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九章 一首唐詩(2)

字數:2849   加入書籤

A+A-


    李飛在紙上寫了兩組詞:“綠高、封時喜,青西、常桂梅”。

    “請大家分析一下這兩組詞在詩中有何體現?”

    “這是最近失蹤的老總和公司的名字,媒體幾乎每天都是頭條。這和唐詩有什麽聯係呢?”李菊狐疑地問。

    “是這樣的,局長在這兩個人失蹤前收到這首詩,我懷疑是有人故意寄給他的,說不定失蹤人的信息就包含在這首詩裏。”

    “他要綁架為什麽還要提前給局長送個謎猜猜呢?”茉莉花也懷疑地說。

    “問題是局長根本沒有聯想到這裏,他還以為是有人送給他書法作品欣賞呢。”

    “哦,對了——是你發現不對的吧。也難怪局長,誰能想到罪犯作案還要通知警察。”茉莉花不由地模仿著李飛的語氣。

    “這隻能有兩可能,一種是犯罪者過於自負,另一種是和局長有什麽糾結。好了,先不說這些,趕快進入正題。”李飛見李菊在沉思便催促道,“丫頭,看到什麽了沒有。”

    “老爸,我認為這很難。”李菊搖搖頭說。

    “說說看。”

    “我們知道漢字所包含的信息量是全世界任何文字不可比擬的,我可以從幾方麵闡述一下。首先從讀音上講,一個漢字的讀音可以和多個漢字的讀音相同,但意義卻不同,這是其一;其二從字義上講,每個漢字多數都有兩個以上的解釋,比如本義、引申義、比喻義等,場合不同意義就不同;其三從漢字的結構上講,有象形、會意、形聲,上下、左右、包圍等,字形複雜,變化繁多;其四漢字組成詞和句......”

    “好好好,這些我們都明白,現在不是上漢語課,是在研究唐詩,說你想要說的。”李飛催促起來,他看了一下表,已經晚上十點多,今晚他必須弄清楚這首詩和失蹤者有沒有聯係,如果有,說不定還能阻止更多事情發生。

    “我必須先把這些講清楚,接下來才好發表我的看法嗎。”李菊撒嬌地說。

    “是呀,我正聽得入神的,以後得給我好好補補。”茉莉花現場助陣。

    “我要說的是,老爸你所給出得四個詞,在這首詩裏沒有一一對應的關係,這就是答案。”李菊肯定地說。

    “具體講講。”李飛感覺女兒成熟了,雖然和自己的理解一致,但他還是想聽聽女兒的看法。

    “就是說,把一個詞放在一首詩裏,在這句裏能找到它的麵容,在那句裏還能找到它的影子。比如‘綠高’:‘青山’是綠,‘蓬草’是綠,‘浮雲’是高,‘揮手’也是高,那到底哪個是綠高呢?再比如‘青西’:‘青山’有青,‘人情’有青,‘落日’在西,‘東城’隱西,那到底哪個是青西呢?”

    “是啊,答案不是唯一呀,很難判斷那句是真那句是假。”茉莉花若有所思地說。

    “不隻這首詩,任何一首詩都能從中找到它們的縮影。”

    “是嗎?那我隨便說一首,你分析一下。”茉莉花的興致來了,脫口念出了李白的《靜夜思》: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

    “很簡單,詩中兩處明月,都代表高,既然地上有‘霜’,那把綠就高高掛起了,所以是‘綠高’;‘青’有黑色的意思,本詩是描寫夜晚的,當然含有青的色彩,‘西’有落日的解釋,落日西下,明月就會升起,況且李白有‘故鄉不可見,斷腸正西看。’的詩句,所以詩裏隱含‘青西’二字也是隨處可見。”

    “好,沒想到我女兒剛上大一,就有這麽高的漢語水平。”李飛誇獎起來,他在感歎漢語言寬廣博大的同時,仍然堅信詩中必有隱情。

    “終於得到老爸的表揚了,我的作業完成了,您也不要浪費時間了,找不到標準答案的。”李菊高興地舒了口氣。

    “你還不知道你爸,他認定的事是不會隨便放手的,而且準能找到正確答案。他的自信來源於此,他的成功更是來源於此。”茉莉花深情地望了李飛一眼。

    “爸,你不是說當好一名偵探,首先要當好一位詩人嗎?你出版的那本《詩集》我們同學可是傳瘋了,尤其是‘愛情篇’,簡直酷斃了。為什麽今天考起我了?是想和我說說話,還是想啟發你的靈感?”

    “兼而有之,不是說‘三個臭皮匠,賽過諸葛亮’嗎?你的見解正在啟發我新的破題思路。”李飛慈愛地望著女兒。

    “其實也不是沒有解,如果這幾個詞在詩裏能找到一種......”

    “有規律的呈現。”李飛突然接住女兒的話道。

    “對,再加上公司和老總雙重對應更好,那答案就肯定寓於其中了。”李菊沒想到自己的想法能和父親同步,內心一片欣喜。

    “如果這首詩真是綁架者送的,那他不知在多少古詩中選了這麽一首,才能把他所要隱含的信息都藏在裏邊,這真是個不簡單的問題。這樣吧,時間不早了,姑娘送茉莉花回公寓去,今晚就住在那裏,明天好送你去學校。我一個人靜下來好好解一下這道難題。”

    臨走時,李飛聽到茉莉花悄悄問李菊要那本他寫的《詩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