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八章 棗宜會戰 (六)

字數:4751   加入書籤

A+A-




    在棗陽會戰開始之前,第二十二集團軍的張軍長因為某些事情,請假回四川,第五戰區長官部隻能讓黃司令兼任第二十二集團軍總司令,指揮棗宜會戰。

    1040年4月30日,明港鎮某地。

    “吳醫生你這醫術真厲害,真不愧是從eg留學回來的,這技術比sl專家還厲害。”

    衛生員a嬉皮笑臉的手裏拿著個茶壺,坐在了剛剛昨晚手術不久的吳剛麵前,誇獎道。

    “你的護理技術也很嫻熟。”

    吳剛聞著茶葉的清香,眼睛一直盯著衛生員a放在桌子上的茶壺說道。

    “你是廣西的,肯定沒喝過我手上的茶。”

    衛生員看著吳剛的眼神,笑嘻嘻的從口袋中取出了兩個茶杯,分別放在吳剛和自己麵前說道。

    “你們這裏山高水美,這裏的茶葉自然也是上品,還是解開謎題比較好。”

    吳剛話裏有話的說。

    咕嚕嚕!

    衛生員a沒有說話,而是直接把剛燒好的茶葉,分別倒進了各自前麵的茶杯裏麵。

    “這茶不僅清澈而且聞著清香,看的我都想立刻喝了。”

    吳剛聞著茶味,一臉滿足地說道。

    “這茶還有些燙嘴,待會在細細品味。”

    衛生員a指著冒著騰起的茶水說。

    “剛從炊事班弄來的?”

    吳剛盯著衛生員a說道。

    “在你們來之前,在這駐地,在野戰醫院晚上做手術的時候,每個大夫和醫生都能喝上我們信陽的毛尖。”

    衛生員a興奮地說。

    “感覺很出名,有什麽來頭嗎?”

    吳剛很感興趣地問道。

    “當然有,從唐朝開始我們這就開始種植茶葉了,來的時候,你應該也看到了山上那層層疊疊的梯田。

    我聽說你們廣西也有梯田,但是我們信陽的梯田因為海拔高,可比你們廣西壯觀多了。”

    衛生員a一臉自豪的說。

    “各有千秋,我想聽一聽茶葉的故事。”

    吳剛說。

    “那我可就說了,其實茶葉大家都知道在兩三千年前的時候,我們華夏國就有了,不過我們這的曆史可沒有那麽長。

    茶葉在唐代的時候,開始進入了興盛的時期,大約在公園760年到780年之間,那時候茶聖陸羽還編寫了世界是第一部茶書《茶經》。

    在這本書裏麵,把當時華夏國盛產茶葉的13個省42個州郡,劃分為八大茶區,那時候信陽歸為淮南茶區。

    最嚷嚷高興的還是在北宋的時候,蘇東坡曾經說過,在淮南茶裏麵,我們信陽可是排行第一。

    我們這裏的茶很多都是山茶,不僅色香味俱美,品質和浙江一帶的茶葉可以說不相上下。

    在民國時期的時候,我們信陽茶區先後成立了五大茶社,在機上清朝的三大茶社,就變成了八大茶社。

    現在我們喝的毛尖,就是從1913年產出的品質很好的本山毛尖茶,正式命名為“信陽毛尖。”

    衛生員a很認真的介紹著信陽毛尖的曆史。

    “我敢打賭,我們現在喝的茶葉不是正規茶社生產的,而是附近茶農送來的,他們認為最好的毛尖。”

    吳剛指著蒸汽已經開始減少的茶說。

    “這兵荒馬亂的,在部隊能喝上老百姓用土法製作的茶葉,吳醫生這可比商店裏麵賣的更好。”

    衛生員a說著,開始品茶了起來。

    “那你說這信陽毛尖有什麽好的特色?”

    吳剛也開始品味了起來。

    “吳醫生這茶也看生長的地方,我們信陽山區的土壤,大多為黃、黑砂壤土,不僅深厚疏鬆,腐殖質含量也很多,肥力較高,就連這土壤的酸堿度也非常適中。

    我們這的茶葉大多種植在海拔300米到800米的山區上麵,這裏的山勢不僅起伏多變,森林密布,植被豐富,雨量充沛,雲霧彌漫,空氣濕度也很高。

    就連這太陽公公也是遲來早去,光照不強,晝夜溫差大大。

    所以我們這的茶樹茶葉生長緩慢,持嫩性強,肥厚活豪,很多礦物質積累也很多。

    特別是在北緯高緯度地區,因為平均氣溫較低,更有利於氨基酸、咖啡堿等含有氮化合物的合成和積累。”

    衛生員a再次認真的介紹道。

    “我很好奇,你真是個一個普通的衛生員嗎?連氨基酸你都知道?”

    相對於茶葉本身,吳剛對衛生員a更感興趣。

    “那是因為我曾經是一個茶藝師,我可是有師傅的,更何況我師傅還留洋過和你一樣。”

    衛生員a說出原因。

    “你很厲害,等解放結束後,你是不是要開個茶館啊?”

    吳剛感興趣地問道。

    “不知道,或許會吧!”

    衛生員a摸著後腦勺說。

    “我們現在喝的是春茶嗎?”

    知道對於戰爭來說,不是生就是死的吳剛來說,現在在這裏談理想的確不現實,轉移話題問道。

    “不是,我們這裏的茶分不是根據季節來分配的,是根據時間來分派的,主要有物種茶。

    每年清明節之前采製的茶葉叫做明前茶。

    明前茶,大多數是采摘剛剛冒出的嫩芽采製而成,這個時候的茶葉嫩,喝起來有一種淡淡的清香。

    也因為生長速度慢,茶樹的茶葉幾乎是百分百嫩芽頭,也就成為了我們信陽毛尖最頂級的茶葉。

    最大的辨別特征就是芽頭細小多豪湯色明亮。”

    衛生員a說。

    “根據你的描述,我們喝的這茶不會是明前茶。”

    吳剛看著手中的茶色說道。

    “的確不是,第二種就是每年穀雨之前采製的茶葉,也因為春天溫度合適,雨量充沛,讓茶葉的生長正處在含苞怒放,一芽一葉的階段。

    所以泡好的茶葉形狀,僅次於明前茶,隻是味道稍微加重而已,這種茶結合了對信陽毛巾外形的檔次感,比較適合中產積極消費人群。”

    衛生員a說。

    “你很厲害,根據你的描述這茶就是穀雨茶。”

    吳剛猜測道。

    “真不愧是吳醫生,不僅醫術高超,也是品茶高手。”

    衛生員a向吳剛豎起了大拇指。

    “那接下來的三種茶,又有什麽來頭?”

    吳剛問道。

    “他們分別是春尾茶、夏茶和白露茶,品質自然沒法和上麵的比。”

    衛生員a這回到是很簡略的回答。

    “吳醫生新來了個傷兵,院長希望您過去一趟!”

    突然,走進來的一名衛生員,張口就看著他們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