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章 兵法
字數:4233 加入書籤
當晚上完了大課,毛博士把李辰師兄弟、酈影、蕭月等女孩,加上神武楊瓊、山西賀拔緯、武川李應、隴西李彰等幾人留下來,又練習了半個時辰,直到晚飯堂快結束,才讓大家回去。吃過飯稍微回寢室休息一會兒,李辰兄弟與蕭月、鄭冰等女孩結伴又來到最近的學館複習當天的課程。田儷說:“大哥哥,都怨你,我們學的課程太多了,兩天下來一共差不多學了八科,加上明天還要學的撫琴,一共九科,還讓人活不了?”孫雲剛想說他,李辰接過話說:“沒那麽嚴重,你仔細想想,考試的就是五經,現在剛開始,以前都學過。其他的圍棋、書法、加上明天學的撫琴都是修養課練練而已,隻有技擊要比賽需要多練練,我們還有底子。”
“還是衛明哥哥說的好,我聽著輕鬆多了。你們呢?”田儷心思簡單,高興起來,便對著其他幾個哥哥交流。孫雲說:“小儷,我們還有柳博士留的詩歌沒做呢?抓緊時間先複習吧。”
“月姐、影姐,你們看那,我不想活了。”幾個女孩都抿嘴樂,男孩兒們都習慣她了,沒人理她。王先說:“小儷小點聲,別影響別人。”氣的她直撅嘴。鄭冰說:“沒關係,小儷,姐姐幫你編。”“真的?”“是啊,我從小喜歡作詩,詩經都很熟悉的。”“那太好了。”
蕭月說:“哦,對了,先生隻說做首詩歌,也沒說以什麽為題,我們寫什麽呢?”酈影說:“我聽柳先生的意思是,我們參加百姓的祭祀。要是那樣,洛陽百姓一年兩社都去城北的邙山,邙山的中間有個龍泉山,半山坳中有個樹神,相傳是千年古樹,狀如圓蓋,下邊是龍泉洞、龍泉澗,一直流到南嶺外。如果是去神樹那,不如我們提前過去,看看環境,說不定就能找到題材。”楊蓉說:“你們一說我還想起來,記不記得你們第一天來京城的時候,我們到永寧寺見到的女尼麽?她就經常到樹神祈禱,然後去首陽山頂眺望,盼望心上人回返。”盧靜說:“我聽說那個山有不少帝王陵墓什麽的,山勢巍峨,一定能有靈感。”
田儷問:“為什麽老百姓社稷日祭拜都去樹神那呢?”鄭冰說:“你們是外鄉人,不了解我們這兒,聽老人講,我們這兒好多年以前也不是。各鄉的社日、祭社都是在村周圍,封土築壇,壇上要種社樹,隻是在民間人們似乎更重視社樹。後來有人發現了那顆樹神,都說它有神通,許願很靈,最後洛陽周邊百姓就直接以樹為社了。”
李晨說:“那我們初五休息就去北山看看神樹,做做詩歌。子細、仲襄你們說怎麽樣。”吳堅說:“去唄,出去走走,總比在家空想強。”楊炯、王先、田儷都同意,孫雲也不好反對。
第三天的課程開始重複了,詩經過後是尚書,再後是春秋,到下午第二科才是新的,是選科。李辰、王先和幾個女孩上撫琴,孫雲、吳堅、楊炯上兵法。
撫琴曆史悠久,在先聖孔子時期就已盛行。《詩經關雎》說“窈窕淑女,琴瑟友之”,《詩經小雅》說:“琴瑟擊鼓,以禦田祖”。琴名為瑤,又稱玉琴,琴有七弦,音色滄桑。瑤琴有注、猱、揉、吟的指法,鏗鏘渾厚、餘音悠遠、象外之致。孔子把它列為“禮、樂、射、禦、書、數”六藝之中,被士人廣泛推崇。瑤琴與簫配合,最為妙到毫巔,簫的幽怨迷離和琴的古雅通脫令人神往。瑤琴長3尺6寸5分,代表一年天數,琴麵是弧形,琴底為平,象征天圓地方。琴有13個徽,意一年12個月及一個閏月。琴初五弦,象征金、木、水、火、土,文王悼子伯邑考加一弦,武王伐紂又添一弦,後來別稱“文武七弦琴”。
李辰、王先雖然是士族望門的次支,但國士情懷和俠客壯心都躊躇滿誌,所以學起琴來,既有激情又有天賦,學的很快很投入。幾個女孩子,更偏好君子技藝,比學習術數要捷徑多了。柳先生琴簫皆善,蕭月本就對簫有些基礎,連同其他人都能繼續學點簫聲。
同一時間,其他男生則學習兵法,尤其吳堅原來誌向要成為一名將軍,向春秋戰國的吳起一樣,並且他的先祖好像是吳起的後代。所以他不怎麽愛學五經,唯獨愛看兵法。這些同學中,隻有孫雲也喜歡兵法,所以吳堅拿孫雲當作孫武的後代,兩人討論總以孫吳來比較。不過後來孫雲說了,自己的先祖是孫策,也算孫武的後人,但遠沒有孫武那麽神聖,隻是一代猛將霸王。吳堅說,孫堅孫策也是大英雄,而且既然是孫武的後人,更應該學兵法了。
