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武侯祠懷古

字數:2326   加入書籤

A+A-




    從小喜歡聽“三國”故事,後《三國演義》,那扣人心弦的戰爭場麵,引人入勝的鬥智鬥勇情節,各具風采的人物形象深深吸引了我,竟至廢寢忘食,對劉備諸葛亮等英雄人物充滿無限向往。十月中旬,入川學習考察,有幸領略三國英雄霸業圖王的天府風光。

    武侯祠位於cd南郊,屬君臣合廟,昭烈廟在前,武侯廟在後,雖然劉備占了重要地位,但很少有人叫昭烈廟。古人曾題碑“門額大書昭烈廟,世人多道武侯祠。由來名位輸勳業,丞相功高百代師。”祠中一千七百多年的厚重曆史首先是從祠西頭的一個大土堆開始延續而來。公元223年,劉備靈柩從永安返cd葬於此,後來在陵墓旁建成昭烈廟和武侯祠。劉備墓也叫惠陵,四周有圍牆,牆與墓之間有甬道,遊客到此都會繞墓一周。這大概是古代皇帝中最儉樸的一個陵了。劉禹錫來此有詩:“天地英雄氣,千秋尚凜然”。

    武侯祠中正殿的照壁上鐫刻嶽飛手書《出師表》,每個殿門前和廊柱上都有木製鐫刻的楹聯。昭烈殿中有劉備及其孫劉諶及兩個侍者塑像,東西偏殿分別是關羽、張飛及其子孫和部將像。正殿左右廊各有龐統、蔣琬、趙雲、馬超等文臣武將各十四人。劉備像右邊原來有劉禪塑像,宋真宗年間有人將其砸碎了,原因是認為此人所作所為不像乃父。

    諸葛亮殿有其本人及子諸葛瞻,孫諸葛尚祖孫三代塑像。公元263年,諸葛瞻、諸葛尚父子在綿竹為抵抗魏國的入侵戰死,可謂滿門忠烈。

    在眾多楹聯中,杜甫的詩聯格外引人注目。“三顧頻煩天下計,兩朝開濟老臣心”,“三分割據紆籌策,萬古雲霄一羽毛”,“伯仲之間見伊呂,指揮若定失蕭曹”。讀著這些耳熟能詳的名句,看出詩人對大賢傾心仰慕,一往情深。在現存杜詩中有二十多首詩吟詠諸葛亮,這在唐代詩人中找不出第二個。胸懷大誌的詩人遭遇了仕途坎坷,才得到一個左拾遺的閑職。安史之亂後,詩人來cd,在梓州、閬州和cd等地住了近十年。“久遊巴子國,屢入武侯祠”,“再光中興業,一洗蒼生憂”,“複漢留長策,中原付老臣”,“賦詩獨流涕,亂世思賢才”。他盼望像諸葛亮那樣的經國重臣出現,也多麽希望自己遇上一個像劉備那樣的明君,建功立業。我們仿佛看到一個菜肚老人,在風中飄著白發,立於曆史的潮頭之上,目光炯炯,洞察大唐的盛衰。

    享有盛名的詩人,被後世尊為“詩聖”,其後的文人沒有不讀杜詩,不受他影響的。詩人對諸葛亮的推崇,使後來許多文人也對諸葛推崇備至,引為同調。於是裴度來了,對一代賢相的敬意凝聚在筆端,用極精煉的文字,高度讚揚其輔助劉備創立蜀漢政權的曆史功績,柳公綽和魯建來了,終於使“三絕碑”chuán shì。李商隱來了,陸遊來了,貫休來了,他們為世人留下了不可磨滅的詩篇。明人遊俊來了,祠中增添一幅“兩表酬三顧,一對足千秋”。趙藩來了,蘸著血淚勸說曾是自己學生的當權者:“能攻心則反側自消,自古知兵非好戰;不審勢既寬嚴皆誤,後來治蜀要深思。”解放後,董必武來此揮毫“三顧頻煩天下計,一番晤對古今情”;郭沫若潑墨“誌見出師表,好為梁父吟”。***曾五次謁訪,對蜀漢文臣武將多有精辟評論。1958年秋,***來了,這位睥睨秦皇漢武的英雄,麵對出師未捷身先死的孔明產生敬意,他興致勃勃地從每個殿裏走了一遍。從年輕時就對三國文化著迷的他,還記得第一次從湖南進京時,在三國文化厚重之地許昌逗留多日,發出無限感慨。有誰知道,此時的他正在醞釀著怎樣的智謀。

    武侯祠後有三義廟,殿中隻有劉關張。同榻而眠,同幾而食,稠人廣坐,不離左右。三位異姓兄弟勝過了世上無數親兄弟,來此頓生“桃園一日兄和弟,俎豆千秋帝與王”的感慨,不由熱血澎湃。同時,也為“蜀主窺吳向三峽,崩年亦在永安宮”感到悲哀。堂後是戲院,專演三國戲,各劇種的三國戲不知究竟有多少,僅京劇關羽戲就達三十六出。院內擺了幾百把竹椅,可邊品茶邊看戲,花上二十元可掏耳朵,音叉樣的器具對著挖耳勺彈一下,令人陶醉。

    自唐以來,曆代著名的詩人、學者,曆代朝廷到蜀中視察的大員或新上任首腦,都要拜謁武侯祠,這使該祠曆經風雨而不衰。如今的武侯祠與杜甫當年所看到的“映階碧草自春色,隔葉黃鸝空好音”的冷落、寂寞不同。遊人如織,摩肩接踵,每個景點熙熙攘攘,如潮洶湧。各旅遊團體你方唱罷我登場,中外語言薈萃,各種膚色紛呈,喇叭揚聲筒沸沸揚揚,都在敘說三國曆史和英雄人物。

    出了三義廟,進入錦裏民俗一條街,許多商鋪的店員著古代服飾,經營各種仿古用具,三國內容的書、字畫、人物pū kè和臉譜等,應有盡有。此時,受祠中曆史文化熏染的你儼然進入了群英爭雄的三國時代,耳邊回響著金戈的撞擊,鐵馬的足音。

    載:《甘肅工人報》2006年4月3日

    《金昌日報》2006年3月2日

    《每日甘肅網》

    《西北文學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