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 樂浪府
字數:4089 加入書籤
《江華島協定》是後世史學家的說法,在當時來說,其實隻是大明鴻臚寺少卿白望儒和朝鮮權知國事聯名向大明皇帝上的一份奏折而已。
開城,仁德宮。
李芳遠看著眼前的由白望儒擬好的,等待他簽名的奏折,將桌子拍的啪啪響,青筋直冒,咬牙切齒。良久,才取過毛筆,顫抖著手在奏折上署上自己的名字,當寫完最後一筆後,李芳遠如同失去了渾身的力氣,頹然坐在椅子上,閉上眼睛,淚水流過雙頰,用微弱的聲音道:“李舒,把他交給大明的使者吧,本王累了,要休息一下。”
“王上多保重,老臣去了。”看到李芳遠簽了字,李舒鬆了口氣,但是心中卻湧上一絲悲哀,他恭恭敬敬的向李芳遠行了三拜九叩大禮,拿起奏折轉身出門去了。
聽到李舒的腳步聲逐漸遠去,李芳遠心如刀絞,他知道,自己不僅失去了小半的國土,還將失去這個股肱之臣.....
看著李芳遠痛苦的樣子,卞仲良跪倒在地:“大王既然不願意,那麽末將就馬上召集兵馬,明使在城中隻有五百人,旦夕可滅,既然大明不仁,就別怪我們不義了。”
“唉,”李芳遠重重的歎了口氣,沉默了一會兒道:“仲良,你近前來,本王和說一下本王這麽做的原因,李舒明白本王的苦衷,可惜他已萌死誌,以後本王就要靠你了。”
“什麽?李大人?”卞仲良吃驚的抬頭:“那還等什麽,末將這就去阻止。”
“阻止?”李芳遠苦笑一聲:“等奏折的消息傳出去,必然群情沸騰,必然需要找一個替罪羊,到時候怎麽辦?”
“那李大人是......”
“是的。”李芳遠點點頭,然後招手讓卞仲良近前坐下。
“仲良,本王並不願意妥協,但是本王也有不得已之處,其實張輔的五千兵馬,甚至近衛騎兵軍都沒什麽大不了的,我們據城防守,待其糧草耗盡,再進行反擊,可操必勝。千百年來,我們就是這麽對付中原人的。即使蒙元也拿我們沒什麽辦法,那時候我們可以飄到海上,到江華島去。”
“可是大明不同,它的水師可以輕而易舉的摧毀我朝鮮水師,在任何一個地方登陸,這一點本王萬萬沒想到的,大明的水師竟然那麽強大,尤其是船上的火炮,不是武勇可以對抗的。”
“我朝鮮膏腴之地都鄰近海岸,尤其在漢江流域,無論是西京平壤、中京開城,東京漢城都在漢江流域,都處在大明水師的攻擊之下,而一旦失去這些地方,我李氏就沒有資格在朝鮮稱王了。”
“最重要的還不是這些,前些年那個可惡的胖子使者竟然在到處打聽高麗王族的情況,這就是在威脅本王,我們李氏到現在還隻是知事,不是國王,如果大明扶植一個高麗王族,然後再占領開京、漢京和平壤,讓其稱王,你覺得會出現什麽情況?”
“這個,確實很麻煩,不過不對啊,上王不是殺光了高麗王族嗎?”
“哪有那麽容易?高麗立國接近五百年,怎麽可能全部殺光?而且就算大明隨便找一個人來,說這就是高麗王族,也必然會有無數人的願意承認。”
“還有,我那個四哥,他現在一定在明使手中,因為那個胖子隨身帶著的那個玉佩,就是四哥的信物。我也不知道這個愚蠢的四哥怎麽和明人搞到一起了。”
“那大王的意思是明人會--------?”卞仲良有些不確定的道。
“是的,明人還可以扶植四哥,如果大明敕封四哥為朝鮮國王,你覺得會怎麽樣?”
卞仲良良久不語,最後來了一句:“大明太歹毒了啊,末將印象裏的天朝不應該是這樣子的啊。”
“是啊,本王本也以為大明是可以糊弄的,可是事實證明,本王錯了,這個二十多歲的皇帝的野心難以想象的,今天討要平壤隻是第一步,將來還會有新的要求。”
“難道?”卞仲良大驚:“難道大明要滅我們朝鮮?”
