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九章 直沽建衛

字數:4320   加入書籤

A+A-




    牧監監正的重新設置,沒有引起多大反響,畢竟隻是正五品的小官,河套需要軍隊駐防。經過和兵部、戶部協商,從綏德衛、榆林衛抽調士兵駐守河套,定期輪換,另外在綏德、榆林兩衛增設屯田使,負責屯田事宜,衛指揮使隻負責戰兵的訓練。

    胡閏、周德、高巍等人到詹事府麵見朱允炆,朱允炆和他們仔細的聊了聊自己的目的,並叮囑他們不要怕犯錯誤,出了事情由他來處理。馬匹乃軍國大事,讓他們一定要引起重視。三人淩然領命,都去忙了。

    徐輝祖、瞿能等人看了虎蹲炮的試射之後,如獲至寶,都明白這是對付步兵、騎兵的利器,所以非常積極,不停的提出改進意見,最終在八月底,火器局將虎蹲炮定型,因為采用水力加工,無論火藥還是炮管的質量都很穩定,虎蹲炮的威力也非常強大。在王度的建議下,火藥、鉛彈、石子都被標準化,采用專門的工具包裝,防止在緊張的時候多裝或少裝,以免發生事故。

    工部尚書嚴震直上書要求在寧夏建立水力作坊,加工火藥和虎蹲炮,詔準。

    詹事府。

    朱允炆召見了開國公常升、戶部給事中卓敬、中軍都督府僉事朱信、前軍都督府僉事宣信、兵部尚書茹常和戶部尚書鬱新,待眾人坐下,朱允炆給卓敬示意一下,卓敬拿起教鞭走到地圖前,道:“殿下這次召見諸位是打算在直沽建立衛所。”

    “宣將軍和朱將軍應該很熟悉這個地方。”宣信、朱信點頭。

    “直沽往北是元之北運河,往南是南運河,而且它還是海運至北平的咽喉。直沽隨著北方的發展會越來越重要,在此建立衛所有兩個目的,一個是預防倭寇侵襲,一個是在此設卡,對通過的船隻收費。今天殿下讓大家來想議一下這個事情。”

    茹常首先道:“殿下,這個地方設立衛所似乎不是很必要,如今北運河尚未浚通,而且我朝奉行海禁,此地人流不多。”

    朱允炆道:“鬱尚書呢?”

    “殿下,”鬱新躬身施禮道:“臣以為在此設卡收費甚為不妥,此乃與民爭利之舉。”

    “恩,三位將軍呢?”

    常升事先已經知道了直沽設衛的事情,施禮道:“殿下,末將讚同在此地建立衛所,因為此地是向北平運糧的咽喉要道,無論是海運還是漕運,此地都非常重要。在此建城,則可以作為臨時存儲海運、漕運的糧食、物資,方便轉運;另外也可以防止倭寇偷襲。”

    宣信猶豫了一下,道:“末將讚同開國公的看法。”

    朱信道:“末將也是。”

    朱允炆站起來,道:“孤打算在此地設立衛所,有兩個原因:一是我朝在北疆駐軍三十餘萬,雖然屯田,但每年都需要海運補給,目前蒙古受到打擊,戰事不頻繁,但是一旦北方有戰亂,則必然要大量運糧,那時候沒有城池保護,要釀出大禍;二是鬱尚書所謂與民爭利的問題,孤認為朝廷浚通運河,需要花費民脂民膏的,其來源主要是農民,而使用運河的人多為商人,為什麽要用農民的稅收去補貼商人呢?所以孤認為設卡收費理所應當。”

    茹常道:“殿下的意見,臣不能苟同,殿下說的都是沒有發生的事情,以這個理由建城,似乎沒有必要。”

    “恩,鬱尚書呢?”

    “殿下的說法也有些道理,臣隻希望不要收費太高,影響商品北運。”

    “這沒關係,到底收多少,要參考每年運河的維護費用,以後沿岸的府縣所需要的維修費用,盡量都從運河的設卡收費中提取。如果收的費用不足以抵消維修費用,那就說明運河是沒有修的必要了,是吧,鬱尚書?”

