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八章 準備
字數:5114 加入書籤
三日後,燕王府長史文書金忠告病回鄉,燕王準奏。
七月初三,徐輝祖回到南京,將士兵安排好之後,就趕緊進宮麵見朱元璋。朱元璋在乾清宮召見了徐輝祖、瞿能、郭玥、宋瑄等人,朱允炆在一旁侍立。
朱元璋詳細詢問了陝西以及北方要塞的情況,還親切的問了幾個兒子的情況,徐輝祖知無不言。當說到朱棣夜襲太孫護衛軍時,朱元璋很感興趣,就問的很詳細。最後讓徐輝祖詳細的描述了綏遠城的情況,包括選址、大致規模、需要的軍隊和匠戶等等,徐輝祖回答的非常詳細,朱元璋很滿意,召見完畢就讓徐輝祖回去了,賜假七天,在家休息。
待徐輝祖走後,老皇帝看了看自己的孫子,道:“允炆你覺得徐輝祖負責築綏遠城如何?”
朱允炆想了想道:“很合適,隻是孫兒原打算調平羌將軍宋晟負責。”
朱元璋走到地圖前,道:“允炆,朕詳細考慮了一下,覺得綏遠城很可能會引起蒙古人瘋狂反撲,你看這些年來,大明出擊主要是在東側,所以西側蒙古人的情況我們不了解,而綏遠城作為曆代抵禦草原入侵的要衝,必然會引起蒙古人的注意。他們也不傻,如果讓大明成功築城,那麽其南下就會非常困難。所以雖然現在蒙古人甚少侵邊,但是自藍玉捕魚兒海一役已經快十年了,足夠蒙古人休養生息。另外漠西蒙古一直在保存實力,從實力上講,他們會在目前蒙古汗庭占有重要的位置,如果蒙古出兵,漠西蒙古也可能會出兵,所以不可不慮。朕打算以徐輝祖為主將,宋晟為副將,召集山西行都司(寧夏,甘肅)、陝西都司、山西行都司(大同)的十萬軍隊築城,之前預定的五萬軍隊,朕怕不足。”
朱允炆想了想,記得這個時候蒙古沒有和大明有大規模的戰爭,主要是朱棣出兵蒙古,甚至在永樂年間,蒙古也是處於防守位置,但戰爭這東西誰也不知道會發生什麽,還是穩妥一些好,就道:“皇爺爺所想非常完善,允炆佩服。”
老皇帝笑了笑,道:“允炆,你成長的很快,這次築綏遠城說明你很有眼光,其實朕不是沒有考慮過這個事情,但是如果你沒有能力延續朕的政策,朕還不如不做。既然你有,那麽朕自然會為你鋪好路。”
朱允炆拜謝:“謝皇爺爺。”
老皇帝撚須微笑沒有說話。
朱允炆拿出一個奏章,道:“孫臣有本奏。”
“何事?”
“孫兒建議皇爺爺重設牧監監正,正五品,在河套草原、遼東設立軍馬場,為大明提供軍馬。”
朱元璋拿起奏章看了看,道:“允炆,大明開國以來,主要是民間養馬,有種馬、表馬、寄養馬三種。朝廷規製,種馬應孶息、表馬必良、寄養馬必能用。雖然屢有擾民,但馬為軍國重器,不可廢除。所以朝廷除民間養馬外,還在邊關建立馬市,以茶換馬。所以洪武二十八年,朕廢除了群牧監,感覺用處不是很大,你要重設,有什麽用意嗎?”
“皇上,臣以為民間養馬采用目前的方式不可取,首先馬以北方馬為佳,如遼東馬、朝鮮馬、蒙古馬、河套馬為佳,江南養出的馬根本無法作為戰馬,隻能用來拉車而已;其次,擾民過甚,一旦馬匹死亡、過瘦都會賠償,民戶因此會陷入窮困。這次徐輝祖巡視河套,孫兒命騎兵踏遍了整個河套,發現雖然榆林以北和黃河以南是沙漠,但是河套中心仍然是是一望無際的大草原,南北朝時期西魏在河套牧馬上百萬匹,故能滅北齊興隋唐,威震草原,一統天下,我大明何不依此而行?另外待綏遠城建成,陰山以南、黃河以北都是可牧可耕之地,也適合豢養優質的戰馬。遼東雖然寒冷,但土質肥沃,不僅是優良的農田,還可以優良的牧場,所以孫兒才如此建議。”
朱元璋又仔細看了看奏章,然後走到地圖前,想了想道:“那你是廢除民間養馬?”
“不是,現在還是以民間養馬和馬市為主,等軍馬場成功了,再考慮取消的事情。”
“但是我漢人不擅長養馬,如何去找那麽多農戶?”
“嗬嗬,皇爺爺,江南之人也不擅長養馬,為何朝廷能讓他們養馬呢?其實隻是朝廷官員不願意去北方的托詞而已。”
朱元璋如夢初醒,臉上有些掛不住了,道:“那你打算怎麽做?”
“首先重設牧監監正,提高品級,然後在河套設立牧場,招募漢民,還可以招募蒙古牧民,依水草劃定界線,分片管理,即使是牧民,也不許遊牧,這樣方便管理。遼東之地,允炆不是很了解,打算派人到遼東巡視,選擇合適的馬場,再做定奪。”
“那你要命誰做牧監正,誰負責河套馬場呢?”
