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章 緣由
字數:5521 加入書籤
“皇上,耿將軍、匡將軍在殿外求見!這是匡將軍的奏折!”
“哦?”朱允炆接過劉振遞過來的奏折,略微掃了一眼,勃然大怒,“啪”的一下拍到了桌子上:“想死啊,朕成全你們!”
平安、劉振嚇的一哆嗦,連忙跪倒在地:“皇上息怒!”
朱允炆沉默了一會兒,望了望房頂,突然道:“毅國公。”
“末將在!”
“特戰營那邊來了緊急軍情,你和長興侯商議個對策出來,朕半個時辰之後要結果,朕要萬無一失,一勞永逸,你明白嗎?”
“末將明白!”
“好,你去忙吧。”朱允炆擺了擺手道。
平安長出了一口氣,站起身來,深施一禮,轉身告退。待退出殿外,冷風一吹,他不由得打了一個寒顫,渾身涼颼颼的,才發現自己出了一身冷汗。在他的印象裏,皇帝為人寬厚純良,從不口出惡言,另外做事情也很有分寸,即使對於燕王逆黨的處置,也非常克製;但今天卻說出這麽殺氣騰騰的話了,說明是氣急了,但到底是什麽事情呢?平安不敢多想,急匆匆的轉向偏殿,很快見到了早已等候的耿璿、匡毅、譚遠、邵雲等人……
在另一邊的偏殿中,劉璟、解縉、楊榮、楊士奇等人正忙得熱火朝天,他們要先把各地的奏章過濾一遍,按照重要、緊急程度進行分類,同時還要注明他們的處理意見。按照朱允炆的要求,如果意見存在分歧,需要討論解決,如果討論也無法解決,那就要注明各自的意見,由朱允炆來最後裁決。
在北巡期間,為方便處理各地的奏章,朱允炆讓軍機處和文淵閣一起辦公,在此基礎上形成了自己的秘書班子,其中王度擔任秘書長的角色,劉璟、解縉、楊士奇等人擔任秘書的角色,如今王度有事公幹,秘書班子的臨時負責人就變成了劉璟。對於這一點,楊榮、楊士奇倒無所謂,解縉卻有些微詞,所以經常在某些事情上和劉璟唱反調。
“劉大人,這件事情似乎有些不妥吧?”
“有什麽不妥呢?大紳?”劉璟放下手裏的毛筆,微笑著看著眼前這個年輕的後生。
“您看,湘王偽造交通銀行銀票的事情,皇上已經有過批示,為什麽荊州知府還要上報,而您的意見是嚴查,這似乎有些不好吧?”
“嗬嗬,大紳,湘王偽造十數萬兩銀票,你覺得應該如何處理呢?”
“這個,下官以為,還應該按照上次的處置,派員申斥,沒收其所得即可,沒有必要搞的大張旗鼓,為了區區十多萬的銀票,搞得宗室不安!”
“宗室不安?”劉璟愣了一下,突然笑道:“大紳,難道說宗室犯了國法,就可以不處置嗎?皇上早有嚴令,偽造銀票,是要夷三族的,九族發配充軍,永世不得還鄉;相比較而言,宗室的處置要輕多了吧。”
“……”解縉語塞,愣了一會兒道:“下官堅持自己的意見,皇上仁慈,不會苛待宗室的。”
“嗯,好的,我們等待皇上裁決吧!”
二人正說話間,楊榮走了上來,遞給劉璟一本奏折,低聲道:“劉大人,下官覺得這件事情要立刻稟報皇上。”
“是嗎?”劉璟接過奏折,打開一看,立刻神色大變,起身道:“諸位,把重要的奏折挑出來,隨本官立刻去見皇上。”
“是的,大人!”
朱允炆展開奏折,看了一遍,皺了皺眉,然後合上奏折道:“仲璟,你覺得王度的處置合適嗎?”
“臣以為較為妥當。”
“你們的意見呢?”
“臣附議!”
“好吧,大紳,你來擬一下旨意,調查司副司長喬洪全家押入大牢,待朕回京後處置;司長封行健重責三十軍棍,調離調查司,隸屬情報司,降為百戶,赴朝鮮公幹,立即啟程,違者立斬;令金吾衛指揮使萬自成擔任調查司司長,即刻上任,不得有誤!”
“是!”
解縉飛快的擬好旨意,朱允炆略微過目後,點頭下發了。
“皇上,還有一件事情需要您裁決,您看!”劉璟把彈劾湘王的奏折,雙手遞給了朱允炆。
朱允炆大致看了一下,又看了一下劉璟和解縉的評語,突然笑了,道:“仲璟、大紳,你們的意見向左啊,對了,勉仁,你們呢?”
楊榮偷眼看了看劉璟,又掃了掃解縉的神色,最後咬了咬牙,拱手道:“回皇上,微臣有句話不知當講不當講。”
“說吧!”
“微臣不讚同劉大人、解大人的意見,上次湘王就偽造過銀票,朝廷沒什麽懲處。而此次故伎重演,都是皇上過於寬宥所致,此次不僅要嚴查,還要嚴懲,以儆效尤,否則此例一開,交通銀行的銀票就是下一個寶鈔,後果不堪設想!”
