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六章 謠言和叛亂

字數:4358   加入書籤

A+A-




    自李芳遠逃到慶州後,明軍占領了沿海地區和主要城市,其中瞿能在漢城,在附近的郡城派駐了少量軍隊;盛庸在全羅,在全州、羅州、光州等地派有重兵,而盛庸本人則坐鎮羅州,等待過冬後,再征剿李芳遠。

    但是朝鮮軍隊其實並不弱小,盛庸初期的勢如破竹,其實是朝鮮自視過高,應對不得法,加上水師慘敗各方麵造成的結果。

    高麗時期,高麗國王都是元朝的駙馬,其繼承人需要在大都按照蒙古人方式長大,之後才能回漢京繼位,再加上被蒙元徹底擊敗的教訓,高麗人對蒙元的戰鬥方式非常癡迷,所以高麗建立了大量的弓騎兵,再加上元朝末年,紅巾軍兩次進攻朝鮮半島,給高麗政權以沉重打擊。政權不穩,就導致了民間豪強四起,這些人為了保家衛土,紛紛組織自己的鄉兵,從某種程度上來說,李成桂也是這麽起家的。

    李成桂出生於元朝的雙城總管府,也就是後來的鹹鏡南道,其父親是元朝斡東千戶所千戶兼達魯花赤李子春,父子二人在高麗趁元末大亂收複雙城總管府時投降高麗,後來李成桂在與紅巾軍作戰中屢立戰功,逐步得到提拔。

    洪武二十一年(1388年),奉命進攻遼東的李成桂自威化島(鴨綠江的一個江心島)回軍,逼王禑退位,另立王昌,逐漸掌握大權。

    鑒於高麗末年的亂象,李成桂做了兩件事情,一件是取消私兵,實行府兵製,當然他自己的私兵是正規軍,不能取消;另一件則是重新分配土地,燒毀以前的公司田籍,對功臣按照功績分田,除此之外,全部歸國家所有,百姓租種即可,推行這兩件事情,難度可想而知,但是李成桂做到了,相當很了不起。

    這種方式雖然簡單粗暴,卻也很有效,為什麽呢?軍隊自己種田,自己準備兵器,按照國家的命令去打仗,不花國家一分錢;國家的田地出租,其實也相當於交稅,隻供政府官員正常開支即可。

    但是這種方式帶來了一個問題,那就是府兵製天然就是不適合農耕民族的。府兵製其實脫胎於遊牧民族的“出則為兵,入則為民”,但是遊牧民族平時放牧為生,需要的技能和打仗差不太多,需要防備馬賊、防備狼群,還需要長途跋涉等等,所以每一個牧人就是一個合格的戰士,他們出來當兵一點問題都沒有;而農人則不同,他們平時所作的事情和打仗半點關係都沒有,除草捉蟲、施肥收割、脫殼晾曬等等,做個炊事員,隻能說勉強合格,上戰場打仗,不經過係統的訓練,等於去送死,所以任何國家,府兵製都不可能實行太長的時間。

    雖然府兵製存在問題,但是在建立初期,戰鬥力還是蠻強的,再加上李成桂、李芳遠都是有野心的人,所以軍隊方麵戰力還是比較可觀的。

    所以在盛庸南下的時候,李芳遠手裏可以掌控的進隊達二十萬左右,隻可惜在沙裏院城、海州損失了十餘萬,所以當盛庸兵臨開城、漢城時,李芳遠手裏沒有多少兵力,而其餘的軍隊大部分在南方諸道,比如忠清、全羅、慶尚等道,所以李芳遠隻能倉皇逃竄,他逃出漢城後本是要逃到全羅的,那裏土地肥沃、人口稠密,可以征召大量的兵員,但是他沒想到明朝竟然派軍隊在全羅道登陸,迅速占領全州、羅州,他不得已轉向,逃往慶州,苟延殘喘。

    因為李芳幹的緣故,朝鮮各地州城府縣可以說傳檄而定,但是如今李芳幹死了,一切都不一樣了。

    後世有一句話很出名,“我們看錯了世界,卻說世界欺騙了我們!”這句話之所以出名,就在於它經常發生。李芳幹在的時候,朝鮮各地雖然都知道大明不懷好意,但是都有萬一的希望,都想觀望一下,看看情況如何;但如今李芳幹死了,許多人如夢方醒,發現被世界欺騙了,各地陸續開始出現小規模的叛軍,襲擊零散、落單的明軍,暗殺投明的朝鮮官吏......

