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四回 下 攜二使金兵破上京

字數:4393   加入書籤

A+A-




    第三十四回下攜二使金兵破上京

    天輔三年的八月,女真文字終於被創造出來了。新型的女真文字雖然有自己獨特的特色,但它依然包容了契丹字和漢字的特點。完顏希尹創造女真字的思路,是依據漢人的楷字,並參照契丹字的結構,再依據金國本國語言的特色,這種文字體現了女真人的聰明才智以及他們倔強的個性。

    此後,女真文字遂在全國各地頒行。在這之前,所頒發得詔書都是使用的契丹字。具有曆史意義的是,自從女真字頒行之後,第一次采用女真字書寫的詔書卻是討伐遼國的詔書。

    天輔三年的三月,遼國曾經前後十三次派遣使者,長達一年之久的和談終於由當初的僵持而達到最後的破裂。當然造成這種結局的另外一個主要原因是金宋海上盟約的達成。這一日,也許是蒼天的巧妙安排,宋遼兩國的使者一前一後,幾乎同時來到了金國的內地。使臣即為宋國的趙良嗣和遼國的習泥烈。

    三月下旬,阿骨打給鹹洲路統軍司頒發了一道詔書,詔書中終於寫道:“朕以遼國和議無成,將以四月二十五日進師。”此外,阿骨打還手書命令鹹州都統府留兵一千,交付斜葛統領,鎮守鹹州重鎮。其餘之眾,均由闍母親自統領,於四月二十五日之前趕赴渾河,與大軍會師。闍母接到詔書,見是用女真字書寫,心中感到無比的榮耀和自豪。當即傳令所部,進入了極為緊張的備戰之中。

    渾河從兔兒山發源,一路東去,在長春州匯入混同江。四月上旬,阿骨打親自統領大軍伐遼,以遼使習泥烈和宋使趙良嗣隨行。二十五日,大軍如期會於渾河,闍母之軍如約而至。五月初,金軍全部渡過渾河,阿骨打升帳點將,進行軍事部署。以謀良虎為先鋒,率領所部人馬在前開路,又遣遼降將,時任謀克的辛斡特刺、移刺窟二人持詔召諭上京城中。又令猛安王伯龍與韓慶和押送糧餉,其中挽夫一千五百人皆付於兵械器甲。一切部署完畢,阿骨打親率大兵,分為三路,向上京臨潢府進發。

    其時,遼國天祚皇帝在胡土白山,得知和議不成,金國阿骨打已經率領大兵西伐上京。急令耶律白斯不等人選拔三千精兵,日夜兼程,向上京進發。

    遼國上京留守為撻不也,副留守名叫盧彥倫。盧彥倫世居臨潢府,天祚皇帝天慶初年,臨潢府境內多盜,而城內兵卒無將統領,成了烏合之眾。留守蕭貞一以為盧彥倫有才幹,薦之於朝,被授予殿帥之職,管理兵卒之事。其後,遼兵敗於出河店,潰兵還至臨潢,被安排散居於民家,令民養之。這些軍士縱恣侵擾,無所不至。百姓深以為苦,卻又無可奈何。而其時的留守赤狗兒不能製止,便召集軍民相諭道:“契丹、漢人久為一家,現在邊地有警,國用不足,所以使這些軍卒養於父老家中。雖有侵擾之事,但願能夠相容。”眾百姓雖然憤怒之極,但卻敢怒而不敢言。盧彥倫卻仗義而言道:“自從兵端起後,民間財力困竭,現在還要叫他們養活這些兵卒。以國家多故,義不容辭。但這些兵士橫恣強暴,人不能堪。番、漢之民都為天子之赤子,奪此予彼,猶如挖了東牆補西牆,這能叫什麽呢?”遂處罰了幾位聲名狼藉的兵士,民心稍安,盧彥倫在百姓心目中的威望也就越來越高了。

