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章 時代不同了(二)
字數:4088 加入書籤
但是,卓敬和鬱新早已不是初入宦海的新丁了,他們很快反應過來,皇帝不是要和他們商量事情,而是要傳達一些信息。原因很簡單,自皇上出京之後,朝中發生了許多事情,如調查司被查封、近衛軍進京護衛皇城、吉王被囚禁宗人府、台王落水失憶,再加上發生在江北的刺駕大案,凡此種種,必然會刺激皇帝,而這一點,從皇帝略顯潮紅的臉色以及冷厲的目光中很容易看得出來。
所以二人很快放棄了思考,而是齊齊躬身施禮:“臣等愚鈍,還望皇上聖裁!”
“嗯,二位卿家請坐,朕確實有些事情要說一下。”看到兩人如此上道,朱允炆心中高興,立刻命人賜座。
“謝皇上!”
待二人落座後,朱允炆令人掛上周、秦、漢、南北朝、隋、唐、宋、元的地圖,然後指著這些地圖道:“你們看一下華夏一族的曆朝疆域變遷,可看出了什麽?”
因為車駕尚在移動的緣故,掛圖也在微微晃動,但是大體上也能看個明白。卓、鬱二人都是學富五車之輩,這些地圖其實他們都看過,也研究過,但是他們並不明白皇帝的用意,所以不約而同的沉默了一會兒。
“回皇上,”最後還是稍微年輕一點的卓敬先發言:“自秦始皇兼並六國、北驅匈奴、南平百越之後,漢、唐以及我大明的疆域東部、東南部、南部、西南部基本固定下來了,收縮變化的主要在東北、北方以及西北等地,曆朝拓展以漢唐為最,漢朝開拓了西域,唐朝攻滅了突厥,一度將整個草原囊括其中,在今和林附近設置了瀚海都護府,與單於都護府以沙漠為界,分別統帥漠北和漠南,可惜好景不長,瀚海都護府在高宗末年被突厥攻破,而單於都護府也最終沒於契丹。”
“目前來說,我大明的疆域不及漢唐,漢之西陲遠出玉門關、陽關之外,而唐之疆域還在漢之上,我朝西陲則向東收縮了千餘裏,至嘉峪關為界;東部賴皇上天威,已經收複漢唐故土;至於北部,蒙古雖屢遭打擊,卻一直無法剿滅,洪武朝名將輩出,八次出塞討伐,到了本朝,皇上派遣魏國公生擒額勒伯克,但要降服草原,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嗯,很好!鬱尚書呢?”朱允炆心中微微歎了口氣,有些失望,他本以為卓敬能說出一些發人深省的內容,可惜卻隻是老生常談。
鬱新今年六十五歲,頭發已經花白,到目前為止,他為大明主掌天下財賦也已經有十個年頭了,在洪武末年的大動蕩中,他能夠無驚無險的度過,不僅說明了其心思縝密,同時也說明了他有著不可多得的才能。所以在建文朝,他依然受到重用,在朱允炆北巡期間,入文淵閣輔佐太子主掌政務,為滿足大軍征戰需要,鬱新兢兢業業,恪盡職守,為前線將士督運糧草,保障大軍征戰無憂,為此,朱允炆還親自下詔表彰了他。
鬱新感覺到皇帝的目光轉向了他,心中有些猶豫,卓敬所說的其實早在他的意料之中,他是自己的老下屬了,在自己手下做過多年的戶部侍郎,但卻有些不安分,喜歡談論兵法,也正因為此,他得到皇上的信重,如今聖眷更是在自己之上。不過鬱新並不是很在意這個,他已經老了,最近更是感覺精力不濟,已經有告老還鄉的想法了,所以他顫顫巍巍的站起來,跪倒在地:“承蒙皇上問詢,老臣有幾句肺腑之言,不知當不當講!”
朱允炆大驚,趕緊站了起來,走到鬱新麵前,雙手將其攙扶起來:“鬱老卿家,朕今天就是想和你們聊聊心裏話啊,但說無妨!”
“是,皇上!”
