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八章 護衛隊第一營
字數:5056 加入書籤
三人效忠讓方少雲確確實實有點始料未及,謝學仁隻是個文學青年,沒有見過世麵,被自己的話忽悠住還不算太突兀。但眼前三人分明是比較有思想的,如鄭、唐二人從北地而來,沒有點想法是不可能的。
況他們三人在社會上客遊多年,相交多係一地精英,眼界自然比謝學仁高出數倍。要讓他們動心不是一般的難,而自己也根本沒有招攬之心,連說服他們的信心也沒有。
後世研究曆史之類有句話叫:說有易說無難。說有隻要拿出一個例證就行,說無卻是要從前承後繼說起證明此時尚未有此。方少雲此時說元必南侵,宋必潰敗也是如空口說白話,認不認論據充不充分隻占一半得分,權不權威也非常關鍵。
如唐、鄭、屠三人覺得自己去議論朝政試圖有所改變是人微言輕,那麽方少雲的身份更加不堪外,才是一介平民稚童議政,能讓誰肯認真思考其言是否有理。
抱著這個想法很正常不是,當然他並沒有因此而敷衍三人。這正因為他是後世人思維與人為善,雙方應該是平輩論交,所以落落大方地將自己的想法直敘出來。
不想這表現先給他一個高分,這時代的農民見稍微高貴點的人很卑微的,說話怯生生的。那個小孩能如他這樣侃侃而談出口成章言辭成理。再細聽並非是強詞奪理實在有理有據,讓三人初聞驚異再聞入耳愈聽愈撥動心弦最後讓三人折服。
及見到城堡、土樓,知道紙炮威力不小,明白這是他的傑作,真心佩服。又見他不驕不躁,無一點得意之色這才歸心。
方少雲不懂心理學,他也不懂造勢與做作,隻是本色如此。並非是他不需要有人幫助,隻因自己本的廟太小怕留不住大和尚。此時見三人欲效忠於他真正喜出望外,推辭自謙幾句後見三人堅持想了一下說:
''我這裏確確實實需要如眾位有學識的人,我辦起學習班,為少兒隊與護衛隊辦夜校正是手下識字的人太少。期之二十年才能反擊元軍也正是這個考慮。有眾位加入我方家穀共創事業,這時間能縮短些。不管長短我們都是為保我華夏衣冠、文化而奮鬥。願我們的努力獲得勝利,願我們攜手並肩,共創輝煌。''
''願隨公子左右。''三人異口同聲。
三人表示效忠那就是自己人了,剩下時間方少雲帶三人參觀了學習班,坐上水泥船去參觀養殖七島。在島上見到上千頭豬,幾千雞鴨三人嚇了一跳,這時代大地主家也不過養幾頭到十幾頭豬,再加上數十隻雞,那裏見到如此壯觀場麵。
而且他們也對集體飼養有些疑慮,方少雲告訴三人集體養殖效率高,讓各個農戶也能專心主業,村子裏也幹淨清靜,現在方家穀人禽、蛋、肉基本上每天都能吃上點,牛奶羊奶小孩大多數能喝上。
三人這才想到剛才在城堡所吃午餐,據護衛隊員所說是護衛隊日常飲食加個葷菜而已,那時三人笑而不語心裏肯定不大相信。他們三人是二葷二素一個湯,難道護衛隊員每餐一葷二素,這夥食堪比大戶人家了,豈不是可笑。
現在想來這事是真話,三人對望一下唐人傑起身問道:''公子,方家穀就這麽些人,二年多時間怎麽會發展到如此富裕?''
''三位比我年長別公子公子的,稱我一聲少雲吧。''方少雲對公子一詞覺得太過分了,推辭後接著說:''所有一切都是勞動創造的,一個人種十畝地一年收獲二千斤他隻能享受這二千斤糧食。另一個人種二十畝同樣產量就能比他多享受一倍成果。''
''勞動成果有二種區別,一個是同樣效率看時間,如一個木匠一年勞動一百天做了一百條矮凳,另一個勞動二百天成果多了一倍。另一個是看效率,一個木匠一天生產一個矮凳另一個一天生產二個,同樣時間是不是也相差一倍。我方家穀人勞動效率比他人高,又忙了農活忙工業,他們一年幹了其他農民二年以上的活,多享受些勞動成果豈不正常。''
''哦,原來如此受教了。''唐人傑最先回答。
鄭衛四周看了一下問:''公子,此處為何沒有防禦設施?''
