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一章 時代不同了(三)

字數:6778   加入書籤

A+A-




    朱允炆真的生氣了!

    此次回京,他已經做好了徹底清理朝堂的準備,即使殺的血流成河也在所不惜。召見鬱新其實也是其計劃的第一步,這半年來二十餘萬大軍征戰蒙古、東北和朝鮮,朱允炆坐鎮北京負責指揮調度,鬱新輔佐太子坐鎮南京為大軍籌集和轉運糧草,一直兢兢業業,沒有出現任何延誤;同時在京中出現狀況時,說服齊泰赴北京報信,所以無論其能力還是忠心,都讓朱允炆非常滿意,所以在進京的路上就將其找來,打算統一思想,卻沒想到是這個結果。

    但是鬱新似乎沒有聽出朱允炆言語中的殺機,而是站起來,慢慢跪倒在地,深深伏了下去,沉聲道:“陛下,臣已經年老昏聵,不能長久侍奉陛下身邊,但此刻有些肺腑之言不吐不快,還望陛下給老臣這個機會!”

    朱允炆瞪著跪在身前的鬱新,努力將火氣壓了壓,道:“你說吧!”

    “陛下,洪武初年,先帝曾經定下十五個‘不征之國’,原因是‘得其地不足以供給,得其民不足以使令。’這些小國百姓貧困,且與我大明習俗各異、言語不通,得其土地百姓既不能增加賦稅,也不能為我大明提供兵員,得之何用?”

    “就以倭國為例,難道我大明真的征服不了倭國嗎?我朝水師鼎盛時有福船一千餘艘,其他各類艦船達四千餘艘,征服倭國可謂易如反掌,但征服倭國又有何益處呢?所以先帝才不與他們計較。”

    “蒙古、女真和朝鮮,打敗並不難,但問題是如何治理?”

    “漠北草原長期駐軍不現實,唐朝曾經嚐試過,但隻不過是曇花一現而已;女真所據之地冰天雪地,物產貧瘠,也無法供應大軍;至於朝鮮,立國可遠溯到武王伐紂時期,早已不在華夏版圖之內,語言文字也完全不同,陛下又何必知其不可為而強為之呢?”

    “最後,開疆拓土不僅需要強大的軍隊,更需要足夠的糧餉供應。”

    “陛下,先帝創業不易,聚養百姓更是不易,我大明百姓辛苦一年,除了賦稅,也不過得個溫飽而已!難道陛下真的要將我大明百姓的血汗扔到那些不毛之地嗎?而數十年後,一無所獲,惹下仇敵,引起新的邊患嗎?”

    “陛下,請三思啊!”

    說到激動處,鬱新以頭叩地,老淚縱橫……

    良久,朱允炆微微歎息一聲,他明白了鬱新心中的堅持,但是正因為此,他也更加堅定了自己心中的堅持,他輕輕拍了拍兒子的肩膀:“文奎,你去把鬱尚書攙扶起來,朕不怪罪他!”

    “兒臣遵命!”

    聽著朱文奎清脆的童音,以及伸到麵前的小手,鬱新苦笑一聲,輕輕起身,拱手道:“謝皇上不殺之恩,謝過殿下!”

    待鬱新坐定,朱允炆掃視了一下卓敬、鬱新的神色,然後走到大明的地圖前,頓了半晌,然後突然道:“鬱卿、卓卿,你們是不是認為我大明物華天寶、應有盡有,不需要擴充土地和百姓了?”

    “是的!”

    “嗬嗬,你們這麽想很正常,朕讓你們看這些曆朝曆代的地圖,本意是讓你們看到大明的領土在縮小,遠不如漢唐;但你們看到的卻是,曆朝曆代版圖有的地方,在你們看來,既然前輩們嚐試了上千年都沒有成功,那我們就更不能成功了,是吧?”

    “這個,皇上聖明!”這次是卓敬在應聲。

    “朕不讚同這兩個觀點,首先,朕不認為大明物華天寶,應有盡有,大明缺少的東西太多了,首先我大明缺少金銀、缺少銅、缺少香料、缺少高產耐寒耐旱的作物,因為缺少金銀、銅錢,所以我國的金屬貨幣嚴重不足,不得已,在宋朝時出現了交子,在元朝出現了寶鈔,我大明也有寶鈔,另外交通銀行發行了銀票,但是銀票和白銀是對等的,也會受製於白銀的數量,沒有從根本上解決問題;而銅的缺少,導致大明無法發行足夠的銅幣,這些都嚴重的製約著大明的經濟發展。高產作物我朝也一直缺乏,自宋朝引進了占城稻後,稻種一直沒有什麽改進,所以我大明的百姓一直都處於吃不飽的狀態。”

    “而白銀最多的國家就是倭國,當初朕要他們賠償五百萬兩白銀,他們是拿的出來的,但是朕讓他們割讓石見銀山,他們卻不願意,最終發生了刺駕的事情,難道你們沒有想過為什麽嗎?”

