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四章 廷議(二)

字數:3825   加入書籤

A+A-




    徐輝祖聲音並不高,但卻如同關掉了什麽開關一般,屋子裏立刻變得雅雀無聲。

    其實在坐的都是大明朝的精英,也就是人尖子,什麽事情看不明白啊,其實大家聽到李芳幹死了,第一個反應就是誰來繼承他的位置,隻可惜,大家都不敢當出頭鳥,都在說些不痛不癢的話,比如防禦蒙古了、對付倭寇了、對朝鮮增兵了啊。倒不是說這些事情不重要,而是沒什麽可以爭論的,無論哪個方向,都要能守得住才行,這是底線;至於能不能打得出去,那就得看陛下的意思了。如今徐輝祖說出來了,大家頓覺舒了口氣,隻不過一時之間不知道如何接話才好。

    其實對於朝廷的朝鮮戰略,朝野之中還是有不少人持有異議的。其實,環顧華夏周邊的屬國,其中最恭順的就是朝鮮了,首先朝鮮這個名字就是大明高皇帝朱元璋給起的,其次高皇帝沒有冊封其為朝鮮國王,隻給了一個朝鮮權知國事的名號,結果人家照單全收,無比恭順。說句不太中聽的話,別說桀驁不馴的倭國,即使是雲南、貴州的土司,對待欽使也沒有朝鮮恭順,所以朝野對皇帝逼反李芳遠一事一直頗有微詞。

    至於皇帝所言,要保證東北的安全,其實也站不住腳,朝鮮並無反意,大明開拓東北與之唯一衝突的是女真人的歸屬,但是李芳遠放棄了平壤以北的土地,就相當於放棄了女真人,這一點夠可以的了吧,但皇帝還是不滿足,非要滅了人家不可。

    當然,李芳遠稱帝,那是必須要打的,但有些人還是覺得李芳遠有些冤枉,私下裏為其抱不平。

    當然這是文人的看法,對於武將來說,則完全相反。

    在武將看來,既然李芳遠敢稱帝,就要有死的覺悟,所以群情激奮,鬥誌昂揚,而朝廷對軍功賞賜也很豐厚,所以大家都很踴躍。

    但是打著打著,大家發現一個問題,朝廷安排了一個朝鮮侯,也就是李芳幹來做名義上的朝鮮主人,下麵的各級官員大致上也是李芳遠任命的人,這讓盛庸等將領非常不習慣,也非常疑惑,他們不知道自己在做什麽?難道是滅掉李芳遠,讓李芳幹掌權嗎?那為什麽要耗費億萬錢糧?為什麽要勞師遠征呢?

    朝鮮的統治製度照舊,也造成了軍需補給和農夫征用的不便,經常出現地方官員不配合的情況,需要李芳幹和議政院下命令才行。盛庸有心征用民糧、民力,卻縮手縮腳,因為皇帝並沒有給他全權,如今主持朝鮮事務的是張紞,盛庸也不願意搞得民怨沸騰,否則張紞必然會上書彈劾他。

    最後還有一個功勞評定的問題,如果是幫助屬國平亂,顯然功勞不會太大,因為空耗錢糧,沒什麽收獲,這也是盛庸使用了大量降軍的一個原因;但如果是開疆拓土,那麽事情就完全不一樣了,不僅錢財、民力可以隨意征用,而且賞賜也非常豐厚。

    當然,這是以盛庸為首的一些軍將的小九九,文臣們是看不大上的,隻可惜現場的文人隻有齊泰、解縉、劉璟、楊士奇等寥寥數人。

    果然,齊泰首先站了出來:“陛下,諸位大人,徐將軍前兩個問題,兵部是這麽考慮的,東北開拓事關北疆安危,軍隊和錢糧都會有大幅度的增加;對於倭國的戰略,應該根據朝鮮的情況而定,不能一概而論;至於最後一個問題,臣以為切切不可,如今朝鮮必然流傳著我朝殺害李芳幹的謠言,如果一旦實行郡縣製,那麽很容易將罪名坐實,這樣一來,必然引起屬國驚恐,朝鮮也必將大亂,李芳遠很可能絕處逢生。朝鮮動搖,則東北不穩,征伐倭國更是遙遙無期。”

    “齊尚書所言有一定道理,但是老臣以為正因為如此,正因為朝鮮重要,所以才應當當機立斷,趁著李芳幹絕嗣,而李芳遠等人為叛逆的情況下,宣布朝鮮無主,我大明為救萬民水火,派遣官員、軍隊進入朝鮮,是為了將大明皇帝的榮光播撒到朝鮮,讓他們過上好日子,這樣不好嗎?”