“微臣不同意,”解縉一下子就急了,拱手施禮道:“皇上,楊大人此議不妥,如今朝議紛紛,藩王蠢蠢欲動,不可以火上澆油啊,一旦生變,後果不堪設想。”
“就是因為藩王蠢蠢欲動,朝廷才更不應該退縮,應該果斷出手處理藩王,如果姑息養奸,恐怕會出現第二個燕庶人,甚至更多。”楊榮毫不退縮的道。
“仲璟呢?你的看法呢?”朱允炆偏頭看了看劉璟,道。
“回皇上,微臣以為,湘王違法之風不可漲,需要嚴格處置,但是臣以為過嚴也不好,否則天下人會以為皇上苛待宗室,有傷皇上的仁德。臣以為,隻要宗室沒有反心,還是應該以安撫為主。”
“這樣啊,士奇怎麽看?”
楊士奇是個奇人,一歲喪父,四歲母親改嫁,好在繼父比較爭氣,中了進士。但好景不長,楊士奇九歲那年,繼父被免官流放,他不得不和母親回到老家,恢複了楊姓,幸好他聰慧無比,被稱為“千裏駒”,隻可惜家裏太窮了,從十五歲開始,就以教書為生,到處遊曆。按照明朝的法律來說,這個家夥應該是犯了事情逃亡去了,因為他沒有功名,沒有資格遊曆。
一直到建文朝時,他終於熬出頭來了,因為修《太祖實錄》,經過王叔英和禮部尚書張紞的推薦,入了朱允炆的法眼,被調入文淵閣當值。
楊士奇今年三十八歲,比楊榮、解縉要大上四五歲,加上其早年坎坷,久曆世情,所以言行一直很謹慎,遇事情很少發表意見,以勤勉著稱。
但是,對於這次垂詢,楊士奇卻沒有退縮,而是從袖中掏出一份奏折,雙手奉上,道:“皇上,臣有本奏!”
“好,呈上來!”
“是!”
朱允炆接過奏折,發現奏折很長,有十二頁之多,顯然是早有準備,看到這裏,朱允炆不由的笑了笑,展開奏折看了下去。奏折雖然很長,但朱允炆看的卻很快,有的時候還輕敲一下桌子,有點興奮。
感覺到朱允炆的態度後,劉璟、解縉、楊榮下意識的回頭看了看低頭侍立的楊士奇,這個家夥,不可小視啊,應該是準備了好久吧!
朱允炆看了足足兩遍,才放下奏折,笑道:“士奇,奏折寫的很好,你來給大家念念吧。”
“遵命,皇上!”
楊士奇接過奏折,清了清嗓子,慢慢展開,開始讀誦。
“……”
“自建文元年至建文六年,朝廷在各地陸續設置了屯天使,管理軍屯,軍屯的糧食產量有所增加;但是,衛所軍的暴動、叛亂卻時有發生,截止目前,500人以上的暴動、叛亂有四十餘起,而衛所級別的暴動,即五千人以上的暴動就有八起之多,尤其是建文四年以來,共發生了六起之多。”
“究其原因,微臣以為是衛所官兵如同土司一般,都是世襲製,而屯天使則相當於流官,士兵們夾在流官和土官之間,會下意識的服從土官,即世襲的千戶、指揮使。但是,按照朝廷規製,屯天使的權力日增,這就引起了衛所官員的不滿,進而引起暴動和騷亂。”
“……”
“朝廷征收商稅以來,朝廷收入大增,但是卻切斷了地方官府和藩王的攬財的渠道。藩王就不必說了,攔路設卡、過橋、坐船等等都是他們的財源,但這些費用在征收商稅後,都已經被取消了;另外對於地方官員來說,商人的錢可以隨時拿走的,但是現在商稅的出現,實際上對商人形成了保護。因為如果商稅征收明顯下降,戶部要派人詢問的,很可能會影響其升遷。”
“凡此種種,讓藩王和地方官員非常惱火。為了路卡的事情,除了蜀王、台王外,幾乎都被皇上下旨申斥過,並沒收了其所得;而官員,則發現他們要依賴於商會,否則稅收很難征收上來,這讓自命為‘四民之首’的士人憤憤不平,屢次出手打壓商人,卻往往被朝廷申斥。另外官員貪汙的案件頻頻發生,且數額越來越大,揚州知府據說就貪汙三百多萬兩。從建文元年以來,縣官被免職查辦的足足有四百多人,每年都有六七十個,這些人都丟了烏紗帽,不可能沒有怨氣;而知府一級,大致上也是如此。”
“另外朝廷連年興兵,如今駐守樂浪和朝鮮的軍隊已經超過十五萬,東北駐軍也接近十萬,耗費錢糧無數。戶部尚書鬱新屢次上書,要求早日結束戰爭,因為現在國庫已經有點撐不下去了。”
“比這個更可怕的後果是,如今北方邊境形成了一種外重內輕的局麵,大軍雲集在開平、大寧、沈陽、平壤、漢城等地,河北、山東、河南這些地方都非常空虛,而這些地方都是昔日紅巾軍的起家地方,白蓮教在當地很是盛行,一旦有變,後果不堪設想!”
“還有倭寇,自濟州島海戰以來,倭人屢次請命,願意賠償損失,卻一直沒有達成協議。所以臣擔心,倭人也很有可能會鋌而走險!”
“……”
“所以,臣以為,如今大明形勢危如累卵,需要用霹靂手段震懾逆賊,才是長治久安之道;而懷柔,隻會死更多的人,讓大明更加動蕩!”
“……”(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