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一、一找再找 千古悲歎李陵台

字數:6155   加入書籤

A+A-




    馬無塵教授回身向峽穀口望了一眼,說:

    “有人來了,我們還是趕快離開這裏吧。”

    林化一和薄音圖博士不由得向峽穀外望去,果然看到特古斯的車已經停在了他們的汽車旁邊,特古斯已經鑽出汽車,快步向他們走來。

    昨晚他們就與特古斯約好,今天由他帶路,去尋找他們已經公認的李陵墓。

    可他們約定的時間還沒到,特古斯便提前來與他們會合了。

    看到了特古斯,他們再不敢在大石邊停留,繼續向西麵的山坡爬去。

    再向前走,已經看不到被盜墓賊挖開的墓穴。

    薄音圖博士不說話,林化一也看不出山坡上是否仍有古墓。

    特古斯快要趕上來的時候,他們已走到中間那座最高的山峰下。

    繼續向前,便是順著南坡往回返了。

    薄音圖博士建議走被洪水衝出來的土溝的底部,順便看一下,有沒有被洪水衝出來的物件。

    但這裏的洪溝太深太陡。

    林化一找了一處通向溝壑的同樣是被洪水衝開的水道,勉強下到溝底,又費了好大的勁,才將兩位長者一一接了下來。

    他們一邊向穀外走,一邊觀察著溝壁和腳底的情況。

    這裏由於不斷被洪水衝刷,沒有任何植草,裸露著黑黑的土層。

    一路走去,除現了一些狗、羊的骨頭外,竟然沒有任何現。

    特古斯看到他們下到了溝底,也在下遊遛到溝裏,很快便與他們會合了。

    特古斯關切地問薄音圖博士:“這裏還有沒被挖開的墓?”

    林化一立即明白,特古斯一定料到他們會在峽穀裏考察一遍,所以提前來了,想借薄音圖博士的眼睛找幾座古墓。

    可惜他還是來晚了一步。

    薄音圖博士搖頭否定,說:“都已經被草率挖開了,明天再逐一清理吧。”

    說著話,他們走出了深溝,來到汽車前。

    怎麽處理這四塊畫像石,再次成為擺在他們麵前的難題。

    薄音圖博士再次打通了他們所長的電話,得到的回複是:暫存當地文物部門,等候處理。

    看來,隻有先將畫像石送繳當地文物部門啦。

    特古斯一邊幫助往汽車後備箱裏裝著那幾塊石板,一邊不解地問:“你們帶那幾塊石板幹嗎?這東西也能賣錢?”

    薄音圖博士回答:“我已經聯係好了,在我們考察完那座墓穴以後,先將這些石板移交給當地文物部門。這麽珍貴的文物,避免不必要的閃失。”

    特古斯的眼睛立即瞪大了,驚奇地問:

    “這些石板是珍貴文物?”

    薄音圖博士顯然現自己說露了嘴,急忙替自己圓場:

    “古墓裏出土的物件嘛,自然屬於文物了。”

    好在特古斯沒有繼續追問。

    特古斯開車在前麵帶路,林化一開車緊隨其後,向特古斯所說的那座現羊皮的古墓行去。

    汽車由於載了那四塊石板,加上在草地上行進,醉漢般搖搖晃晃,林化一使盡了渾身解數,累得雙臂酸麻大汗淋淋,也趕不上特古斯的車。

    好在草原上視野開闊,不怕看不到特古斯的引路車。

    汽車向南繞過了龍城邊的那一大片沙漠,又向東南穿行了一個多小時,便出現了那條彎彎曲曲的小河。

    特古斯的車已經停在了河對岸的一個古城廢墟邊上。

    林化一不敢駕車貿然渡河,隻能順著特古斯留下的車轍印痕,向北走了一段,猛加油,在一個較平的河床處,濺起很高的水花,輕易越過了小河,將車停在特古斯的車旁。

    這裏怎麽又出現了一座古城廢墟?

    林化一迷惑不解。

    特古斯動了汽車,正要繼續前行,被馬無塵教授攔下了:“既然來到這座古城邊上,看一下再走不遲。”

    原來,他們還沒有到達目的地,特古斯擔心他們找不到過河的路徑,才停下來等候。

    薄音圖博士指著不太高的城牆遺跡說:

    “這便是元代的李陵台驛,用李陵台命名,李陵台肯定距此不遠。我曾經來這裏找過李陵台,可惜一無所獲。”

    幾個人一邊伸展著由於汽車顛簸造成酸麻的胳膊腿,一邊走向古城。

    這裏的空氣格外清新,芳草的清香浸入肺腑,身體感覺特別舒適,心情也分外敞亮了。

    古城不大,城內荒草瘋長,遍地都是殘磚碎瓦。

    有幾個大土包,顯然是建築遺跡。

    馬無塵教授對薄音圖博士說:“這裏好象並沒有經過清理。”

    薄音圖博士回答:“這裏不過是一個驛站而已,沒有太大的掘價值,基本保持著原樣。”

