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一章 近衛軍出征

字數:4585   加入書籤

A+A-




    正月初二,京師。

    太陽從東方升起,寒風在京師的大小街道上肆虐,卷起漫天的雪花,京師的百姓站在路邊和高台上,指指點點,嘰嘰喳喳,觀看著近衛軍換防。近衛軍都是二十多歲的小夥子,身體強健,精神抖擻,緊握著手中的武器,排成整齊的十列縱隊,軍歌嘹亮,浩浩蕩蕩的向城門走去。

    “陛下,目前第二軍已經根據陛下的旨意進行了整編,從四個衛整編為三個旅,其中火器全部采用最新的燧發槍,並加裝了刺刀,不僅可以遠程射擊,還可以進行肉搏作戰;另外軍部還配屬了炮兵團、長矛營、擲彈營、騎兵營、工兵營、輜重營等編製,能夠適合各種氣候條件下的作戰,並可以有效的對抗騎兵衝擊。”

    “這是步兵第五旅……”

    “這是擲彈營……”

    “這是炮兵團……”

    看著近衛軍整齊的軍容和優良的裝備,聽著整齊的“萬歲”聲,朱允炆終於找到了一種後世軍隊的感覺,頻頻揮手致意,下麵的近衛軍高聲以“為陛下效忠”回應,而周圍的百姓更是沸沸揚揚,高聲叫好!朱允炆回頭看了看一身戎裝的曹玉書,笑道:“玉書,軍隊訓練的很好,朕很滿意!”

    “都是陛下教導有方,末將不敢居功!”

    “嗬嗬,玉書,朕知道你的辛苦。”說話間,朱允炆拍了拍曹玉書的肩膀,道:“你這次隨徐將軍去山東平叛,一定要隨時總結現有編製的優缺點,及時通報給朕,方便下一階段向全軍全麵推行!”

    “遵命,陛下!”

    “永江,你過來。”

    “是,陛下!”

    “永江,”朱允炆看了看權永江的眼睛,輕輕拍了拍他的肩膀,笑道:“你是朕任命的第一位軍級監察使,朕希望你能和玉書配合好,有關作戰的事情,玉書有最終的決定權,你可以建議,可以反對,但是不能幹涉;你的職責是安定軍心、嚴明軍紀以及掌握軍中動態,讓將士們時時謹記精忠報國,明白嗎?”

    “末將明白!”

    “恩,很好,你們兩個都是朕精心挑選和培養的,要好好配合,不能讓朕失望!”

    “請陛下放心,末將一定會和曹將軍/權將軍好好配合的!”

    “很好,很好!”

    朱允炆又交代了幾句,然後吩咐二人下去處理軍務了。

    “徐將軍、鐵布政使,你們兩位覺得朕的近衛軍怎麽樣?”

    “陛下高瞻遠矚親自訓練的軍隊,果然是裝備精良,訓練有素!”徐輝祖答道

    “確實不錯,隻不過耗費錢糧實在太多!”鐵鉉如往常一樣一本正經的道。

    “嗬嗬,”朱允炆有些愕然,幹笑兩聲,道:“所以朕才要他們出去搶錢啊!可不能白拿朕的俸祿啊。”

    “請陛下慎言,‘兵者,凶器也,聖人不得已而用之’,陛下萬萬不可輕忽!”

    望著鐵鉉一如既往的謹慎表情,朱允炆搖了搖頭,有些無奈,苦笑著指著鐵鉉道:“你呀,算了,朕和你們說正事。”

    “此次去山東,徐將軍節製河北、山東兩省駐軍,再加上曹玉書的近衛第二軍,務必在兩個月內剿滅白蓮教。另外,要盡快找到齊王,將其送到京師來,朕不想他出任何意外!”

    “是,陛下!”

    “白蓮教自元末到本朝屢敗履興,無法根絕,但歸根究底還是老百姓活不下去了,這一點上,都是當年朕太心軟了,如果朕不是太顧念親情,早早處置了燕庶人,河北、山東百姓就不會受那麽多苦了,當年燕庶人作反,扒了運河,數萬百姓無家可歸,最讓朕痛心的是他勾結異族,蒙古和朝鮮都參與了叛亂,所以蒙古軍進入東北,意圖阻止朕歸化女真;而朝鮮的李芳遠更是悍然自立國號,犯上作亂。為此,朕不得不修建運河,為東北、朝鮮運送糧草,山東百姓苦啊!朕好後悔啊!”

    俯首侍立的鐵鉉和徐輝祖不由自主的對視一眼,眼中充滿感慨,現在的皇帝真的是不一樣了,瞎話一套一套的,三言兩語就將責任推到了死鬼朱棣身上,而且看起來也像那麽回事,而且恐怕後世的人也會這麽認為吧,嗬嗬,嗬嗬,嗬嗬嗬!

    “所以,鐵卿家你到了山東,要安撫好災民,對於白蓮教,首犯必誅,至於從犯,就將他們發配東北,修路造橋吧!”

