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這宮

字數:5464   加入書籤

A+A-


    正當寧小川橫空出世、一刀斬殺了一名同境界修行者之時,在大離中州離都城內也正在進行著一場同樣激烈卻沒有硝煙的“戰鬥”。

    離都城外廓渾圓,占地超八十平方公裏,人口近二十萬戶;內城和外城皆是被隔劃成八塊扇形區域,相對應的城牆處同樣開著八座城門,城中大小道路完全參照了八卦圖中的精妙規劃並建造,據說可容百萬人馬同時通行而不會擁堵,可鑒當初這座雄城的設計者是何等的獨具匠心。

    有外城正南方向所開的離門一路向北十八裏後到達內城丁午門,以這十八裏路畫出一根軸線,便是離宮禦道,此刻禦道上彩旗招展,兩旁甲士林立,顯得威嚴氣派而又不乏隆重。進了丁午門後,便是最靠近離宮南門的承乾殿。離宮離宮,共分有三宮六殿,分別為正中上清正殿、正北未央殿、正南承乾殿、正西上福宮、正東永安殿、西北文華殿、西南關雎宮、東北汶水殿和東南麟趾宮,合意九尊至頂。此刻除上清正殿以外的另八個宮殿皆是人頭浮動,不停有甲士和身穿官服、手捧托盤的人進進出出,最後再交由兩列身著絳紅色甲胄的禁軍統一送去離宮中央的上清正殿。

    殿內即將舉辦一場晚宴。

    夕yx光正沿著這座恢弘大殿的黃頂紅牆及兩翼琉璃瓦頂漸漸下落、漸漸轉淡,直到映上了殿中央大門上那塊刻著‘上清正明’字樣的巨型白玉牌匾後方才如龍抬頭,照出丁午門,照上了那根十八裏軸線。

    大殿北有一露台,中央設國主龍椅,殿前擺有龜蛇、龍、鳳、麒麟四象銅塑,下設三列共十八級台階,兩側按級分別擺放了十八尊銅鼎。最下方的台階口左右兩側陳列著兩排共八張長桌,其後的廟堂中央才是整整齊齊又一排排不下百張長桌。座無虛席。臨近露台的八張長桌上卻隻有五人落座。

    左首一個中年黑胖子,大手大耳圓臉小眼,一身大紫色朝服已被洗至發白,似是名廉臣。一旁隔開一張空桌,一位金發碧眼的中年高瘦男子低頭不語,自顧把玩著一塊掛於腰間的玉佩。碧眼男子身旁是一耄耋老者,佝僂著身子,即使是身上那套華貴朝服也絲毫襯不出其半分雍容官氣,倒是不經意透出了幾分知天命後的隨意豁達。右側一排頭兩桌也是空缺,第三桌上的那位,是一身著黃金甲胄、貂領披風,身材修長才半甲子的武將,這位壯年將軍此刻一副正襟危坐模樣,雙眼卻在直視著正上方的龍椅發呆。旁邊桌那位五十上下,圓臉方頜魁梧壯碩,一身浩然正氣,雖未披甲帶胄卻也著了身胸前補了塊繡有唐猊飛鶴圖的武將補服。朝堂站列分為左文右武,堂下百官依此一目了然。

    兩側八桌之下,百官均已落座。手捧托盤的禁軍甲士魚貫入殿上酒上菜,終於給今日這異常沉悶的朝堂上帶來了些微新鮮空氣。

    黑胖子率先打開話匣,轉頭對金發碧眼的高個男子說道,“碧眼兒,聽說前些日子你們唐州府屢出大手筆招兵買馬,更是連同墨家,撒出大量靈器晶石作餌,吸引了好幾個修行門派世家和不少散修加入,看來你們誌向不小啊!”