    而這種情況在大明宣布要設立朝鮮布政使司之後,立刻發展到高潮。

    瞿能出漢城後,立刻派馬哈木、阿魯台到四處掃蕩,將布政使司的政令送達,而針對不同的地方,布政使司的政令也有所不同,有的原職留任、有的調為他職、有的回漢城述職,不一而足,而各地的反應也不一樣,有的如楊平郡的權道中誓死抵抗;有的如水州的許保斬殺說客,向大明效忠;還有一些城池長官掛印而去,不知所終;還有的舉起叛旗,卻並沒有如權道中一樣依城據守,而是帶著叛軍騎上馬,打起了遊擊;當然也有不少地方平平淡淡接受了布政使司的政令,繼續照常辦公。

    當然,無論做出任何選擇,當明軍到達後,秩序都會恢複正常,府縣有了長官,百姓有了依靠,同時城中會留下數量不等的明軍維持治安。

    張倫抵達水州的第二天,瞿能就趕到了,瞿能趕到之後,並沒有繼續進兵,而是等待馬哈木和阿魯台的消息,再做下一步的決定。

    因為馬哈木和阿魯台的瘋狂掃蕩,漢城府即原京畿道很快恢複了平靜,叛軍不是逃亡山中,就是往忠州、清州逃離。

    明軍在忠清道的控製相當嚴密,采取明軍、歸義軍、女真軍、蒙古軍結合的方式,一般明軍為統帥,歸義軍負責本地治安,女真軍、蒙古軍負責掃蕩,禁止一粒米、一顆鹽流入慶州。

    這種模式本身沒有太大問題,但是偏偏出問題了,而原因其實也不複雜。

    盛庸在沙裏院城、海州、開城、漢城消滅了近十五萬朝鮮軍,但是真正殺死的並沒有那麽多,除了挑揀精壯兩萬五千人編為五衛歸義軍以外,還有七萬多人被遣返回鄉,這麽多人的安置也很容易,因為他們本就是府兵,所以隻要回鄉就可以了。

    這其實也是盛庸對朝鮮軍戰力輕視的緣故,同樣朱允炆也輕敵了,在他印象裏,朝鮮軍戰力就是渣渣啊,但是他忘記了,那是在李朝末期,現在才是李朝初期。

    另外還有一個原因,那就是全羅道的明軍已經開始丈量土地,做屯田的準備,所以朝鮮就開始謠傳,比如明軍來了就不走了,還要搶奪我們的土地,我們大家都得餓死啊;還有的說明朝皇宮缺少太監,要把我們朝鮮人全部閹掉,送到皇宮裏去;還有明皇荒淫無道,日禦百女,而且還不重樣,上至八十歲老太太,下到八歲小姑娘,統統都要,如今明國已經都明皇禍害遍了,所以到朝鮮來禍害了,我們朝鮮出美女啊,你看大元的皇帝不是每年都要我們的美女嗎?

    這些謠言其實不堪一擊,但是見過全羅道明軍的沒幾個,他們隻見過本地飛揚跋扈的明軍,而且連蒙古人、女真人都爬到朝鮮人頭上了,蒙古人也就算了,女真人算什麽啊?這讓許多朝鮮人心中有氣;至於太監、美女的事情,大家都是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而這事情也不全是編造,前兩年太王李成桂不就送過美女,送過太監嗎?他們的父母得多傷心啊?

    而且還有一種傳聞,李芳遠為什麽被汙蔑造反,就是因為他送了燕王美女,沒有送給建文帝美女,建文帝滅了燕王後,將其美女搶奪過來,喜歡的不得了,就向李芳遠要,結果李芳遠不願意擾民,然後就被針對了,最後沒辦法,派成石璘送去美女,但沒想到這個成石璘投靠了李芳幹,將美女以李芳幹的名義送去了,結果明皇就把李芳幹送來當朝鮮國王......

    至於李芳幹的死因,也有一種說法,是李芳幹想要在朝鮮為明皇選秀,結果卻中飽私囊,被明皇震怒秘密處死,不得已將凶手安到了李芳遠頭上......

    這些謠言愈演愈烈,並且演化出許多版本,加了不少修飾語,形容的繪聲繪色,比如明皇的貪色無厭、李芳幹的卑躬屈膝、李芳遠的大義淩然等等,讓人越來越相信,影響也越來越大。

    謠言太多了,慢慢就有人信了。

    忠州、清州、尚州其實都駐有重兵,每個地方的明軍、女真、蒙古都在一萬人以上,而歸義軍有的一萬人,有的隻有五千人,按道理足夠彈壓了。

    但是卻偏偏出事了。

    李芳幹是三月八日晚上死的,十五天之後,也就是三月二十三日,忠州歸義軍叛亂,指揮使姚軒戰死,歸義軍衛指揮使曹雲陽宣布反正,歸順李芳遠,後被任命為忠州萬戶。

    三月二十四日,清州叛亂,明軍指揮使韓陽率殘部退往全州,在張悍天的騎兵接應下僥幸逃脫,清州也落入了李芳遠手中。

    四月十一日,也就是朱允炆聖旨抵達朝鮮的前一天,尚州叛亂,指揮使譚雄雖然早有準備,卻不敵女真和李芳遠屬下金南軒的聯合偷襲,當場戰死,餘部逃入山中,去向不明。

    如此一來,李芳遠就輕易的恢複了大半實力,擁有慶州、尚州、忠州、清州,將全羅道的盛庸和漢城的瞿能的陸上聯係中斷,而靠盛庸自己的力量,不足以迅速擊破李芳遠,所以不得不命令瞿能南下救援。

    瞿能在水州留下五千人協助許保防守,率大軍兼程南下,直撲清州!(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