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字數:2483 加入書籤
(續前一章)
“佛教自從釋迦牟尼傳位摩柯迦葉之後,佛門弟子尊稱釋迦牟尼為釋尊,稱摩柯迦葉為佛教初祖。因此,佛教自摩柯迦葉開始,傳位二十八人,世人稱之為西天二十八祖。而第二十八祖,便是達摩。”
“佛教傳到二十八祖達摩手上時,佛教在印度玩不下去了,整個佛教剩多少人呢?同學們猜猜?沒錯了,整個佛教隻剩教主達摩一個人了,佛教馬上就要完蛋了,怎麽辦呢?達摩同誌一咬牙,印度人民不和我玩了,老子還不和印度人民玩了呢,達摩於是決定去中國碰碰運氣。但是達摩來中國傳播佛法就一定能救活佛教嗎?不一定,但問題是達摩如果還繼續留在印度。那佛教肯定玩完。來中國佛教尚有一線生機,留在印度佛教隻能全盤皆輸。於是達摩賭徒的心態油然而生,決定了就馬上行動,帶上整個佛教的全部家當——一張破葦席,直奔中國而來。”
“達摩到了中國後,先到了南方,立馬拜見了皇帝,史書記載是此次見麵雙方不歡而散。其實真實原因很可能是因為達摩從印度走的太倉促了,沒有來得及學習中文和漢語口語,那幾句蹩腳的口語還是一路上東學一句,西學一句的,所以達摩和皇帝的見麵就像雞同鴨講,大家肯定不歡而散。而後達摩隻能一路北上,來到了少林,這裏又有一個達摩麵壁九年的故事。最後達摩在少林創立了禪宗,少林也成為禪宗的祖庭。”
“禪宗二祖惠可大師也是一個很傳奇的人物,在佛教禪宗曆史上是非常重要的一個人物。幼年出家,通曉佛典。四十歲時拜達摩為師。為表求道決心,慧可竟用刀自斷左臂,奉獻達摩座前。感其赤誠,達摩授法器、賜法名,收他為傳法弟子。達摩在嵩山傳法時,以四卷《楞伽經》授慧可,並說:“我觀漢地,惟有此經,仁者依行,自得度世。”其後慧可傳承了達摩的禪法,成為禪學大師。達摩圓寂後,慧可一度隱跡。後因道俗各界尋跡而來向其求學,開始傳法講經。東魏天平初年,慧可北遊至鄴都(今安陽東北與邯鄲臨漳西南交界地帶)傳法。在鄴傳法時,當地一僧名道恒,其徒在聽了慧可**後都不回來了,於是多次加害慧可,最後“遭賊斫臂”。後他單臂傳法,名聲大振。慧可在傳法於僧璨後於開皇時坐化。慧可由於得到了達摩衣缽,後被禪宗尊為二祖。”
“之後,禪宗又傳了僧璨、道信,至五祖弘忍。傳到第六代,也就是禪宗的六祖慧能法師之後,禪宗唯傳心印,不傳衣缽,禪宗法脈流傳至今不斷,禪宗後分五宗,分別為曹洞宗、臨濟宗、雲門宗、法眼宗和溈仰宗,雖分五宗,確同一心印,法脈相承,燈燈相續。”
“六祖惠能大師(638年-713),俗姓盧氏,唐代嶺南新州人。佛教南禪宗祖師,中國佛教最後一位嫡傳佛祖,得黃梅五祖弘忍傳授衣缽,繼承東山法門,為禪宗第六祖,世稱禪宗六祖。唐中宗追諡大鑒禪師。著有六祖《壇經》流傳於世。是中國曆史上有重大影響的佛教高僧之一。惠能禪師的真身,供奉於gd韶關南華寺的靈照塔中。他最有名的一句即是: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台;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尖埃。”
“其實,佛教依佛法分,可以分為大乘佛教與小乘佛教。傳入中國,並流傳至今的基本上都是大乘佛教。佛教東傳,在中國又分為了八大宗派,一是三論宗又名法性宗,二是瑜伽宗又名法相宗,三是天台宗,四是賢首宗又名華嚴宗,五是禪宗,六是淨土宗,七是律宗,八是密宗又名真言宗。這就是通常所說的性、相、台、賢、禪、淨、律、密八大宗派。”
“最後,在本堂課結束的時候,我特別說一下密宗。密宗又稱真言宗。以大日如來所說的《大日經》為一切如來秘密之教。大日如來所說此教後,上首之金剛薩捶,以所說者集為經文,藏於南天竺之鐵塔中。咒語在古印度久已流行,但發展成為專宗修學的途徑,是從龍樹開始,相傳經典是龍樹從鐵塔中取出。但在其他經典裏也有咒語隨著翻譯的增多而增多。龍樹傳龍智,龍智傳善無畏、金剛智,金剛智傳弟子不空。在唐開元年間,金剛智、善無畏、不空來長安,譯出《金剛項經》。大力弘揚密法,於大興善寺為根本道場,建立了真言宗。還譯有《大日經》、《蘇悉地經》等。不空有繼承弟子惠果,住青龍寺,繼續弘傳。公元804年,有rb空海(弘法)入唐求法,學於惠果。回國後,在rb高野山建立了rb真言宗。世稱東密。晚唐,漢地密法失傳。到宋初有無息災、施護、法天來洛陽,建立譯經院,譯出密典,興於一時。從唐初密法傳入xc後來藏傳佛教中,密宗占有很重要的地位。”
“藏傳佛教教義特征為:大小乘兼學,顯密雙修,見行並重,並吸收了苯教的某些特點。傳承各異、儀軌複雜、像設繁多,是藏傳佛教有別於漢地佛教的一個顯著特點。藏傳佛教的傳承方式既有師徒傳承方式,如寧瑪派、噶舉派、噶當派;也有家族傳承方式,如薩迦派,基本上采用以昆氏家族為基礎的家族傳承方式。但最具特色的還是活佛轉世製度。*****是喇嘛教的另一大特點。曆史上,藏傳佛教的多數派別都和一定的政治勢力(包括地方實力集團或家族勢力)結合在一起,形成****製度,教依政而行,政持教而立,彼此依存。這一製度在吐蕃赤祖德讚讚普時初見雛形,至薩迦派時正式確立,其後不斷完善,待格魯派掌xc地方政教大權後而達鼎盛。1959年xc民主改革時廢除。”
“講到這裏,大家對於藏傳佛教也很感興趣吧,那麽下節課,我就給大家講講藏傳佛教和活佛的曆史。”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