    金發碧眼的男子嗬嗬一笑,並不急於反駁。身為西域人的他幼年經曆過戰亂逃難、一路乞討直至大離西南隅的唐州後才終於得以安身,他在唐州做過小販,當過跑船,經受過無數人異樣的目光和白眼,也終於熬出了頭,憑著自己的智慧和努力在不到而立的歲數便成了一個大富商。至於他後來又是如何棄商從政,一步步從地方小吏做起終成就了堂堂封疆大吏、富甲天下的唐州州牧大人,卻是無人知曉其中原委了。

    然後他回道:“劉大人取笑了。我們唐州有錢是沒錯,墨拒城墨家強盛依舊也是不假,但如果劉大人硬是借暗示州府和墨家聯手便是想覬覦什麽的話……”

    碧眼男子斂起笑容,“哥舒翰雖然不才,卻總還是比某些腳踏兩條船、所謂光明磊落的人士來得可靠些。別以為我不知道,申州去年一年的糧食產量達三千萬石,其中有兩千萬分頭分批撥給了鎮北軍、鎮南軍、征西軍以及轉進了國庫,申州往年民用及軍需一年耗糧約兩百六十萬石,照慣例入州府的庫糧也就兩百萬石左右,那麽,剩餘的五百四十萬石糧食去了哪裏?”

    胖子一張黑臉霎時轉白,然而不及他辯解,碧眼男子又道,“上月我們大楚軍在泰州樊籬、盧州金昌一帶剿除地方叛軍時均是吃了敗仗,可根據情報說泰盧二州的叛軍本應斷糧超過兩個月了,而這兩個州府更是早已被東夷神聖軍給徹底摧毀了,叛軍不可能也沒有渠道弄到足夠多能保證軍隊戰力的軍糧。除非……”

    碧眼男子哥舒翰斜望著身為申州牧的黑胖子不再言語,眼神玩味。

    黑胖子暴怒起身,白臉又轉紅,大聲斥責道,“碧眼兒,你少給我血口噴人!”

    身旁方才還佝僂著身子似在打盹的耄耋老者突然醒來,連拉帶拽地讓黑胖子又坐了下來。

    “哎呀,我說兩位州牧大人呀,你們這是幹嘛,兩位都是未來朝廷仰仗的股弘,廟堂之上的百官表率,可不能這樣拌嘴吵鬧啊,這讓百姓武夫們瞧去了,少不得又要被添油加醋修飾一番對外轉述,成何體統呐!”

    這番話明顯意有所指,碧眼和胖子皆是偷偷打量了對座兩位曾在大離軍方位及人臣的上將軍一眼,見對方果然麵有喜色又在努力憋住不笑,於是再不爭吵。

    耄耋老者起身來到二人中間分別牽起碧眼和胖子一手,“二位大人齊心協力,才是我大楚國之大幸,天下百姓之大幸也。”

    言罷他同時牽舉起四手,堂下頓時喝起一片叫好聲。

    “吳老祭酒英明!”

    “哥舒大人英明!”

    “劉大人英明!”

    “大楚國萬歲!”

    ……

    離都外城西側靠近兌門的城牆上,有兩隊巡防士兵完成了交替。一個四五十多歲的老兵拖住了另一個明顯年輕許多的士兵一起來到了城牆一處無人注意的拐角,蹲下身直到看見最後一名同伴也下了城樓後,老兵顫巍巍地從懷裏掏出了一個小瓷罐交給年輕士兵。

    “和他們一起回營房也就是摸牌九說渾話,我這罐購自光明邨值二十個大錢的上等照燒可不夠這麽多人分呐。”

    年輕士兵一聽是好酒,急忙啟開酒封,湊近聞了聞,咧嘴一笑,小心地咪了一口。

    這年輕士兵是老兵的妹夫,也是一個剛入軍伍的新兵蛋子。大離國戰亂不斷,目前做什麽行業也比不上入伍從戎來得牢靠,何況有自家大哥這麽個老兵油子罩著,當得又是最安全的巡城守軍,一周三日白班三夜晚班又放假一天,月餉八兩晶票足足八百個大錢呐,多好的差事!

    新兵感激地望了眼老兵,把酒罐又塞回給他。

    “大哥,聽說離宮今日設宴群臣,到底是誰做的東,又請了哪些大官呢?”