    “高產稻米產自南方,在大明的更南部,有安南、占城〖越南南部〗、暹羅〖今泰國〗以及呂宋〖今菲律賓〗等地,那裏的土地畝產非常高,稻米一年三熟,糧食等同瓦礫,相比較而言,他們的土地比我大明要肥沃的多,他們的百姓也比我們大明的百姓過得要好的多!”

    “其次,擴充版圖確實不易,但時代不同了,兩位都是熟讀史書之人,應該知道蒙元鼎盛時期的版圖是何等的遼闊,從大漠往西、往南,有無數的國土,無數的百姓。極西之地更是不可小視,在漢朝時,西方曾經有一個大國,叫‘羅馬’,其版圖、國力、海軍都不遜於漢朝;而在唐朝時,高仙芝、封常青慘敗於阿拉伯人手中,導致西域完全喪失,而阿拉伯帝國也是不遜於羅馬的大國。”

    “我們能夠看到蒙古的史料,那麽極西之地的人也可以看到,他們知道在世界的東方,有大明這麽一個富饒的國家,難保他們不會起覬覦之心!所以西邊的威脅不可小視,比如那個瘸子帖木兒,就很有可能會對我大明開戰!帖木兒是信仰***教的,他們的教義你們應該清楚,非常排外,他們喜歡用馬刀傳教,不從則死!我們大明在他們眼裏隻不過是一群迷途的羔羊,應該在他們的教育下,回到真主的懷抱!”

    “另外,還有一個更大的威脅,那就是海洋,小小的倭寇就讓我大明捉襟見肘,試想一下,如果有一天,極西之地的蠻夷乘坐著大型海船,從東南沿海登陸,如果他們裝備了精良的火器,如果他們的火器威力超過了我們,我們該怎麽辦?”

    鬱新和卓敬有些震驚,他們望著朱允炆,然後對視一眼,低下頭不由得陷入思索。

    過了一會兒,鬱新首先道:“陛下,請恕臣直言,倭國的事情、安南的事情是真的嗎?皇上是怎麽知道倭國盛產白銀、安南糧食遍地的?”

    “這個?”朱允炆愣了一下,自己是怎麽知道的?當然是從網上查的啊!不過當然不能這麽說,他想了一下,道:“朕自然有自己的情報渠道,鬱卿家不必多慮,情報絕對可靠!”

    “好吧,”鬱新苦笑一聲,道:“如果是這樣,那麽臣也不反對,隻不過臣希望皇上能夠多派人去查實一下,千萬不要,千萬不要讓我大明將士勞而無功啊!”

    “嗯,朕曉得!”

    “皇上,臣有些疑惑,你剛才為什麽說極西之地的蠻夷會在東南沿海出現呢?”

    “這個?”朱允炆想了一下,道:“極西之地也有海洋,他們的海洋和我們這裏的海洋是連通的,所以他們遲早有一天會找到大明這裏來!”

    “但是,”卓敬思索了一會兒,道:“但是,皇上,臣還是覺得他們那裏也有聖人嗎?他們能造出那麽先進的海船和武器嗎?”

    “嗬嗬,卓卿,孔聖人說:‘三人行,必有我師!’《說苑》也說:‘十步之內必有芳草!’為什麽他們就不能有自己的聖人呢?”

    “難道,”鬱新突然打了一個激靈,臉色慘白,轉向朱允炆,拱手道:“皇上,難道我大明不是天下最富饒的國家,不是天下的中心嗎?”

    “目前來說,”朱允炆想了想,斬釘截鐵的道:“是的,但以後,就很難說了,因為時代不同了。”

    “父皇,您老說,時代不同了,是什麽意思啊?”

    三人正談論間,突然一個童音插了進來,原來是大明的皇太子朱文奎。

    朱允炆突然“哈哈”笑了起來,拉過朱文奎,笑道:“文奎問的很好,確實時代不同了。”

    看著鬱新、卓敬愕然的表情,朱允炆轉過身指著地圖道:“時代確實不同了,這裏分兩個方麵來說,首先,從氣候來說,北方降雨越來越少,加上水土流失,北方出產糧食越來越少,越來越依賴於南方,在漢朝時,陝西足以自給自足,還能供應邊軍,當時的黃河南原〖河套〗還能供應百萬大軍;但到了唐朝,陝西糧食就已經要依賴運河,將南方的稻米運到北方,唐德宗時,東南的糧食能否及時到達,直接關係唐王朝的命運。”

    “而更北的地方,比如漠南和漠北草原,能夠養活的人更加稀少,匈奴、突厥時擁兵都在四十萬以上,而成吉思汗時期,其常備軍隻有十二萬左右,隨著蒙古本族士兵的戰死,蒙古人不得不越來越依賴外族人,比如他們的阿速親軍,也就是現在的阿蘇特部,其實是蒙古西征帶回來的極西之地的蠻夷。”

    “麵對這種情況,草原人一定會拚命南下,因為不這麽做,他們活不了!”