    林化一撿起很大的一塊鐵片,仔細端詳,對薄音圖博士說:“這塊鐵片好象是鑄鐵。”

    薄音圖博士看了一眼,說:“是當年的鐵鍋碎片,沒啥研究價值。”

    特古斯指著疑是建築遺跡的幾個土包說:“有人在這裏挖過,全是些破磚亂瓦,沒有有值錢的東西。”

    歲月抹去了有關這裏的記憶,這無邊的芳草,也掩蓋了這裏曾經有過的風采。

    他們向四下裏張望,哪裏還找得到當年李陵台的影子。

    這座小城是元代通往大都的一個驛站,在元代,皇帝每年到上都避暑,必在這裏駐足。

    而那高高的李陵台,讓多少隨駕文人登臨懷古,留下了不朽的詩篇。

    而如今,李陵台怎麽會消失的無影無蹤了呢?千古興亡多少事,悠悠。

    馬無塵教授望著東麵的一道土岡,說:“這道土岡,就是著名的河梁,李陵台當年應該就矗立在這道土岡上。”

    薄音圖博士頗感慨,舒了口氣,說:“是呀,應該就在這道土岡之上。可是,我在這道土岡上找過幾次,竟然一無所獲。”

    馬無塵教授的目光順著土岡漸漸向南看去,思索了一下,說:“李陵台不在這裏,應該在這道土岡的南端。”

    薄音圖博士歪頭瞅著馬無塵教授,問:“何以見的?”

    馬無塵教授說:“元代詩人馬祖常曾經寫過一《車簇簇行》,真實地記述了當年夜宿、途經時的情況:

    “李陵台西車簇簇,行人夜問灤河宿。灤河美酒鬥十千,下馬飲者不計錢。青旗遙遙出華表,滿堂醉客俱年少。侑杯少女歌竹枝,衣上翠金光6離。細肋沙羊成體薦,共訝高門食三縣。白從官珥筆行,毳袍衝雨桓州城。

    “而我在一本古籍裏也看到過這詩,句確是‘李陵台西車簇簇’。顯然,這詩被後人改過一個字。

    “究竟是南還是西呢?剛才我突然想到,當年的驛道,一定是在土岡南轉彎向東而去,站在李陵台上,無論是向南看還是向西看,詩中描寫的景色都正確。

    “所以,這詩當時在傳抄過程中,便出現了兩個版本。

    “所以我認為,李陵台一定位於這道土岡的南部。”

    薄音圖博士聽的有理,遺憾地說:“有道理。我原想這座古城叫李陵台驛,李陵台應該在這座古城的附近。若李陵台在土岡的南部,這裏也是可以望到的呀。我怎麽就沒有想到呢?”

    特古斯插嘴說:“我們要去的那座被挖開的古墓,也在南麵。”

    馬無塵教授和薄音圖博士相視而笑。

    由古城向東不遠,便是一條南北向的公路。薄音圖博士說,這條公路恰好修在古驛道上。

    南行不遠,特古斯再次將車停在了公路轉彎處的路邊,指著路東的土岡,說:“就在這裏了。”

    馬無塵教授看到,公路再向前去,便進入了一個小鎮。

    薄音圖博士說,這個小鎮在一個牧場的場部所在地,中午可以在這裏用餐。

    幾個人舉步登上土岡後看到,由小鎮向東,也是一條公路,在經過土岡時,已將土岡頂部削去,硬生生將土岡攔腰斬成了兩段。

    馬無塵教授四處觀看了一下地形,遺憾地說:

    “可惜呀,李陵台遺址應該就在公路經過的地方。土岡被削去了幾米深,即使有些蛛絲馬跡,也被徹底銷毀了。”

    薄音圖博士似乎不死心,來到公路邊,察看了一陣,又下到路麵上,看修路形成的土岡截麵。

    突然,薄音圖博士興奮地喊道:“你們快來看呀,終於找到了。”

    幾個人繞道來到公路上,順著薄音圖博士手指的地方看去。

    這是修公路時形成的土岡截麵,看上去像一堵牆。

    在截麵的頂部,土的顏色明顯與其他土質不同,土色黃,最厚的地方有一米厚,呈中間高兩麵低的態勢。

    而黃土的下部,則是夾雜著碎石子的沙質土壤,與整個土岡的土質無疑。

    顯然,那黃色土質,是人為堆上去的。

    幾個人又上到頂部,從地表觀察,一色長著密密的小草,與其他地方並無區別。

    薄音圖博士說:“顯然,李陵台遺址正好在現在的路麵位置,修路的時候,全被推土機推掉了。”

    馬無塵教授微微點頭,說:“還好,總算還是沒有被全部推掉,留下了那麽一點點痕跡,讓我們找到了它。”

    特古斯說:“修路的時候我來看過,就是一個略高於別的地方的大土包。我當時還懷疑土包是古墓,結果全都是黃土,啥都沒有。難道那大土包就是李陵台?可根本就不是一個高台呀。”

    先定個小目標,比如1秒記住: 手機版閱讀網址:m.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