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七章 說服折服佩服

字數:5303   加入書籤

A+A-


    彼此客氣幾句互相介紹一番後方少雲先自我解釋一下,說明方家穀來此本意就是避元殘暴。本抱著獨善其身的打算,因賽李逵垂涎方家穀富裕,帶領二千多流民欲來強搶。

    賽李逵身死後流民求收留,念同袍之情收下後又有孫縣尉欲掃蕩我方家穀。擒下孫縣尉後想到自己勢單力薄,才索性擴大勢力,與眾約定共抗殘暴之元軍。蒙流民們不棄紛紛來投,這才驚動三位。

    這一段話是方少雲早想好的與外界接觸後的說明詞,在此詞中他淡化自己的妖孽,也模糊整個發展過程。總而言之給外人一個說得過去,又不至於讓外界對方家穀或自己太忌諱的說詞。

    介紹的話也不長,十幾分鍾後三人已經發問他為什麽說元軍必南侵?又為什麽判定宋會失敗?

    對這個話題方少雲近來不少說,與謝學仁一席話後幾次修正現在說起來更有條理,論據也更充分。三人聽方少雲毫無遲疑地將理由一二三地擺出來,越聽越覺得心驚。他們這時節才發現元軍南侵那是完全不可能避免的,而宋軍潰敗也是九成九。

    ''都是賈賊誤事!''屠宗白怒罵出口。

    ''賈、賈、哦賈似道對吧!''方少雲問道,他從後世網文中想起什麽。

    ''就是那賊,把持朝政,隻說議和而不思進取。''唐人傑回答。

    ''唉這個時候換諸葛亮來也沒有用啊!''方少雲感歎道。

    ''這話過了吧!''屠宗白差點兒似怒吼。

    方少雲見他著急笑了,說:''人人都以為諸葛亮乃是天下第一等智謀之士,但他為何仍局守巴蜀?勢也。巴蜀之地人力不足,他東和孫家也僅隻能兵分二班以攻為守,勞民傷財仍然勞而無功。這說明戰爭主要還是力量比較,兵聖的孫子兵法雖說了那麽多計謀仍然強調:十則圍之,五則攻之,倍則戰之,敵則能分之,少則能逃之,不若則能避之,故小敵之堅,大敵擒之也。''

    ''從大政上宋的冗官冗兵冗費已成為痼病,沒有錢拿什麽來打仗?賈似道的'公田法'與'打算法'似乎是弄得天怒人怨,他屬於沒有辦法才如此做的,原因是什麽?沒有錢。這沒有錢的原因可不是賈擅權造成,而是整個宋的政策,三冗由來已久,不大戰還好,遇到大戰更加困難。諸葛亮遇此怎麽辦?如王安石變法?事實上隻有改弦更張才能挽救大宋,不說政策正不正確,改革的刀砍下去傷的隻能是大戶與官員,能不能砍下去?''

    ''宋現在是缺錢與軍事決策短視,下麵軍製也不合理。說到底宋不是主戰與主和問題,自身不強想求和也不可能,何談北伐恢複。況且事情已經到'盲人騎瞎馬、夜半臨深池'地步,欲救之難不是換個人就能解決。小敵之堅、大敵擒之啊。襄樊必須宋傾國之力救之,或許能延至有改革之機,可不可能啊!''

    論賈似道確實擅權,可前期還是功大於過的,後麵敗仗實在是他越打越心怯,老當逾壯者少啊,比較南宋幾個權相他還是比較不錯的,可以說晚死的不幸者,如夏貴不是說過早死二年便是忠臣。不過話說回來,誰叫二人越老越怕死,結果也都沒有活太久。唉,烏乎何不早逝也,伏維尚饗。

    這是方少雲以後世人之一的感歎,賈似道於他八竿子打不到,比之秦檜之類方少雲也為時人將責任全推給他有點抱不平。

    而三人聽方少雲一番話愣神了半晌還是想不出什麽反駁意見。最後是鄭衛問:''如此說襄樊必失?''

    ''然!''方少雲回答幹脆。

    ''江南守不住?''鄭衛接著問。而方少雲隻是搖搖頭。

    ''那麽你守得住?''唐人傑忍不住。

    方少雲歎歎氣,說:''很難,兩年時間大概能抵擋一萬人,三年二萬,五年肯定能強過襄樊。若元見這裏荒蕪不重要,半獨立肯定能行。這是眼下的預判,若條件再好些或許五年內占據二三個縣也是有可能。''

    ''到那時若有二三十萬人,十年生聚十年教訓或許能開始反攻,技術發展快些,物資再充分些這時間可以縮短,具體時間完全是由我方家穀能聚攏的人力,及技術發展速度決定。以現在一萬人計算,以現在的技術為標準過二年就隻能抵擋一萬元軍。''

    ''真能夠如此?''屠宗白最急切。

    方少雲笑了,說:''這話當然有根據,你們看這城堡高不高?''