    “其次,從曆史來看,北方的氣溫一直在下降,這樣會造成北方糧食出產不足,寒冷會造成糧食減產,同時也會導致遊牧民族加速南下!”

    “所以,如果不能把漠北、東北收入我大明版圖,那麽我朝的邊患會更加嚴重,因為遊牧民族會拚命侵襲我大明,獲取生存空間,這樣我大明不得不擴大邊軍規模,而且由於北方軍糧無法自給,就需要江南運輸大量的糧食到北方,這樣就會耗損大明的國力,長此以往,我大明國力會越來越虛弱!”

    “而避免這種情況出現的最好辦法,就是徹底征服漠北、東北,將蒙古人變成大明的子民,就可以節省大量的軍費開支,大明才能長治久安!”

    “另外,還有一個外因,那就是從曆史來看,小國、小的民族會逐漸被吞並,形成大國和大的民族,這一點從我們華夏的曆史可以看出來,但是近千年來,我華夏基本上沒有擴張,但是我們周圍的蠻夷,卻沒有停下來!”

    “蒙古人已經統一了草原,大明再想分化瓦解他們,可以說非常困難,可以預見的是,蒙古這個民族會一直是草原的主人,除非將他們全部殺光!朝鮮在漢朝、唐朝的時候一直被限製在漢江流域,即使在契丹、金國時期,朝鮮也沒有染指到平壤地區,但是借著元末大亂的機會,朝鮮人將版圖推進到了鴨綠江,先帝時他們巧取豪奪,阻止我朝設立鐵嶺衛,其狼子野心可見一斑。”

    “倭國也是如此,其所謂的大和民族大致起源於一千多年前大和國,那時我華夏大致處於三國時期,但如今倭國已經控製了本島、九州和四國,其觸角已經伸到了南邊的琉球以及北邊的蝦夷島〖北海道〗,如今倭國處於幕府時期,征夷大將軍把持朝政,所謂的天皇沒有一絲權柄,但一旦他們統一起來,必然會入侵朝鮮,進而入侵東北!”

    “南方的安南、占城、暹羅也經常發生戰爭,可以預見,用不了多少年,就可以在南邊出現一個更強的國家。”

    “因此,如果我大明不擴張,等這些蠻夷完成了整合,我們大明的處境會非常不妙!”

    “你們看,如果倭國、琉球對我大明不友好,那麽我大明的海船就無法越過琉球,到達更廣闊的的大洋;如果安南、暹羅、呂宋對我們不友好,我們的海船貿易很容易被他們切斷!”

    “他們還敢攔截我大明的海船?”卓敬有些不信。

    “嗬嗬,有什麽不敢的?小小的倭寇不就逼得我們禁海了嗎?想讓他們不敢攔截我們的海船,我們需要一支強大的海軍,或者將他們歸入大明版圖!”

    鬱新聽到這裏,不由得微微苦笑,心想皇上是受了什麽刺激?簡直變成了一個強盜,好東西都要搶過來,阻礙自己的人全部要殺光,這似乎有些不太好吧……

    看著陷入沉思卓敬和鬱新,朱允炆繼續道:“還有一個更重要的原因,未來我大明的軍隊會全部裝備火器,而火藥的原料如硫磺和硝石,大明出產並不多,而倭國硫磺就比較多,值得去搶一把!”

    “另外工學院已經研究出了蒸汽機,卻一直解決不了密封問題,最近水師從呂宋、暹羅得到了一種材料,叫橡膠,可以解決這個問題,為了蒸汽機的發展,大明不得不獲得橡膠產地。”

    “皇上,這個蒸汽機那麽重要?它能幹什麽呢?”

    “嗬嗬,鬱卿家,蒸汽機可以代替人力,生產出更多的衣服、火器,還可以代替馬拉車,蒸汽機力氣比牛馬都大得多,可以拉更重的車,而且速度會更快!”

    “真的假的?”

    卓敬有些迷茫,回頭看了看鬱新,發現對方也有些不知所措。

    卓敬和鬱新都是實幹家,不會不懂裝懂,如今聽朱允炆說了這麽多聽不懂的東西,自然就不敢提出什麽意見了。

    朱允炆看到二人的神情,不由得笑了笑,總結道:“文奎,二位卿家,朕今天說的話一定要保密,簡單來說,朕一定要擴張領土,目的很簡單,那就是獲得更多的糧食、更多金銀以及更多的原材料,讓我大明的百姓過上更好的生活!而且,”朱允炆正了正臉色:“如果朕不做這件事情,那就是曆史的罪人!”

    “罪人?”

    有些嚴重了吧?(m.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