    辛斡特刺和移刺窟斜來到上京臨潢府的城下,兩個人商量一番,分道行事,並約定在城東會合。辛斡特刺原來曾經擔任過臨潢府驛吏之職,與盧彥倫極為友善。當他帶著阿骨打招諭的詔書來見盧彥倫的時候,他想不到見到的竟然是一幅極為冷酷卻又帶著幾分嘲笑的麵孔。盧彥倫冷冷地對他說道:“我們現在是兩股道上跑得車,已經很難走到一起來了。你背叛了遼國,投靠了金酋。如今見了我,還有什麽好說的呢?”辛斡特刺聞之,剛要曉之以厲害關係。還未開言,盧彥倫便呼出刀斧手將他殺了。旋即來見撻不也,商量禦敵之策。

    撻不也聞之大驚,心中惶然,沒了主意。盧彥倫說道:“古人有言,兵來將當,水來土屯。以上京的兵強城固,豈怕阿骨打來攻!若能堅守十天,金兵軍中無糧,必然不能持久。那時乘虛反攻,此乃取勝之道也。”撻不也聞而默然,盧彥倫又獻策道:“敵人遠道而來,必然疲勞。先以五千精騎,迎頭痛擊,挫其銳氣。再以五千人馬,繞到金兵的背後,刧掠糧餉。如可得逞,金兵必將會不戰而亂。”撻不也聽後,連連說道:“此計大妙。”遂分遣兩將各統五千人馬而去。

    過不多久,隻見一位看守城門的兵卒慌慌張張的跑來報告說:“將軍,東頭供奉官毛子廉率領本部人馬及二千六百餘眾衝出城關,投敵去了。”盧彥倫聽後大怒,一麵派人將其妻子及兒子殺之,又別遣驍將孫延壽率領兩千騎兵,往追毛子廉。

    移刺窟阿與辛斡特刺分手之後,來見他的好友毛子廉。毛子廉乃臨潢府長泰縣人,才勇喜射,多立戰功,被封為東頭供奉官之職。移刺窟斜見了他,並將阿骨打親率大兵來伐上京臨潢府的事情相告。毛子廉說道:“我也知道遲早總要碰到這一天,人心離散,臨潢府那能守得住呢?”移刺窟斜乘機說道:“”實不相瞞,我是帶了金國皇帝的召諭詔書而來的,若兄有意,即刻隨弟前往。”毛子廉說道:“遼帝荒淫,不理朝政,亡國之兆早有所見。金國強盛,屢敗遼兵,棄暗投明,亦是大丈夫之所為。”移刺窟斜聽罷大喜,遂約定諸人,共有二千六百餘眾。毛子廉正要回家帶其妻兒,路上卻聽說有一金國諜者被殺,城中已經在到處搜查。毛子廉聽後大驚,連家也不敢回了,急忙來見移刺窟斜。二人不敢停留,連忙帶了眾人,出了東門而去。

    正行之間,忽然聽得後麵喊聲大震,隻聽得一人高聲喊道:“叛賊休走,快快留下頭來。”毛子廉知是追兵來了,遂與移刺窟斜分兵兩處。由移刺窟斜掩護眾人先行,自己則率兵斷後。

    毛子廉橫刀立馬,立於路之正中。片刻之間,遼騎已經逼近。有兩將縱馬而出,直奔毛子廉而來。毛子廉不慌不忙,引弓搭箭,一箭射去,其中一將翻身落馬。另外一將挺搶來刺,眼看搶奌已至腋下。毛子廉側身一閃,避過其搶,順勢將其擒之,原來正是孫延壽。其餘兵卒見主將已失,遂奔潰而去。