鬱新靠在椅子上,拱手道:“皇上的雄心壯誌,老臣非常佩服,但是臣還是有些逆耳忠言。東南這邊沒什麽可說的,單論西北,玉門關、陽關早已湮沒在黃沙大漠之中,昔日水草豐美的河西走廊,已經今非昔比,唐朝的安西四鎮以及甘涼諸州先後沒於吐蕃、西夏以及蒙古,待先帝派馮勝、穎國公收複西北時,當地已無漢音,遍地盡是胡虜,無奈二位將軍隻能修築了嘉峪關後東返。但即使在嘉峪關以東地區,也是人煙稀少,匪患叢生,昔日肅王就藩時不得不先就藩平涼,洪武二十八年才就藩甘州,本朝初年改封蘭州,足見其地難治。且自洪武朝以來,當地的軍屯無法自給,都需要寧夏、陝西諸衛調撥糧食,每年至少要十萬石以上。”
“至於新收複的樂浪府,為了這塊土地,朝廷先後出動了十五萬軍隊跨海征伐朝鮮,至今尚未平定,但前後耗費錢糧已近五十萬石,這還不算曆城侯在當地征集的五十多萬石糧食。這些糧食、軍士大多從山東發運,當地民力疲敝,駐軍驟減,一旦有變,恐怕不堪設想。而且為了征服朝鮮,朝廷又與倭國交惡,與朝鮮、倭國的水師在濟州島大戰,雖然大獲全勝,卻損失戰船五十餘艘,損兵更是近三千人。”
“究其原因,老臣以為,朝鮮半島已經一統,民心安定,與漢、唐時諸國分裂已經全然不同,昔日的契丹、金國,甚至蒙古都無力滅亡朝鮮,如今大明想達到目的,談何容易?如今我大明在朝鮮駐紮重兵,每日耗費錢糧無數,耗損國力,一旦國內生變,後果恐怕不堪設想。”
“倭國孤懸海外,自古以來,從未被外國征服,昔日蒙古以全勝之師,兩次東征皆全軍覆沒,我大明貿然與倭國開戰,老臣很是擔心!”
鬱新一張嘴,卓敬就感覺到不好,正如鬱新了解他一樣,他也很了解鬱新,這位老大人做事情有板有眼,卻過於方正,雖然言辭不多,但隻要發言,必然言之有物。如今皇上開邊拓土,征調大批軍士北上,戶部的壓力是最大的,所以從鬱新的嘴裏不會蹦出什麽好話來。卓敬偷眼查看朱允炆的神色,發現朱允炆的臉色越發陰沉,趕緊開口打斷鬱新道:“老大人,我大明國力遠在蒙元之上,他們無力征服朝鮮、倭國,我朝未必做不到,皇上聖明,必然早有決斷,老大人就不必多言了吧!”
“卓大人,本官已經年老,不日就要告老還鄉,難道還不能容我把話說完嗎?”
卓敬愣了一下,不由得抬頭望了一眼皇帝,卻見朱允炆微微一笑:“惟恭,今日言者無罪,你不用擔心,鬱老卿家,還望直言,朕這點度量還是有的。”說話間,朱允炆暗暗叮囑自己,不要惱怒,這些人是有曆史局限性的,不生氣,不生氣!
“謝皇上,”鬱新繼續道:“至於北方的蒙古,請恕臣直言,除非我大明殺盡每一個牧民,否則蒙古是無法滅絕的。蒙古和昔日的匈奴、突厥全然不同,匈奴被稱為‘百蠻之長’,可見當時草原上部眾之多,所以東漢大將竇憲擊破匈奴後,匈奴立刻就被鮮卑所取代;而突厥也是同樣的情形,唐軍擊破突厥後,回紇取代了突厥成為了草原的主人。隻是蒙古不同,正如皇上所說,成吉思汗做到了一件前所未有的事情,所有的牧民都自稱蒙古人。所以即使額勒伯克被擒,黃金家族滅絕,也沒有任何的意義。因為後起的部族都會以蒙古人自居,就如同我們華夏曆朝曆代以漢人自居是一樣的。”
“所以我大明的邊患和前朝不同,老臣以為,即使花再多的心血,也無法根絕邊患,所以……”
“那麽,依你的意思?我朝就坐視蒙古休養生息,等他們兵強馬壯了,再來打我們?”朱允炆心中冒火,不由得打斷鬱新的話,冷冷的問道。
“皇上容稟,”如同沒有聽到朱允炆聲音中的寒意一般,鬱新淡然的道:“臣的意思並非如此,既然蒙古無法根除,而且如今蒙古已經衰弱至極,就不應該再派軍出塞,勞而無功!”
“另外,臣也不讚同皇上遷都北京,北京乃苦寒之地,需要從江南征調大量的錢糧賦稅,這需要耗費大量民力;除此之外,蒙古人遲早會恢複元氣,再次南下,一旦其突破長城,就會兵臨北京城下,為保證北京的安全,朝廷必然會下詔勤王,但勤王之師路途遙遠,同樣需要大量的糧餉補給,這會大大耗費江南的民力錢糧,而這些,本都是可以避免的。”
“先帝英明神武,卻從沒有想過遷都北京,他的備選方案是陝西的西安和河南的開封、洛陽,其原因也正在於此,北京距離塞外太近了。”
“先帝苦心孤詣,為防禦蒙古構築了三條防線,首先是長城一線,我軍可以依托長城的要塞進行防守;如果敵軍突破長城,我軍會退守黃河,依托黃河天線進行防守;如果出現萬一的情況,我軍也可以依托淮河、長江進行防守,如此可策萬全。”
“一旦遷都北京,如果京師被圍,勤王軍卻遲遲無法趕到,到那時,我大明危矣!”
“鬱新,你好大的膽子!”(m.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