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閑話女真
字數:5605 加入書籤
(本書中洪武朝隻有二十九年,所以建文三年相當於曆史上的建文元年,即1399年,特此說明。)
“你就是這麽做皇帝的嗎?你就是這麽對待自己兄弟的嗎?”
雖然已經過去兩個時辰了,朱允炆耳邊卻仍然回響著太後憤怒的咆哮,自己當時是怎麽回複的呢?好像隻是沉默不語,想到這裏,朱允炆輕輕歎了口氣。
事情的起因是這樣的,建文三年大朝會之後,除了宣布了之前的聖旨外,還頒布了遷封藩王的詔書,遷穀王朱橞於長沙;令沈王就藩遼東沈陽、韓王就藩遼東開源,由遼東都司吳升、遼東布政使程本立負責建造王府;除此之外,朱允炆設置了台灣都司,徐增壽為首任都指揮使,令吳王朱允熥就藩台北,由其嶽父趙思禮負責建造王府。
太後還和上次一樣,要求朱允炆將朱允熥改封。但是朱允炆卻沒有聽從,他現在已經不需要委曲求全了,燕王之亂時他需要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盡量不起風波,但,現在,已經不需要了。
“卓敬現在到那裏了?”忽然,朱允炆冒出了一句話。
“皇上,卓大人出發才十六天,恐怕還沒有到沈陽呢。”解縉答道。
“嗯,大珅,你怎麽看卓敬此行?朝鮮會作何反應?”
“這個,”解縉猶豫了一下,道:“皇上,臣說不好?”
“哦?為何?”
“根據情報司的情報,朝鮮權知國事李成桂已經退位,其二子李芳果繼位,但實權掌握在五子李芳遠手中。所以朝鮮實際上有三個權利中心,李成桂雖然年老,但威望還在;李芳果雖無大誌,但卻有正統名分;李芳遠雖然跋扈,但卻有其兄李芳幹的牽製,不敢輕易造次。”
“所以,在這種情況下,什麽事情都有可能發生,就看卓大人的手段了。”
“不管怎麽樣,女真人必須肅清,大同江以北等漢唐故土必須劃歸大明,朕要在那裏重建鐵嶺衛,另外朕,”朱允炆頓了頓道:“還要濟州島!”
“......”解縉猶豫了一會兒道:“皇上,這恐怕要打仗啊。”
“嗬嗬,那是一定的。”朱允炆笑了笑,過了一會兒,才道:“如果沒有平定朝鮮的功勞,平安這些人也不會自安的。”
“機會,朕已經給了,就看他們能不能把握的住了。”
......
“程大人,大連港的繁華完全超乎卓某的想象啊!”
外麵披著貂皮大氅,內穿緋色官服的卓敬朝遼東布政使程本立拱手道。
“卓大人過獎了。”長身施禮的程本立笑道:“這都是皇上的仁政,早在朝廷開海禁之前,大連就已經開禁了,隻不過主要往來於直沽、登州、朝鮮等地,現在大明開了海禁,來來往往的船隻就更多了。”
卓敬點點頭,拱手道:“本官要參觀一下大連港,程大人不介意吧。”
“哈哈哈,當然不介意,”程本立笑道,指著旁邊的馬車道:“請上馬車吧,我們邊走邊看。”
整個上午,卓敬都在港口裏閑轉,大大開了眼界,高大的滑輪組輕而易舉的將數千斤的貨物提起,極大的加速了卸貨、裝貨的速度;寬闊平整的水泥馬路上,四輪馬車來回往複,似乎永不停息;另外直通倉庫的滑軌,也方便了商人臨時卸載、存放貨物。
當然,卓敬關注的並不僅僅如此,他還發現倉庫附近戒備森嚴,哨卡林立,不遠處的大連城高大雄偉,城上刀槍林立,遍布火炮。
......
參觀之後,時間也已經到了中午了。程本立就邀請卓敬到驛館用飯,卓敬略一思索就同意了,畢竟他作為欽差,晚上必然要下榻在驛館裏的。
待看到桌上的菜品時,卓敬皺了皺眉:“程大人,這是不是太豐盛了啊?”
“豐盛?”程本立愣了一下,但馬上反應過來,道:“大人誤會了,這些都是遼東的土產,大連依山傍海,山珍、海味應有盡有,而且遼東也有水稻,這白米飯也不稀奇。”
“是嗎?”卓敬愣了一下,不由的回頭看了看身邊的副使。
副使是個胖子,正笑眯眯的看著酒食,聽著二位大人的談話,當看到卓敬的眼神後,趕緊滿臉堆笑道:“卓大人,程大人說的是真的,卑職在這裏派有記者,另外舍妹也在大連,她給卑職的信中也提到過此事。”
“哦,看來是本官多心了,還望程大人見諒!”卓敬連忙向程本立致歉。
程本立連連拱手,表示並不在意,然後狐疑的看向副使,問道:“這位白大人,不知令妹是?”
“哦,”副使笑了笑,拱手道:“程大人,舍妹在這裏開作坊的,好像有作坊、酒坊、還有船隊。”
“難不成是白家的女掌櫃?”