    鬱新沉思了一會兒,道:“殿下所言極是。”

    朱允炆轉頭看向茹常道:“茹尚書擔心的問題孤知道,孤打算從遼東都司和北平都司遷移一些軍戶建設直沽,不會給民生、軍戶造成太大的影響。”

    茹常頓了頓,道:“臣還是覺得不合適,但若殿下執意如此,臣也隻好領命。”

    待商議的差不多了,朱允炆結束了會議,隻留下常升和卓敬,道:“開國公,孤打算派你去直沽建城,你可願意?”

    “末將願意。”

    “好的,孤會上奏皇上,抽調北平、遼東的軍戶在直沽建城,所需物資盡量通過運河運輸,順便看一下運河的通航情況。再有就是孤會調工部官員考察北運河情況,看看淤積情況,以便浚通。開國公,你需要什麽條件,盡管說。”

    常升想了想道:“殿下,末將希望能調郭玥過去,還希望能調用一些護衛軍作為骨幹。”

    “沒有問題,孤會讓郭玥向你報到,另外這次直沽建城,可以使用工學院新研製出來的水泥,還會配置一百杆火繩槍,護衛軍中也正在訓練,你可以把這些士兵調走。”

    “殿下,這個火繩槍是什麽?”

    “嗬嗬,你到時候去護衛軍看一下就知道了,今天是七月初五,孤會稟明皇上,給你十天時間準備,七月十五出發去直沽。”

    “遵命,殿下!”

    隔日,朱允炆向朱元璋奉上了修建直沽衛的奏章。朱元璋看了一遍,回頭看了朱允炆一眼,然後沉思了好一陣子,抬頭道:“允炆,你就對你燕王叔就這麽不放心嗎?”

    朱允炆沉吟了一下,道:“皇爺爺,這不是放不放心的問題,孫兒打算將來遷都北平,所以必須要保證北平的安全。”

    朱元璋把奏章一摔,指著道:“你這是要保證北平的安全嗎?你這是鉗製北平,以為我看不出來嗎?”

    朱允炆跪倒在地,道:“皇爺爺,孫兒不得不如此。”

    朱元璋歎了口氣,身體不由得晃了晃,朱允炆趕緊站起來,把朱元璋扶到座位上,轉身倒了一杯水,遞給朱元璋。

    朱元璋喝了口水,情緒穩定下來,看著朱允炆,道:“允炆,你坐下。”

    “好的,皇爺爺。”

    “允炆,你告訴皇爺爺,為什麽這麽突然要在直沽建衛?難道是徐輝祖這次在北方巡視發現了什麽?他不敢對朕說,對你說了?”

    朱允炆看了看朱元璋,決定不回答這個問題,道:“皇爺爺,魏國公巡視北方,並沒有什麽大發現,諸位王叔雖然有些跋扈,但允炆覺得這些不算什麽。”

    老皇帝看了看自己的孫兒,歎了口氣,道:“允炆,扶朕到榻上躺一下,朕有些累了。”

    朱允炆看著皇爺爺的樣子,有些心疼,但知道這個事情不能讓步,隻是扶老皇帝到榻上躺下,感覺皇爺爺的身體瘦了很多,身上都沒肉了,不由得悲從心來,眼淚從眼角流了下來,怕皇爺爺看見,趕緊回頭擦掉。

    朱元璋看到自己孫子的樣子,不由的心裏泛起一點暖意,道:“允炆,你是孝順的,那麽為什麽容不下你的叔叔呢?”

    “皇爺爺,你放心,隻要這些王叔安分守己,允炆會善待他們的,但是允炆不能一點都不防備他們,允炆是晚輩,他們輕視允炆是正常的,但有更多的心思就不好了。允炆這次建直沽衛就是希望燕王能夠服從朝廷的調遣,也是為了讓他長享富貴。”

    老皇帝不說話了,久之,幽幽的道:“允炆,你長大了,皇爺爺管不了你了,即使今天皇爺爺攔住了你,但以後你還是要做的。那皇爺爺問你,你打算怎麽對待你燕王叔。”

    朱允炆跪倒在地,道:“皇爺爺,允炆要遷都北平是真心的,燕王叔如果想繼續帶兵,允炆會把他遷往西北,如果他不想繼續帶兵,允炆會遷其去南昌。”

    老皇帝聽了之後,想了一會兒,道:“朕知道了,你先回去吧。”

    朱允炆施禮之後退出。

    老皇帝躺在床榻上,喃喃的道:“西北,南昌,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