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0章 吻 畫

字數:4550   加入書籤

A+A-




    真實

    西班牙繪畫藝術大師p·畢加索(1881—1973年),早年用藍色和淡紅的色調畫了許多

    表現舞台生活和街道生活的作品,後來與喬治·布拉克合作,發展了立體派藝術——最有影響的現代繪畫藝術之一。晚期主要從事現實主義人體畫創作。

    有一次,在巴黎,他和一位美國士兵談起了繪畫。士兵坦率地告訴畢加索,他不喜歡現代畫,因為它們不真實。畢加索聽後沒說什麽。

    幾分鍾後,這位士兵拿出他女朋友的照片來給畢加索看。

    畢加索拿在手裏故作驚訝地說:“天啊,難道她就這麽一點點大嗎?”

    傑作

    畢加索畢生反對侵略戰爭,維護世界和平。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德國的將領和士兵經常出入巴黎的畢加索藝術館。這些不速之客受到了冷淡的接待。有一次,在藝術館的出口處,畢加索發給每個德**人一幅他的名畫《格爾尼卡》的複製品,這幅畫描繪了西班牙城

    市格爾尼卡遭德軍飛機轟炸後的慘狀。

    一位德軍蓋世太保頭目指著這幅畫問畢加索:“這是您的傑作嗎?”

    “不,”畢加索麵色嚴峻地說,“這是你們的傑作!”

    買不起自己的畫

    畢加索的繪畫得到世人的公認,就在他有生之年,所作的畫已被收藏家們以高價收買。

    價格之高,令常人怯步,連作者本人也買不起了。

    一天,一些好友來到法國南部畢加索家裏做客時,他們發現牆上掛著的全是別人的作

    品,自己的倒一幅也沒有。

    “為什麽,巴勃羅?”有人問,“你不喜歡自己的畫?”“不是,恰好相反,”畫家

    說:“我非常喜歡,不過太貴了,我買不起。”

    也畫冒牌貨

    畢加索出名以後,仿照他的畫的人與日增多,一時弄得真假難辨。

    一天,一個專門販賣藝術品的商人見到了畢加索的壁畫《和諧》,他對畫麵所表現的十分不解。為了充分了解畢加索的繪畫風格,謹防上當,他專程帶了另一幅簽有畢加索名字的畫來求教於畢加索。

    商人開門見山地問畢加索:“為什麽在您的壁畫《和諧》

    中,魚在鳥籠裏,鳥反而在魚缸裏呢?”

    畢加索不加思索地答道:“在和諧中一切都是可能的。”

    這時,商人取出那幅畫,想證實一下這幅是不是畢加索的真跡。畢加索向那幅畫瞥了一眼,輕蔑地說道:“冒牌貨!”

    通過這次會麵,商人似乎領悟了畢加索繪畫的奧秘,於是,事隔不久,商人又興衝衝地拿了一幅畢加索的畫來找畢加索,問他這幅畫是真是假。畢加索看也沒看便答道:“冒牌貨!”

    “可是,先生,”商人急了,喊叫道,“這幅畫可是您不久前親筆畫的,當時我在場!”

    畢加索微笑著聳聳肩膀,說:“我自己有時也畫冒牌貨。”

    藝術的前衛

    畢加索漫長的一生都在不倦地、無畏地探索,因此有人稱他是藝術的前衛。這做“前

    衛”的甘苦,體驗最深的莫過於畢加索自己了。他曾這樣說過:“前衛受到的從後邊來的攻擊要比從前邊來的多得多。”

    然而,很多人不曾有心去體味他的甘苦。有一群崇拜新花樣的藝術青年,一次去請教畢加索,問他按照立體派的原則畫人的腳該畫成圓的還是方的。畢加索以權威的口氣回答說:

    “自然裏根本就沒有腳!”

    “出色的軍事家”

    關於畢加索的立體畫還鬧出一次笑話。那是1917年,斯特拉文斯基訪問羅馬和那不勒

    斯。在這次旅行中,他結識了西班牙大畫家畢加索。一經交談,兩人很快結為密友。臨別時,畢加索特意為斯特拉文斯基畫一幅他的肖像畫,以作留念。

    可是,就在斯特拉文斯基回瑞士時,海關人員檢查行李,發現了皮箱裏這張讓他覺得很奇怪的文件。

    “這上麵畫的是什麽?”海關人員取出“文件”,用警覺的眼光盯著斯特拉文斯基。

    “畢加索給我的肖像畫。”斯特拉文斯基非常坦然又自豪地回答道。

    “不可能。這是平麵圖。”

    “對了!是我的臉的平麵圖。”

    然而,無論斯特拉文斯基怎樣解釋、說明,認真負責的海關還是把畫給沒收了,認定這是某個戰略工事的經過偽裝的平麵圖。這件事傳到畢加索耳裏,畢加索笑著說:“這樣看來,畢加索不僅僅是個糟糕的肖像畫家,還是個出色的軍事家。”

    藝術品和人

    美國油畫家和版畫家惠司勒(1834—1903年)口才極好,未成名前,他靠替人畫肖像

    為生。他畫肖像時,從不故意把畫畫得美一些來取悅於人,而且常把別人的缺點不加修飾地畫出來。

    一次,他替人畫完一幅肖像畫後,那人把自己的像看了好久,然後很不高興地問惠司

    勒:“你說你能把這畫稱為藝術品嗎?”

    “你說你能把自己稱為一個人嗎?”惠司勒冷笑一聲說。

    死後的價格

    一個自鳴得意的暴發戶來到惠司勒的畫室,想買一些畫布置他的會客廳,以示高雅。他環顧掛滿四壁的各種油畫,問:

    “這些畫值多少美元?”

    “400萬,”惠司勒回答說。

    “什麽,400萬!”暴發戶大吃一驚。

    “我死了以後的價格。”

    吻畫

    約翰·辛格·薩金特(1856—1925年),美國人像畫家,特別善於畫富人和名人的像。

    在一次晚宴上,薩金特發現自己身邊坐著一位熱情洋溢的女傾慕者。“哦,薩金特先

    生,前兩天我看到了您最近的一幅畫,忍不住吻了畫上的人,因為那人看上去太像您了。”

    她動情地告訴薩金特。

    “那麽,它回吻了您嗎?”畫家笑著問。

    “什麽?它當然不會。”

    “這麽說,它一點兒也不像我。”薩金特得意地笑了起來。

    凡·高的耳朵

    休·特洛伊(1906—1964年)是一個不惜用惡作劇來招攬觀眾的美國藝術家。

    1937年,現代藝術博館在美國首次舉辦凡·高畫展。特洛伊認為凡·高的繪畫並不能

    吸引成千上萬的人來觀看,而添一些聳人聽聞的畫家的私生活的內容倒更有吸引力。於是他剁碎牛肉做了一隻人的耳朵,把它陳列在一隻精製的天鵝絨的小盒子裏,下麵貼了一則說明:

    1888年12月24日,凡·高割下這隻耳朵,送給他的情婦,一個法國的**。

    盒子一放進陳列廳,就立即招來了許許多多的觀眾。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