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墨門
字數:3939 加入書籤
少林僧眾走遠,黃大俠讓孫雲幾個人到後院的寢殿說話。這時天已經不早,道長安排人打掃客堂留幾個人住一夜,並準備素齋。落座後,道長先聽大家近日進京的經曆,又聽他們學堂學習的內容,再聽幾人拜師學藝的過程,之後便介紹了自己和墨門的事情。
原來中嶽大俠和清風俠同為墨門。墨門源於墨家,墨子創立。墨子本人才華驚天,春秋末戰國初人,他在思想,教育,軍事等方麵集有大成,一生中著書立說和教授門徒。其作品除了傳世的《尚賢》、《兼愛》、《非攻》,以及由他和各代門徒逐漸增補而成的《墨子》外,還有未傳於世的三籍,即《墨經》、《墨子五行記》和《素書》。其中墨門道法主要載於《墨子五行記》,內有變化的法術。《墨經》主要編錄了墨家劍法、拳法、和吐納練氣法。
墨家在墨子死後,形成了三個比較大的派係:秦、楚、齊。後來楚墨多為遊俠,****致力辯論,秦墨專攻術數。以後遊俠演變成墨門,辯士與術士逐漸繼承墨家思想而成為了士族階層的論辯派和祿仕派,並將墨家思想以《墨子》傳於後世。
成為遊俠的墨門開始規模都很大,前幾代巨子有2代的禽子、3代孟勝、4代田襄、5代腹敦、6代纏玄、7代黃庭靖、8代南星寒。後來漢武帝打擊墨家,墨門從此斷層隱沒,招收弟子多是內部家族後人,如中嶽大俠是第七代巨子的後代。東漢末至晉朝墨門又遭受幾次破壞,便開始分支流散,逐漸形成南北兩宗。北宗以陰陽教為主,其首領仍為巨子,現依附於北朝尚書省兵部。北宗還包括零星的,如太平道的、分裂並至道教的,還有一些成為散俠。南宗則是部分組織隨東晉王朝南下江左,建立墨家正義盟,首領也叫巨子,已曆43代,正依附於南朝的北府軍。另外也有一些人東渡去了海外,以後不知所蹤。
一百三十年前,中嶽真人的弟子號稱謫仙的成公興,與其弟子寇謙寇輔真在中嶽廟修道。成公興仙逝後,寇謙之又修行30年。這期間他改革道教,廣招弟子,恢複天師。於是一些太平道的人被收容進來,這裏邊就有墨門的後人。寇天師經北朝清河崔浩的舉薦,擔任國師,並號太平真君,從此離開中嶽。中嶽廟由他的弟子,也即中嶽大俠的墨門師祖繼任觀主。接下來的百餘年,都是由墨門在中嶽廟住持並隱居。中嶽廟也成了聯絡墨門遊俠的地點。
可惜的是,75年前寇謙之與崔浩先後仙逝和屈死,天師道便一落千丈。弟子中,跟隨寇天師在北朝京城的因為貪圖享受,不思進取,再沒有德高望重的門人。留在中嶽廟的弟子,包括墨家的人也都才華一輩不如一輩。隻是到了黃天嘯這代,勉強在武學上躋身到了中嶽大俠,但在天師道教和墨門的中興路途上卻毫無作為,其影響和弟子規模越來越差,大有後繼無人的窘境。其他隱沒在深山或鄉間的墨門逐漸也失去了聯絡,已經有很長時間墨門的聯絡使者沒露過麵了,不知道遊俠一支的掌門還在不在。
反觀因為當朝對佛教的崇尚,同在嵩山的少林寺從三十年前建廟開始,首代住持跋陀尊者博學****、佛法無邊,他翻譯《華嚴》、《涅槃》、《維摩》、《十地》等多部經書,使少林確立了北朝的佛教正宗地位。尊者現劍客身份閉關修行不再露麵。他的大弟子慧光主動放棄住持位置,雲遊天下,弘揚佛法,廣建少林分院,使少林名揚天下。二弟子為現任二代住持慧稠,更是禪學武功蔥嶺以東之最。短短幾十年廟宇規模不斷擴大,少林寺儼然成了佛教的武學聖地,甚至成了武林的後起之秀。在8年前的終南論劍,住持慧光、慧稠、慧育代表少林門派參加,慧稠大顯身手,技驚武林,拔得頭籌,奪得中俠中昆侖名號,為天下第一名俠。慧光奪南嶽俠,慧育奪王屋大俠。至此少林剛出江湖,便有兩劍三俠,躋身武林領袖地位。
雖然道家北派的新天師道除黃大俠奪得中嶽大俠外,再沒有人有所建樹,但是南方的上清派道教卻人才輩出,現任住持為嫡宗茅山的陶弘景,其為思想、醫藥、煉丹、文學大家,還精通天文、兵學、地理、鑄劍,纂《真浩》、《隱訣》、《藥總訣》,注《老子》等書二百餘卷。門下弟子人才濟濟,其有個不算最出色的弟子叫桓閭的,代表上清參加終南論劍,竟然一下奪得南昆侖的名號,俠客榜排名第三。與此同時,終南樓觀道教一門,更是發展迅猛,先後開辟樓觀、恒山、北嶽道場,一門三劍三俠,如日中天。可憐墨門天師再無出頭之日。
