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
字數:3408 加入書籤
且說當天晚上,楊乃武在燈下以楊詹氏的名義又精心製作了一篇申辨冤屈的狀詞。他過去包攬詞訟,作狀本是他的拿手好戲,這次為p
了使自己脫罪,更是絞盡了腦汁,狀詞全文共長二千五百餘字,開頭一段關於案情的申述多半是事實,不過也有一些隱瞞,有一些捏()造,p
有一些移禍江東。如小白菜請楊乃武吃飯,被丈夫葛雲飛撞見,加以責打,就隱瞞不說,卻把來移在裏書何春芳身上,說葛雲飛撞見何春芳與p
小白菜玩笑,提掃帚將小白菜責打,小白菜憤激,剪發想出家做尼姑,這天葛家門前有盂蘭盆會,鄰裏共見共聞,實在不是楊乃武雲雲等,其p
實是把後事作前事,移禍江東;又如說葛雲飛每天在豆腐店用工,形跡可疑;以及葛雲飛於十月初九日暴死後,有本縣差衙們在葛家私議兩日p
雲雲等,就出於捏()造。這是楊乃武因為懷恨何春芳詐財不遂糾合鄰裏聯名告發他的報複,也是他作訟師的慣技。他本來想把劉子彬也寫入p
狀內,但一來因縣主權傾勢大,二來畢竟是猜想,沒有真憑實據,所以隻好閃爍其詞的說是“本縣差衙”。狀中提出八不可解,也就是八點疑p
問:第一是葛喻氏在複審時的供詞和當初投縣請驗時的呈報前後矛盾,說如果葛喻氏在呈報之先業已向小白菜言語支吾,恐怕有謀()害情事,把p
重要情節隱匿不說之理?葛喻氏隻此一呈,問官為什麽並不究其原因所在?第二是據縣主通詳原文,說小白菜在縣供稱,同治十一年九月間,p
有鄰居楊乃武和她通(n)奸,次年六月,楊乃武投告地保,押令遷居,從此不再往來;十月初五日又到葛家重續舊歡,給她藥末一包,囑咐她p
將葛雲飛毒死等等言語,試問楊乃武如果真的和小白菜通(n)奸,正當以隔壁居住為便,豈有押令遷居的道理?並且自從六月間遷居後,直到p
十月初五日才見麵,中間並無往來,如何會通同謀(n)害?楊乃武在未重見小白菜之先,謀由何生?小白菜是否答應謀(n)害親夫尚未可知p
,豈有此理先帶藥末前往的道理?三是找錢寶生送縣供詞內稱,十月初三日楊乃武向他買砒;小白菜則供稱十月初五日得到砒末,但楊乃武十p
月初三正在南鄉嶽家,如何能到東鄉倉前鎮買砒?十月初五日仍在詹家與眾親友公議立繼,如何能給予小白菜砒末?有詹宅親友公呈及楊乃武p
堂弟楊恭治呈訴冤誣等情可證,縣主為什麽既不調查,又不察詳?第四,葛喻氏在再審以前絕口未提楊乃武通同謀()害,何以此次複審,竟p
然說在投縣報驗前就已向小白菜盤出,既然早就盤出,問官何以不提小白菜與葛喻氏對質當初盤問情況?第五,王心培是葛喻氏的鄰證,這次p
複審,當堂供稱,從未見楊乃武往葛家,也不知道葛雲飛撞見楊乃武責打小白菜的事,可見楊乃武與小白菜共謀()殺害葛雲飛,給予砒末,p
純屬子虛烏有,否則鄰居豈會毫無覺察?王心培既供稱未見楊乃武與小白菜往來,問官為什麽不提小白菜質詢,就認為楊乃武共謀給毒確有其p
事?第六,何春芳這次到案,供稱與葛雲飛夫婦素不相識雲雲,但何春芳係屬裏書,以前葛雲飛夫婦租居楊家時,已常見他到小白菜處,葛家p
遷居澄清巷後,何春芳尤其是近鄰,萬無素不相識之理,為什麽問官竟不追究?第七,錢寶生係買砒要證,理應當堂審問,又為什麽縣主竟在p
花廳接見,且不將其解省與楊乃武對質,僅取供給由縣送府,知府大人為什麽也不提找錢寶生到案,僅憑縣主供給就作為賣砒實據,刑逼楊乃p
武招承定案?這次複審,經知府大人親提,縣主才令到案,但錢寶生在府衙口出怨言,說從前縣主答應隻要我承認賣砒,就放我回家,包我無p
事,現在又為什麽傳我到案雲雲,眾耳共聞,無不詫異。問官為何不加追究?錢寶生既然上省,問官何以仍不令與楊乃武對質?第八,楊乃武p
身上有暗記,如與小白菜有曖昧關係,小白菜當無不知曉,為什麽問官不提小白菜一問,反向其妻追問暗記在何處?在這八不解後麵,又加“p
以上各情,原擬在這次複審時一一剖析,不料問官竟不容置辯。總以案已具題,各顧考成,不肯再為審察,忍心害理,莫此為甚”等語,結束p
全狀。 p
第二天,楊詹氏來探監,楊乃武把狀紙交給了她,便認真囑咐她說:“此狀必須遣抱告p
到京,叩閽鳴冤,請旨提交刑部審訊,才能水落石出,昭雪沉冤而大白於天下;如果仍由本省審斷,他們官官相護,下屬要仰承上司鼻息,沒p
有一個肯主持公道,結果仍舊不免要冤沉海底。”楊詹氏麵有難色地說道:“叩閽鳴冤,敢問是要告禦狀嗎?這樣的事,哪個敢當抱告?”楊p
乃武說道:“所謂叩閽鳴冤,並不用到宮門前去告禦狀,隻要派遣抱告到京向都察院提出控告,都察院自會奏聞朝廷。不過最好能托我的同年p
好友從中幫忙,本鄉人在京做官的很多,隻要能把我的冤枉告訴他們,得他們出來伸張正義,主持公道,事情就好辦了,伊可去和伊弟弟商量p
一下。” p
楊詹氏救夫心切,當即懷揣狀紙,搭乘漁船回到餘杭,把狀紙交給弟弟詹善政p
、堂叔楊恭治看,兩人皆認為狀上理由充足,倘若能把全案提交刑部,必有昭雪之望,便出錢本縣訟師姚士林做抱告,進京向都察院呈遞訴狀p
,這時已是清同治十三年八月,距案發時期已將十個月了。 p
狀紙於九月二十日呈遞到都察院,都禦史--納蘭廣壽閱狀,認為此案疑竇甚多,當即p
奏聞朝廷,奉旨交浙江巡撫楊昌浚親審複查,詹善政和楊恭治都很失望,他們翻閱邸報,見上麵隻節錄原呈,並不見有都察院的奏折,自是相p
顧稱奇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