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4章 大秦二

字數:2680   加入書籤

A+A-




    比如秦始皇二十八年,秦始皇來到泰山下。這裏原是齊國故地,號稱“禮儀之邦”。始皇就令人泰山所刻的石上記下“男女禮順,慎遵職事,昭隔內外,糜不清淨,施於後嗣”,予以表彰。而始皇三十七年會稽刻石上留的銘,則對當地盛行的淫泆之風,大加鞭笞,以殺奸夫無罪的條來矯正吳越地區男女之大防不嚴的習俗。

    “傳國玉璽”就材於“和氏璧”。為秦以後曆代帝王相傳之印璽,乃奉秦始皇之命所鐫。其方圓四寸,上紐交五龍,正麵刻有李斯所書“受命於天,既壽永昌”八篆字,以作為“皇權神授、正統合法”之信物。嗣後,曆代帝王皆以得此璽為符應,奉若奇珍,國之重器也。得之則象征其“受命於天”,失之則表現其“氣數已”。凡登大位而無此璽者,則被譏為“白版皇帝”,顯得底氣不足而為世人所輕蔑。由此便促使欲謀大寶之輩你爭我奪,致使該傳國玉璽屢易其主,輾轉於神州赤縣凡二千餘年。然終於銷聲匿跡,至今杳無蹤影,輒令人扼腕歎息。

    秦滅國之後,即開始北築長城。修道路,建水渠。徭役很重。可是大規模的徭役多數是出於當時的形勢所迫。

    當時原剛統一,各地原來的貴族勢力還很強,若不保持央各地之間的交通和聯係,國家隨時會處於再次分裂的局麵,所以必須快改善央到各地及其他各郡、縣之間的交通和聯係,因此須快建設道路。

    由於多年的戰爭,原各國的農業設施受到相當大的破壞,或因戰爭而年久失修;統一後必須快恢複農業生產;因此花相當大的人力來疏通河道,修複水渠,對水路交通和農業灌溉都有利,是很有必要的。

    修建長城,是為了保護北部邊境人民的生命財產的安全,其目的也是為了減少人民的負擔;由於匈奴是遊牧民族,其騎兵活動範圍很大,沒有長城的話,要很多軍隊來防守,這會給人民增加很大的負擔。秦始皇修長城不是他開創的,他隻是把原來秦國、趙國和燕國北邊原有的長城連接起來,而史書上卻把修長城造成的苦難全歸罪於秦始皇,這是不符合事實的。原來各國之間都有一些長城,但北方的長城不完整;統一後他下令把原來國之間的長城拆除,再把原來秦、趙、燕三國北邊的長城連接起來,以防止北方匈奴的南侵。給我們留下了一條舉世聞名的萬裏長城。

    由於當時社會上家爭鳴,嚴重的阻礙了秦始皇對征服的原國民眾思想的統一,並威脅到了秦朝的統治。於是,秦始皇為了統一原國人民的思想,於前154年開始銷毀除《秦記》以外的所有史書,民間隻允許留下關於醫藥、卜筮和種植的書。一直到公元前206年秦朝滅亡,史稱“焚書”。管如此,他確曾下令將一些**收藏鹹陽皇家圖書館。

    公元前214年,鹹陽的術士背後議論秦始皇,指責他:貪於權勢,樂以刑殺為威。秦始皇知道後,派人追查,對於證據確鑿的460人,處死,無罪者釋放。

    秦始皇即位不久,便開始派人設計建造秦始皇陵。統一國之後,旋即修建阿房宮,秦始皇陵多時用工七十二萬人。但由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和西安市物保護考古所聯合組成的阿房宮考古隊,對阿房宮遺址進行的考古工作現,阿房宮本來就沒有建成,秦朝此宮殿僅完成地基而已。

    除此之外,還有興樂宮、梁山宮等等。

    據《三輔舊事》記載:秦國有“表外殿觀四十五”。據《史記·秦始皇本紀》記載:秦國有“關計宮三,關外四餘”,另外,“鹹陽之旁二裏內”,還有“宮觀二七十”。有宮殿就要有美女,滅國時,就把所有各國的美女都擄掠來放所建造的宮殿之。宮女總人數,據三輔舊事記載:後宮列女萬餘人,氣上衝於天。並且,秦始皇死後,這些宮女絕大部分都被迫殉葬。

    驪山墓從秦王登基起即開始修建,前後曆時三十餘年,每年用工七十萬人修建。現留存的墓從外圍看周長2000米,高達55米。內部裝修極其奢華,以銅鑄頂,以水銀為河流湖海,並且滿布機關。僅看秦始皇陵的兵馬俑,就可看出當年修建這座陵墓的姓負擔之重。並且,建造陵墓的工匠陵墓造成之後全部被活埋。

    為求長生不老之藥,又派方士徐巿率童男女數千人至東海求神仙等等,耗費了巨大的財力和人力,加深了人民的苦難。

    曆史上我們提起秦帝國的建築能有多少——長城、靈渠、秦直道、秦始皇陵、阿旁宮。長城是典型的軍事壁壘,當時匈奴的威脅實太大了,必須要有。靈渠是半軍事用途的工程,它保證了帝國對嶺南地區的統治,必須要有。秦直道相當於現的高速公路係統,是國家基礎性設施。

    秦始皇陵,是秦始皇死後的地宮,曆朝曆代的帝王對其地宮都傾注心思,何況秦始皇一代偉人?現說阿房宮,阿房宮相當於美國的白宮、國的南海,標著這一個國家的形象,是國家的形象工程。修建阿房宮不僅僅是帝王的居所是世界第一帝國的政治樞。秦始皇將個人居所與帝國辦公場所、帝國形象工程合二為一實是明智之舉。

    我們不能以現的科學認知去要求以2000年前人們對科學的認知。當年的尋求仙丹就是當年社會上的“科研活動”——國明火藥的人不正是煉丹的術士嗎?不是勞動人民。秦始皇尋求仙丹就是為了得到長生術,與現代的生物工程研究目的是一樣的。也就是說秦始皇某種層麵上看就是一個支持科學研究的帝王,焚書行動曾命令不得燒毀關於仙書、占卜、農業方麵的書籍,這些舉動無疑為國基礎化學、物理、農業、建築等方麵起到了積極作用。。。

    不過,據說現代考古研究,徐福確實找到了仙山。令人噴飯的是,竟是日本。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