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3章 麻婆豆腐
字數:7063 加入書籤
待到臨近晌午,舒琿決定要親自監督麻婆豆腐的烹飪。
而這無疑是個明智的決定——.
“什麽,這鐵鍋居然是熟鐵的?這是錢多了沒處用嗎?”
舒琿無法理解地看著兩名淨人從廚房背後的儲藏室裏麵,小心翼翼地搬出一口足有一指厚的鐵鍋。看他們的樣子這鍋似乎金貴得緊,不用的時候還要好好供起來。
這倒是他想當然了。這熟鐵鍋也不見得就金貴得需要藏起來。隻是現在流行用砂鍋瓦罐,並沒有出現舒琿記憶中那種安置鐵鍋的土灶,不管砂鍋鐵鍋用完都是收起來。這倒跟用燃氣灶時差不多了。
待舒琿看仔細了,便發現這口約莫八十多公分直徑的鐵鍋,上麵居然存在許多鍛打的痕跡,不太圓滑,竟然是用熟鐵做成的。
因為熟鐵較軟,這鍋便做得厚了些,兩名淨人搬著都有些吃力。不過他們跟隨了舒琿,卻也不能再叫淨人了,就目前來看與普通私仆並無區別。
舒琿無法理解的地方在於,人類掌握生鐵熔鑄的時間明明要遠早於熟鐵鍛造,而且鑄鐵的成本也要低於熟鐵,再加上後世經驗告述他生鐵鍋做出來的飯菜要更加入味……
這怎麽也輪不到熟鐵鍋竟比生鐵鍋出現得要早吧?
一時半會想不明白,舒琿隻是覺得若以後自己背時了,還能憑借一手小時候無聊老往鎮上鐵匠鋪跑偷師得來的手藝混口飯吃。
等鍋駕好,兩名奴婢開始按著舒琿教給紅魚,再由紅魚教給她們的步驟開始豆腐切粒,汆水漂淨,倒還做得挺不錯。對於第一次切豆腐的人來說,能夠切得不散就是好手藝了。
待鐵鍋燒辣下油,舒琿才想起現在的食鹽沒有加碘,直接放進油裏麵融掉可能會更好,便又臨時修改了烹飪步驟。
接下來一切都頗為順利,畢竟這是一道很簡單的家常川菜,沒有太多考驗功夫的技巧在裏麵。難點隻在調味與火候的把握,很不巧,舒琿對此也看不出個名堂。
等到起鍋勾芡時,便顯出舒琿特意跑來監督的重要性了。盡管舒琿特意說明芡汁少放,花椒多放,然而他畢竟沒有給出一個具體的比例,多少都是相對廚師自己的評估而言。
是以等舒琿一看那作為大廚的奴婢就要去接另一名幫手準備的濕芡粉,立刻叫停:
“等等,那芡汁倒一半出去,再多加點水。”
在某些比較講究的餐廳,麻婆豆腐的芡汁會單獨在一口鍋裏麵調味收汁,然後和燒好後濾掉汁液的豆腐混在一起。這樣做可以使芡汁的味道與豆腐更加平衡,但卻少了些家常的感覺。
“花椒粉,再加點,再加點……就你旁邊那個瓷勺子,半勺!”
待到加花椒時更是如此,盡管舒琿以前反複叮囑多加一點,然而廚師還是沒能領會到他的意思——等到舒琿滿意,加入的花椒麵已經有廚師自己心理預期的十倍還要多了。這花椒粉全靠用刀剁碎,舒琿一次性就用了平時十幾天的用量。
掌勺的奴婢一臉麻木地按舒琿的吩咐將豆腐盛起來,撒上蔥花。她已經對這份名為“麻婆豆腐”的菜式不抱任何希望了。這麽多花椒,能吃嗎?
舒琿讓敖廣將他從放菜的案板上抱下去,吩咐掌勺奴婢給他乘上一勺豆腐先嚐嚐看。紅魚接過豆腐用小瓷勺舀了一勺吹了吹,便要往舒琿嘴裏喂去。
紅魚不吹還好,一吹舒琿陡然一驚,這怕不是要燙死個人啊!因為有油和芡汁包覆,豆腐中蘊藏的熱氣不容易發散,所以吹過以後看起來不怎麽冒煙的豆腐可是很燙的。
“再等等,這東西很燙的。”聞著那麻辣鮮香,舒琿口水直冒,眼冒綠光地艱難說道。
心急的他就想要開空調抽取豆腐中的熱量,不過他倒是沒有被口水倒灌進腦子,終於還是忍住了。
若此時開了空調,那不是坑紅魚和敖廣等人嗎?到他們吃的時候,以為吹兩口就沒問題了,可是吞進嘴裏卻發現跟說好的不一樣……那說不好可是會出大問題的。
紅魚又吹了會,舒琿感覺也差不多了,便讓她喂給自己。對於這種飯來張口的腐敗生活,他是過得越來越得心應手了。
豆腐一進入口腔,頓時引爆了舒琿的味蕾!
