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堅定的於老爹
字數:5686 加入書籤
“一萬兩!”劉捕快仰首滋的幹了一杯酒,砸了咂嘴,紅著眼睛道:“親家!可別說你家黃酒,初喝軟綿綿的,可這後勁還真大!是弟妹自己釀的吧!好酒啊好酒!”
這個時候已經被徹底震驚的於老爹,完全對劉捕快的話充耳不聞,哆嗦著嘴唇,哆嗦著雙手在來回數指頭:“一萬兩!如今這上好的水澆地,一畝不過三到五兩銀子!這,這,這要多少畝地才能換?多少呢······。”
於老爹來回板著手指頭,卻怎麽也算不清。這時候於旺在旁插了一嘴:“爹!兩千到三千畝上好水澆地!”
“三千畝!額的天!”於老爹眼睛直勾勾的盯著酒杯,喃喃道:“就算是周秀才,家產也就一千多畝!就這樣在莊裏也是頭麵人物,出入前呼後擁,呼風喚雨,指使起人來,也是一個唾沫一個坑,說一不二!怕是周秀才傾家蕩產,收攏所有錢財,也買不到這書吏的位置吧?就,就,就這樣的價錢,還有人放著好好的人上人日子不過,去買這低賤的書吏職位?怕是失心瘋了吧?!”
“喲!小旺子行啊!”劉捕快瞥了於旺一眼:“自打小,你小子就喜歡舞刀弄槍的,你老爹咬牙送你上私塾念書,你總是哭鬧著不上學,還故意惡了先生,生生把你從私塾趕出來!你這算數的本事,可是誰也不知道啊!”
劉捕快轉首又向於老爹冷笑道:“怎麽著?!瞧不起我們這些賤役嗎?可別忘了,每當我們這些人下鄉辦事,叫囂鄉裏,隳突四舍,你們可不就像那些受驚的鵪鶉,縮著頭,簌簌發抖,苦苦哀求?賤役?嘿嘿!有這麽威風的賤役?於老焉,你可看好了,明兒我在你們莊帶走那倆泥腿子,也就一句話的事兒!劉爺號令一出,誰敢不從?!”
說著這些話,劉捕快眼睛凶光四射,透出骨子裏的桀驁,一股霸氣油然而生,“樂亭一虎”的風範展現無遺。於老爹對這簡直熟悉的不能再熟悉了!對於普通民戶來說,對上劉捕快這樣辦差的胥吏,就猶如綿羊對上狼,除了恐懼驚嚇外,剩下的就是任由屠戮。
於老爹默然,這明朝的胥吏,說來是賤役,但卻是需要專業知識與長期經驗積累的工作,比如錢穀刑名、田賦統計等等,就相當具體細致。這些與縣官治下的小民生計息息相關,卻又是那些十年寒窗苦讀,整天“子曰詩雲”,袖手“空談報國”的縣官們所不熟悉、無暇學又不屑一顧的。
所以,很多情況下,權柄倒持而被轉到胥吏的手上,真正能決定平民命運的,不是官,而是吏。而吏們,將這種專業知識乃至田賦清冊視為自己所有的家業,父傳子、兄傳弟,從而產生“官無封建而吏有封建”的奇怪現象,或者前吏可將職位賣予後任而謀利(頂首銀)。
一切事情到了胥吏手裏皆有可能,輇選則可疾可遲,處分則可輕可重,財賦則可侵可化,典禮則可舉可廢,人命則可出可入,訟獄則可大可小,工程則可增可減。胥吏作為職業政治家,利用他們擅有的專門知識影響政治。這就難怪有花錢買胥吏的。
成祖時,規定胥吏不能當禦史,也就是作吏的不能作監察官,又規定胥吏不準考進士。這樣一來徹底堵死了胥吏向上升遷,進入仕途的路徑。一旦作了胥吏,就沒有別的出路,一輩子就隻能是吏的身份。
官與吏顯然分開兩途,兩個雖同樣為朝廷“效忠”,然而命運卻是大不相同的團體,在明代政府的觀念裏,胥吏另成一種流品。胥吏流品低,不能考進士,沒有出身,往往是那些考不上秀才或考上秀才而再也不能考上去的人去當。讀書人不到山窮水盡,是不會去作胥吏的。
所以一旦作了胥吏,他們便獲得了一種歧視性的身份,他們便不知自愛,遂盡量地舞弊作惡,業務主要靠吏員辦理。時人稱:“官治之實,皆吏治之耳”,吏員之下,又有胥役,州縣吏員十倍於官,而胥役又十倍於吏,吏員偶有微俸,胥役則完全自理,惟有敲剝民眾。既然自己身份是賤役,而每當他們欺壓普通民眾時,心裏就會有異樣特殊快感,從而變本加厲。
