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五章 差距

字數:5609   加入書籤

A+A-




    朱允炆很失望。

    黃子澄一如既往,始終不改初心,依然如十年前一般,仗義敢言,直言削藩,但能力有限,實際操作性比較差。

    齊泰所言,其實是廢話,如果在現在,還有敢起兵造反的藩王,那麽朱允炆要召見的就不是他們,而應該是平安、盛庸那些軍方將領了。

    至於卓敬,比他們兩個人要強一些,但強的有限,而且最終還把問題拋了回來......

    朱允炆努力壓抑心中的失望,將目光轉向練子寧:“練禦史,你有何高見?”

    練子寧神情有些凝重,他拱手了拱手,走到殿中,撣了撣袍袖,雙膝跪倒:“陛下,臣都察院左都禦史練子寧,願冒死進一言!”

    “怎麽回事?練愛卿,快快請起!有話站起來說!”

    朱允炆探了探身子,抬手道。

    “謝陛下!”

    練子寧稱謝,但沒有起身,而是繼續拱手道:“臣本布衣,蒙先帝拔擢,才得以立於朝堂,更有幸侍奉陛下。”

    “陛下乃千古聖君,文治武功不遜於先帝,如今北方蒙古不敢南下牧馬,東南倭寇早已銷聲匿跡;漠南、東北、朝鮮都已經入大明版圖,倭國陷落也是指日可待。”

    “陛下派海軍遠征萬裏,帶回抗寒、抗旱的高產優良作物,讓我大明百姓再不受饑饉之苦;陛下推廣新式紡紗、織布機,大大降低棉布價格,讓大明百姓不再受寒受凍;陛下推廣海貿,狠狠打擊倭寇,沿海百姓不再擔心倭寇襲擾,而且可以出海打漁以及經商,生活日漸富裕。”

    “凡此種種,臣就不一一說明了!”

    “但是......”

    終於到正題了。

    雖然剛才的話,朱允炆聽的舒心,但多年的皇帝生涯告訴自己,這隻是開胃小菜。

    “請恕臣直言,宗室傳承,先帝已誤,陛下不可再誤!”

    眾人驚愕,不由得看向書案後的朱允炆!

    朱允炆驚愕,這麽多年來,他還是第一次遇到敢當著自己麵說先帝——朱元璋做錯了的人。

    但很快,朱允炆反應過來,用力一拍桌案:“練子寧,你好大的膽子!”

    黃子澄等人連忙跪倒:“陛下息怒!陛下息怒!練大人隻是一時口誤!一時口誤!”

    練子寧卻伏在地上,既不認罪,也不說話。

    良久,當氣氛壓抑的讓人受不了的時候,朱允炆說話了:“起來吧,練子寧,把你的話說完。”

    “謝陛下!”

    練子寧站起身來,臉上無驚無喜,一臉坦然。

    “陛下!之前卓大人已經言明,宗室俸祿會越來越高,遲早有一天,舉大明全國之力,恐亦不足以供養宗室。所以這套製度必須要改,而且隻能在陛下手裏才能完成,臣恐後世帝王缺乏足夠的勇氣、威望以及雄心,來完成這種改革。”

    “嗯,那你覺得應該怎麽改才好呢?”

    “......”練子寧深吸一口氣,咬了咬牙,道:“陛下,臣想過三種辦法,還請陛下品評!”

    “三種?”

    朱允炆睜大了眼睛,不錯,練子寧,真不錯。

    “說來聽聽!”

    “是。”練子寧微微思索了一下:“第一種很簡單,就是恢複洪武九年的舊製!”

    “洪武九年?”

    朱允炆愣了一下,這麽久遠?自己好像還沒有出生呢?

    但黃子澄、卓敬、齊泰等人的眼神卻為之一亮,似乎想到了什麽。

    “洪武九年,先帝定諸王公主歲供之數,親王歲給糧五萬石,寶鈔兩萬五千貫,其餘實物如錦、棉、絲等若幹;郡王歲給米六千石,寶鈔兩千八百貫,其餘實物若幹;親王嫡長子繼承,庶子封郡王;郡王嫡長子繼承,歲給半始封郡王;郡王庶子賜封六十頃土地,其所生子孫世守之,之後朝廷不再發放祿米。”

    “當然,即使恢複洪武九年的製度,也需要調整親王歲供,五萬石仍然過高,按照這個標準,先帝的二十一王,陛下的五子,就需要一百三十萬石,寶鈔六十五萬貫,折合銀圓一百三十萬圓,這還隻是俸祿而已。”