一股久違(實際上隻有十幾天)的麻辣暢快不住地向周身輻射,羊肉的鮮、豆腐的嫩、芡汁的滑奇妙地糾纏在一起。
仍然微微燙口的溫度令他不由微微張開嘴,頓時一股包含蔥花蒜蓉產生的濃鬱香味進入到了鼻端,讓舒琿滿足得渾身汗毛都立了起來……
細細咀嚼,慢慢下咽。閉上眼睛回味著這強烈的衝擊,雖然食茱萸和未經堿工業精煉的鹽都略微帶點澀味,但是這無疑是舒琿來到唐朝所吃到最過癮的食物!
舒琿看向那名掌勺的奴婢,打算記住她的臉。不過她個子中等,穿著普通,長相大眾,舒琿覺得就這樣死記硬背實在容易弄錯,還是順其自然比較好。
“你是負者這廚房掌勺的是吧……很好,記住,以後你這個職務就叫廚師長了。菜做得不錯,我很滿意,該賞!”
說到這裏,舒琿突然發現他並不知道應該用什麽標準去獎賞,便吩咐她待會去找紅魚領點賞錢。自己不知道,紅魚總該知道吧。
“乘一半送到正房,準備三個人的飯,剩下的你們分去嚐嚐。”
說完便和紅魚兩人徑直回正房去了。
……
在唐朝這個時期,稍微有點家底的人就餐都是分盤進行。因為分工明確,將整份菜吃完就成了基本的餐桌禮儀。
是以紅魚和敖廣坐到舒琿的下首,看著眼前幾疊湯菜中舒琿特意要求準備的超級麻“麻婆豆腐”,臉色隱隱有些發白。
“吃吧,不要怕,非常過癮。”舒琿蠱惑道:“我怕你們吃了後會覺得今天中午的飯菜不夠。”
紅魚和敖廣兩人,不像嶺南與江南兩道的人一樣不愛吃花椒,對麻婆豆腐的配料本身倒是並不抵觸。
關鍵在於用量!這道菜,茱萸因為舒琿對它的辣度不了解的關係,隻是“謹慎”的用了平常菜式的三倍,可是花椒整整用了十倍還多。
不過花椒吃多了,頂多會讓人口舌麻木一段時間,倒不會有什麽痛苦。所以敖廣和紅魚兩人決定這次就依少爺的,往後就不和他準備一樣的菜式了。
兩人都是不看好這道菜,頗為不情願地舀起一勺放入口中。
頓時兩雙眼睛都瞪大了一圈,眼神隱隱發直!
這倒不是說麻婆豆腐真的好吃到爆炸,而是它美妙的口味太出乎兩人意料了。要是有人捏著鼻子準備喝中藥,到了口中卻是銀耳燕窩湯,他的表情大概也是如此。
兩人從未嚐到過如此濃鬱醇厚的香味!
這不怪他們,敖廣先不說,紅魚在宮裏的時候連大蒜和小蔥都沒得吃,羊肉也因為腥膻的緣故受到限製。
而舒琿到來之前,根本沒有這種成熟的北豆腐可以享用,現階段的燒菜與炒菜更是處於萌芽和摸索階段。可以說這整道菜品沒有一處不給予兩人新鮮感。
再加上舒琿對調料大膽的運用,簡直顛覆了兩人對於味覺的常識,這道麻婆豆腐所產生的能量就可想而知了。
紅魚辣的眼淚汪汪,感覺已經略微有些飽足之意,卻又仍自不停地給自己添飯。沒有米飯和菜湯相佐,雖然美味無比但是用料太重的麻婆豆腐恐怕是吃不完了。
敖廣倒是很淡定,反正他食量大,不懼任何美食挑戰。
這麻婆豆腐關鍵就在一個麻字上麵。麻味可以促進口腔分泌唾液,增進人的食欲,另外還會刺激人的大腦分泌獎賞物質多巴胺以提高人的注意力,並產生過癮的快感。這個時期還沒有濃麻型的菜品,麻婆豆腐的魅力目前可謂獨領風騷。
敖廣甚至覺得,這比溜葉子還要過癮!對了,少爺讓他以後別再溜葉子,現在看來也不是什麽痛苦的事情。
舒琿的飯菜和兩人一樣,隻是每份的量都要少了很多。待三人吃完,早有守候在旁的廚房奴婢將碗碟收拾幹淨。
殘羹剩飯?那是什麽東西?三人表示在麻婆豆腐的魔力下,根本不存在。
吃飽喝足,應該出去走走消食。像舒琿同齡的孩子,大多是整天活蹦亂跳地揮灑著過度的精力。而作為擁有成年人思維的舒琿卻沒有那麽喜動,但是如此一來恐怕不利於身體的成長。
“敖廣,你會功夫嗎?”舒琿想來,敖廣作為李世民拿得出手的護衛,手底下應該有點真章才對。
