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一章:縣裏接待

字數:4998   加入書籤

A+A-




    第二天,吃過早飯,楊書記就親自來接黃安,說是縣委領導在縣等著,中午招待他。

    黃安客氣地說,那咋成?縣領導天天有事,我這個窮打工的,他都能見?

    楊書記說,你不一樣。全縣在外打工二十幾萬人,像你這樣能做點事有成就關心家鄉事業建設的老板,少。所以,我跟縣委張書記匯報了。他說,很好,一定得抽出時間見一見。我早就聽說,在東莞有個賺大錢的,眷顧家鄉。到東莞打工的,找到工作沒找到工作,隻要是商城人,他都管吃管住。沒有找到工作時,要回家,給買好車票,送上車,這是政府應該做而沒有做到的事情。他這次回來,還介紹東莞市副市長來考察,難得。必須抽空見一見。

    黃安聽楊書記一說,不好意思起來。黃安說,楊書記,我雖長在商城,但對家鄉的官場十分陌生。一切聽你的。

    這就對了。楊書記說,你的老板,聽說是個女的,又是大學生,有沒有指望搞到手?

    楊書記說笑了。黃安說,我這老板是大學生不假,我們是窮打工的,怎能往那上麵想呢?

    楊書記開玩笑地說,那也有可能。“文革”當中流行著一句話:人有多大膽地有多高產,就怕你不敢想,隻要敢想,什麽人間奇跡都是能創造的。兄弟,我看行,抓緊點。

    黃安心想,這個楊書記,還真有意思,雖說說的都是流行語,但是,也暗合玉琮的道理。玉琮的真正含義就是“舍得”,就是敢於衝破儒家思想,就是敢於去爭。你辦什麽事情,就是看你舍得不,隻要舍得,就能夠獲得,有舍才能有得。黃安心裏琢磨著,嘴裏卻說,跟你說實話,是我沒有那心情。在外飄著,還沒有考慮婚姻的事情呢。

    楊書記看看黃安,心裏琢磨,感覺裏麵有疑問,再說了,第一次見麵,也不宜多說。於是,笑著問,你老板來了,我給安排吧?

    黃安說,不麻煩了,已安排豹子明天中午到武漢接她了。

    楊書記把臉一沉說,你看,就不夠哥們了,回家了,我還是你們父母官不是?是,就應該聽我的。你怕我這個父母官不會服務,不是?

    說著,聊著,到了縣城,黃安感到真的不認識了。那天回來,因為太累,走到縣城時,天黑的,也就睡下了。沒想到,縣城變化這大,整個框架都拉大了。

    黃安又興奮起來,跟楊書記說,趁天氣還早,我們圍縣城轉轉,到鐵佛寺水庫上去看看,看看商城高中有沒有變化?

    楊書記說,好,我也正有此意。

    環城轉了一圈,然後往商高方向駛去。

    黃安想,商城變了。這種變化,雖然與沿海城市相比,速度是慢了點,但確實在變。這不僅是多修了幾條街道,多建了幾座高樓,原來的西大畈農場,已成了城市的開發區,商城農行的大鍾,醒目地聳立在空中,汽車站由原來的巷道經營挪到西大畈了,更重要的變化是,人們的精神麵貌變了。記得剛改革開放那陣子,走在街上,到處聽到的是推車賣糖葫蘆的聲音,到處見到的是三五成群打撲克,到處遇到的是衣衫襤褸的人。現在,街上摩托車多了起來,還有麻木車,大眾汽車也排成了排,打著出租的牌子。

    楊書記介紹說,商城最大的變化是體製上的變化。打破鐵飯碗所造成的浪潮,人們已經適應,現在有些人還在陣痛,有些人已經嚐到甜頭。就說我們鄉供銷社采購員老朱,利用自己在外的業務關係,現在單搞了,先是承包本街的六間門麵,開了玩具廠,每年賺上十幾萬。現在他又購買了四張大轎子車,跑杭州,走鄭州,去武漢,混發了。別人都說,老朱門前風水好。怎麽個好法,就是他承包的六間門麵,正對前大街,有一片空地。門前原有一座孤墳,誰也不去占那場子。逢年過節,老朱就搞幾碗菜,插幾炷香,燒幾刀紙,叫保他一家平安,結果就混發了。不僅富了,小兒子又考上大學了。

    黃安問,聽說那是一位紅軍連長的墳墓,是嗎?

    是呀,誰都知道,老朱家原來搞,人家都說迷信,現在搞,人們都說是那位紅軍連長保佑他家了,你說奇怪不奇怪?

    也許吧,也許是人們思想在作怪,黃安笑笑,也沒有說啥,但是,他心裏想,不管那位紅軍連長起沒起作用,老朱家敢幹,那才是真的。

    剛走到大壩埂下沿,有一道欄杆,攔住了楊書記的車。司機說,是楊書記的車,還要錢?

    楊書記說,小王,給他兩塊,他們混飯吃也不易。

    小王說,給,真是的。水庫是全縣人民修的,有客商在參觀,還要錢?