    “而在洪武二十八年,在戶部尚書鬱新的建議下,先帝調整了王公歲供之數,就是如今的情況,先帝還將其定為永製,後世不許修改。”

    “比較這兩者,在今天,如今的製度好一些,但在將來,洪武八年要更好。”

    “不過臣以為,這兩種方法都不算好,所以臣另外想了兩種方法。”

    “第二種方法是降爵徙封,即親王降為郡王,郡王降為鎮國將軍,鎮國將軍降為奉國將軍,以此類推,這種方法是參考洪武九年的情況,略作調整得到的。”

    “第三種則是仿照漢朝的製度,將藩王分封到一地,取當地賦稅供養之,朝廷不負責藩王的俸祿。當然藩王的封地不能在兩京十三省,而應該在新拓之地,如蒙古、東北、朝鮮、倭國等地,這樣藩王才可以成為真正的國之屏藩,於國、於王、於民都是有利的。”

    “陛下,臣言盡於此,恭請陛下聖裁!”

    說話間,練子寧跪倒,伏在地上。

    大殿中冷場了。

    練子寧的第一個方法,讓眾人眼前一亮,覺得不錯,但是很快,練子寧指出了其中的問題,那就是花錢太多,比現在還多。

    至於其他兩個方法,眾人雖然有模糊的想法,但根本不敢宣之於口。世上沒有不透風的強,一旦傳出去,得得罪多少藩王啊?

    想到這裏,齊泰、卓敬不由得有些羞愧,自己不如練子寧,不如啊!

    這真是忠臣啊!

    朱允炆如是想。

    “練愛卿快快請起!”朱允炆親自走下來,扶起練子寧:“來人,快賜座!給練愛卿賜座!”

    “陛下!陛下!臣不敢!臣不敢!”

    練子寧有些感動,眼中泛起淚花。

    “不,你坐著!”

    朱允炆拍了拍練子寧的肩膀,然後反身坐到龍書案上,道:“解縉,立刻擬旨!”

    “是!”

    “都察院左都禦史練子寧心胸坦蕩,忠於國事,特加封太子太傅,兼任詹事府詹事!”

    “練愛卿,望你如待朕一般輔佐太子!可好?”

    “謝陛下隆恩!子寧願肝腦塗地,以報陛下之恩!”

    練子寧感激涕零,跪倒在地。

    “好了,起來吧!”

    練子寧起身,感覺身上熱血沸騰,直直盯著皇帝,等候皇帝吩咐,所以他沒有注意到身邊人的眼神。

    太子朱文奎的太傅最開始是黃子澄,之後換為卓敬,現在又換成練子寧,前兩任太傅豈能那麽平靜?

    “諸位,練愛卿的想法很有見地,給朕打開了一些思路,朕也談談自己的一點想法。”

    “新辟之地,宗室鎮守,於國於民都是有利的,這也是昔日周朝開疆拓土之意,當然具體如何實施,還要仔細商議一下。”

    “至於新辟之地,朕有一些想法,蒙古、東北、朝鮮、倭國,都需要親王鎮之,但是你們的目光也不要局限於此。”

    “上個月,琉球請求內附,朕打算將其王族內遷,換親王鎮守。”

    “另外南洋,甚至美洲,都可以考慮!”

    “當然現在說這些還太早。”

    朱允炆興奮的揮舞著拳頭,站起身來:“另外,降爵徙封的事情,也可以考慮一下,當然,宗室的體麵還是要的,即使沒有俸祿,也要有幫助其安身立命才行,一定數量的土地還是需要的。”

    “除了以租稅為生外,朕以為可以放開宗室進學、入仕、經商等等限製。”

    “你們以為如何?”

    黃子澄等人麵麵相覷,他們發現皇帝想玩一次大的,這些話公布出去,很可能是一場地震啊!

    注意到眾人的驚愕,朱允炆的語氣卻驟然嚴肅:“此事事關重大,你們要嚴守機密,否則朕絕不留情!”

    聽到皇帝話語中森森的殺氣,眾人連忙跪倒:“臣等遵旨!”

    “很好!秦王朱尚炳大約需要半月左右,就會到京,朕希望在那之前,你們能拿出一個合適的方案,明白嗎?”

    “對了,此事以練愛卿為主!”

    “是!陛下!”

    ......

    “大珅,把劉璟、王艮、楊士奇、金幼孜幾個叫過來,朕有事情吩咐!”

    “劉,陛下,劉大人生病了,最近請假了!”

    “哦,”朱允炆愣了一下,語氣複雜的道:“那叫其他人來吧!”

    “是!”(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