    老兵瞥了眼城牆上那些熟悉地不能再熟悉的旗杆上正迎風飄舞著的一麵麵陌生旗幟,歎了口氣,心想自己這個巡了二十年城牆的兵痞子,如今到底是在替誰把守城池呢?

    “不管是誰作東,今日晚宴過後,離宮都應該要改名了……”

    “是啊,聽說國號將改為大楚,國主的龍椅應該是那宣威將軍王培齡來坐吧。”

    “噓!”老兵作了個噤聲的手勢,再環顧了一下四周,道,“別議論這種事情,小心惹禍上身。”

    新兵有些不解,疑惑道,“可是在營房裏大家都在說這事,沒人避嫌啊。”

    “愚蠢!君侯國主的名晦也是我們這些小小士兵能隨便呼喊的嗎?一旦這話被有心人傳了出去再讓上邊知曉了,指不定那就是……”老兵順勢作了個單掌抹頸的動作。

    新兵深吸一口氣,繼而又想到了一個問題,無法忍住不問。

    “大哥,你說如果最後坐上這龍椅的是另有他人,那我們也不能報出那宣威將軍的名字麽?”

    老兵有些窘迫地抓了抓腦袋,看著自己麵前這位連襟,心想怎麽就和他說不明白呢?

    “如果國主真的另由他人來當,衝你剛才那席話,那就是誅九族的大罪了!”

    “自從那個腥風血雨的早朝過後,離宮中能保住項上頭顱和頭顱上那頂官帽的哪位不是未來大楚朝廷的股弘大臣?有申州出糧,唐州出錢,霸秦二州出兵馬,新朝廷本就已立於不敗;武有原本大離國七位上將軍中的四位:禁軍中的宣威將軍,向晚原上的那位統領帝國騎兵的大都督,還有鎮北將軍,征西將軍作為中流砥柱。大離文官雖然在宮變中折戟了大半,但也不能盡說文人多迂腐,這不誰也想不到曾侍奉過三代國主、立誓做一輩子道門聖宗仆人的祭酒司吳老祭酒就頭一個站出來說願意侍奉新主,這才保全了更多原本就立場不堅的文臣性命,甘願尊其為首輔、政壇執牛耳者。直到現在仍有很多人在背後唾棄吳老祭酒,說他老而不忠是為賊,可是我卻覺得他是能屈能伸方為真豪傑!說來說去都是圍繞著那張龍椅寶座在博弈,所以說說錯了國主是誰就等同於站錯了隊列,這是最犯忌的大罪!”

    新兵一臉崇拜的表情望著老兵。

    “大哥!我真是第一次發覺你原來這麽有才!真是說得太對了!”

    “嗨,這有什麽?等你也和我一樣熬成了老兵痞子,對這些上層世界的遊戲,都能看通透!”

    老兵嘴上說得輕巧,心裏卻難免被誇的有些得意,仰脖灌了一大口照燒,回味歎道:“我們雖說穿著這身卒服卻仍舊脫不開普通百姓行列。其實不管這天下是姓姬還是姓王,我隻求日子過得安穩些、能吃得上熱乎的、家裏老娘多活幾年,你待我妹子好些,其他也就別無所求了。就拿這巡城守衛的工作來說吧,看似危險,但我守了足足二十年城,見過奪權兵變見過封城戒嚴,但說到離都被外敵侵犯需要我們用命來守城的次數有過麽?一次都沒有。”

    話音剛落,但見西方距城牆百丈之外突然塵煙滾滾,雖然自己身在高處卻仍能感受到一陣急促不安的震動正伴隨塵煙席卷而來,愈來愈強烈,令人心悸不已。

    新兵疑惑愁眉道,“是地震嗎?還是起了塵暴?”

    老兵不語,但他心中已經確定了這是什麽狀況,這種感受他曾在位於秦霸兩州中央的向晚原牧場上體會過——正是親見萬馬奔騰的壯觀景象後帶給內心的那種無以言複的震撼!

    他手上那罐美酒轟然墜地、砸成了粉碎;卻毫不在意。轉過頭,用盡了可能是平生最響亮的嗓音喊道:

    “有、敵、襲~!!!”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