“嗯,應該是吧。”
程本立立刻不說話了,他知道這個白掌櫃,雖然他沒有見過她,甚至可以說,沒幾個人見過這位白掌櫃的真麵目,在大部分場合,她都帶著麵紗。這位女子一來遼東,就大手筆的興建作坊,購買船隻,沒多久就成為遼東一帶有名的富豪,這樣自然有人垂涎其財富和美色,欲圖刁難,但無論什麽人,隻要打了不該打的主意,都會倒黴,可以說其手段通天,無人敢惹。
程本立關注這個女子,倒並不是其手段通天,而是她的作坊為遼東軍隊提供了大量的棉衣以及各色的紡織品,有力的支撐了遼東軍隊在酷寒天氣下與女真人的作戰。
看到有些冷場,卓敬趕緊岔開話題,指了指城外,道:“程大人,本官看港口、倉庫、城池都戒備森嚴,難道有什麽事情嗎?是倭寇經常來嗎?”
“這個啊,”程本立猶豫了一下道:“在燕庶人叛亂的時候,遼東軍大多奉命入關平叛,那時候倭寇來的比較多,也比較頻繁,不過隨著皇上命令遼東水師加強巡邏,並給水師戰船上裝備了火炮、火槍,倭寇吃過幾次虧之後,就來的比較少了。”
“不過如今大連港來往的客商很多,是遼東的窗口,所以吳大人嚴令,不許出任何一點差錯。”
“哦,”卓敬想了一下,道:“那些倭寇是從倭國來的嗎?”
“不是的,最早的時候,倭寇經常藏匿在附近的島嶼,不過水師羅將軍奉命大力清剿後,現在附近島嶼基本上沒有倭寇了,但還有一些倭寇藏在朝鮮的島嶼上。”
“朝鮮?他們還窩藏倭寇?”
“不僅如此,下官懷疑,有些倭寇就是朝鮮人假扮的。”
“什麽?”卓敬猛的轉頭,注視著程本立:“程大人,這種玩笑可開不得啊。”
“嗬嗬,卓大人有所不知,在燕庶人叛亂時,遼東的女真人就不怎麽安分,而且自從受過朝鮮冊封為“上萬戶”的猛哥帖木兒從朝鮮來到了遼東地界後,建州衛就不怎麽聽調動了。”
“可是,本官聽聞,女真人在開平、大寧之戰中,立下不少戰功啊。”
“這倒不假,”程本立仰頭想了一下:“去年,女真人已經上交了兩千四百多蒙古軍首級,為牽製大寧的蒙古人,立下了汗馬功勳。”
“但是這也有不好的地方,海西女真、建州女真因此進入了我遼東腹地,知道我遼東虛實,而且自從猛哥帖木兒進入遼東之後,建州女真就變得更有組織,其上交的首級也突然增加,下官懷疑其中有朝鮮那邊女真人的參與。更讓下官擔心的是,在平叛後期,女真人竟然不滿足於用首級換來獎賞,出現了劫掠我大明百姓的現象。”
“當時正處於平叛關鍵階段,女真人的作用不可忽略,幸虧叛亂很快就平定了。所以下官和耿將軍、吳將軍商量後,當機立斷處斬了劫掠百姓的女真人,可是卻引起了女真人的騷動,這讓下官很擔心。”
“所以當叛亂平定後,下官和耿將軍商量了一下,聯名寫了奏折,在耿大人入京時,秘密奏報了皇上,為保持遼東的安定和發展,必須清剿女真人,趁著現在女真人還弱小,朝廷應該先下手為強。”
“皇上英明無比,從善如流,立刻下令在遼東實現編戶齊民,真乃遼東之幸啊!”說到這裏,程本立朝南方一拱手,滿臉肅穆的道。
“哦,”卓敬吃了幾口菜,想了一會兒道:“程大人認為應該如何解決女真人?”
“遼東境內的女真人並不難對付,女真人部落都不大,比較落後,而且矛盾眾多,不相統屬,但是要解決女真人,就必須排除朝鮮人的幹擾。”
“洪武十五年,我朝派女真千戶白把山渡河,欲接管故元合蘭府轄區,當時的朝鮮還叫高麗,高麗喪心病狂,出兵擊退我軍。”
“洪武二十一年,我朝欲在故元雙城總管府重建鐵嶺衛,沒有成功。”
“之後,高麗暗中向女真地區擴展勢力,另外朝鮮權知國事李成桂也與女真人關係密切,其結義兄弟李之蘭就是地道的女真人,李之蘭為李成桂篡位立下了赫赫戰功。李之蘭雖然已死,但是其家族在朝鮮勢力極大,而李之蘭生前曾經公開說,猛哥帖木兒是其親侄,應該是為了拉攏建州的女真人。”
“所以,下官以為,女真人並不容易對付,因為其背後是朝鮮。”
“程大人認為朝鮮會為了女真人與我朝開戰?”
“這並不是沒有可能,如果朝鮮退縮,他們其北部的女真人必然離心,那麽我朝重建鐵嶺衛將是輕而易舉。”
“但是李成桂是以軍功起家,曾經擊敗過紅巾軍、元軍和倭寇,其子李芳遠也殺伐果斷,對其父篡位助力甚多,另外朝鮮軍力並不弱,至少在十萬以上,戰時征召的話恐怕能達到二十萬,所以他們很可能會與我大明一戰。”
“而且,更北麵的海西女真、東海女真都很可能會卷進來,甚至不排除朝鮮勾結蒙古人,夾擊我軍的可能。”
卓敬目瞪口呆的看著程本立,似乎第一次認識這個據說是程頤後人的布政使。他在領命出使時,其實還是有一些抵觸情緒的,認為皇上窮兵黷武,但是皇上卻讓他找程本立聊聊就明白了,現在他才明白皇上的用意,此行並不簡單,甚至還可能有殺身之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