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字數:2767 加入書籤
我高中的第一年總的來說還是蠻緊張的,多少還需要適應重點高中的學習節奏。但是,生活中,一些在我家新鮮出現的事物卻深深吸引著我的目光。
在我上高中的第一年,我爸這個曆史係教授,終於成為了中國萬千股民中的一員。據說是被自己的學生家長忽悠進去的。他帶著的學生,家長是申銀證券的副總經理,有次見著我爸之後說,讓我爸買股票,就買他們操作的股票就可以,保證掙錢。結果我爸,作為一個老實的知識分子,聽信了那個家長的話,就投資貳萬元進入了股市。一開始,那個家長推薦的股票還真厲害啊,不到兩個月的時間,我爸的資金就翻了一倍。結果我爸,那個時候反而害怕了,就把那個學生家長推薦的股票賣出了。結果,那隻股票最多漲了3倍。後來,這時候我爸完全相信了那個學生家長的話,就又追加資金進入了股市。
到了我上高一的暑假前夕,我爸已經在股市裏掙到了將近50萬元的收益。
不久以後,我爸的那個學生家長就被抓了,據說罪名是貪汙。後來我爸自己炒股又虧損了20多萬。從那以後,在家裏麵我爸就找到了一個非常有興趣的事。整天聽著各種股評、看各種炒股技術的文章。而我受到我爸的熏陶,也逐漸對於股市產生了興趣。
於是,我開始大量的經濟類相關書籍。最好的地點莫過於圖書館了,那時的圖書館書籍還是比較多的。很多專業類書籍也可以看到。
有一次,我在圖書館閱覽室,碰到了想借本西方經濟史的書籍。因為我了解到,改革開放之初,在市場經濟的問題上是有一定的爭論的。這是在政治課上老師講到的問題。所以忽然有一天,我想看看西方是如何進入市場經濟的環境的,在那些國度人民是如何工作和生活的。
於是,我來到圖書館,向管理員詢問有沒有關於這方麵的書籍。正當我詢問的時候,旁邊有個老人,對我說你為什麽想了解這些啊。於是我就把自己的想法告訴了他。
老人點點頭,說到,“我建議你讀讀70年代美國洛克菲勒家族的重要成員寫得一本《美國的第二次革命》以及《華爾街》這兩本書。另外,一些宏觀經濟的概論,也要讀讀。”
“為什麽讀這些書啊?”
“你可以讀讀看,就能明白了。”
“因為他可以告訴你資本主義的市場經濟到底是怎麽一回事。”
於是,我抱著解決問題的想法,了這兩本書,又在老人的推薦下了其他相關資料和書籍。
通過,我了解到,在70年代中,美國放棄了美元與黃金掛鉤的布雷頓森林體係之後,實現了美元的自由流動,美元的發行不再受製於黃金的儲備。這樣一來為美國的貨幣發行和貨幣創造帶來了巨大的機遇,而老人同時告訴我,美蘇的軍備競賽直接刺激了軍事工業和科技的發展。這也就為美國的在蘇聯解體之後,形成唯一的超級大國而壟斷世界經濟直接物質條件。
但是老人很肯定的告訴我,當貨幣離開了實物創造,而進入虛擬的泡沫經濟時代的時候,貨幣的超發將遠遠高於經濟的實際發展,這也就埋下了世界經濟在一定周期內必然爆發不同程度的經濟危機的種子。開始我還不相信,但是不久以後,東南亞金融危機爆發的消息就傳入了國內。我第一次知道了金融還可以直接摧毀一個國家。
當我把東南亞金融危機的消息詢問老人的時候,他告訴我這是經濟發展的必然,因為經過幾十年的貨幣超發,美國必然要通過經濟金融掠奪來平衡實體經濟和超發貨幣帶來的金融業虛擬經濟之間的平衡。但是美國這麽做,其他國家也會效仿,而且會變本加厲的繼續超發貨幣。而要想平衡超發貨幣帶來國內經濟不平衡,就必然要把超發的貨幣通過國際貿易和匯率市場轉移到本國國外。而發展中國家因為勞動力成本和人口的優勢天然的就會吸引廉價的超發貨幣帶來的投資,而實體經濟投資也會隨著金融投資帶來的利潤,湧入發展中國家,從而帶來發展中國家技術和產業的發展。老人告訴我,中國目前是這種情況的的直接受益者,經濟發展的速度將遠遠超過人們的想象。
“哎,但是這些終究改變不了世界貨幣超發的現實。一旦中國這樣的國家經濟發展到了一定程度,也就意味著世界經濟更大的動蕩即將發生,如果世界經濟體係沒有根本性的變革的話。世界經濟最好的情況是長期在底部徘徊,最壞的情況則是可怕的世界性戰爭再次到來。”“難道就沒有辦法了嗎”
“有隻有一個辦法,那就是增加人口,不僅僅是簡單的生育,而是增加工業化人口,也就是說增加可以進入工廠工作的人口數量。並且把這些新增的人口數量,培養成新的消費市場。這樣才能減輕和平衡實體經濟和超發貨幣形成畸形繁榮的金融虛擬經濟。不然世界始終存在這爆發一輪1929年類似的貨幣危機的可能。”
“但是如果人口增加不會消耗更多的自然資源嗎?”我作為一個不恥下問的好學生,很積極的問了老人一句。
“那就需要科技的發展,來解決人口增長帶來的資源緊張的問題了。而且工業化分工越發展,就要求社會化大分工越細致。所以如果想要科技更進一步的發展,必須有足夠的工業化人口才可以。”老人對世界的未來充滿了憂鬱。
後來我才知道,我遇到的是一位曾經在美國哈佛大學教授經濟學的華僑,老人年老時希望葉落歸根,就回到了中國。在圖書館遇到了我,和我相處了幾個月之後,便將自己對於未來經濟和金融形勢的判斷告訴了我。我聽得也是似懂非懂的。但是我再遇老人的學習中,對於金融有了更加深刻的認識和更大的興趣。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