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章 家鄉飯菜對酒香 你言我語論短長
字數:3632 加入書籤
路途遙遠回家鄉,
想帶侄兒走輝煌。
一年之內建豪宅,
眾人紛紛戳脊梁。
且說田玉喜叫羅燕、賈忠發吃飯,並說:“翠花、炳暉,你們也一起去吃吧!”劉翠花說:“表哥,謝謝你的好意,我們不去,辦事不知咋辦,沒法端你們碗。”
賈忠發一邊走著一邊說:“玉喜,翠花咋那樣說?那是啥意思?”田玉喜說:“在上海您們家我都沒好意思說那事,三年前他把兩千多斤庇麥子砸給了我,真讓我說不出道不出的。姑父,不提這些事了,說這事都怕外人笑我這個當表哥的。”羅燕說:“這個炳暉確實有問題,在上海你們說時我還有點不信。”田玉喜說:“我們在那裏說的事,連十分之一也沒有,要是細致的和姑姑、姑父說,三天三夜也說不完。”
家鄉的人是熱情的,家鄉的飯是合口味的。麵對豐盛的酒菜,麵對坐在一起平常想見而見不到今天見到的人,羅燕和賈忠發心中感慨萬千。賈忠發端起田玉喜早已斟上酒的酒杯說:“七年沒和你們這些小哥們喝酒了,來!我和每個侄兒幹一杯!”田玉山站起來說:“老姑父,您先坐下,依我看,您是遠來上海的人,聽玉喜哥說,您現在是大老板,我們這些小輩每人敬您一杯!”羅燕說:“玉山,你是咋算的賬?你姑父和你們每人喝一杯,與你們每人敬你姑父一杯不是一回事嗎!你姑父沒有酒量,一起端杯就行了。可別鬧那些科目了。”田玉山說:“那就聽姑姑的,一起幹了這杯!”眾人幹了這杯酒後,田玉旺站起身來,給羅燕和賈忠發滿上酒,說:“我敬老姑和老姑父一杯,老姑和老姑父走時見我家地少,生活貧困,把地租給我種,來!老姑父,老姑,幹了這一杯!以表示侄兒對姑父和姑姑的孝心。”三個人舉杯同飲。田玉旺接著說:“雖然那地被表哥中途要去了,但這租地的情我領了。我種了四年,明天我把四年的租銀給老姑父,並請老姑和老姑父吃頓飯。”羅燕說:“玉旺,你種的地讓炳暉要去了?”田玉山說:“老姑,玉旺說的是真的,已經要去三年了。”羅燕說:“這個炳暉,辦的啥事我們的地,他無緣無故地要去了種,沒有這段理。要不是在這裏吃飯,別人這樣說,我都不信,”這時看了一眼田玉喜說:“玉喜,你說了別的事,咋沒說這事?”田玉喜說:“我當時沒好意思說,其實這事怨姑姑,一開始就不應該租給田玉旺,有親侄子不給種,租給外人,沒有這個理。”賈忠發說:“玉喜,你別在你姑的心窩上撒鹽了。玉旺,先前的租銀不要了,過幾天我們帶他走,下茬的地還你種。”田玉奎站起來給賈忠發滿上酒,端起來酒杯說:“老姑父走時我都沒給老姑父送行,這回和老姑父喝一杯。”說完,爺倆碰了一杯。田玉奎放下酒杯神秘地說:“老姑父,你把羅炳暉帶出去幹啥活?要有好活我也去。”賈忠發笑著說:“我們在上海就是做買賣,並沒有別的門路。把他帶出去也是跟我們做買賣。”田玉奎說:“要是做買賣我可不去,我怕把家賠進去。要是羅炳暉幹可正對莊,他會算賬。別人掙十兩銀子的買賣,他能掙二十兩。”這時神仙站起來說:“炳暉是老姑的親侄子,一捺沒有四指近,咱們不眼熱這些,在桌子上吃飯的人,老姑和老姑父又是長輩歲數又大,餘下的都是弟弟,來!我敬大家一杯!說罷!一起舉杯一飲而盡。”神仙接著說:“在位的不管是誰,明早都去我家飲酒。”田玉喜又站起來說:“我的糧店全靠這些小哥們幫襯,不管大活小活,一招手就到,今天姑姑姑父又廉價給拿來苫布,我敬大家一杯是理所當然的。來!共同幹了這杯!”羅燕說:“玉喜,你姑父沒有酒量,吃飯吧!”賈忠發說:“還得幹一杯,我見這些侄兒的坦蕩胸懷特別高興,要是……好了,不說了,來!幹了這杯!”這時田玉喜妻子拿上飯來……
第二天晨早,小哥們都來了,神仙去請羅燕和賈忠發,進屋一看就劉翠花和孩子。問劉翠花說:“老姑她們呢?”劉翠花說:“他們雇車去城裏了。說是去城裏看看做買賣的市場行情。”神仙回來和小哥們說:“咱們吃吧!你們誰也不要準備了,老姑她們去城裏了,估計是看看這裏的市場,有可能明天就回上海。”
下午,田玉喜來找神仙。把一個布袋扔在桌子上說:“給大哥開點工錢。”神仙拿起來掂了掂說:“這是多少?”田玉喜說:“這是白銀三十五兩。”神仙說:“你給我這多幹啥?十兩就不少。”田玉喜說:“我想過了,人不要私心太重,有錢大家花。咱們這次掙的是巧錢,那苫布老姑給咱們算的是pī fā價,回來的路上,所有的花費都是老姑父拿的。那些用苫布的,今天上午把苫布都拿走了,剩下一百兩銀子,給船費二十兩,給田玉明十兩,給哥哥三十五兩,我還有三十五兩。我剩兩塊苫布。咱們是掙得多了點,掙得多也是咱倆的,我不能獨吞。我剛才去了田玉明家,給他的也送去了,聽大叔說,田玉明被劉翠花叫去了,不知為啥?”神仙說:“人家是親表兄弟,和咱們不一樣。再說,羅炳暉要是走了,過幾天收麥子咋辦?家裏有大事小事找誰?我想找田玉明一定為了這事。”田玉喜說:“反正你是神仙,別人沒想到的事你看的都準。”說完,兩個人哈哈大笑!