“都督府都事胡閏為牧監正,周王府奉祀正周德為河套馬場監正,遼州人高巍巡視遼東。”
“這個朕考慮一下,還有什麽事情嗎?”
“沒有了。”
回到端本宮,徐輝祖、瞿能和王度等人已經等待多時了。朱允炆想了想,讓卓敬也過來,然後在偏廳接見他們。
首先為大家介紹了一下卓敬,然後徐輝祖詳細描述了這次巡視的所見所聞,瞿能、王度做了補充,當聽到燕王納張玉之女為側妃的事情後,不由得歎息道:“前兩天看到了燕王上的表章,孤當時不清楚,但即使知道,也無能為力,此女尚未下定,燕王此舉無法指摘。這樣,明天子中帶參謀室的人一起過來,孤要見見他們。”
王度急道:“殿下,問題不在這裏,是燕王......”
朱允炆笑了笑道:“諸位,燕王之事如何處理?大家有什麽意見?”
問到這個問題,大家反而有些冷場,還是王度先說:“殿下,燕王反相已萌,不可不防啊。”
朱允炆笑了笑道:“子中,雖然在做的人都知道,但是這些理由能說服天下人嗎?朝廷如果處置他,師出無名啊。”
“殿下,天下之大,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將來天下都是殿下所有,燕王是您的臣子,為什麽要小心翼翼呢?”
卓敬道:“殿下,子中說的不錯,徙封燕王並不會減少其半點俸祿,且再沒有邊塞之苦寒霜風,是朝廷優待塞王之舉啊,為何不能做?難道要等燕王舉起叛旗,大河南北生靈塗炭嗎?”
朱允炆笑了笑,道:“魏國公,瞿將軍,你們呢?”
徐輝祖站起來,跪倒在地,道:“殿下,輝祖誓死效忠殿下,絕不會因為姻親關係而有半點猶豫,如果輝祖有半點異心,則父親的爵位永斷,徐家祖先永世不得安生。”
徐輝祖這個舉動驚動了所有人,朱允炆趕緊扶起徐輝祖,道:“魏國公,不必如此,孤相信你的忠誠,否則也不會賦予你重任,讓你巡視北方,統帥孤的護衛軍。”
徐輝祖躬身道:“殿下,燕王並不好對付,北平都司軍隊十餘萬,多是騎兵,那天突襲殿下的護衛軍,我在燕王軍中,確實是百戰精兵。燕王近年來一直在抽調精銳,充實其護衛,再加上其善出奇兵,麾下兵精將勇,一旦有變,旬日之間,北平都司就可能全部反叛,即使有個別忠勇之士,也無濟於事。”
“瞿將軍呢?”
“殿下,末將久在西南,對燕王不是很了解,但據在開平、北平的了解,當地軍兵非常信服燕王,但是我相信在殿下的指揮下,燕王即使叛亂也會很快被平定。”
朱允炆輕笑道::“我有各位愛卿相助,何愁燕王不平。”
“願為殿下效死!”眾人躬身施禮。
朱允炆站起來,道:“徐將軍,剛才皇爺爺和孤談過,要任命你為征北將軍,西寧侯宋晟為副將,統領陝西行都司、陝西都司、山西行都司的十萬大軍,築綏遠城。諸王會出塞配合,尤其是燕王,要遠出克魯倫河,逼近和林,吸引蒙古軍的注意。”
“王度將被任命為行軍長史,襄助軍務。”
“二位意下如何?”
徐輝祖、王度站起來,齊聲行禮:“願為殿下效死。”
朱允炆擺擺手,道:“你們兩個最近多到火器局去看看,他們製造的虎蹲炮快成型了,正在最後的測試,這個虎蹲炮對付騎兵還是比較有用的,如果遇上蒙古人騷擾,應該可以用得上。對了,炮手可以從護衛軍中抽調,瞿能將軍配合一下。”
“還有手拋的炸藥包,這次也可以裝備一些,這個是守城利器。其他有什麽武器覺得不錯,都可以提,讓火器局趕緊準備。這次築城事關重大,不能有絲毫閃失。”
徐輝祖、王度、瞿能趕緊領命。
徐輝祖然後道:“那燕王的事情呢?”
“這次築城需要燕王的協助,所以暫時不能動燕王。這次在綏遠,孤會讓你節製大同的軍隊,如果有變,綏遠城交給宋晟負責,你要趕往大同,控製住山後諸衛,這些衛所屬於北平都司,所以很可能會有問題,最重要的是這裏,一定要控製住居庸關、懷來,這樣燕王即使有變,如果不控製住居庸關,也不敢南下,可以給朝廷調兵遣將的時間。”
“軍隊的出擊命令應該在十一月底發出,那時候孤會命長興侯耿炳文練兵河南,扼守住黃河,濟南衛指揮使盛庸扼守濟南,孤會提升他為山東都司指揮使。”
眾人看了一下地圖,都覺得這樣比較穩妥。
隻是徐輝祖道:“現在皇上尚在,難道燕王敢鋌而走險?”
朱允炆冷笑道:“如果他不敢最好,再等幾年,他就更沒有機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