''這裏不用。''方少雲斷言:''有我們腳下的武裝船,元軍過來這水麵就不是他們的。這船將會安裝紙炮,保護堤壩及村子側麵安全。''
''元軍用火箭拋射怎麽辦?''鄭衛又問。
''沒關係,這船是水泥的。''方少雲也不隱瞞,這個別人想仿造比火炮還難。
這話一說三人都有疑問,剛才上船隻覺船怪,隻覺得船型怪,方少雲這麽一說才知道船型怪外連造船材料也是第一次聽到。
方少雲接下來隻能小小科普一下,介紹了水泥的用途及水泥船的製造過程。三人如聽天書般聽著沙石變成船的故事,不是方少雲所說及腳下就是這樣材質的船,幾人敲敲打打確定這絕對不是木頭三人隻能選擇相信。不相信也不行啊,不是水泥你倒說說是什麽。
安排三人在村委會旁一個泥草屋院子住下,當晚方少雲設家宴招待了四人,第四人是謝學仁。謝學仁也常住在這院子裏,正巧在也不好舍棄他。
飯桌上八個菜一瓶方穀特釀,三個人是第一次喝這樣烈的酒,一口多了咳嗽不停,惹謝學仁笑話。之後三人知這酒乃方家穀出產,對眼望望覺得方家穀的水實在很深。
幾人喝酒方少雲也喝桂花酒相陪,既然三人願意他也沒有客氣,就飯桌上問起三人所長或喜好。然後考慮一下後分派三人,唐人傑助父親管理民政;鄭衛助自己參謀軍務;屠宗白家在硤州與各方有點關係,可以先幫助推銷商品采購所需物資,另外宣傳合作計劃,引些富戶來此。
這安排三人都沒有意見,反而是謝學仁不幹了,他說:''我乃先生大弟子,怎麽別人晚來也有個差使,唯我沒有這也太不公平了,不行不行。''他已經有點喝多了,話也敢亂說。
見謝學仁說話方少雲說不如讓他幫助管教育,謝學仁竟然允諾,說什麽孔子弟子三千,賢者七十二人,他今後爭取超過三千弟子,至於培養多少賢者倒是沒敢放話。
屠宗白答應去開拓商路,方少雲交給他二十支靈芝,一千琉璃燈,一千瓶酒,八支劍等,加近段時間幾個學吹玻璃的少年基本上看得過去的各式花瓶近百隻帶去。另外讓水本隨行,這是讓水本去守攤子,而讓屠宗白打開銷路。
這樣做是借助屠家在硤州的商業人脈,並非是真讓他赤膊上陣親自去賣。而水本經商能力雖差些,對方家穀需求十分清楚,守個攤子足以勝任。
屠家現在所居之城為硤州(宜昌),這個地名對方少雲而言根本沒什麽概念,後世地理也不熟悉更別說二個時代相比對上號。不管地名能否對上號,硤州比之地處偏僻的竹山商貿興盛百倍不止,隻要在硤州打開商路方家穀所需物資應該更加容易得到,數量也充足些。
唯是二地有五百裏左右距離,運輸問題比較不易,所以大宗物資仍然不能從那裏獲取,隻能依靠竹山本地商貿來解決。好在所需最大宗的物資是糧食,而且是過了今年就不愁糧食會不足,隻要是平安一年並不再有大量流民來到,這難題就過去了。
見到這麽多東西屠宗白驚呆了,一個小村拿出來的東西幾乎都是之前見所未見、聞所未聞,這方家穀確實讓人看不明白猜不透啊。這個讓他更肯定自己的決定是正確的,隻看經濟實力方家穀已經不錯。
這還是人家擔心戰亂,若太平時代方家穀現在拿出來的東西隨便一樣都是獨一無二的,而且是需求量大的實用品,不大賣不可能,十年間大宋第一富是逃不脫的。
送走屠宗白方少雲帶鄭衛走進他新搬入,稱之為軍事指揮所的泥草屋大院,對著沙模向鄭衛介紹了方家穀現在已經安置的幾個村,及將要安置人員的地方。之後又介紹道路狀況,各處準備建造城堡之處。
下午是擴編護衛隊的會議,方少雲覺得時機成熟決定成立護衛隊第一營。之前護衛隊是連的編製,那時方家穀有三千餘人,因為墾荒及時間尚有寬餘他隻武裝了三百多人。
現在方家穀至少會擴張到上萬人,時間也越來越短,加上糧食問題不似過去那樣難解決,他決定二年內成立三至五個營,另防守連也是三至五個。
防守連各守一個方向的幾個城堡,一般每個城堡放置一個加強了火力班的排。因各處城堡數量及重要性不同,這些防守連編製不一,且各處城堡還未建造完成,所以組建上要晚走一步。
將護衛隊編製定為營主要是山區作戰營的編製足夠了,敵軍不管一個方向而來,還是多個方向而來都可以靈活調派。而且一個營獨立作戰的能力已經不錯,有城堡及土樓配合三千敵軍完全可以抵擋甚至是找到機會殲擊之。
為這一天方少雲早就在作準備了,沒有這次大規模流民來投,他也準備今冬讓已安居的流民從外招攬些親友,從老家那邊再招些人,抽出些青壯至少擴編一二個護衛隊連加防守三個連。
這次流民大規模來投讓他的擴張軍力計劃走上快車道,他早已讓水民等人將可以加入護衛隊的青壯都留在各個施工隊。
這些人雖現在在幹拓路、築堤、建城堡等工作,但每日清晨一小時軍訓及夜校早已開始。所以擴編隻要將這些施工隊中表現不錯者抽出來加以整編就行,這些新兵質量遠比之前從零開始要好不少。
這次組建的營以原一連為骨幹抽調其他二個連及炮排部分人組成。編製為三個步兵連一個火力連,這次都是正副職齊備,因此每個連加一個通訊員一個號手共計正好一百人。
火力連特殊些,暫時二個炮排與一個火箭排,編製為十二架紙炮及九個火箭發射車。隻是紙炮數量不足,先編製半數。
第一營有示範性,營長就任命了方水民。水民老成讓他管理試試。副營長為原一連長葉有貴,一連長施大成,二連長譚明,三連長賈林,火力連長方土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