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章 北上、南下
字數:2767 加入書籤
次日,老皇帝下旨,開國公常升、太孫護衛軍指揮使郭玥,抽調遼東都司、北平都司、山東都司的軍戶,在直沽設衛,分為左中右三衛。
聖旨一下,常升、郭玥等人就開始忙活起來,常升負責協調物資、裝備以及兵員,郭玥忙著從武學學員和護衛軍中抽調幹員隨自己北上,並抽調100名會使用火繩槍的火槍兵。工學院和火器局已經研究出了火繩槍,但還存在一些問題,比如火繩燃燒速度有些快,一米長的火繩半個時辰就燒完了,還有就是精度不高,槍管的加工速度緩慢,這些都讓朱允炆不滿意,但郭玥試驗之後卻覺得很滿意,燒的太快,就多準備幾根火繩;精度不高,就用排槍;加工速度太慢,那這一批更要帶走了。
七月十五,金川門。
朱允炆一身戎裝,站在金水橋上,早晨的陽光從側麵照射他身上,遠遠看去,猶如金甲戰神一般,開國公常升帶領眾將躬身施禮。朱允炆讓劉振給每位將士斟上酒,道:“此去直沽,山高路遠,眾位將士勞苦功高,今日孤在此給各位餞行,請大家一路保重,來,滿飲此杯!”
常升等人接過酒杯,一飲而盡:“謝殿下。”聲音整齊有力,聲震四野,驚起樹林中的鳥雀紛飛。
朱允炆走到常升麵前,道:“舅舅一路辛苦,家中孤會照料,請放心,一路保重。”
常升躬身施禮道:“謝殿下,直沽建城,臣一定在年底前完成,請殿下不用擔心。”
“好的,非常好。”
......
因為綏遠建城事關重大,徐輝祖、王度等人待虎蹲炮定型之後,就啟程北上,這次太孫護衛軍留在了京師,朱元璋抽調了金吾左衛和金吾右衛作為徐輝祖的衛隊。朱允炆還是在金川門為他們送別,望著徐輝祖的背影,朱允炆的心很不平靜,這是他有生以來第一次大行動,如果出現問題,無論對他、對大明都是毀滅性的。他很可能會被認為不知兵,被燕王趕下台,而大明會繼續防禦守塞的國策,衛所改製也不會繼續推行,一旦軍戶大量逃亡,則邊地空虛,大明將不得不采用募兵,背上沉重的包袱,最終走向毀滅。
徐輝祖回望京師,不由得躊躇滿誌,感慨萬分。自己的父親中山王徐達一生征戰,為自己贏來了魏國公的爵位,如今自己已經三十五歲了,卻未立寸功,雖然經常被皇上派出去到各地練兵、節製兵馬,但是卻從沒有被賦予征戰殺伐之權。比較而言,皇上更喜歡曹國公李景隆,常常派他練兵,甚至獨當一麵。但不知道為什麽,自皇太孫成為儲君之後,卻重用自己和常升,疏遠了李景隆,聽說李景隆私下裏有些不滿,但他不在乎,在他眼裏,李景隆就是一個標準的趙括。平心而論,他很佩服殿下的心胸,自己的兩個妹妹分別嫁給了燕王、代王,殿下卻能夠信任重用自己,這次綏遠建城雖然是皇上點將,但如果沒有太孫的關係,恐怕也輪不到自己。徐輝祖遙望北方,暗下決心,一定要建好綏遠城,不僅要繼承父親的爵位,還要繼承父親的武略文韜。
此時在直沽,常升卻忙的一塌糊塗,在郭玥的協助下圈占土地,調撥軍戶。軍戶主要來源於山東都司、遼東都司、北平都司,但軍官方麵主要是武學學員,郭玥指揮起來也得心應手。建城方麵,主要是工部的官員在指揮,築城采用了水泥,石料運輸采用了鐵軌和滑輪,在減少了人工的同時,還大大加快了建設速度。工地上的鐵軌和滑輪甚至引起了燕王的注意,當燕王親自試過這兩個東西的威力時,不由得讚不絕口,表揚了工部的官員。
燕王是在南下途中路過直沽的,看著直沽城不過旬月就已經初具規模,不由得心驚。作為北平都司的實際主人,他對北平附近的地形了如指掌,直沽建衛對他來說有著特殊的意義,即可以說保護北平,也可以說鉗製北平。他曾經試著為常升推薦一些合用的將領,但是常升卻微笑著拒絕,最終他隻能放棄了。
和燕王一起南下的還有晉王世子、代王、穀王、寧王和遼王,他們是奉聖旨到京師參加八月十五團圓宴的。這些藩王接到聖旨時,都很緊張,擔心到了京師回不來,但不得不從,隻是晉王身體不好,讓晉王世子代他進京,這也得到了朱元璋的許可。
當藩王匯合一處南下時,大家都如同吃了定心丸,不擔心去京師的事情了。過了河北之後,這些藩王征調了船隻,沿運河南下,大家在船艙裏吃喝玩樂、放浪形骸,好不快活。
一行人到了洪澤湖後,去大明的祖陵拜祭了一番,大家都很正常,隻有朱棣在拜祭時突然泣不成聲,嚎啕大哭,吐血暈倒,眾人連忙將朱棣抬了出來,找醫生診治。
醫生的診治結果是悲傷過度,修養一段時間就好了,但朱棣服藥之後卻並不見好,上吐下瀉,身體都瘦了一圈,恍惚之間還說:“爺爺息怒,我朱家子孫不會自相殘殺,如若有人這麽做,我們一定要同心協力,將害群之馬製服,還我們朱家和睦美好。”
眾藩王聽了之後,不由的色變,趕緊捂住朱棣的嘴,但是朱棣的病情不僅不見好,反而越來越嚴重,朱棣甚至變得白日自言自語,一會兒像爺爺訓斥孫兒,一會兒又像孫兒向爺爺保證,一會兒又咬牙切齒。但是偶爾也會正常,和眾藩王吃酒、聊天,正常的不得了。眾人再找醫生,醫生診斷之後,認為是燕王祖先附體,所以時好時壞,一定要找出症結,讓祖先滿意,那麽祖先自會離去,燕王自然會好起來。
眾人聽了醫生的話,不由得麵麵相覷,然後決定一起寫奏章向朱元璋報告,在奏章中除了描述朱棣病情、醫生的診斷後,還在奏章中說,他們也都聽到了祖先的隻言片語,所以燕王所得的病,確有其事。
這篇奏章很快送到了朱元璋的龍書案前,朱元璋閱後大驚,趕緊派禦醫前去診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