    黃安想,這就是變化,商業意識增強了,這不僅僅是收幾塊的問題。你想,在城市裏,小姐搞個服務,還收小費,體現的是價值觀念。

    到了大壩,原來兒時洗澡的地方,此時已變成風景旅遊區了。鷗鷺翔集,錦鱗魚躍,碧波蕩漾,水波連天。遠處,有小船汽艇劃遊,旅客相互嬉戲,炊煙繚繞。壩下,帳篷成排,方便遊客的小吃店現在都改成了大排檔了。

    走下大壩,來到縣委招待所,現已改名叫“商城賓館”,聽說是一打工回鄉的老板承包了。先接待他的是縣委辦李主任,說地區來領導視察蠶業生產,準備開現場會,介紹經驗,張書記、孫縣長陪同,下鄉轉轉去了。但書記、縣長說了,中午一定趕回來陪。

    李主任說,聽說黃先生在東莞發財,主要經營什麽?

    黃安說,李主任是領導,不要太客氣了。你們都是我的父母官。發財談不上,辦個公司,老板叫紫藤,廣東人,老家湖北。我隻是給紫藤公司打工。經營項目多,目前運作的有十幾個項目,年純收入也隻有幾千萬。

    李主任一聽,嚇了一跳,說,什麽?年純收入就幾千萬?比我們縣財政收入還大幾倍。我縣年工農業總產值才上億元。呀。你們才是幹大事的。

    哪裏哪裏。黃安說,這次回來,一是看領導,二是老板和東莞副市長要來考察,如果合適,可投資建設。

    聽“老板”說了(指的是張書記,叫“老板”時興),這是好事,你為家鄉辦了件大好事呀。李主任又問,到縣城看了,感覺怎樣?

    變化很大,跟自己走時簡直沒法比。黃安說,但與南方比仍是個小鎮的水平,速度還得加快。

    李主任說,看來你說對了。你是個直性脾氣,實話跟你說,內地有內地的情況,商城這地方,更有具體情況。如東大街改建,思想解放的,給了點錢都搬走了,還說搞得對。但有的就不行,說什麽祖祖輩輩著在這裏,不都很好嗎?有的說,這是縣委想法子賣錢,是剝削。還有的說,我們就靠幾間破草房做點生意過日子,拆了,吃啥?不行,堅決不行。到縣政府鬧。縣政府動用了公安幹警,老婆子搬梯子在屋頂上坐著,要與此屋共存亡。縣委想搞改革,商、糧、供已推向市場,其他行業,特別是破產的企業,一宣布破產,就來了問題。廟雖然垮了,和尚你得安置,整天,政府門前一堆一堆人。李主任又說,就說搞計劃生育。目前,人的觀念沒跟上,思想政治工作不可能解決一切問題,咋辦?就得動真的,來實的。我們提出“少生孩子多栽樹,堅決處罰超生戶”,結果,有人反應到中央,告到馮老那去了,告到曹思明將軍那去了。好在這些領導體貼基層,回信說,要把握政策,做好工作。計生是國策,還必須得搞。馮老來商城,說,蘇區又窮,經濟搞不上去,計生不抓你抓什麽?這才把一陣歪風壓下去,我縣計生工作才得以推開。

    聊著聊著,已到中午。書記、縣長都來了。握手認識,坐下喝酒。

    張書記坐下後,就問,你叫黃安?在外挺不容易的。還混得這樣,更不容易。你是我縣外出務工人員的代表。值得表彰,要樹典型。我知道,你在西大畈建了個“鴻達米業公司”,我和縣長都去了,縣長還親自為你們的公司提名,掛牌。聽說辦得不錯,有開拓精神,值得學習。書記又問,你這個公司,有什麽困難沒有?

    黃安說,沒有。

    沒有,那好,要有困難就找李主任,讓他幫你協調。張書記說,我們要樹個典型,這個典型就是外出務工人員,在外學到了經驗,學到了技術,掙到了票子,回家鄉幹事創業,永遠都沒有忘掉七十多萬人民,沒能忘記這一片紅色的土地,讓人們見識見識,在革命戰爭年代,商城人民付出三十餘萬人的生命,為全中國的解放作出了貢獻,到建設年代,咱商城人也不是孬種。

    大家都說張書記說得好,都鼓掌。

    張書記端起杯子說,來、來、來,為你在外幹事創業幹杯。放下酒杯,張書記問,聽楊書記跟我講,你到你們那高中去了?

    黃安說,去了。

    張書記說,教育,是大別山區的品牌,縣委已意識到這一點,雖然也在加大對教育的投入,但縣財政困難,你這次回鄉,設立基金,對貧困生進行資助,意義很大。張書記又說,我們也知道,在外打工不容易。你們在外打工,把青春都奉獻給外麵了,把健康奉獻給外麵了。你們在外很苦,有的找不到工作,吃不上飯。有的遇到了不幸,一大家子咋過。這些我們都知道。但回過頭來想一想,不這樣做,就沒出息。張書記望著黃安,說,你在外賺了一點錢,還能想到家鄉,難得。隨後,又對李主任說,縣委辦要寫材料,往上申報,要進行表彰,加強宣傳。

    李主任趕緊點頭,說,按書記安排,最近就落實。

    張書記說,那邊是地區領導,我不能坐久了,跟你再端一杯。放下酒杯後張書記又說,李主任,你要詳細了解好東莞副市長和老板來的時間,我們要做好接待。是否與地區領導聯係,要看邱市長來了再說。說過之後,張書記就握手出去了。

    黃安心裏很激動,想到家鄉的父母官還想到他們這些在外打工的,想得是那麽深刻。同時,對張書記的安排,又惴惴不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