而州縣的獄訟,往往操之於吏書之手,為其生財捷徑。刑獄生財之道主要為刁難、滯獄、重刑和指攀富戶。從州縣長官到吏員胥役,借刑獄刁難百姓均是拿手好戲。“一詞才入,非銀數錢,不差人。及至問詞,大約官須五六錢,書手二三錢為例,實情稍大者賄及二三兩。”“刁民大戶,獄逞豪勢,以酒食結納,授詞淩虐”。每日上衙門辦差,他們朝穿青衣而入,暮各持金而回。
如此種種,胥役對上平民是如狼似虎,敲骨吸髓,實在是大明一大惡疾!不治,亡國指日可待!和於老爹推杯換盞中,劉捕快對以上那些道道,斷斷續續的說來,時而怡然得意,時而破口大罵,渾然忘了自己也是其中一員,而且是格外凶狠,名聲在外的“樂亭一虎”。
忽然,劉捕快乜眼看了看於老爹,冷笑道:“對了!剛剛你說什麽來著?買地?我且問你,現在你自個兒自己田地裏出產如何?交了賦稅,又剩幾何?”
於老爹悶聲道:“這年景,天公不作美,連年幹旱,除了莊外清河邊上六十畝水澆地,
每畝年產近一石二鬥外,剩下遠邊二十畝旱地隻能收個幾鬥。”
“就是了!”劉捕快冷笑道:“你收這麽點糧食,夏秋兩稅征收,你還要把糧食運到縣城賣掉換成銀子好來繳稅。城裏那幫奸商,我可是熟悉的不能再熟悉,每當農民賣糧繳稅的時候,他們就拚命壓價,過了這時候,又是抬價高賣,這低價進,高價出,轉手就黑上不少錢!嘖嘖,真是好手段!”
對這個,於旺倒是略有了解,大明政府以前征收賦稅,收的是實物,農民可以直接上繳糧食,或者布匹之類的抵稅。自張居正變法,施行一條鞭法後,田賦、徭役以及其他雜征總為一條,按畝折算,合並征收銀兩,普通農民手上哪有銀子?隻好拉糧食去賣,這個時候奸商發財的機會就來了。
說到這,於老爹這麽老實的性格也罵出聲來:“這些黑了良心的奸商!活該千刀萬剮,斷子絕孫!”
是的,由於每年征收賦稅的時候,市場上賣出的糧食驟然增多,這是奸商們正好聯手低價吃進的大好時機,而糧價不斷下跌,農民隻有賣出比正常價格時候更多的糧食才能獲得交納賦稅所需要的銀子,於老爹在這方麵可是吃夠了虧。而到了征收賦稅的時段過去,市場上的糧食減少,奸商們轉手一變,於是糧食價格又會上升,低進高出,這銀錢是嘩嘩而來。
由此一來,一進一出,加上官府的層層加派,農民千辛萬苦打一石糧,算起來,交給朝廷的賦稅倒達到六鬥。
這樣交了稅後,普通民戶一年辛苦所得己是去了一大半,籽種、農具、債息等等費用還不含在內。餘下是家中人口的嚼頭,省了再省,拿剩下的糧食換了糠,麩等難以下口的粗糧,以三口之家,一天吃食一升五合計,餘糧僅足支用數月,這樣到了第二年的糧食出產期,還有數月的空白,這就是所謂的青黃不接了。
如果老天開眼,風調雨順的,有個豐年,那麽老百姓苦熬著,日子也能勉強活下去。但最最要命的是!眼下大明連年旱災,除了那些上好的水澆地能勉強畝產一石外,那些旱地靠天吃飯的,畝產完全隻有幾鬥,據說旱災嚴重的陝西,河南等地方,幹脆是絕收。
眼下的大明,官紳優待是不用納糧的,雖然一條鞭法執行一來,官紳額外的土地也要征稅,但是上有政策,下有對策,古今一同!上下勾結,關係錯綜複雜,偷稅漏稅是常態,那些本該地主豪紳交的賦稅全轉嫁到普通貧民頭上。
針對這現象,俗語有雲:窮人納糧,富人納涼。
眼下的大明,除了那些官紳豪強,買地完全是賠本的買賣。種地還不如不種,有地不如無地,也虧於老爹平時有劉捕快的照應,那些名目繁多的攤派落在他頭上大大減少,不然也撐不起這個家。
“啪”,忽然劉捕快重重的的在桌上拍了一掌,震得桌上的碗筷直跳,嚇得於老爹打一寒顫,隻聽劉捕快喝道:“於老焉啊於老焉!你可真是糊塗啊!這麽明白的賬,你不會算?買地,買地!你可是猴兒戳蜂窩,自討苦吃啊!好好的日子不去過,您今年貴庚?還沒有老糊塗罷!”