    再說謀良虎率領人馬為先鋒,一路之上,並沒有遇到強敵阻擋,真是迅雷疾風,一瀉千裏。正行之間,忽然看到有五千餘騎遼兵出現在麵前,不由大喜,笑道:“我這手正癢癢著呢,誰想遼兵遲遲才來,且待給他們一點顏色看看。”說罷,策馬挺槍,衝入遼軍陣中,眾人隨之其後而入。正在混戰之際,阿骨打統率的大軍到了。一陣衝殺,遼兵那裏抵擋得住?遂丟盔棄甲,四散而逃。阿骨打催動全軍,鳴角吹號,鞭馬疾馳,晝夜兼程六百五十餘裏,直至上京臨潢府城下。招諭城中官史百姓道:“遼主失道,上下同怨。朕興兵以來,所過城邑負固不服者即攻拔之,降者撫恤之,你等也都聽說過了。今爾國和談已久,卻又反覆見欺,朕不欲使天下生靈久罹塗炭,遂決策進討。曾遣謀良虎等人相續招諭,卻不聽從。今若攻之,則破城已是頃刻之間的事情。所以,重申兵伐之意,並不想殘害百姓。再一次開示明詔,諭以禍福。請你們勿失良機,再作抉擇。遂傳令退兵五裏,停兵三日,等待城中答複。

    再說王伯龍與韓慶和押送著糧餉,跟在大軍的後麵,緩緩而行。韓慶和率領所部走在前頭,王伯龍卻押送著糧餉遠遠地落在了他的後麵。猛然之間,隻聽得殺聲震天,卻見五千餘騎遼兵邀擊於路。王伯龍大喝一聲:“不怕死的,且上前來!”遂揮刀直前,連斬遼人兩員大將,眾挽夫也都揮刀挺槍,與敵大戰。遼兵抵擋不住,留下了五百多匹戰馬,奔潰而去。

    上京臨潢府城中,隻見戒備森嚴,諸兵將晝夜巡邏,毫不懈怠。阿骨打心知其憑借城守堅固,糧草充足,打算堅守,並無降意。

    這一天,阿骨打下達了攻城的命令。他對習泥烈、趙良嗣二人說道:“你們可以看朕如何用兵,再卜去就。”

    阿骨打言罷,親臨城下,督促諸將士鼓噪而進。諸將士莫不舍死忘生,奮勇爭先。大將夾穀吾裏補乘梯登城,臉被重創,猶然奮擊自若,衝鋒陷陣,毫不退避。

    闍母率領所部,前仆後繼,連攻不懈。守兵抵擋不住,遂被闍母攻破了外城。平明攻城,破城之時,太陽還未升到頭頂。這場攻城之戰,直把習泥烈和趙良嗣二人看得驚心動魄,目瞪口呆。

    遼國上京留守撻不也見外城已破,料想內城也堅守不住。便率領盧彥倫等人,開門納降。阿骨打進城之後,下令盡赦上京官吏百姓。安民已畢,設宴慶功。飲宴之中,又令遼國吳王之姬獻歌獻舞,以助酒興。阿骨打對趙良嗣說道:“這是遼國天祚皇帝的兒媳婦,如今成了我們的俘虜,為我們獻歌助酒。”趙良嗣等人奉觴上壽,皆稱萬歲。並與筵前作詩道:“建國舊碑胡日暗,興王故地野風幹,回頭笑謂王公子,騎馬隨軍上五鑾。”

    阿骨打在遼之上京臨潢府歇兵數日,先派人招諭遼軍副統耶律餘覩,又派闍母進兵遼河,自己則率領大軍,進至沃黑河。正打算分兵征討,宗幹率領群臣諫道:“地遠時暑,兵疲馬乏。若是深入敵境,糧餉不續,後患無窮。”阿骨打聽了,深以為然。遂下令班師,並任盧彥倫為夏州觀察使,權發遣上京留守事。

    金軍剛走,撻不也就率兵反叛。盧彥倫乃率部與撻不也戰於城內。撻不也抵擋不住,逃奔而出。其後未過幾日,遼將耶律馬哥又率兵來取臨潢府。盧彥倫堅守數月,金將麻吉率兵來救,擊敗耶律馬哥之軍,解了臨潢府之圍,盧彥倫也隨之而赴內地。欲知後事如何,且請下回分解。

    歡迎廣大書友光臨閱讀,最新、最快、最火的連載作品盡在!手機用戶請到m.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