛋粥,才知道是自己產生幻覺了。

    “老姐?”樹峰叫她。

    她回過身來,“嗯。”

    “姐,你怎麽又發呆?”

    “哦,”她走到桌邊,“好香的粥!”

    “饞吧?就知道你饞這兩樣。”

    她摸摸樹峰的頭發,還像小時候那樣。他反過來伸手搭在她肩膀上。成年後的樹峰比她整整高一個頭,但在她心裏總還是那個沒有長大的弟弟。

    吃過早飯,天色還是清晨的樣子,樹峰披了件大衣就出門了。樹峰一句也沒有提過紀南,因為血脈相連帶來的默契,他很早就察覺到他們之間的變故嗎?

    中午她做了飯送去“和苑家”,樹峰正在給一個中年客人介紹梨花木的小雕塑,看到她進來,那客人說:“真幸福,還有女朋友給你送飯。”

    樹峰一臉笑,“那是我姐姐。”

    客人點點頭,“怪不得有一點兒像,還以為是夫妻相。”

    樹峰湊到簡銀河耳邊,促狹地說:“聽到沒有,說我們有夫妻相。”

    “你還得意了!”簡銀河笑著拍他一掌。

    小店對著老護城河的石橋,午後陽光讓木頭屋簷散發出一種陳舊豐富的味道。小店的所有物件都是樹峰精挑細選的,客人來了樹峰總是很認真,對待這份生計,他心無旁騖。簡銀河看著他忙裏忙外,真希望他可以這樣簡簡單單地快樂到老。

    晚上,姐弟倆一起做了蔥餅。以前他們相依為命,沒有可吃的,隻好用蔥花做煎餅吃,一吃就是好幾年,現在再去做,蔥餅並不是苦,反而是那段少年時光的最踏實的印證。艱難的環境不是他們可以選的,在窮苦日子裏過出一點兒蔥花香,最簡單,也最叫人懷念。

    “還記得嗎?”簡銀河說,“那年過中秋節,你想吃蔥餅,不巧家裏沒有蔥,你去趙嬸的園子裏挖了幾棵蔥,被趙嬸發現了。”

    “結果趙嬸不但沒把我當小偷,還招呼我們倆吃了一個星期的雞蛋麵。”樹峰想想,又發笑。

    “回想起來,那個時候真的是苦。”簡銀河把剛出鍋的一盤蔥餅端起來湊近一聞,“還是那個時候的味道真奇怪,食物味道好像是記憶裏最不會消減的東西。”

    “那人呢?”樹峰冷不丁問道。

    “嗯?”

    “我昨晚聽見你在夢裏叫一個人的名字。”他隻差說出那個名字是“紀南”。以姐弟之間的默契,他原本不該提及,但他又不忍心姐姐在自己麵前裝作什麽都沒發生。她一向堅忍慣了,習慣什麽事都自己扛。他真想幫她全部攬下。

    簡銀河有瞬間的失神,回過神,她敷衍地說:“你聽錯了。”

    “姐”

    “我去送幾個蔥餅給秦阿婆。”她匆匆端了一盤餅就往外走。走出門了才覺得渾身疲倦。在逃什麽呢?一份平靜的情緒有那麽難嗎?為什麽到了現在,隻要一提到紀南,她還是會無所適從?連心底突然生出的痛都是真切的。她想起潘奕夫對她說過的,你需要的是時間。放下一個人也是,需要的隻是時間,別無他法。

    簡銀河把蔥餅交到秦阿婆手裏,阿婆笑眯眯的,直說“還是銀丫頭孝順,這麽晚做了餅還給我拿過來”,咬一口,又說,“還是好些年前的味道,丫頭真是能幹。”

    她陪著阿婆坐了一會兒,天更涼了。回去的時候,夜空裏星星點點,跟兒時的星空一個樣,高而遠,隻有幹幹淨淨的小城、小村鎮才可以看見。

    這個冬天晴了很久,快要除夕的時候才又下了一場不薄不厚的雪。姐弟倆每天輪流看店,做飯持家,漸漸地也像是在過日子了。秦阿婆叫他們去吃雞肉燉粉條的時候,偶爾會問起“小峰找沒找對象啊”或是“銀丫頭也不小啦,怎麽還不急”。每到這時,樹峰就會岔開話題,插科打諢轉移視線。簡銀河有一次也問他:“你該談一場戀愛了吧?”他卻滿不在乎地說:“老姐還沒嫁人,我怎麽放心談戀愛?”仿佛他是長輩,她倒成了小孩。

    簡銀河有時候也問自己,這樣毫無欲念、平平淡淡地過日子,真的叫做過日子嗎?對她來說是麻木還是超脫?她有時候從夢裏醒過來,清清楚楚記得夢裏紀南的樣子。從前她做夢從來不清晰,現在關於紀南的夢境卻越來越清楚。離了他那麽遠,今後的人生恐怕也不會有他一份,但仿佛是離得越遠,念想越深刻,她恨不得自己患失憶症。

    臨近除夕的一天下午,簡銀河接到一通電話,竟是潘奕夫打來的。

    “最近好嗎?”潘奕夫問。

    “挺好。”她笑問,“你呢?”

