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五章 夢碎

字數:4606   加入書籤

A+A-




    “你們坐吧!”

    聽到李芳遠的吩咐,金南軒和都明舉二人坐在床邊的兩把椅子上,然後偷眼打量著李芳遠。

    此刻的李芳遠擁著薄被,上身半坐,靠在枕頭上,雖然臉色蒼白,可目光依然犀利,他掃了二人一眼,略微咳嗽了一聲,道:“外麵情況怎麽樣了?”

    “回王上,”金南軒搶先道:“剛才王上昏倒時,末將等人已經封鎖了消息,外麵並無異常,另外末將也派人命尚州軍沿錦江布防,同時也將清州的情況通知了忠州的郭將軍,讓其提防明軍北上。”

    “哦,”李芳遠聽了後,閉上眼睛想了一會兒,點點頭:“南軒,你這次處理的非常好!孤很滿意,那麽就隻剩下一個問題了,我們下一步該怎麽走?”

    金南軒看了看李芳遠的臉色,又用眼角掃了一眼身旁的都明舉,然後他咬了咬牙,拱手抱拳道:“王上,末將以為此刻北上漢京,成功的可能性已經很小,因為清州丟失已成定局,末將以為數天內就會有消息傳來。瞿能占領清州後,不會停下腳步,一定會繼續進攻忠州和尚州。”

    “在這個時候,如果仍然按照原計劃抽調忠州、尚州的精銳北上漢京,以明軍的精銳程度來看,忠州、尚州很可能會在短期內失守,而這兩州一旦失守,瞿能必然會知道王上的行蹤,如果瞿能派騎兵回援,最多三天就會趕到漢京城下,或者說他直接派六百裏加急警告漢京,時間還會更短。如果那時候王上攻下漢京倒還好,如果沒有,大軍頓兵於堅城之下,進退維穀,後果很難預料。”

    “即使按照最樂觀的估計,我軍攻下漢城,但忠州、尚州還是會失守,而慶州也支持不了多久。”

    “而一旦得知漢京失守,盛庸、瞿能、明國水師、開京、明國樂浪府的軍隊,就會合圍漢京,以我軍的實力,漢京,是守不住的!”

    “因此,末將以為,北上奪取漢京的計劃已不可行,即使成功也意義不大!”

    金南軒分析的時候,李芳遠沒有插言,隻不過在都明舉的眼中,李芳遠的臉色似乎更加蒼白了,等金南軒說完,李芳遠用手輕輕按了按額頭,思考了一會兒,又轉向了都明舉,道:“都老將軍,你認為呢?”

    都明舉聽出了李芳遠聲音中的希冀,知道李芳遠仍然想要北上,但都明舉卻猶豫了,本來極力主張恢複漢京的他,在清州的失敗麵前,有些不知所措,雖然他不願意承認,但是金南軒的分析很有道理,另外,金南軒的話也讓都明舉發覺自己似乎忽略了什麽,他仔細回想了一下,最後打定了主意:“王上,如今情況有變,清州失守,明軍已經沿海岸連成一線,其兵力應該在十萬以上,而忠州、尚州兩州軍隊戰力太差,無力牽製瞿能,所以老臣以為,北上漢京已經不可行!”

    聽到都明舉的話,金南軒低下頭,雙手緊緊攥著拳頭,努力遏製著自己的怒意,這個都明舉,竟然,竟然......

    其實都明舉也知道自己的理由隻是托詞,從目前來看,自慶州北上漢京,這個戰略存在根本的問題,那就是己方軍隊與明軍戰力相差太遠,但是都明舉不能承認這一點,隻能從其他方麵找原因了,而清州的速敗給了他足夠的理由。而且他也不怕金南軒反駁,原因很簡單,如果金南軒不同意,那麽都明舉就可以建議金南軒南下,收複清州,金南軒隻要不傻,肯定不會這麽做的。

    當看到金南軒沉默不語,都明舉心中有些得意,不過他的本意並不在此,他不願意北上漢京,其實是受到金南軒的提醒,明軍不是傻瓜,他們有那麽多的兵力,為什麽漢京的人數會那麽少?樂浪府到底什麽情況?那裏明軍會不會南下?或者說,是不是已經南下了?現在都沒有人知道。

    見到金南軒、都明舉都在反對北上,李芳遠的臉色驟然變得慘白,呼吸變得急促,想要說什麽卻沒有說出來,最後無力的靠在枕頭上,閉上了眼睛。

    “王上,王上,您怎麽樣了?”

    見到李芳遠如此神態,二人都有些緊張,連忙起身問候,卻見李芳遠擺了擺手,讓他們不要說話。

    良久,李芳遠睜開眼睛,澀聲道:“難道我們朝鮮就沒有希望了嗎?”

    李芳遠此言一出,房間的二人如遭雷殛,金南軒、都明舉瞬間覺得手腳麻木,臉色也在不知不覺間變得慘白,王上您說出這樣的話來,那我們還有希望嗎?

