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3章 望眼欲穿,請您快來
字數:5429 加入書籤
名醫戲官
明代醫藥家李時珍,曾任四川蓬溪知縣,後為編修《本草綱目》,決意辭官回鄉。
離職前,接任的縣官為李時珍餞行。席間,那新官求道∶「素聞李公醫道高明,可否
為下官開帖滋補單方?」
李時珍早聞此人是個「酒色財氣」四大全的昏官,於是佯裝允諾,取過文房四寶,開
了一劑藥∶
柏子仁三錢木瓜二錢
官桂三錢柴胡三錢
益智二錢附子三錢
八角二錢人參一錢
烏三錢上黨三戔
山藥二錢
寫畢,李時珍揚長而去。
第二天,那昏官將單方交予師爺去撮藥,師爺細細一看,忙說∶「大人給他罵了!」
接著道出了其中奧秘。那昏官氣得直拍桌子。
你知道這藥方中罵了句什麽話嗎?
如此壯心
在丘吉爾晚年,美國一家電影製片廠擬拍一部反映他的傳記片,並重金聘請影
星查理弗洛頓扮演主角。丘吉爾得知弗洛頓將因扮演自己而獲巨額酬金時十分氣
憤:“首先,弗洛頓這家夥太胖了;其次,他也太老了。既然演我能拿這麽多錢,
還不如讓我自己來演!”
後經家人極力勸阻,年近九旬的丘吉爾才悻悻地放棄了演員夢。
巴頓說:和平對我來說,將是一座地獄。
巴頓說:一個職業軍人的適當歸宿是在最後一戰中被最後一顆子彈擊中而幹
淨利落地死去。
倒黴的巴頓卻在他的打鳥途中被粗心大意的汽車撞死了。
命運同巴頓幽默了一次。
和平的確成了地獄。
打雷以後必定會下大雨
“蘇格拉底的妻子”是悍婦、壞老婆的代名詞。她是個心胸狹窄,性
格冥頑不化,喜歡嘮叨不休,動輒破口大罵的女人,常使著名的哲學家蘇
格拉底(公元前469--前399年)困窘不堪。一次,別人問蘇格拉底“為
什麽要娶這麽個夫人”時,他回答說:“擅長馬術的人總要挑烈馬騎,騎
慣了烈馬,駕馭其他的馬就不在話下。我如果能忍受得了這樣女人的話。
恐怕天下就再也沒有難於相處的人了。”
據說蘇格拉底就是為了在他妻子煩死人的嘮叨申訴聲中淨化自己的
精神才與她結婚的。
有一次,蘇格拉底正在和學生們討論學術問題,互相爭論的時候,他
的妻子氣衝衝地跑進來,把蘇格拉底大罵了一頓之後,又出外提來一桶
水,猛地潑到蘇格拉底身上。
在場的學生們都以為蘇格拉底會怒斥妻子一頓,哪知蘇格拉底摸了
摸渾身濕透的衣服,鳳趣地說:“我知道,打雷以後,必定會下大雨的。”
求知
一個青年問蘇格拉底:“怎樣才能獲得知識?”
蘇格拉底將這個青年帶到海裏,海水淹沒了年輕人,他奮力掙紮才將
頭探出水麵。蘇格拉底差別:“你在水裏最大的願望是什麽?”
“空氣,當然是呼吸新鮮空氣!”
“對!學習就得使上這股子勁兒。”
教擇偶
古希臘哲學導師蘇格拉底的三個弟子曾求教老師,怎樣才能找到理
想的伴侶。蘇格拉底沒有直接回答,卻讓他們走麥田埂,隻許前進,且僅
給一次機會選摘一支最最大的麥穗。
第一個弟子走幾步看見一支又大又漂亮的麥穗,高興地摘下了。但是
他繼續前進時,發現前麵有許多比他摘的那支大,隻得遺憾地走完了全
程。
第二個弟子吸取了教訓.每當他要摘時,總是提醒自己,後麵還有更
好的。當他快到終點時才發現,機會全錯過了。
第三個弟子吸取了前兩位教訓.當他走到三分之一時,即分出大、中、
小三類,再走三分之一時驗證是否正確,等到最後三分之一時,他選擇了
屬於大類中的一支美麗的麥穗。雖說,這不一定是最大最美的那一支,但
他滿意地走完了全程。
精神助產術
蘇格拉底習慣到熱鬧的雅典市場上去發表演說和與人辯論問題。他
同別人談話、討論問題時,往往采取一種與眾不同的形式。
這一天,蘇格拉底像平常一樣,來到市場上。他一把拉住一個過路人
說道:“對不起!我有一個問題弄不明白,向您請教。人人都回答說:“忠
誠老實,不欺騙別人,才是有道德的。”
蘇格拉底裝作不懂的樣子又問:“但為什麽和敵人作戰時,我軍將領
卻千方百計地去欺騙敵人呢?”
“欺騙敵人是符合道德的,但欺騙自己就不道德了。”
蘇格拉底反駁道:“當我軍被敵軍包圍時,為了鼓舞士氣,將領就欺
騙士兵說,我們的援軍已經到了,大家奮力突圍出去。結果突圍果然成功
了。這種欺騙也不道德嗎?”
那人說:“那是戰爭中出於無奈才這樣做的,日常生活中這樣做是不
道德的。”
蘇格拉底又追問起來:“假如你的兒子生病了,又不肯吃藥,作為父
親,你欺騙他說,這不是藥,而是一種很好吃的東西,這也不道德嗎?”
那人隻好承認:“這種欺騙也是符合道德的。”
蘇格拉底並不滿足,又問道:“不騙不是道德的,騙人也可以說是道
德的。那就是說,道德不能用騙不騙人來說明。究竟用什麽來說明它呢?
還是請你告訴我吧!”
那人想了想,說:“不知道道德就不能做到道德,知道了道德才能做
到道德。”
蘇格拉底這才滿意地笑起來,拉著那個人的手說:“您真是一個偉大
的哲學家,您告訴了我關於道德的知識,使我弄明白一個長期困惑不解的
問題,我使衷心地感謝您!”
蘇格拉底把這種通過不斷發問,從辯論中弄清問題的方法稱作“精神
助產術”。
大圓圈和小圓圈
一次,古希臘哲學家捷諾的學生問他:“老師,您的知識比我們多許多
倍,您回答的問題又十分正確,可是您為什麽對自己的解答總是有疑問
呢?”
捷諾用手在桌上畫了大小兩個圓圈,並說:“大圓圈的麵積是我的知
識,小圓圈的麵積是你們的知識。我的知識比你們的多。但是這兩個圓圈
的外麵,就是你們和我無知的部分。大圓圈的周長比小圓圈的長,因而我
接觸到的無知的範圍比你們的多。這就是我為什麽常常懷疑自己知識的
原因。”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