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五章 幕府的由來與困境(二)
字數:4219 加入書籤
幕府的建立,意味著武士階層的崛起,但同時也意味著國家的分裂,從此倭國失去了統一的稅收、財政和軍隊。
幕府的建立者們對這一點非常清楚,但他們並不反對。
鐮倉幕府的財政情況雖然好於室町幕府,但遠不如德川幕府,其經濟來源主要有三個:
一、“關東禦領”,即朝廷賞賜給源賴朝個人的五百多處莊園;
二、“關東禦分國”,指朝廷把伊豆、相模、上總、信濃、越後、駿河、武藏、下總八國的國司任免權下發給源賴朝,可由幕府推薦禦家人擔任,並可由幕府直接解職;
三、“關東進止所領”,這是源賴朝的嶽父北條時政爭取來的,幕府可在很多莊園和公領中設置地頭的權力。
從這裏可以看出,鐮倉幕府的經濟基礎是如何的薄弱了,它控製的封國都在關東,經濟基礎較差,而且數量太少,隻有八個,而九州一島的封國就有九個之多。
所以鐮倉幕府是在玩著一個以小博大的遊戲,它是在用很小的力量、大義的名分控製著一個國家,武士們對幕府的支持,隻是因為幕府能夠保護、維持他們的利益,僅此而已。
而後世的德川幕府則要強大許多,德川幕府控製全國四分之一的糧食產區,控製著金銀銅的鑄幣權,還控製著大阪、京都、江都等重要城市,所以其統治基礎是非常穩固的。
不僅如此,地處關東的德川幕府還采取了閉關鎖國政策,徹底斷絕了西部封國通過貿易增強實力的途徑,最大化的消除了不穩定因素。
所以,經濟實力薄弱的鐮倉幕府,在外來力量的侵襲下,不堪一擊。
元朝,對於倭國來說,是個難以想象的龐然大物,但倭國卻決定不惜一戰,這是倭國的風骨,也是鐮倉幕府的喪鍾。
從至元五年,元世祖忽必烈派使者前往倭國,到至元二十三年,元世祖放棄征倭為止,這十六年的時間裏,倭國雖然擊敗了元軍的兩次入侵,卻背上了沉重的財政負擔,無論是戰前編組、工事修築、戰爭損失、戰後犒賞,以及長期的枕戈待旦,都大量的耗費了這個倭國的資源。
但是,鐮倉幕府作為全國的統治者,不得不負擔起填補這個窟窿的重任,隻可惜,幕府的力量沒有那麽大。
與元軍奮戰最英勇的、損失最慘重的,都是幕府的親信——禦家人,是幕府的中流砥柱,但幕府不僅無力對其進行犒賞,甚至連對其戰損進行補充都無法做到,這深深動搖了幕府的統治基礎。
這些忠心的禦家人陷入困境,部分人困苦不堪,不得不向高利貸者借貸,進而失去了土地、財富,另一部分人則鋌而走險,蠶食公家土地,填補虧空,幕府不敢阻止,久而久之,這兩部分人都不再忠心於幕府,幕府的根基從此開始動搖。
對於幕府的困境,皇室看在眼裏,熱在心頭,後醍醐天皇決定“倒幕”,經過一係列的戰爭,鐮倉幕府滅亡,後醍醐天皇重新確立了天皇獨裁製度。
隻可惜這個時間太短暫了,第二年,足利尊氏就反叛了,第三年,足利尊氏成立幕府,也就是室町幕府。
一般來說,世人都有畏難情緒,但是有些人偏偏喜歡迎難而上,因為他們知道,困難越大,最終解決後,收益也越大。
鐮倉幕府,或者說源賴朝,麵對是把持大半個國家的平家,所以擊敗平家之後,平家豐厚的遺產都是他的戰利品,他可以將自己的心腹安插到全國,從而建立自己的武家政權。
但是室町幕府則不同,其對手是一心倒幕的皇室及其少量爪牙,還有一些意見不同的同族,擊敗這些人,對幕府的經濟、軍事實力的補益可以說微乎其微。
為了迅速結束戰爭,室町幕府不得不對各地的大名進行妥協,因此在對各地大名的控製上,室町幕府遠不如鐮倉幕府,所以,室町幕府本質上是各地強力大名的聯合政權,這些已經從鐮倉幕府那裏獲得了土地、財產的大名們,並沒有對室町幕府感恩戴德,隻是承認其權威而已。
所以幕府將軍並沒有絕對的權威,而足利義教的慘死,就在於其想樹立將軍的權威,隻可惜他失敗了,死了!