“功夫?少爺,咱家一直都在待命啊?”敖廣茫然地問道,兩人因為仍自不停地因為花椒的原因分泌著唾液,說話時怕口水流出來口型都不太自然,聽起來有些漏風。
嗯?不叫功夫……對了,功夫可能這個時候是指時間,或許還指一些別的什麽技藝的嫻熟度,不過隻有前者符合語境。
“武功,嗯……武功有沒有?”舒琿換了個說法,邊說還邊咽了一口過剩的口水。
這……敖廣就有些犯難了,這說起來好像自己確實沒有啊。就跟到了小學同學家裏去玩,同學家長問你得過什麽獎狀,這要是問到沒有得過的人身上就有些尷尬了。
“沒有少爺……”敖廣頗為不好思思地說道,甚至臉上都隱隱有些發紅,他又趕忙解釋緣由:“咱家以前一直是陛下的親衛,沒有機會上戰場,所以才沒有立下武功。”
舒琿頗為有些無奈,這兩個詞都不對啊,怎麽辦?索性直接問:
“那你平時都是怎麽練習……嗯,強身健體和戰鬥技巧。”
“在衛裏的時候,就練習騎術、弓箭和兵器啊。”敖廣想都不想就回答,“到了少爺這裏,這些東西都沒法練了,我想在三進院立個假人練練拳腳。”
看來這個時代沒有那些酷炫的武功嗎?舒琿不死心地追問一番,對他所知道的武術種種進行了一番不太規範的描述。
敖廣表示對此一無所知,倒是紅魚眼前一亮,有些不確定地說:
“少爺說的莫非是舞蹈?”她這麽想,也是聽舒琿對於武術的描述與宮裏時常舉行的宴樂和禮樂非常相似,也是做出一些假想搏擊的姿態,又摻雜了一些兼顧美感卻無實際意義的動作。
令紅魚產生這種聯想還有更重要的一點,舒琿作為玄龜化成的神明,不知生活了多少年月,應該有古代的皇朝用這種禮儀向他祭祀。
舒琿撫了撫下巴,覺得這個解釋雖然跟他所知南轅北轍,然而仔細一想竟然頗有幾分道理。
首先那就是諧音問題了,武術和舞術隻是口頭敘述的話是分不清區別的。再則這個時期並不存在以編排好的連貫動作直接鍛煉身體的方法,更多時候是與作戰工具的熟悉與磨合。如此看來,當前的舞蹈倒是更加貼近舒琿所知。
也許,武術本身就是由舞蹈演變而來?不過不管最初麵貌是什麽,它的最終目的卻並不隻是觀賞,追根究底並沒有什麽實際意義。
對於舒琿來說,隻是確認了當前並沒有什麽被湮沒在曆史長河中,失傳已久的絕世武學可以讓他練習,好在習成以後飛簷走壁,以一當千,長生不老,禦劍飛行……
這個時期雖然沒有武術,但可能已經有早期雛形了,隻是舒琿麵前的兩人並沒有想到而已。但以舒琿頗為自負的性格,想來就算有也不見得能比得上科學的廣播體操。
於是他決定將荒廢多年的廣播體操重新拾起來,拿出前世畢業後健身的毅力持之以恒,應當也能收到些成效。
廣播體操的動作是十分科學合理的,需要對解剖學發展到一定的程度才能創造出來。然而練習它們的人卻未必能夠重視這些,舒琿就不太記得清他說不準到底是第幾套的廣播體操中某些具體步驟了。
雖然每個學生都要做十幾年廣播體操,但是同時也會經曆不同的版本。一旦放下,記混也是常有的事情。
舒琿指點完為明天早餐準備的灌湯包麵皮的發酵事宜,讓人把發酵的陶罐用一床新棉被包好放在他臥房外的小桌上,用空氣淨化隔絕了外來菌種的汙染並將發酵溫度設置到三十度,便一個人在房中比劃起廣播體操來。
他隱隱覺得,在還帶有一定形上學特點的五禽戲等養身操能夠得到多代帝王追捧的古代,一套經過科學規劃與驗證而創造出的廣播體操也是某種意義上的無價之寶。
如果自己空守著這座寶山,而長成了一個李世民那樣的肥宅,將來有機會穿越回去的話,豈不是無顏麵對體育老師?
喝水都胖的李世民若是知道舒琿此時所想,不知道會如何傷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