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九章 時代不同了(一)

字數:3836   加入書籤

A+A-




    皇帝出巡返京,儀式要比出京時隆重的多,京中的親王、郡王、勳貴以及三品以上的官員都要到城門口迎接,而承擔監國重責的太子朱文奎更是排在大隊人馬的最前麵,楚王、安王等親王則緊隨其後,再往後是在京的公侯,再往後則是以鬱新為首的文武百官……

    但是麵對群臣迎駕,朱允炆卻沒有露麵,隻是令劉振傳旨眾臣平身,同時召太子朱文奎、太子太傅卓敬和戶部尚書鬱新三人上龍輦議事,眾人俯首領旨,山呼萬歲。

    皇帝的車駕很長,緊隨其後的是嬪妃和文臣,再往後是騎馬的武將,車駕的最後是皇帝出京半年的成果展示。為了擴大影響,朱允炆特意派了嗓門大的士兵高聲介紹成果的身份,隨著聲音響起,隊列緩緩的通過金川門,隊列的最前麵的身份也最為尊貴,是蒙古大汗額勒伯克和科爾沁部落的鐵勒巴等人,他們一個個蓬頭垢麵,衣衫破碎,彰顯其俘虜的身份;在蒙古人身後的則是俘虜的女真人,相對於蒙古人而言,他們更加狼狽,身上的衣衫更加破舊,某些人身上更是遍體鱗傷,一個個都垂頭喪氣的,但最讓人圍觀的百姓漬漬稱奇的是他們的頭發,女真人隻在頭頂的正中央保留了一點點頭發,梳成辮子,在京師的人看來,要多怪異有多怪異,一時間圍觀的百姓議論紛紛;最後麵則是一些朝鮮人,他們的服飾看起了正常多了,如果沒有旁邊的軍士高聲唱叫,大明的百姓根本分辨不出來他們是朝鮮人,都會以為他們是明人,而與蒙古人、女真人不同的是,他們大多騎馬,中間還夾雜著十餘輛精美的馬車,馬車行走時,鑾鈴響動,還帶著一股香風,讓路邊圍觀的百姓心裏癢癢的,真想掀起簾子看一下,到底是什麽樣的美人。

    聽著路邊軍士的高聲唱名以及周圍百姓的竊竊私語,“這就是蒙古大汗啊?看起來不怎麽樣啊!”“這些蒙古人真髒,好野蠻啊!”“這下好了,蒙古人的大汗都被抓住了,看誰敢和大明為敵!”,額勒伯克羞愧難當,他沒想到一路上和顏悅色的朱允炆會這麽羞辱他,雖然沒有囚車和綁縛,但所有的蒙古俘虜都被換上了又髒又破的衣服,在眾目睽睽之下以俘虜的身份經過金川門,這讓額勒伯克很難接受,但是他也沒有別的選擇,但是更讓他氣憤的是,阿魯台和馬哈木跟著平安在湯泉附近擊敗了倭人,立下了戰功,被朱允炆從俘虜裏提了出來,如今正騎著高頭大馬在旁邊監視著自己這些人,而且還非常賣力,經常以鞭子來糾正蒙古人的不當行為舉止……

    對於明朝的京師,額勒伯克並不陌生,在洪武三年,他就來過這裏,當時明朝的洪武皇帝還是洪武帝朱元璋。那年,大將李文忠奇襲應昌,父親愛猷識裏達臘「元昭宗,元順帝之子」倉皇北逃,額勒伯克落入了明軍之手,被朱元璋封為崇禮候,但不久之後,額勒伯克就被送還漠北。從內心深處,額勒伯克是很感念朱元璋的,如果沒有他的仁慈,他也沒有機會成為蒙古大汗。但是讓他萬萬沒有想到的是,在他有生之年,他會又一次以俘虜的身份來到了明朝的京師,區別在於此刻的大明皇帝已經是朱元璋的孫子朱允炆。

    而這一次,他所受的待遇,卻遠遠不如上次,這讓他非常費解,他不知道明皇到底怎麽想的?難道明皇不知道,這樣會激怒蒙古人嗎?難道明皇就真的一點都不在乎?

    不僅額勒伯克不理解,朝臣也不理解,此刻龍輦中的鬱新就對朱允炆提出了這個問題:“皇上,如此羞辱額勒伯克,似乎有些不妥啊!”

    “有何不妥?”朱允炆微微歪了歪頭,微笑著觀察著鬱新、卓敬以及身邊的朱文奎的神色。

    “臣以為,”鬱新沉默了一會兒,拱手道:“陛下,額勒伯克畢竟是全蒙古的大汗,草原的主人,即使被俘,也應該有相應的禮遇吧,畢竟身份不同啊!即使當年魏國公攻破大都,就沒有窮追元順帝,畢竟元順帝曾經做過天子啊!”