    “郭老將軍,如果這樣做,不僅大明會在史書上留下罵名,還會將戰事擴大,昔日隋煬帝三征高麗失敗,以及唐太宗兩攻高麗無功而返的局麵就可能會重演,我軍遠渡重洋作戰,補給均通過大海,一旦出現狂風海嘯,就可能會造成補給中斷,而一旦補給中斷,則我軍危矣!”

    “老夫覺得,齊尚書誇大了朝鮮的力量,低估了我大明軍力,我皇家海軍戰無不勝、攻無不克,濟州島一戰摧毀倭國、朝鮮聯軍,窮追到對馬島,倭人不敢回顧一眼;而我皇家近衛軍裝備精良,訓練有素,剿滅朝鮮,不會費多大力氣,這一點,可以通過曆城侯在載寧平原上輕鬆擊敗李芳遠、卞仲良十萬大軍,連續攻克開城、漢京,朝鮮軍一觸即潰,望風而逃,如此弱旅,為何不能取之?”

    齊泰愣住了,他忽然發現擊敗朝鮮似乎不難,但是怎麽感覺哪裏不對勁呢?他想了一會兒道:“陛下,本官並不是一定反對設置郡縣,隻是覺得應該緩緩圖之!”

    “緩緩圖之?那要等到什麽時候?而且那時候廢掉朝鮮候,難道和現在有什麽區別嗎?”

    “區別大了,那時候朝鮮百姓歸心,設郡縣輕而易舉,如今必然會起叛亂。”

    “嗬嗬,”郭英冷笑兩聲:“那按照齊大人的意思,是要請李芳遠或李芳果來當朝鮮候了?”

    “這個,李芳果倒是可以,但李芳遠不可以。”

    “嗬嗬,齊大人,李芳幹死了,你覺得李芳果會來嗎?他敢來嗎?如果他認為是大明下的手,他肯定不會自投羅網;如果他認為是李芳遠下的手,他壓根就不敢有這種念頭,否則他恐怕就會立刻死在慶州。”

    “這個,”齊泰被問住了,他想了半天,轉向皇帝,道:“陛下,郭老將軍說的也有道理,但臣以為即使最終李芳果不來,我們大明也要做出這種姿態,到時候,我們將朝鮮改為郡縣,他們也沒話說!”

    “嗯,”朱允炆想了一會兒,又掃了一眼在場的人:“齊尚書的辦法,你們以為如何?”

    “這個,”徐輝祖上前一步,道:“方法雖然穩妥,但末將以為,不如快刀斬亂麻,一了百了!”

    ......

    “好吧,這個事情容後商議,過幾天還會有新的消息傳來,到時候再議不遲。”

    “是,陛下!”

    “兵部、總參謀部、總監察部、總軍需部,立刻擬定一個章程,確定開平、大寧、通遼以及東北的白城方向的兵力部署和戰守方略,同時附上所需的兵員、民夫以及錢糧,明天日落之前,要送到朕的案前,明白嗎?”

    “總參謀部要加強對朝鮮戰局的推演,同時命在山東修整的近衛軍曹玉書部放棄休整,由海陸抵達漢京,接受安平伯瞿能的指揮。”

    “宣信,童海龍回京了嗎?”

    “已經回來了,他回福建老家把父母、妻兒都接來了,住在了陛下賜給他的伯爵府裏。”

    “嗯,如今軍情緊急,你去傳旨,他的假期結束了,立刻前去皇家海軍第二艦隊報到,七天之內,第二艦隊要啟航。作戰任務是赴倭國承擔騷擾、疲憊敵軍,你告訴他,朕對他沒有任何限製,想做什麽就做什麽,想怎麽做就怎麽做!但是有一條,他和第一艦隊的任務是,倭國片板不得下海,匹馬不得北渡!明白嗎?”

    “明白,陛下!”

    “好了,這兩天你們也想一想在朝鮮扶持一個李氏好,還是設郡縣好?商議地點,就在軍機處吧!”

    “是,陛下!”(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