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六章
字數:2207 加入書籤
葛畢氏(小白菜)嫌夫粗俗蠢笨,時有爭吵,楊乃武以妨礙攻讀為由,投地保楊仁押遷,葛家遂移住澄清港。葛雲飛原患有丹毒虛勞等待多種疾病,同治十二年十月初九日猝然病死,其母葛喻氏查看屍身並無異狀,隨即備棺成殮。事情起因皆緣自餘杭縣令劉錫彬之子劉仔翰覬覦葛畢氏年輕貌美,勾引未遂,遷恨楊乃武,軟硬兼施威逼利誘葛喻氏,,教唆其投縣請驗,複賄賂囑仵作沈詳斷為中毒。劉錫彬並未親驗,僅憑屍格所填中毒字樣,即拘禁葛畢氏(小白菜)到縣邢訊逼供,葛畢氏受邢屈招楊乃武,楊乃武亦因不勝邢逼謊供曾向愛仁堂藥鋪錢寶生買砒霜,錢寶生在劉錫彬逼誘下具結偽證,杭州府草率定案,導致造成此冤獄。複審中楊昌浚以案無出入維持原判,胡瑞瀾偏袒回護含混定讞。經邢部調集人證詳細查訊,開棺重驗,證實葛雲飛確係病死,所謂中毒,全屬子虛烏有,原判根本不能成立。擬本案主犯楊乃武與葛畢氏(小白菜)無罪釋放。葛畢氏不合誣賴楊乃武,掌嘴八十;仵作沈詳受賄謊報中毒,釀成冤案,杖責八十,徒刑二年,永不錄用;劉仔翰畏罪自殺,錢寶生業已病故,均免究治。所有承審此案官吏如何懲處,請旨定奪。邢部尚書皂保仲所似具折上奏。奉旨:浙江巡撫楊昌浚、提督學政胡瑞瀾、杭州知府陳魯均革職查辦;承審此案官吏浙江提邢按察司蒯賀孫己死於綠林豪客之手,湖州知府錫光、紹興府知府龔同綬,寧波府知府邊保緘,富陽縣知縣許加德,黃岩縣知縣陳寶善,嘉興縣知縣羅子森等均降職罰奉。餘杭縣知劉錫彬罪情重大,發配黑龍江邊地充軍,不準收贖,遇赦不赦。其餘悉照原擬…… p
有人說慈禧太後久欲拿一批官吏開刀,借以消除隱患,鞏固自己的統治權力,因此借題發揮,大興問罪之師雲雲。這說法不符合事實,隻要看她最初駁回邊寶泉請將此案提交邢部辦理的奏折,始終信任她所委派的胡瑞瀾,就可知她是如何固執己見、剛愎自用而不肯納諫。她要消除隱患,也不在乎這批芝麻綠豆般的地方官吏,不屑拿他們開刀,因為這班人對她的統治權力根本起不了什麽威脅作用。她所以降革承辦此案失職的大批官吏,其實是受了邢部侍郎夏子鬆的鼓動,目的在於沽名釣譽,想博得全國老百姓一片好感,歌頌她聖明,使她垂簾聽政的統治權力永遠不可動搖。她深恨胡瑞瀾複審此案有負她的委派,丟了她的麵子,所以把他革職後永不起複,不像楊昌浚革職一年後就重新起用,後來一直做到了閩浙總督。慈禧太後還令邢部密查要證錢寶生的猝然死亡是否與胡瑞瀾有關,但因胡瑞瀾早知事情不妙,預告跟丁朱春恒逃往他鄉外縣,調查沒有結果而罷。案件中另一幕後人物餘杭縣邢幕章倫香,早在劉錫彬被提時見機潛逃,僥幸得脫法網。此案的主角楊乃武和小白菜後來怎樣了呢? p
楊乃武的沉冤雖告昭雪,但舉人功名始終沒有恢複,他經此一番折磨,便也無心進取。上海《申報》在他出獄後,因他為眾所注目,又富有文才,便聘請他擔任主筆,他也因《申報》在他蒙冤時主持正義,力為呼籲,感恩圖報,樂於從命。不料就職不久,《申報》老板英國商人便因個人利益而攻擊出使英國大臣郭嵩燾,郭命上海道台查究,他是驚弓之鳥惟恐再遭橫禍,連忙辭職返家。由於他在《申報》主持筆政時間很短,他自己又諱莫如深,所以連他的女兒楊璿麗也不知道。他自遭訟累,產業蕩然無存。回家後生活困難,隻好依靠親友們的接濟,贖回幾畝桑田,便以種桑養蠶為業。在家無事,自是精心培育蠶種,到了光緒七年,印有“楊乃武記”的優良蠶種紙“風穿牡丹”的聲譽漸漸從餘杭傳將開去。杭、嘉興、揚州一帶是有名的絲綢之鄉,遠近的蠶農們都來向他定購,同時全家人又都辛勤勞作,因此家境慢慢地好起來。他過去以包攬詞訟出名,被釋放回家後扔有許多打官司的人來請他作狀,但他心有餘悸,總是把擬好的狀詞寫在水牌上教當事人自抄,抄好後就把水牌上的字抹去,使之不留痕跡,以免官府來找他的麻煩。辛亥革命後三年,不知是否過去刑傷留下的後遺症,腿股間患癰疽敗毒不治身死,葬於餘杭縣西門外新廟前向陽前嶺。 p
小白菜因不合誣攀楊乃武,釋放時被責打了八十大板,回到餘杭,婆婆葛喻氏已成冤家,不能再一起生活,孓然一身,萬念俱灰,便在餘杭南門外提庵出家為尼,削發修行,法名慧定。但庵中香火稀少,不得不從事養豬養雞及拓荒種植糧棉等副業,以謀衣食,終其餘年。女人的壽命一般較男子為長,她又終年勞動,因此竟一直活到1930年冬才去世,葬在餘杭縣東門外文昌閣旁,享年107歲。 p
這一樁冤案反映了清末政治的,封建統治下司法製度的黑暗,官吏的狼狽為奸,陰險毒辣,草管民命。由於案情曲折離奇,所以自清末民初始,舞台銀幕始終演出不衰,曲藝評彈也成了傳統書目,但曆時愈久,失實愈多,再加人為增飾,格外麵目全非。現在根據翔實史料,把它的始末情由寫出,以存其真。這樁冤案早已過去了一百多年,但在十年動亂冤假錯案迭出之後,似乎仍不失為借鑒的談資,尤其是這故事雖已膾炙人口,大家都能耳熟能詳,卻從未有人把它寫成小說,因此更有發表的必要。正是:自古明訓在慎刑,奈何鬼蜮亂胡行!奇冤昭雪非容易,江上猶聞嗚咽聲……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