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入學
字數:3858 加入書籤
第二天,吃過了早齋,孫雲他們告辭。道長送到三門外,邊走邊囑咐:“我給你們的秘籍和教你們的武功,不到萬不得已別顯露,因為你們還不是天師道的人,嚴格說是不能傳授你們本門武功的。另外修煉的時候,還要注意幾個問題。第一必須勤奮,熟能生巧,百練知意,相反不進則退。第二心法與動作要正確標準,不能隨意馬虎,否則易走彎路,你們大家要互相對比糾正。第三要創新,不能墨守陳規,我就是缺乏這方麵的能力,所以沒有達到先師的高度。為此還要有第四、多與高手交流,博采眾長,不能固步自封。”幾個人記下,辭別了道長,沿山穀出了少室山,走了幾個時辰官道,過伊水洛水兩座拱橋,回到京城。
轉日,就到了公布入學的日期。北朝自從京師從平都遷到中京以後,太學基本上形成了固定的入學、考試、放假的規定。
入學每二年進行一次,最高年齡18歲,最小要求12歲。600俸秩以上官員,按屬地皆可遣子受業。其旁係親故以及600以下官員子女親屬要考試入學。官宦子弟考試與平民相比要增加兩程的門第分數。另外北朝自立國以來,溯源正統,確認祖先為黃帝之孫悃的後人,被帝分封諸侯到漠北鮮卑山,世代為鮮卑國君,後由拓拔氏一族統一北朝,因就在北地草原過馬背上的生活,北朝女子也潑辣直爽能射會戰。但自從高祖遷都到中京,承襲漢文化,原來女子與男子同騎同射的風尚開始被儒家男女有別的觀念逐漸取代。因此女人從軍的不見了,但女子為官尤其是專門從事學問的官員還有,另外參與太學、國子學的官宦之女也有,但都限製了名額。因當朝天後重新聽證,本科特恩惠允許官宦之家的女兒參加入學考試,並且600俸秩以下官宦之家以及平民女兒減少一層的分數。皇家的國子學院則更不限製。
太學滿學製為8年,每二年一次考試:學滿兩年,試通二經者,補文學掌故;文學掌故滿二年,試通三經,推其高第十之有四為太子舍人。太子舍人二年,試通四經,十之有四為郎中。郎中滿兩年,試通五經,十之有四補吏,隨才而用。地方太學試通五經,推其高第者在地方直接補缺,若想在京師為官,還要參加京師太學五經考試。以上不取者,補習一年參加補考。因“推其高第”多數是對公卿子弟的一種特殊待遇,故貧寒學生學業滿後多是“補文學掌故”返回鄉裏從事教學工作,少數可以在地方被征聘為吏為官(非中央委派的小吏),亦可滿20歲後通過舉孝廉秀才測試等察舉方式入京或屬地為官。每年六月末即是考試的時間。
由於每兩年的入考、通考,每一年的補考,合計起來夏天約有一個月的時間放假,後成習慣每年都有假期。冬天因為民俗節日和新年伊始的國事慶典等,大約也有近一月的冬假。
早朝賀畢,太常崔大人出班奏曰:“啟稟太後、萬歲,本年太學入學考試已經判閱完畢。經太學博士與禮部聯合評閱,本次共有考生1000人,其中前400名考卷優異,適宜太學培養。此乃前400名單”說著,把卷冊舉起,內侍接過轉呈太後,太常繼續說:“這些學子中包含按例製600俸秩朝官子弟48名,其他官員子弟以及親屬288,平民40名,女生24名。”
“哦,今年畢業太學生多少人啊?”太後神態祥和,一邊觀看名單一邊點頭問道。
“回太後,今年畢業200名,其中補吏12名,補郎官20名,待吏部考核任用。太子舍人48名留8名補錄太子詹事,其餘40名連同120名文學掌故返回原籍,補州郡縣吏缺或育人。”
“那太學院還有學生多少了?”“目前剩餘1600人,若今年招收400人,正好2000人。其他國子學院600,小學400,合計3000”
“城陽王,你們的意見呢?”元徽趕忙出班說:“今年生源眾多,可見後備人才充足,正示我天朝興旺。況且太學院博士人才濟濟,學院房舍容量寬裕,盡可恩照擴編,彰顯朝廷選材之心。這幾年太後不臨朝,太學生明顯漸少,還好今年補上點。”