“這個不是沒有可能,你沒看大明討要濟州島了嗎?”
“那怎麽辦?大王,我們可不能坐以待斃啊。”
“不會的,本王不會坐以待斃,再說要控製平壤以西的女真人,也不是那麽容易的。”說到這裏,李芳遠突然坐正了身子,低聲道:“仲良,你立刻派人去通知猛哥帖木兒和李忠誠,讓他們發動女真人襲擾明軍,隻要能打擊明軍,本王都有重賞;另外讓他們蟄伏待機,我朝鮮大軍會打回去的。”
“打回去?”卞仲良驚詫的看著李芳遠。
李芳遠重重的點了點頭。
十餘日後,朝廷下旨同意了李芳遠和白望儒的奏請,在新領土上設樂浪府,府治平壤,歸屬遼東布政使司管轄;同時重賞了卓敬一行人,卓敬、白望儒、張輔各賜銀一千兩,白望儒駐開城,任大明駐朝鮮總領事,張輔晉升為平壤衛都指揮僉事,駐平壤,下轄平壤前後左右中五衛,歸屬遼東都司指揮,負責征剿樂浪府的女真人,令其歸化。
聖旨的最後,朱允炆敕封晉王朱濟熺之弟朱濟燁為平壤郡王,就藩平壤,賜平壤前、後衛為其護衛;賜予他海邊的鹽田一千畝和良田兩萬畝,俸祿每年一萬石,但每年遞減一千石,朝廷隻供養其十年,之後則自力更生。
但是接受樂浪府的過程卻並不順利,平壤、安州等地的駐軍拒絕撤出,即使李芳遠的命令也不管用,而境內的女真人也聯合起來,以猛哥帖木兒為首、李忠誠為輔,頻頻出擊,偷襲明軍。
最後朱允炆命令近衛騎兵軍進入朝鮮,掃蕩女真人;令駙馬都尉梅殷帥軍五萬從山東登州出發,在平壤附近南浦港登陸,進攻平壤。
在火炮的威力下,平壤城半月即被攻破,守將崔振行被殺,三千餘俘虜,被征用為平壤郡王修建王府。平壤一破,其他城市也紛紛陷落,到九月份,樂浪府大部平定,梅殷所率軍士分屯樂浪府各地,梅殷任樂浪總兵,統一指揮樂浪府所有駐軍。
但女真人的反抗仍然此起彼伏,戰火橫跨鴨綠江兩岸,遼東軍雖然節節勝利,但也付出了慘重的代價,這也說明了大明的女真政策是多麽的不得人心。
為了進一步深化遼東的控製,朱允炆命令程本立在遼東實行身份牌製,所有百姓,包括女真人在內都要領取身份牌,並妥善保管,所有無身份牌之人都被視為亂民,一旦被抓獲,則要被征用建設遼東,至少要三年以上才能獲得身份牌,就可以享受樂浪府的各項政策了。
對於女真人來說,獲取身份牌除了服苦役之外,還有三種辦法,一種是家中女子嫁給衛所的士兵,那麽其直係親屬可以獲取身份牌;第二種是從軍,家屬也可以獲取身份牌;第三種則是到獲得五個以上擁有身份牌的人的擔保,這個是最困難的。
為鼓勵士兵納妾,朱允炆規定每納妾一名,則授五十畝土地,這些土地往往會轉給女方家屬耕種,在這種政策下,士兵迅速成為地主;但如果士兵是女真人,則不享受這些優待。
這種殘酷的政策很自然的引起了女真人的反抗,出現了一些可歌可泣的追求自由狩獵生活的英雄,可惜,他們的努力更加證明了自由的代價是昂貴的。在戰鬥中,遼東軍也出現了一些令女真人聞風喪膽的人物,如平壤衛的張輔,沈陽衛的邵雲,通化衛的熊海等人。在女真人的努力下,沿江、沿海的衛城逐漸建設完畢,女真人的生存空間進一步被壓縮,不願服從王化的女真人逐漸向北遷徙,還有一部分向東進入朝鮮。
遼東水師指揮使羅克寧、僉事李夢得也受到了皇帝的嘉獎,李夢得帶領一支分艦隊常駐平壤附近的南浦港,保護平壤到遼東大連、山東登州的航線暢通。
建文三年十月的一天,早已稱病不朝的鮮領議政大臣李舒在家裏溘然長逝,享年五十八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