裏間聽到動靜的於大娘不知道發生了什麽事,急急走了出來。劉捕快看到她,氣咻咻的對於大娘說道:“弟妹來的正好,你家老於要買地,可眼下這光景可是買地的時候?你來好好勸勸他!”
“誰來勸都沒用!”於老爹突然紅著眼睛吼了一聲:“親家公!你也是知道的!七年前,旺兒他爺爺走之前生了一場大病,家裏沒餘錢支使,又不敢借周秀才的閻王債。隻好賣了二十畝地!這是我心中永遠的痛啊!你知道嗎?如果能從我身上割肉換來家裏平安,那我寧可割肉,也不會賣地的啊!”
平時沉默寡言,老實巴交的於老爹這突然暴起一嗓子,倒把劉捕快唬的一楞,還沒有回過神來,於老爹又梗著脖子大聲道:“這祖宗傳下來的田產,到了我手裏,不說增加,你說說!你說說!哪有減少的道理!這叫我死後,又怎麽去見列祖列宗?”
“寶寶他爹!”於大娘憂慮著望著於老爹,柔聲道:“這親家公說的有道理啊,要不你聽聽?”
“哼!”於老爹喘著粗氣,堅定的道:“就算是這年景不好,但總不能一直下去罷?總有老天開眼的時候!眼下我買下這地,就精心伺弄,就算是折本,我也心甘!我就不信,沒有豐年來的時候!”
看著眼前的於老爹猶如暴怒的獅子,於大娘和他生活了大半輩子,能不知道他的性格?平時於老爹和於大娘夫妻恩愛,家中大事小情都是於大娘主配,於老爹也從無二言。但是於老爹的性格是屬驢的,一旦拿定了主意,就是九頭牛也拉不回來。
那回賣地給寶寶爺爺治病的事情,一直是於老爹最大的心病。結果人的病沒治好,走了,地也賣了換錢,沒了。多少回夜深人靜的時候,於老爹長籲短歎,雖然沒說什麽。但是於大娘知道於老爹對於祖傳田地在他手上少了二十畝地的事,一直耿耿於懷。土地,對於老爹來說,就是他的命。
“哎,”於大娘輕歎了一口氣,對著於老爹柔聲道:“好!好!好!咱這回就買了這地,這事你做主,你說了算!”
好像風暴過後,於老爹又平靜了,感激的望了於大娘一眼,埋頭隻是喝酒。於旺看著倆老,夫妻情深,胸中湧起感動,又是感歎:“老爹啊!老爹!這回,您可真是錯了!好吧,就我於寶寶前生所知,明朝這次小冰河期一直延續到後世清朝康熙中葉,之後氣候才漸漸回暖。此間由於持續的戰亂,中國人口銳減,再加上來自美洲的高產作物:土豆,玉米,番薯的廣泛種植,在北方培育成功適應冷氣候的新品種,這就換來了所謂的‘康乾盛世’。豐年啊豐年!老爹,您這回可是等不到了!”
“好!好!好!”劉捕快回過神來,冷笑道:“真是皇帝不急太監急,啊呀呀!我真是狗拿耗子,多管閑事啊!”
“親家公!”於大娘給劉捕快斟上酒,和聲道:“我家老於啊,就是倔,您也別跟他一般見識!再說了,日子再難,這麽多年不也過來了?不就多了幾畝地?我於家大不了多付辛勞,勞動麽,咱農戶人家還怕勞動?收成再差,家裏平時苦苦,還是能應付的。來,來,來,今天親家公難得來一趟,一定要吃好喝好了,買地的事,您就別管了罷!”
“也罷!”劉捕快乜著眼,手中把玩著酒盅:“就你這於老焉,虧的有這麽大的福氣?居然把這麽賢惠的弟妹娶進門?這以後的事兒啊,於老焉你得多聽聽你媳婦的。不說了,喝酒!”
在旁的於旺心中苦笑:“總算知道地主是怎麽煉成的了!中國曆代農民對土地根深蒂固的感情嗬!不經曆,你又怎麽會了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