“丞相的意思呢?”元雍不置可否“臣也認為如此,一切憑太後裁定。”
近日北部和西部邊關取得了小勝,靈太後心情也不錯,不願意糾結背後的事情。她輕輕微笑一下說:“這事而兒你們都操辦的差不多了,朕還有什麽意見?還是皇上做主吧。”
小皇帝事前已經和城陽王溝通清楚了,見母後讓自己做主,知道太後不以為意,便說:“我看就依眾位愛卿所奏。還有,城陽王前日奏章提到的特批兵部侍郎魏健之子魏收為太學博士,我看一並批準,著中書令鄭大人擬旨公布吧”
鄭儼看看太後。太後知道小皇帝在拉攏魏健,但魏健雖然掌管兵部,做廣陽王元淵的助手,但這個人屬於中間派,素日謹慎,沒什麽明顯的傾向,故不予理睬。中書令領會後,連忙出班領旨督辦。
快中午,入學榜便在太學府門兩側的粉壁牆上公布出來。千百個學子連同家人都來圍觀。一時間哭笑各異,混聲連片。
孫雲幾個人聚在一起,好不容易擠到前麵,一起觀看起來。前幾十名都是元姓或穆、陸、賀、劉、樓、於嵇、尉,以及崔、盧、李、鄭等貴族子弟,大家看的心裏直著急。終於田儷喊道:“快看110名叔智,你真厲害。看155衛明,太好了。199仔細哥哥是你,200是我。咱倆挨著。你怎麽排到中間了,發揮的太不好了,不過隻要考進來就行。還有322是仲襄,也有你啊,就剩子方了,快看也有、在368。太好了我們都考上了。”
“好懸啊,”仔細說:“還好今年招收加倍了,要不然子方和仲襄就進不去了,我和小儷也很危險,就在邊緣。叔智還是你學的紮實,沒有受到影響,成績穩定。衛明也不錯,我太差了,應該更靠前些。”
仲襄說:“排名不能說明什麽。我聽說前邊的大部分人是貴族子弟,直接入學的,另外一些官員的直係親屬還要加分。估計我和衛明與朝官是親戚,都可能加分了。”“唉!那也是太差了,我自己也清楚,還是學的不紮實,一緊張有的就模糊了。算了,先別管了。再看看盧家小妹和楊家姐弟他們考上沒。”
“好像也有,我剛才看到他們名字了”衛明說。
“那我們出去吧,人太擠了”子方說:“可下是考上了,要不然你們都進來隻剩下我,怎麽回去見人那”。
大家隨著一起走到人少的一棵大樹下。仲襄說:“我好像沒看見我們同鄉的其他幾個人的名字。”小儷也點頭說沒看見。這時陵縣的曹掾和各鄉的亭長也都聚過來,一起打聽各鄉的入取名單。不一會兒穀陽鄉的另外幾個考生垂頭喪氣的過來了,果然他們沒有考中,這意味著明天要和亭長他們一起打道回府。亭長倒是司空見慣,不過這次也很高興,起碼縣裏有六個學生考進了太學,這也是曆年沒有的。尤其王先的叔叔在縣裏做中正,這回終於可以揚眉吐氣。更為驚奇的是縣裏中的六名考生恰恰都是穀陽一個鄉的,這回鄉裏該熱鬧了。曹掾也很高興,一個勁的給子方他們道喜並感謝。子方考的最好,王氏家族為縣裏爭光,縣裏一定會慶祝一番的。同時也為子細稍微惋惜一些,本來希望他和子方雙保險,取得排名更靠前一些。可惜臨場發揮不好,緊張過度以至沒有取得好成績。當然他們也知道,子細沒有加分條件,想靠前不容易。再說考上最重要,名次次之,他們縣破天荒的一次錄取6個人,也知足了。
下午,大家到博士助教那報道,並由鄉吏陪同辦理入學登記,安排正式宿舍等等,忙的亂亂呼呼。住宿還是依各縣鄉為單位,便於生活方便,有不少學生家人也來的,便在學府外租住。住宿也是依據各鄉為體,孫雲他們五個人正好就安排在一個大屋,這下方便他們早晚練習武功。田儷與另外四個女生同屋,裏邊有盧靜和楊瓊,還有禦史中尉酈先生的孫女酈影,另外一個是西道邢台大將軍蕭寶夤的女兒蕭月。
晚上,孫雲他們在校舍食堂用過晚飯,大家還沒有過興奮勁兒,一直憧憬著以後入學的規劃。孫雲謹記老師的話,督促大家聚到宿舍,抓緊練習和交流道長的劍法和吐納心法。弄的大家哀聲一片,不過大師兄的話還得要聽,老師不在身邊,他就代表老師,大家習慣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