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六章 天國兵製
字數:3299 加入書籤
俘虜了三千多人,這些人的出路倒成了一個難題。道州城從戰略上來說已經被清軍給圍住了,因此沒有那麽多的糧食來供給他們。再加上和春部清軍手上一般隻有兩杆槍——火槍與大煙槍。吸大煙的人太平軍是萬萬不會吸收的。
所以說在俘虜營用武力和話語再一次“教育”了他們一番後,就無可奈何的把他們全都放了。
這仗戰鬥太平天國的王爺們並沒有實地參加,隻用了幾個副將還有一堆新兵就完成了,權當是用來練兵的。
章平也曾居高臨下的看著激戰中的太平綠營兩軍。類比蓑衣渡之戰,同是遇到對方埋伏,又同樣都是正規軍,那為什麽綠營軍會一戰即潰呢?
他不明白。
解鈴還須係鈴人,他滿懷疑慮的走向了俘虜大營。
從中挑選了一個看似是老油條的綠營小兵,他逼問起了此事緣由。
老兵看了看章平,撇撇嘴。
“當兵不就是為了糊口麽?我們不少人在家時,都是因為吃不起飯才不得已出來當兵的,當然誰還會真正的玩命?所以說一旦到了戰場,就會躲在安全的地方來保全性命又或者偷偷的跑掉。”
想想這點確實是一個理由,隻為糊口的士兵是不會有什麽戰鬥力的,不過要是說起他們戰場開溜的話。。。
“戰場上開溜,就不怕被上司逮住嚴懲嗎?”章平吃驚的問。
那老兵當然不可能承認自己也在那麽幹,他就像是在講別人的故事似得,笑著回答:
“當然不怕!”
“為什麽?難道說綠營軍軍紀鬆弛到這般地步?”
“那怎麽可能,綠營軍一旦發現逃兵格殺勿論。有時,一個兵逃了,還殃及全家人。”
章平納悶了兒,在他再三追問下,老兵這才道出原委:“之所以敢逃,是因為沒有任何人認識逃兵。由於將領們勾心鬥角,爭權奪利,無暇接觸士兵。一個軍營中,除了老鄉之間比較熟悉一些,其他人誰也不認識誰,將領們更不認識我們。他們不關心士兵也好,逃跑時危險性小一點。”
言語之間,老兵得意神情似乎比失落之感還強一些。
怪哉!一個軍營中,將領與士兵居然陌生到這種地步,這在戰場上能打贏敵人才怪呢?
章平恍然大悟,同時又想起了後來的湘軍、淮軍。
“怪不得後來鎮壓太平天國靠的是這些漢人武裝呢,這些部隊無論湘軍也好淮軍也罷,都是在軍中注意血緣與地緣的特殊紐帶,使其成為了一個團結的大家庭,軍隊的凝聚力更強了。”
章平終於明白了綠營軍為什麽這麽不禁打。吸取他們的教訓並反複思索,他不由的聯想到了太平天國的兵員製度。
從太平天國前後期部隊的戰力來看,相差還不到十年,其戰力已經有了天壤之別。
前期兩萬人的北伐軍能打到天津,後期二十萬人的太平軍滅不了兩萬湘軍。
除了對手的素質不一樣外,後期的太平軍同樣也出現了綠營軍現在出現的問題。
洪秀全封王太多,的確滿足了大家的虛榮心。不過卻也讓各位將領勾心鬥角起來;再加上太平軍縱橫數省,兵員的地域差距很大,很容易相互隔閡,形成“將不知兵,兵不知將”的局麵。
前期的東王楊秀清實行的是精兵製。建都天京後,太平軍的部隊雖然編成了六十萬乃至百萬,不過其百分之七十以上的士兵都是剛從軍的平民,沒有受過訓練。楊秀清極重視部隊的訓練,故每戰隻派出訓練有素的部隊,其餘新兵留在天京大本營受訓,這就給人造成太平天國隻有十幾萬部隊的錯覺。
而到了後期完全就是裹挾了,忠王李秀成擁兵一度超過百萬,不過其中大部分是流民,而且又充斥著大量的老少,軍隊實力大大削弱。
後期曾出現過一個“三河大捷”,章平以前是一直想不明白。數萬太平軍圍殲六千湘軍不是理所當然麽,有什麽好稱道的?
現在才知道,那時的太平軍由於東王被殺而放棄了他一直實行的精兵製,兵雖多,不過戰力卻大大縮水;而相對來說湘軍這六千人從兩湖打到安徽,都是極富經驗的老兵,兵精將勇、士卒慣戰。能殲滅他們的確算得上大捷了。
這麽想起來,東王對於天國的功勞實在是非常大。想起太平天國後來的悲慘結局,章平臉色灰暗,不久前對洪秀全的好感也一掃而空。
楊秀清雖然野心是大了點,但他卻是有這個資本、有這個能力說那樣的話。他的軍事與政治才幹遠遠超過洪秀全。
“我要不要去投靠東王,解決掉洪秀全,改變‘天京事變’這段曆史呢?”章平似乎找到了太平天國存活下去的一個方法。
一場太平軍新兵的處女戰就直接打垮了城外清軍的鬥誌。清軍現在已經完全龜縮在大營中,再也不敢出來顯擺了。
在永州的賽尚阿從廣西就和太平軍交手,哪裏還不知道太平軍的戰力。見道州城外的清軍堅守不戰,他表示很是理解。但鹹豐皇帝那兒也不能搪塞,他隻有自己絞盡腦汁想主意來複命了。
在永州看了道州城周圍地形半天,終於腦光一閃,拍案叫絕:
“道州三麵皆河,城中糧食甚少;我軍如能嚴密固守,使其不能複竄,可期不戰自斃!”
老子打你不過,怎麽辦?那就斷糧,餓都要餓死你!
其實正因為如此,恰恰給太平軍贏得了休整士卒,補充兵員,擴大影響,鼓舞士氣,確定航向的萬分難得的良機。
也可以這樣認為。賽尚阿的“圍而不戰”的戰略思想為太平天國立了大功,這支蓑衣渡戰後逐漸衰弱下去的革命力量又大大地恢複和發展起來。若不是身處兩方陣營,章平倒真想給他發一張紅彤彤的大獎狀來表彰他的機智謀略。