給太學講兵法的博士,也是兼職的,現在朝廷任職,叫楊昱,字元晷,年紀四十多歲,弘農華陰人,衛將軍楊椿之子,伯父楊播,叔父楊津。他原來是廣平王元懷左常侍,除太學博士、員外散騎侍郎,轉太尉掾,兼中書舍人。孝昌初年,太後複朝除征虜將軍、中書侍郎,遷給事黃門侍郎,並兼太學兵法博士。楊家一門在朝出了七位郡太守,三十幾位州刺史,父輩位列三公,貴盛無比,可謂當朝第一公卿世族,世居顯要,門生故吏遍天下。
兵法課以《司馬法》和《孫子兵法》為主,《黃帝陰符經》、《三略》、《六韜》、《吳子》、《孫臏兵法》概略之。《司馬法》為春秋末期齊國司馬穰苴所著,包括仁本、天子之義、定爵、嚴位、用眾等篇章,深刻論述軍賦製度、軍隊編製、軍事裝備、指揮聯絡、陣法壘法、軍隊禮儀與獎懲處置等詳備細致的條令條例和操典法則。注重以禮為固,以仁為勝,強調國容不入軍,軍容不入國。突出“天下雖安,忘戰必危。天下既平,天子大愷,春蒐秋獮。諸侯春振旅,秋治兵,所以不忘戰也”。《孫子兵法》是用兵計策,包含始計、作戰、謀攻、軍形、兵式等十三篇,對戰爭的各種形式做了詳細的戰略戰術整理。
楊昱侍郎簡單的介紹完各種兵書的概要,再說道:“自古兵家又分為兵權謀家、兵形勢家、兵陰陽家和兵技巧家四類。古之春秋孫武、司馬穰苴,戰國孫臏、吳起、尉繚、公孫鞅、趙奢、白起,漢初張良、韓信等都曾經著書立說。如今陰陽、技巧之書,今已殆亡。權謀、形勢之書,亦所存無幾。估計是陰陽所言,天時難測。技巧所言,古今異宜。形勢之言,其理相通。權謀之論,今古無異。各家後派門人也不知所終。
“我們現在能見之書都為權謀形式之書,而兵家陰陽技巧之書,隻有列子的《黃帝陰符經》,但此書闡述天人相盜之盜機,論及神仙長生學,經注者太公、範蠡、鬼穀子、張良、諸葛亮等注本繁多,見解不一。尤其太公將之說為黃帝所著,也有人說蘇秦所著。但不論怎樣,因其晦澀難懂,不辨兵法道義,已經列為道家養生之用。”開場白之後博士開始講司馬法。
晚上自習的時候,輪到田儷這些女孩輕鬆高興了,她們學瑤琴不用太動腦子,比較符合她們的性格。相反學兵法的男生該腦袋大了,兵法聽起來很神聖神奇,但學起來真費力,尤其司馬法,以前從沒聽說過,蘊含的哲理極多,基礎知識要求也多,學起來還是很難的。不過好在明天隻有上午學習,下午不用再填鴨了,終於可以整理一下思緒。
李辰坐在了鄭冰的對麵,孫雲和吳堅坐在鄭冰旁邊,李辰問他倆:“你們今天學的兵法是孫子兵法麽?”吳堅說:“哪是啊,我還以為天下兵法除了孫子兵法就是吳子兵法了。哪知道還有個司馬兵法。再說他那哪叫兵法啊,我看應該叫軍法兵典差不多。”吳堅旁邊是吳靜對麵是酈影,蕭月挨著孫雲,小儷離孫雲較遠。時間長了,幾個男女生都穿插坐了,不再分堆兒。
鄭冰說:“我以前聽說過司馬兵法,是田穰苴這個人寫的,他的家族後來發生了田氏代齊,齊國從薑姓改成田姓。”酈影說:“我記得漢書上說過,周朝建立後,太公封齊,周公封魯。兩人談論治國,周公說尊尊親親,太公說舉賢尚功。周公說齊必劫殺,太公說魯從此弱。結果正像兩位聖人說的,魯亡而田氏代齊,隻不過就是便宜了田氏。”
鄭冰說:“也不盡然,正像聖人說的,都是治國理念所致,田氏代齊前,齊國當時還有鮑氏、高氏、國氏三大家族,取代是早晚的事情,隻不過田穰苴的罷免加劇了家族矛盾。”蕭月說:“子細說過,天下之勢不就是分分合合麽?沒有代齊,也有大秦統一。我們北朝也140年了,和南朝來來往往,此消彼長,將來天下將會怎麽樣,誰也說不清楚。我們別管這些了,明天還要學易經呢,這個課程最難。”蕭月聰明,她的話一出口,別人也就無法再爭辯了。
“月姐姐,虧你提醒,我還傻高興呢,忘了明天的易經了,趕緊再看看,要不然明天就跟不上了。還有啊,詩歌還沒頭緒呢。快瘋了。冰姐姐,全指你了。”田儷一下子忙了起來。
孫雲說:“鄭冰,你可別替她動腦了,她本來就懶惰。別有了拐棍,更不努力了。”“嗬嗬,我知道,我隻給提下思路,做還是儷兒自己。李辰,你的想好了麽?開始做沒?”
“哪那麽快,作詩不是我善長,王先做完了吧。”“早完了。”王先很悠然的說。
楊炯說:“讓我先借鑒借鑒。”“免了吧,自己想去。你看你們!人家盧靜、楊蓉、楊瓊,自習的時候,就是專心致誌,哪像你們,一盤散沙,就知道聊天,時間都耽誤了。”
楊瓊說:“叔智,你可別抬舉我了,我那是笨,想問題比較慢,哪像你們那麽聰明啊。”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