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阿球突然回國 1、2、3
字數:5155 加入書籤
第八章阿球突然回國1、2、3
(1)
阿球在英國碩士畢業後,聽從父親和三叔的建議,到加拿大三叔的公司實習。
半年後,阿球在突然間向大家宣告,他要大陸,而且是馬上就走,一刻也不停留。
陶卓然一家都紛紛勸阻,還請阿球的父母從大陸打電話過來給阿球問是什麽原因,阿球卻不解釋,隻是表示自己有急事要辦,是鐵了心要回國的。
眾人問是什麽急事那麽重要,說出來大家可以想法幫幫他,但阿球擺出一副‘高深莫測’表情,就是不說。
最後,眾人沒辦法,也隻好由得他了。
在阿球回國後約一個多月後的一天,陶茵一家從‘班芙國家公園’遊玩完返回溫哥華,途經頃碌市時,順道探訪大酋長。
在大酋長家,大家開開心心地寒喧了一番後,陶茵爸爸就和這位老朋友坐到一邊聊天。
聊著聊著,坐在遠處的陶茵明顯地感到,爸爸的神情越來越嚴肅,語調也越來越沉緩。當酋長從房間找出一張很舊的紙張向爸爸比劃後,爸爸和大酋長都停下來不再說話了。
然後,他們兩個很默契地一起點點頭,又互相擊了一下掌,就不再聊了。
從大酋長那離開後,在返回溫哥華的途中,爸爸叮囑陶茵的大哥開車不要太快後,就坐在車上閉目養神。
陶茵很好奇地想知道爸爸和大酋長談了些什麽,幾次想開口問爸爸,但都讓媽媽製止了。
直到大哥將車開出兩百多公裏,駛過了‘頃碌’與‘溫哥華’之間的山區危險路段,接下全是一馬平川的高速公路時,陶茵的父親才睜開眼睛,對大家說:“我知道你們都想問我剛才和大酋長談了些什麽,尤其是‘喳喳’,對吧?”
是、是、是,老爸英明。”陶茵連連點點頭承認,接著又急不可待地催促爹哋快點告訴大家。
唉,我何嚐不知你們的心呢。”陶卓然向女兒解釋:“隻不過此事重大,我雖然很想立即告訴你們,但我想先理理思路,又考慮到剛出頃碌市的那段路全都是崎嶇山路,我擔心此事講出來,就可能會分散你大哥開車的注意力,不安全。所以,隻好讓你們焦急一下了。”
接下來,陶茵父親將大酋長對他說的事情,詳詳細細地複述了一遍,讓大家聽了後都覺得不可思議,事情是這樣的
(2)
陶卓然告訴大家:“半年多前,阿球到頃碌找大酋長玩,並在酋長家裏住了幾天。
一天上午,大酋長讓女婿馮了勝陪阿球到頃碌的‘跳蚤’市場走走。
到了市場,阿球在一個墨西哥人的攤位上見到一本舊書,阿球隨手撿起來翻看。
馮了勝見他看書,就自己到其它攤位轉,等他轉了一圈回來時,見到阿球還在很認真地在翻那本書,馮了勝就湊過去看了一下,隻見書上是一些圖形。馮了勝就問這是畫圖的書嗎?阿球沒回答,在繼續翻那書。
翻到後麵,是一些阿球看不懂的外文,他看了一下馮了勝,搖了搖頭。
馮了勝雖然不懂漢字、不識中文,但卻精通英文、法文,還能閱讀其它四、五種歐洲國家的文字。他接過來一看,這本書的後半部是用德文寫的。
馮了勝略略地看了一遍,就告訴阿球這本書是一位名叫希姆萊的德國人在中國搜集到的。這位德國人說:這書隻有小半部,其它的部份他找了二十多年一直沒找到,隻知到它們可能在中國的一個南方省份,由一位僧人保管,因為發生戰爭,尋找書的剩餘部份的計劃隻好中止。
這位德國人還將自己的心得簡單地概括了出來,他認為這是一本很有意思的書,雖然他不能完全看得懂,但是聽人說這本書所講的內容可能發生於三千多年前,屬於中國古代文明的重要部分,作者是誰,已不可考。書中主要用一些圖形和小部分漢字對世事作了相當準確的預測,甚至對曾經和即將發生的世界大戰也有描述,令人驚訝。所以這位德國人就通過種種方法與原來的主人交換得到此書。這位德國人相信,若找到剩餘的部份,可能會有助於我們了解世界未來的發展,這是很有意思的一件事。
當時,馮了勝是用白話將上述內容告知阿球的。
那位攤主見兩人拿著書在不停地聊,就插口問他們是否要買?