    “是,陛下!”

    ……

    “而且燕庶人遺禍還不止此,其交通的朝臣還挑撥楚王作反,朕這次一定要處理幹淨,不能留下任何後患!”

    “陛下聖明!”

    “好了,你們去吧,朕在京中等待你們的捷報!”

    ……

    近衛軍是朱允炆親自組建的軍隊,前身是洪武末年組建的太孫護衛軍,朱允炆登基之後陸續組建了第一步兵軍、第二步兵軍、第三騎兵軍、第四步兵軍和第五騎兵軍,指揮使分別為張倫、曹玉書、宋瑄、海雲龍和龍凱,其中騎兵軍在平叛中發揮了很大的作用,抵擋住了燕軍鐵騎的衝鋒。再之後,根據情況的需要,陸續又組建了第六步兵軍、第七步兵軍和第八、第九騎兵軍,指揮使分別為譚遠、邵雲、熊海和張輔。

    近衛軍的軍官都來源於武學,其中百戶以上的軍官都到京師的武學總部學習過,而底層軍官都在各地的武學分部訓練過,所以近衛軍老兵常說,如果沒有在武學集訓的經曆,連在近衛軍中擔任一個小旗都沒有資格。至於普通士兵,則是通過層層選拔出來的精銳,當然這種嚴格的選拔也導致了一個問題,部分近衛軍並沒有滿編,比如第八騎兵軍隻有一萬兩千多人,而第九騎兵軍還不到一萬人,都需要後期補充。

    朱允炆辦武學的本意很簡單,就是培養一批忠君愛國的將領,所以在軍校集訓中,政治思想教育占了不小的篇幅,學員早上起床和晚上就寢前,都要高唱《精忠報國》,舉行升旗和降旗儀式;學員開學、畢業以及重大活動中,朱允炆無論多忙,都要親臨現場進行指導,激發學員的忠君之心;同時朱允炆還在武學的禮堂、教室等關鍵位置都放上自己的畫像,供武學的教官、學員鞠躬使用,其實朱允炆最希望看到的是自己的軍隊能如同後世的“皇軍”一樣,忠心不二,死而後已,雖然達到這一點,並不容易。

    為保證京師的安全,朱允炆在京師附近放了三個近衛軍,分別部署在東邊的鎮江、京師南部以及西邊的下關碼頭附近,從三麵保衛京師的安全。此次邵雲的第七軍進京,就是為了替換曹玉書的第二軍,朱允炆早就打算將其派到北京,對抗蒙古人,此次隨徐輝祖平亂,隻不過是順便而已。

    剛開始創建近衛軍的時候,朝臣以為是皇帝要擴大親軍的規模,並沒有反對。但是,隨著近衛軍規模越來越大,朝臣紛紛上書,要求將近衛軍歸於五軍都督府和兵部的管轄之下,因為先帝時親軍隻有十二衛,不過七八萬人的規模,朱允炆登基之後,不僅將親軍擴張為十五衛,還組建了九個近衛軍,總規模已經接近三十萬人,已經遠遠超出了護衛京師安全的需要,所以朱允炆最近決定修改軍製,也是基於這方麵的考慮。

    送走徐輝祖後,朱允炆的精力放在了重新梳理情報三司上,他首先明確了三司的工作範圍,情報司主要負責國內的土司、蠻夷叛亂以及敵國軍政的偵查上麵;調查司主要負責大明文臣武將的監控,包括叛亂、通敵以及貪汙、瀆職等種種行為的監控;安全司主要針對皇族和勳貴,主要針對的是他們的叛亂行為,其他的事情也要記錄,但不作為其主要目標。

    鑒於調查司規模龐大,覆蓋麵甚廣的緣故,朱允炆將調查司分拆為二,分為調查一司和調查二司,司長分別為萬自成和謝井陽,其中萬自成是朱允炆最早的護衛,而謝井陽今年三十多歲,江西南昌人,是從軍機處下屬的參謀中抽調過來的,能力、忠心上都很讓朱允炆滿意。

    同時朱允炆對四個司長下了嚴令,除非有上一級的指示,其下屬不許私下接觸,違者嚴懲不貸;同時還暗示他們,鼓勵檢舉其他部門的不作為,最終目的是督促他們努力工作,不得隱瞞,要時刻謹記“效忠陛下”。

    這些情報部門直屬軍機處,一切情報都有軍機處負責統籌處理,但為了防止軍機處欺下瞞上,朱允炆又給了幾位司長“密折專奏”之權,如果事關重大,可以直接上奏給自己,這也是學的後世康熙、雍正帝的做法。

    處理完這些事情後,朱允炆感覺腦細胞消耗了大半,他疲憊的躺在龍床上,苦笑,為什麽別人當皇帝那麽容易,到了自己這裏就這麽費勁呢?按照自己的本心,是不想使用特務的,但最終結果卻是將大明朝的特務規模擴張了一倍,恐怕自己在後世的名聲恐怕不會太好吧!唉!(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