    “我在找和苑家。”

    “什麽?”她一時沒反應過來。

    “你們的小店和苑家怎麽走?我現在在護城河邊,一個人走了好久,硬是沒找到地方。”

    簡銀河吃了一驚,“你過來了?現在人在哪兒?”

    “那座鹹豐橋上。”

    “你等我一下,我來接你。”

    簡銀河掛了電話就去鹹豐橋,果然看見潘奕夫站在橋頭,薄薄的夕陽下他不知在看著什麽地方。

    “潘奕夫?”她從背後叫他。

    他轉過來,釋然一笑,“還以為今天會白來一趟。”

    簡銀河笑道:“怎麽突然會過來?”

    “我是個閑人。閑人就是有事沒事會到處閑逛。昨天晚上突然想來看看你,今天就來了你不介意吧?”

    “怎麽會!”

    “想你應該也沒有什麽負擔。”他那次曾經對她表白,後來總覺得見麵有點兒局促,沒想到是自己太多心了。

    “對於你,我向來沒有什麽負擔的感覺。是不是太不客氣了?”簡銀河歪著頭看他。

    “是有點兒不客氣。”他忽然覺得又一陣心動。活到快四十歲的年紀,居然頭一次這樣被所謂“愛情”刺激。在某個瞬間決定下來,就驅車五六個小時來看她,他自己都無法回避已經愛上她這個事實。

    簡銀河問他:“還沒吃飯吧?”

    “嗯。”

    “想吃什麽?”

    “有沒有什麽夜市之類的?”他忘記了曾經說要吃她的“私家菜”。

    簡銀河點點頭,“我帶你去我們這兒的夜市街。”

    他們從鬧市巷子裏穿過去,轉個彎到達一條幽靜整潔的小巷,鬧市中的桃花源。兩邊是古老的青磚木簷房屋,每家大門口都有一個櫃台,售賣一些食物和紀念品。簡銀河帶著潘奕夫到一家海鮮店,門口的冰櫃裏冰鎮著一些海產品,店裏店外的爐火都燒得很旺,旁邊的大榕樹沒有經過修整,垂落下的枝丫被火苗照得有另一番意境。菜牌是掛在室外的,木刻的小篆,排開布滿半麵牆壁,古色古香的。簡銀河讓潘奕夫點些吃的,他站在出菜牌前麵出神了半天,沒有一點兒主意。她隻好代替他點菜。

    他們在榕樹下坐定,潘奕夫左看右看,“這裏真不錯。”

    簡銀河說:“你好像沒下過凡間似的。”

    潘奕夫笑了,“這裏哪是凡塵?分明是仙境。你每天的生活,該有多少人羨慕。”

    “是嗎?”簡銀河言不由衷地笑了。這段日子是她過得最平靜的,白天平靜到沒有多一點兒的悲和喜,隻是夢裏會有紀南。晝夜之間,情緒差了太多,或者不能稱為平靜,隻能叫做麻木?

    上過菜,潘奕夫拿起筷子,饒有興致地說:“看上去都很美味。”

    簡銀河幫他蘸好一塊生蠔放到他碗裏,“恐怕沒有海邊的味道鮮,但也很不錯了。”

    “謝謝。”潘奕夫吃了一半,問簡銀河,“打算在家裏長住下去嗎?”

    簡銀河愣了愣,她其實從沒仔細考慮過這個問題。或許在家裏長住下去到最後會什麽都不在乎,那倒是真正平靜了。又或許過一段時間她能夠放下該放下的一切,重新上路,那麽這段日子對她來說也就變成一段插曲。人的意誌永遠在變,浮沉之間,從來無法掌控。半晌,她說:“過一天算一天吧。”

    潘奕夫見她實在言不由衷,就沒有再問下去。簡銀河的個性,優柔之中更多的是堅忍,外冷內熱,本身像個故事。他一直自以為讀懂了她,她對愛情的執念,是他喜歡她的一個緣由,她麵對感情缺失時的堅強灑脫,是他喜歡她的另一個緣由,至於第三個緣由,也許隻是她身上的並非嗅覺意義上的氣息,很微妙的,從他們第一次見麵他就體會到了。有時候在半夜他想念海秋的時候,突然想起還有個簡銀河,他心裏的那塊缺憾就仿佛被彌補了一部分。盡管他們隻能做朋友到老。

    吃完晚餐,簡銀河問潘奕夫要不要去她家裏坐坐,他卻說:“我該走了。”

    “才來就走?”她出門的時候甚至還交代樹峰在家準備一個空房間給潘奕夫住。

    “飯也吃了,夜市也逛了,今天收獲不小。”

    “現在回去太遠了,還是住一晚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