    ''比城牆高多了。''三人爭著說。

    ''多少人能攻克?''方少雲問。邊說邊引三人出外麵觀看城堡。

    三人外麵看了很久知道梯子是爬不上的,射孔是鑽不進的,牆是撞不塌的,回答隻能圍困使之斷水。知水無法斷,回答隻能長期圍困。

    這時方少雲告訴三人這樣的城堡雖然建造在路邊,對敵軍有較大威脅,隻要路過就會遭殺傷。而計劃每個路口都會建這樣的城堡,敵軍來圍攻一個城堡要等其斷糧那準備在這裏耗多久。

    要是敵軍分散就有機會一小口一小口吃掉他,使他分兵被滅,聚攏無功的地步。所以隻需要二年,方家穀整個防禦係統就能完成,抵擋一萬元軍真不是大話。

    ''那村子呢?''屠宗白關心地問。

    方少雲見問笑笑說三位隨我進村,隨後便引人向村裏走進去,沒走幾步三人就見前麵也是圓圓的建築便有點醒悟。

    到土樓方少雲向三人敘述土樓功能,下層牆厚破之困難,一處進攻四方支援。攻城戰是麵對麵作戰,守方隻有高度優勢,而土樓作戰攻方受到正、側、背多個方向攻擊。就是豎起梯子全身重甲爬不動,行動笨拙,就這樣還不保險,輕甲士兵更加悲催,四麵有弩箭對著他。

    普通攻城戰城下弓弩對城頭士兵有較大威脅,而在土樓麵前你前麵射人,人背後射你。你射的人躲在射孔後麵伺機,射你的人對付的是背對著又站在空曠處的你,誰優誰劣不用說吧。

    三人圍著土樓群轉了一圈想找個弱點,找了半天也隻找到土樓外麵寬度幾米,沒有後麵攻擊又不易受側麵攻擊的地方。而再看這地方都加蓋了小圓堡,就是僅限於這裏攻打仍然是不容易。

    三個人雖未從過軍,看了好久覺得這土樓群有點如刺球,想吞下還真是不大容易,一旦進入也占領不了。知道各樓還有地道相通,進可援助敗可退走,更加佩服這設計比寨子還強幾倍。

    因為寨子破開一點全盤皆輸,土樓失一個二個也完全沒什麽大不了。寨子一破各自為戰,土樓破一失去人員有限,餘下的土樓防禦力量反而加強。

    而且不象寨子或城池城大人少了大而無當,一次性建設力有不逮,防守又吃力。建小了人擠人日子長,防守隻是幾十年、幾百年才一遇的事。

    建土樓人多再建一幢多方便,而且是相互之間有空曠之處,不似城裏那麽擁擠窘迫。另外民眾也能依土樓有效組織,遇事可以同心協力,比散居鄰裏關係更強一些。就是平時防火防盜也有好處。

    三人看一回讚一回,忽然想起什麽,鄭衛回頭問方少雲說:''你們還有一下打死賽李逵的東西呢?''

    ''哦,那是紙炮,威力比弓箭稍強些,可惜是原料采購不易,到現在仍然不能生產多少。我計劃是二年內每個村武裝一架,護衛隊裝備三五十架。''

    ''有此利器為何不能出去抗擊元軍?為何不去獻給朝廷?''屠宗白又急促地問。

    方少雲見他又跳出來笑了,這慕白天真也如李白啊!笑了笑他才不徐不疾地說:''朝廷可是沒有比元軍更強的武器?論火器宋比元強太多。為什麽總是敗多勝少?那是政治製度積累下來的腐朽,已經把南渡時浴火重生的身軀蝕空了,不改弦更張再浴火重生神仙也救不了的。''

    ''退一步說就算是朝廷有這武器在戰場上挽回幾分,但元很快就可以仿造,他們這方麵是十分在意的,不然憑他們騎射是攻不破城池的。還有朝廷若能積極進取,軍械也可以大力改進,也用不著我獻這一架小小紙炮的技術。''

    ''這紙炮野戰力量還弱,在我們這山區或守城才有用武之地。若是造個上百架守襄樊確實是個利器,可現在那裏圍成鐵桶送不進,送進去沒有後續彈藥也白搭。況襄樊缺糧更加關鍵,元從歐洲還獲得回回大炮技術將工匠來此處建造,這炮攻城比我這紙炮厲害,因而就算襄樊有這紙炮相助也無濟於事。''

    ''公子怎知?''屠宗白急問。

    怎知,曆史上記載的唄!可這話如何開口?回回大炮現在肯定還沒有出現,因為曆史記載這神器一出現即陷樊城又逼降呂文煥。

    定定神方少雲急智記起吳鐵口,於是拿出這個擋箭牌說:''我一年前認識江湖奇士吳鐵口,與之交談莫逆。他知我急欲打探襄樊現狀慷然自任,這些是他探聽到元軍高層談話轉告於我的。''

    沒辦法,方少雲給吳鐵口戴了江湖奇士與慷然自任二頂高帽,及莫須有的探聽情報,將話圓過。

    ''公子智高謀深,請受宗白一拜,敢效犬馬之力,望公子不以愚蒙見拒。''屠宗白的話如機槍橫掃,急促的語音說明他心情的激蕩。話剛完他即朝方少雲深深一拜雙手及地,唉真虧得他腰還軟啊。

    屠宗白之言將鄭、唐二人驚愣了,三人中向來屬屠宗白慷慨自任不甘人後,月旦人物貶多褒鮮,如今竟然第一個表忠讓二人有些意之不及。

    再細一想這宗白字慕白性子也是如李白,何況向來心憂朝政時局無處發泄。聽方少雲一席話才明白宋已病入膏肓,不是一個小小書生能夠挽救,此時效忠於方少雲乃是真心佩服他的心智及能力。

    方少雲知道他挽救不了什麽所以才避之深山,不甘獨善其身才積蓄力量。而今方家穀造出紙炮等利器,其實對付一二萬元軍也沒問題說明他的能力之強。但他仍然是不驕不矜,這樣的人中龍鳳確實值得效忠以舒心中不平之氣及所學經緯之術。

    於是二人互望一眼後點點頭,先後踏上一步向方少雲深揖及地言道:''我等願為公子效力,供公子驅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