已到了一年一度的麥收時節,今年年景好,麥子豐收。田玉喜的糧店準備開始收購麥子,田玉明是這裏的短工,每逢活計忙了就得找他來。吃完午飯,田玉喜來叔叔家,見田玉明不在,問叔叔說:“叔叔,玉明去哪了?我找他去糧店幹活。”叔叔說:“今年你不能指望他了,炳暉走時,把地裏的活和家裏大事小事都托給了他,這兩家子的活夠他忙的了。也不知炳暉在外幹幾年,要是掙不到錢,可把玉明苦了。原本我不同意這個事,這不是小事,雖然是外甥,咋也沒有兒子近。他做幾年買賣發財了,我兒子現在還沒媳婦,這不是把兒子耽誤了嗎?”田玉喜說:“叔,那後來咋答應了?”田豐說:“外甥媳婦把我叫去,外甥和羅燕賈忠**番地勸我說,如外甥發了財,有玉明的一半,並答應給玉明說媳婦,沒辦法我才同意了。”田玉喜說:“他現在去哪了?”叔叔說:“炳暉把他門前的路斷了兩年了,他們家靠西頭,打麥場又在房西,運麥子要繞一大彎,不用說別人不方便,就連自己也別扭。玉明說去把坑填了,把路通開。你要有事就去那裏找他。”田玉喜沒再和叔叔說啥,一邊往外走著一邊想,這神仙算得真準,果然羅炳暉把家裏的事托給了田玉明。
羅燕和賈忠發領著羅炳暉去城裏看了一天市場,心裏有了底。第二天請田豐爺倆吃頓飯,把家裏的事安排妥了。雇了一條船,在城裏上了一船土特產,回到上海。
羅燕賈忠發在上海有很多朋友,這些朋友聽說羅燕在家鄉搞來好的貨物,都來碼頭,一船貨物很快就出了手,又在上海上了一船布匹,賈忠發陪著羅炳暉回到城裏賣,第一趟就掙了大錢。羅炳暉喜不自勝,暗中想到:姑姑、姑父咋不早回來叫我?如果早回來,我早就發財了。鬧得這些年雞飛狗跳的。第二趟回上海後,賈忠發說:“炳暉,下一次你自己回去吧,我就不跟你回去了。做買賣要一邊幹一邊學,這一船貨物的本錢就算你姑我倆送你了。這隻船的兩個船工很好,不要換船,再就是和朋友pī fā商品,不要斤斤計較,要學會忍讓,做買賣要想到掙大錢,不要在小利上得罪人。”羅炳暉說:“老姑父,您就放心吧!我會做得很好。”
羅炳暉的買賣做得很順,掙了錢。姑姑不時地敲敲鑼邊:“炳暉呀!要學著大度點,不要太死板,要學會和別人好好交往。別人有不對的地方,要學會忍讓,隻要在原則問題上不吃虧,雞毛蒜皮的小事別計較。”每到姑姑說這些事時,羅炳暉總是不言語。雖然不說,但思想上也有所轉變。田玉明的爸爸是他親舅舅,原先就是過年過節的也沒給買過東西。這回掙錢了,每次回家,舅舅的吃的用的是少不了的,給田玉明的工錢也比田玉喜給的多。從山城到上海一來一回,都是從家裏路過,也許是一個月,也許是四十天,路過時回家看看。時間一長,田家窩鋪的人漸漸地也就把以前的事淡忘了。
第二年開春,羅炳暉找來了木工、瓦工、蓋了五間正房,又從石頭場買來石頭,把土牆推到,換成了石頭院牆,麵對寬敞的正房,門房好像有點不協調,又把門房也拆了,買來好木料,做了一排柵欄,大門也是柵欄門。從遠處看,比財主家還闊氣。完工時,放了鞭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