室町幕府著名的三管領分別是斯波氏、細川氏和畠山氏,他們都是足利氏的同族,也是足利家族的同盟者,其中細川氏控製四國、近京畿的土地,畠山氏控製關東中部的土地,斯波氏控製關東東部的土地,而幕府直轄的領地非常少,隻有分散於各地約兩百餘處的直轄地“禦料所”;同時在畿內的交通要道設置“關所”,征收關錢;除此之外還有一些雜稅。
正因為財政的匱乏,足利義滿非常希望和明國保持良好的關係,通過與明國的貿易來增加收入,為此不惜向明國稱臣,但是反對者甚多,足利義持、斯波義將是其中的佼佼者,細川賴元和畠山滿家等人,則保持觀望態度。
對於其中的原因,足利義滿心知肚明,這些同族並不希望足利家過於強大,他們更希望保持現狀,這一點,足利義滿能夠理解,但卻不可能接受,隻可惜長子足利義持如同被洗了腦一般,一口一個“吾國從未臣服於人”,根本聽不進去自己的話。
所以,足利義滿將足利義持和斯波義將派往九州,讓他們直麵明國的兵峰。這樣做有兩個好處:如果明軍勢大,那麽親曆對明戰爭的他們,自然會變得服服帖帖,乖乖與明國議和;如果明軍勢弱,那也容易,足利義滿打算以防備明軍再次入寇的理由,將他們留在那裏,方便自己安排。
至於二人擁兵自重,足利義滿並不擔心,雖然澀川滿賴與斯波義將關係不錯,但是澀川滿賴更忠於自己,且在九州威望不高;而前任探題今川貞世在九州威望甚高,且與斯波義將極為不和,所以足利義滿相信,他們兩個人翻不了天。
但是,戰局的發展大大出乎義滿的意料,九州守軍不堪一擊,明軍迅速平定九州,以勇悍的島津家族幾乎全滅,前往督戰的足利義持被俘,斯波義將戰死,這不由得讓足利義滿懷疑,自己是不是有些托大了,甚至他懷疑是不是有人暗中投降了明軍,為其帶路?
所以斯波義重願意出使明國,足利義滿立刻就同意了,在他看來,斯波義重隻要去了,那麽隻要看明國的接待方式,就能夠看出許多東西。
如果斯波義重受到明國熱烈接待,那麽就可以繼續談,隻要不要自己去明國領罪,那麽什麽都可以談,對於赤鬆義則的罪責,足利義滿已經想好了人選,後小鬆天皇很適合背這個鍋,自己可以將其廢黜,送往明國,然後再立一個天皇,對外改稱國王即可,至於國內的“國”,改為“州”,也沒什麽不好。
但是,斯波義重竟然和明軍發生了衝突,斯波義重被擒,明軍趁機攻陷了下關。這讓足利義滿有些措手不及,甚至讓他開始懷疑明國是不是根本沒有談判的想法,非要自己剖腹謝罪才肯罷休。
但足利義滿沒有盲動,他先召集了手下討論對策,發現大家眾說紛紜,但主戰的居多,無奈之下,足利義滿又去了皇宮,出乎他的意料,後小鬆天皇對明國要求足利義滿前往謝罪的詔書憤慨至極,同意全國動員,對明宣戰。
之後皇宮、幕府先後發布了動員令,全國各大名紛紛動員起來,關東的武士紛紛西調,增援京都一線。
但是,足利義滿並沒有向長門、周防增兵,而是采取了誘敵深入、層層阻擊、堅壁清野的戰略,關西的長門、周防、石見、出雲、安芸、備中、備後等等地區,老弱、糧食紛紛東調,同時足利義滿還向西派出小股精銳武士,意圖襲擊明軍補給線,逐步消磨明軍銳氣,然後在京都附近與明軍決戰。
事情安排下去之後,足利義滿並沒有安心,不安的感覺反而更加強烈。
為了增強幕府本部的力量,以斯波家裏通明國的名義,沒收斯波家的領地,這些領地大部分被歸入幕府直轄,少部分歸入畠山、細川兩家,至於其他大名的戒懼、畠山和細川兩家的防備,足利義滿已經顧不上了。
同時足利義滿啟動了“櫻花”,令其對內外重臣進行監視,其中皇宮、畠山家、細川家是重中之重,而澀川滿賴是足利義滿想要重用的人,但首先,足利義滿要確認他是真的可靠才行!(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