阿球想了想後問他,這本書隻有一小半,還有另外的部份在哪呢?那個墨西哥人聳聳肩,兩手一攤,表示他也不知道。
阿球見如此,就對他說,隻有這一小部份沒意思,道謝後就拉著馮了勝說:走吧……
那個墨西哥人見阿球要走,馬上問阿球他倆是不是中國人,得到肯定答複後,就說他家裏還有一些東西,如果他倆感興趣,可以跟他去看看。
阿球和馮了勝商量一下就說好吧,就跟著這個墨西哥人來到他的家。
進入客廳後,墨西哥人讓他們隨意休息。
等了一會,就見墨西哥人和一個女人捧著一個小盒子走過來。
那個墨西哥人摟著那個女人介紹說,這是他的太太。阿球和馮了勝向他們夫妻道了打擾。事後認為,這個墨西哥人的太太八成是中國人,最起碼是亞裔人。
當墨西哥夫婦打開盒子後,阿球看到裏麵有兩樣東西。那墨西哥人做了個手勢,讓阿球倆人自己看。
阿球先拿起一張紙質的物品,認真地察看起來,馮了勝拿起的是一本書。
阿球看出手上的物品是一張用漢語書寫的出家人‘度碟’,持碟人法號清明,落款是‘漢武元年龍虎山’。看紙質這份度碟應該是有點年頭,但單憑肉眼看,卻難辯真偽,也不知是否高手‘做舊’的,所以他看了一會就放下來了。
阿球抬頭看馮了勝,見到他將那本書拿在手上左看右看,一副漫不經心的樣子。阿球問馮了勝這是什麽,馮了勝說他看不懂,就將書遞給了阿球。
阿球接過書又細心地打量起來。
這是一本線裝書,紙質雖然已泛黃發暗,但保存得還算好。書的封麵用魏體寫著‘族譜’兩個字。阿球小心地翻了一下,除了跟通常的族譜記載著一個家族的繁衍外,還發現裏麵夾著若幹張附箋,上麵用毛筆以蠅頭小楷寫了一些東西,還附有幾張略圖,具體是些什麽內容,阿球當時沒詳細看”
(3)
陶卓然接著說:“看完後,阿球和馮先生交換了意見,均覺得這些東西對他們沒什麽用,就起身謝過主人家,準備離開。
臨出門的時候,原來一直沒出聲的那位太太突然問阿球和馮先生是否真的是來自中國大陸。
阿球說:我是中國大陸人。
那位太太就請阿球把那份‘度碟’背麵的兩個圖案看一看,能否知道是什麽?阿球按吩咐又拿起‘度碟’,翻過來看。
剛才他沒留意,度碟背麵原來有一處非常模糊的、淺紅色的圖案。
他仔細分辯認後,對那位太太說:這兩個圖案應該是中國西南地區早期的形意文字,具體是什麽意思,不大清楚,要經過考證才能確定。
那位太太聽到阿球的回答後,麵露喜色,又問阿球是否知道中國大陸的觀州市。
阿球告訴她:自己正是觀州市人。
這次,那位太太聽到後就更是喜上眉稍了,連他的先生,聽到後也高興得連連點頭,又在自己的胸前劃了兩個十字。然後,他們夫妻走到一邊,小聲地商量起來。
最後,他們夫妻很鄭重地告訴阿球和馮先生,他們夫妻決定將這兩樣物品,連同那本隻有一小半部的書,全部‘贈送’給這位來自中國觀州市的先生。
這對夫妻的決定完全出乎阿球他們的意料。
阿球看著這對夫妻,那位先生臉帶笑容,雙手攤開,又是聳聳肩,那位太太則用右手捂著胸,向阿球微微地欠了欠身。
阿球當時有點不知所措,旁邊的馮先生見狀,即和阿球商量了一下,就上前代阿球表示說,我們非常感謝賢伉儷的慷慨饋贈,上帝一定會保佑你們的,但我的朋友還是希望賢伉儷為這幾件物品作個價,合適的話,我的朋友更願意以購買的方式收下這些物品。
但這對夫妻再次明確表示,他們是自願的、並且是無償的將這幾件物品‘贈送’給這位來自中國觀州市的先生,希望不要推辭。
阿球和馮了勝再三說這不合適,但最後還是在這對夫妻的堅持下,帶著這幾件物品告別了這對夫婦。”
後來呢?”陶茵問。
後來,阿球在第二天問大酋長要了幾樣小東西,作為禮品,回贈那對夫婦,並跟這對夫婦談了整整一個下午。離開頃碌時,又順道去向他們辭別。
大酋長和我說,阿球走時曾向大酋長打聽過這對夫婦的來曆。阿球認為那位太太一定和中國大陸有淵源,不然的話,不可能在得知阿球是中國觀州人後,就將那幾件物品無償贈送的。”
請朋友們繼續關注。
(本章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