道長邊介紹邊與大家吃過了齋飯,之後又把道觀內的其他墨門弟子叫來與孫雲他們認識。這些人有師叔輩的,也有同輩師兄弟的,多是墨門的後人,新入門的很少。孫雲等看了,就有剛才院落裏掃地值日的道眾,墨門的人比較謹慎,不參與少林的比武。道長介紹了眾人,除了在道學造詣上平庸無聞外,大多武功與俠客的等級相差甚遠,最高的也就在銀劍武士水準,比孫雲他們高不很多。因孫雲他們是墨門田恒的記名弟子,加上田儷,也算墨門的人,大家見了麵彼此就算認識了,以後會在江湖之上以同門相互照顧。
晚上,道長領著孫雲等人到食堂,大家搬開桌椅騰出空位,便各自給道長展示所學武功。大家從田恒那學的是墨門的武功,以七星劍、七星拳、墨門心經為主。道長在仔細看了看他們演練,知是師徒都下了苦功,基礎很好。因受田恒委托,便開始把自己在天師道中師傳的無極掌和無極劍教給大家,並拿出一本包含劍式、掌法和心法的總譜交給他們。
道長先演示幾遍,再重點提示了關鍵環節和難點,最後說道:
“你們知道,武學和內功的進境分三個階段,煉精化氣、煉氣化神、和煉神化虛,也叫明勁、暗勁和化勁,大體上對應了武士階段、俠客階段、和劍客階段,在修煉上對應小周天、大周天、周外天也叫意念周天。你們現在經過幾年的修煉,正要衝入第一階段,這個期間是內丹練己築基的關鍵時期,隻有這一階段圓滿,才能談到進入明俠的可能。之前你們學習的各種武功招式,尤其吐納方法都是明勁前的積累。
“有了積累和感悟才能進入小周天第一重:充盈安泰。即經絡丹田氣感充實穩定。待達到一定程度後,會進入第二重:聚頂朝元。即三花聚頂、五氣朝元。待內氣各歸本源、固守安寧後,有機會進入第三重:氣隨意動。即氣隨意念,聚散自如。這三重也是我們常說的氣感、氣聚、氣動。小周天也稱為子午周天,重心腎相交、坎離呼應。許多習武的人到了這個階段就止步了,要不然天下怎麽會武士雲雲,俠客寥寥呢。
“隻有部分勤奮和天分的武者會三關通暢、鵲橋不漏,突破到大周天的首重,也就是第四重:聚氣凝力。即氣運行於皮裏肉外、形成手刀、指劍、拳錘、軀盾,就是我們平時形容的氣功,比如金鍾罩、氣功療傷等。再往下是第五重:聚氣凝物。即氣通過心神感應與自己的兵刃共鳴,即氣透外物,使武器的攻擊與防禦能力加倍。再之後是第六重:聚氣凝外。即氣透物外,會形成拳氣、劍氣等等。剛才是外物,這是物外,區別很大。這幾重會隨著練家精習的深度有不同的體現,如第四重會有三倍、五倍、十倍等大體三個不同層次的力量增強。第五重除了力量、強度提高以外,還會形成殘影。殘影在實戰中很有殺傷性,讓對手分不清主賓,找不到致命一擊。第六重除了上述之外,殘影會變成氣影也叫重刃。這更恐怖,練成三道氣影等於刺一劍出三劍,相當於三頭六臂了。每重的任何時期都可能突破到下重,但越晚期突破,底子越紮實、實力越強大、後勁發展也越足。
“以上這三重,才是武學的真諦。若達不到這個境界,就不會體會修武的樂趣和意境。你們的師傅就是我師兄清風俠,達到了第四重的中期,一般以山為名的俠客能達到五重的前中期。今天與我比武的慧育大師8年前就到這個境界,所以名號王屋大俠,但今天看至少到了六重前期”“師伯,王屋是指京都北邊的王屋山麽?”李辰問道。
“對,王屋、太行,名山也,俠客榜也是三等靠前的。我們五嶽大俠達到了五重後期以上,我在前期俠客榜排名第十,其他幾位有的到了六重前期。五大昆侖第一俠慧稠大師幾年前達到第六重中期,現在估計又精進了,其餘四大昆侖俠原來達到第六重前期。
“武功到這是我能看見的最高境界了,往下是周外天的第七重:煉神幻影,第八重:化虛分身,第九重:金剛法身。但我重來沒有接觸到這樣的高手,這也是我的武功沒有向前突破的最大原因。據說我的先師祖中嶽真人王仲甫,還有成公興,少林的跋陀和達摩尊者應該在劍客的身份,但究竟到幾重不得而知了。劍客之後聽說是煉虛還道而名列仙客,但也隻是聽說。明年論劍就在嵩山,希望你們在一年內都進入武士的境界,我好找個機會讓你們參加,這樣有助於你們再提高。”幾個少年從頭到尾都聚精會神的聽著道長的話,一個勁兒的點頭。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