    “哈哈哈,”朱允炆突然笑了起來,道:“鬱卿,這讓朕想起了一種說法,魏國公徐達不窮追元順帝,牢記君臣之義,所以善始善終,與國同休;而開國公常遇春窮追元順帝,於禮法不合,以臣伐君,故暴死柳河川,可有此事?”

    “這個,”在朱允炆看似平靜的目光注視下,鬱新額頭的汗立刻就冒出來了:“這種說法,臣確有耳聞!”

    “卓卿家,你聽說過此事嗎?”朱允炆笑了笑,轉向一旁端坐的卓敬。

    可能是最近太勞累了,卓敬麵色有些憔悴,頭發也已經花白,但思維依然敏捷,聽到朱允炆的詢問,卓敬微微思索了一下,道:“這個傳言,臣也聽說過,但臣以為,這都是小民的妄自揣測而已,不足采信!”

    “文奎,你怎麽看?”

    許是許久沒有見到父親了,朱文奎略微有些緊張,但略加思索,回答道:“回父皇,這種事情不足為信,當時太祖皇帝已經是中華之主,天命所歸,孛兒隻斤氏隻不過是舊朝餘孽而已,豈能視同天子?且當年魏國公攻山西、開國公攻開平,都是當時形勢所逼。洪武元年,我軍雖然攻克大都,但擴廓帖木兒卻盤踞太原,手握十萬鐵騎,對北平虎視眈眈,不可不除,所以魏國公才領命西進,於洪武元年十二月擊破擴廓帖木兒,解除了北平側翼的威脅,順勢攻入陝西,平定西北;在魏國公與擴廓帖木兒大戰時,開國公的作戰方向是保定、真定等地,至於北伐開平,已經是洪武二年的事情了,當時元順帝盤踞開平,趁魏國公西進時,意圖派軍奪回大都,開國公率軍北上,屬於正常的反擊而已,並沒有特別之處。市井小民以訛傳訛,不足采信!”

    “嗯?”朱允炆有些驚奇的看著侃侃而談的兒子,這是八歲的頑童能夠說出的話嗎?他不由得拉過兒子的手,輕聲道:“文奎,和父皇說,這是你自己想到的嗎?”

    “這個,”朱文奎猶豫了一下,偏頭偷偷看了一眼卓敬,低聲道:“回父皇,父皇所說的流言兒臣也聽過,就問了卓師傅,這都是卓師傅說的。”

    “哦!”朱允炆愣了一下,突然笑了起來,他發現自己多心了,他以為朱文奎也是一個穿越者呢!雖然自己屬於半個穿越者,但是從心裏而言,朱允炆並不希望自己的孩子是穿越者,相反還非常抵觸!待確認後,朱允炆不由的鬆了口氣。不過話說過來,作為八歲的孩童,能夠將這麽長的句子複述出來,也挺不容易的的,起碼說明兒子的腦子比較好使。想到這裏,朱允炆輕輕拍了拍兒子的肩膀,點了點頭,又轉頭看向卓敬,笑道:“太子進步不小,朕很高興,卓先生辛苦了!”

    “臣不敢居功,都是殿下聰慧所致!”

    “嗬嗬,好!非常好!”

    朱允炆靜靜聽了一會兒輦外百姓的歡呼聲,最後道:“鬱尚書,卓卿家,朕有一個問題,想問你們一下!”

    “陛下請講!”

    “自唐以後,北部出現了契丹、女真和蒙古三個部落,成為我華夏的大敵,但是從軍隊數量上來看,三者的力量遠不及匈奴和突厥,但是為什麽他們造成的危害卻遠甚於前兩者呢?”

    “蒙古人更是攻滅南宋,一統華夏,大江南北,盡是胡虜,華夏兒女,不過是奴隸和下等人而已。崖山一戰,十餘萬將士投海自盡,這是何等的悲愴和絕望啊!自周秦以來,我華夏從沒有受過如此屈辱。如果不是繳天之幸,蒙元無能,再加上太祖皇帝以及群雄奮起,我華夏不知還要蒙受多長時間的屈辱,這到底是為什麽?你們想過嗎?”

    聽著朱允炆的話,鬱新和卓敬都沉默了下來,其實這些問題都已經有了官方答案,比如契丹的崛起,是石敬瑭這個兒皇帝造成的;女真的崛起,是契丹和北宋一起無能造成的;而蒙古崛起,則是金和南宋無能造成的。但是這種答案其實等於沒有說,皇帝所要的答案並不僅僅如此,自古以來,北方的大敵無外乎匈奴、鮮卑、突厥、契丹、女真和蒙古,從絕對力量上來說,胡虜的力量是在下降的,因為北方沙漠漸多,胡人的總體數量是下降的,胡人的生活水平也每況愈下,但其危害卻與日俱增,更出現了“女真滿萬不可敵”這樣的笑話,這不能不讓人深思其中的因果關係。胡虜為什麽能夠如此快的崛起?華夏又為什麽會節節敗退?(m.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