    ......

    對於朝鮮的事情,朱允炆並沒有投入太多的精力,他隻負責製定目標,盛庸等人負責製定方略,說明完成目標所需要的人力、物力,以及時間進度,方略經過軍機處、兵部核審過後,朱允炆再下詔,命令各個部門提供配合即可。

    朝鮮這種小國,其實是沒有能力打持久戰的,無論是人力還是物力,都與大明相差甚遠,其實到目前為止,朝廷的支出尚不及平定朱棣叛亂時的一半,朱允炆最擔心的是西北的帖木兒,但到了五月,平安送來了準確消息,帖木兒確實死了,其孫子皮爾繼位為王。

    皮爾和朱允炆類似,他雖然是帖木兒的正統繼承人,卻麵臨著幾位叔叔的尖銳挑戰,所以他改變了帖木兒的國策,與明朝交好,也許他認為同樣處境的明皇會與他成為知心人吧!所以繼送回傅安等人後,他又向明朝派出了龐大的使團,建文七年五月中旬,抵達了嘉峪關,但平安沒有讓他們入關,而是飛報京師,請朱允炆定奪。

    而此刻的朱允炆卻離開了京師,帶領嬪妃和百官來到了江北的浦口城,他要為兩京鐵路的開工鋪下第一根枕木。

    當然,朱允炆的鋪枕木更多的是象征意義,他希望用這種方式向國人表示其修建鐵路的決心,讓所有的官吏、百姓明白,這個趨勢是不可阻擋的。

    朱允炆相信國人很快會發現鐵路的優勢,到那時候,鐵路的修建就不需要他來督促了。

    針對兩京鐵路,朱允炆並沒有采用全部官辦的模式,而是采取了股份製,其中朝廷占有百分之五十的股份,內務府占百分之三十的股份,剩餘的百分之二十股份則由商人認購。

    當然不出意料,這些商人的股份大部分由勳貴、外戚買走,比如皇後馬慧的馬家、魏國公徐家、淑妃白芳蕊的白家、穎國公傅家、長興侯耿家等等,而這些家族的身後,其實還有許多小股東,都是這些家族的附庸,當然這些人購買兩京鐵路的股票,並不是為了賺錢,而是為了拉近和皇帝的關係,對於這一點,朱允炆也不反對,和這些人拉近關係,對朱允炆來說,並沒有壞處。

    為了促進股票轉讓的透明性,朱允炆還在京師設立了股票交易所,最初的的席位有二十家,都是兩京鐵路的股東,最開始這些股票隻能在股東內部轉讓,朱允炆打算以後逐步引入更多的商人,但現在無論是勳貴還是商人,目前都沒有太把交易所當一回事。

    ......

    在眾人的歡呼聲中,皇帝朱允炆和太子朱文奎、錦衣衛指揮使劉鐵一起抬著一根枕木,慢慢走向預定的位置。

    對於朱允炆來說,枕木並不重,但對於九歲的朱文奎來說,枕木就太重了,為了防止他意外受傷,錦衣衛指揮使劉鐵擔任主力,朱文奎隻做做樣子,而這件事情的象征意義,其實不言而喻。

    當枕木落下後,朱允炆將朱文奎拉到身邊,然後朝劉鐵一揮手,劉鐵立刻舉旗,一時間鞭炮齊鳴,鑼鼓喧天,彩旗飛舞,眾人歡呼雷動,朱允炆也隨著眾人一起鼓掌,心中快慰萬分。

    這些年來,朱允炆慢慢明白了一個道理,那就是為什麽穿越客隻要有機會,都會努力去改變世界,其實原因並不僅僅是古代落後,而是因為古代的儀式,對穿越客來說沒有感覺,今天的儀式是朱允炆前世設計的,他前世沒有機會站在眾人的中央,這次總算有機會了,所以其興奮感是無以倫比的!

    鞭炮燃放完之後,在眾人的注視中,朱允炆擺了擺手,錦衣衛拉開附近一塊巨石的罩布,上麵寫著四個大字“浦口車站”,這四個字蒼勁有力,一副龍騰虎躍之相,正是當今陛下朱允炆手書。

    待眾人歡呼完畢,朱允炆拿過鼓槌,走到早已擺放好的皮鼓旁邊,舉起鼓槌,大聲道:“朕宣布,兩京鐵路,自今日起,開工!”

    朱允炆話音剛落,負責喊話的大嗓門錦衣衛立刻高喊:“陛下有令,兩京鐵路,自今日起,開工!”

    “.......開工!”

    當錦衣衛喊話時,朱允炆揮動鼓槌,用力的敲了一下麵前的皮鼓。

    “咚!”“咚!”“咚!咚!咚!”

    四周的鼓聲隨之響起。

    ......

    儀式結束後,朱允炆還看望了負責築路的衛所士兵,以及築路的總工程師詹宗望,鼓勵他們不畏艱險,攻克難關,早日將兩京鐵路修建完成......(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