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7章 戴著眼鏡睡覺
字數:3781 加入書籤
沒有激情不行
托斯卡尼尼對一個水平很差的交響樂團大光其火。“我退休後要去開一個妓院,”音樂家突然說道,“你們知道什麽是妓院嗎?我要招攬世界上最漂亮的女人,它將成為充滿激情的斯卡拉歌劇院。你們所有的人都被閹割過,你們中任何一個人都休想進妓院的門。”
評劇妙語
在意大利作曲家m·路易吉·凱魯比尼(1760—1842年)擔任巴黎音樂學院督學時,有
一位學生寫了一個歌劇打算上演。在試演該劇時,他邀請凱魯比尼去觀看,想看到權威的評價。
凱魯比尼耐心地看完了一幕,又看了第二幕,但未作一句評論。年輕的作曲家看著他如此專心觀劇而沉默不語,緊張得在凱魯比尼的包廂裏進進出出。最後,他再也無法掩飾自己的焦慮,問凱魯比尼:“先生,您有什麽話和我說嗎?”凱魯比尼抓住他的手,親切地對他說:“我可憐的小夥子,我能說什麽呢?我已經花了兩個小時聽著,但你對我什麽也沒說。”
衷心接受
奧地利維也納的作曲家卡爾·米勒爾,有一天收到了一位富翁邀請他晚餐的請帖,上麵這樣寫著:“我深信這將會是一個很快樂的晚上。我要我妻子唱歌,女兒用鋼琴伴奏,所以請您無論如何駕臨賞光。然後晚上9點正用餐。”
米勒卡在回條上這樣寫:“蒙您的邀請,衷心接受。那麽我晚上9點一定到。”
在精神病院
大音樂家瓦格納的學生、奧地利作曲家胡戈·沃爾夫(1860—1903年),37歲時精神
失常了,被送進一家精神病院。
但他還時不時地清楚地意識到自己的處境。
“那隻鍾有毛病嗎?”作曲家指著醫院餐廳裏掛著的一隻大鍾,問服務員說。
“它走得很準。”服務員回答說。
沃爾夫又問:“那麽,它來這兒幹什麽呢?”
驚愕交響樂
維也納古典樂派的代表人物、奧地利作曲家海頓(1732—1809年),由於在交響樂創
作上的傑出的成就,被人們譽為“交響樂之父”。海頓指揮樂隊演出時,常有些故作風雅的貴族前來參加音樂會,可是他們根本不懂音樂,常在樂曲聲中打瞌睡,海頓就特意創作了“驚愕交響樂”。開始,樂曲在極為柔和的聲調中進行著,正當那些貴族們酣睡時,突然,樂隊奏出驚雷閃電般的曲調,伴著大炮式的鼓聲,頓時把睡夢中的貴族們嚇醒,他們口張目瞪,睡意全失,樂曲也就此告終。
彈不了的曲子
奧地利作曲家莫紮特(1756—1791年)是海頓的學生。有一次他和老師打賭,說他能
寫一首曲子,老師準彈不了。
海頓自然不相信。莫紮特用了不到5分鍾,就匆匆地把樂譜稿子寫完,送到海頓的麵前。
“這是什麽呀?”海頓彈奏了一會兒後驚呼起來,“我的兩隻手分別彈向鋼琴的兩端
時,怎麽會有一個音符突然出現在鍵盤的當中呢?這是任何人也彈不了的曲子。”
莫紮特微笑著在鋼琴前坐下,當彈到那個音符的時候,他彎下身來,用鼻子彈出了那個音符。
少年請教
有個少年問莫紮特怎樣寫交響樂。
莫紮特回答道:“您寫交響樂還太年輕,為什麽不從寫敘事曲開始呢?”少年反駁道:
“可是您開始寫交響樂時才10歲呀?”
“對,”莫紮特回答道,“可那時候我沒有問過誰交響樂該怎樣寫。”
戴著眼鏡睡覺
莫紮特每晚睡覺總要戴上眼鏡。
有人問他:“你為什麽臨睡還要戴眼鏡呢?”
他回答說:“我常在夢中想起一些樂曲的旋律,如不戴眼鏡,就什麽音符都看不清,醒來自然就忘得一幹二淨了。”
貝多芬的胸像
有一位鋼琴家對作曲家雷格說:“最近我演奏的成績步步提高,使我有能力購買一架新鋼琴。我想在鋼琴上再擺個音樂家的胸像,你說買莫紮特的好呢,還是貝多芬的好?”
雷格並不承認這位鋼琴家的才能,當即回答:“我看還是買貝多芬的吧!他是聾子!”
贈送頭發
一次,奧地利著名作曲家約翰·斯特勞斯(1825—1899年)去美國演出,大為轟動。
他身材很高,儀表非凡,特別是他的彎曲長發,很引人注目。一位美國婦女想辦法得到了一束斯特勞斯的長發,當作珍品保存起來。消息傳開,人們紛紛向他索取頭發,作為紀念,一時竟成了斯特勞斯的“頭發熱”。好心的斯特勞斯一一滿足了他們的要求。因此有些人為他擔心。斯特勞斯離開美國時,許多人前來送行。這時,隻見他揮著帽子向人們告別,人們看到他的卷曲長發還好好地長在頭上,隻是他來美國時帶來的一條長毛狗,變成了短毛狗。
音樂的慰藉
德國作曲家勃拉姆斯(1833—1897年)年輕時就受到李斯特和舒曼的關注和幫助。他
一生撲在音樂上,勤奮地工作。
但他出身貧窮,父母把脫貧致富的希望寄托在他身上。為了幫助家庭,他把掙來的錢都拿了出來,但總是杯水車薪,無補於事。加之他父親不善理財,花錢輕率,因此經常入不敷出。
有一次,勃拉姆斯離家外出,他對父親說:“要是你遇到了不順心的事,我覺得最好的慰藉是音樂。那時,請你翻翻我那本舊的《索爾鋼琴練習曲》,也許你會消除煩惱的。”
父親並不懂他話裏的涵義,也沒當回事。不過沒幾天,他手頭就又拮據了。這時,他想起了兒子的話,便找來了那本曲簿,看能找到什麽慰藉。誰知,翻開一看,裏麵竟夾著幾張可救燃眉之急的鈔票。
遺憾之事
勃拉姆斯和奧地利作曲家小約翰·斯特勞斯《藍色的多瑙河》的作者,彼此很是傾慕、欽佩。有一次,他倆在維也納相遇,斯特勞斯把簽名冊遞給勃拉姆斯,請他留名。勃拉姆斯在空頁上抄了幾小節《藍色的多瑙河》的樂曲,然後在下麵寫了一行字:遺憾的是,這並非勃拉姆斯的作品。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